纲要下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导学案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明朝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通过了解明朝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了解历史发展的全面性,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素养;
2、通过学习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欧洲殖民者侵占澳门和台湾等史实,将明朝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素养。
3、通过分析史料,总结、归纳史料,从而得到对历史现象的正确认识,对郑和下西洋等历史史实作出客观评价,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
4、通过对课堂小结升华,使学生认识到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的振兴,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重点与难点】
重点:明朝面临的内部和外部问题。
难点: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时空坐标】
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朝堂上的大明——专制与专权
1、专制:废丞相,设内阁
【自主探究一】自学P72页<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一目,找出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概况:
【合作探究一】根据下列材料,找出朱元璋废除宰相的理由,并阐述理由是否充分?其真实目的是什么?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比喻时间极短)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xiéháng,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皇帝)总之,所以稳当(稳定)。
——《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2、专权:宦官专权
【合作探究二】结合下列材料分析宰相废除后明朝国家政务出现了什么问题?明政府设立了哪些新的机构(性质、职责、运作程序)?
材料一 洪武十七年(1384年),自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明太祖置殿阁(华盖殿、英华殿、文渊阁、东阁等)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成祖即位,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
——摘编自《明史·职官志》
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世界中的大明——辉煌与危机
1、辉煌——郑和下西洋
【自主探究二】请回顾初中阶段所学并结合教材概括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时间、目的、概况、影响)
2、危机——沿海危机
【自主探究三】依据教材找出倭寇侵扰我国沿海的概况以及戚继光平倭的史实,欧洲殖民者对东南沿海的侵略史实。
【合作探究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侵夺所产生的影响。
材料一 沿海形势的另一大变化是西方殖民者的东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诸国开始向东发展,较早来到东方的是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红毛夷(荷兰)自古不通中国,亦不知其国何名,其地在何所……当此夷初至内地……自此夷通市,遂得彼所用诸炮,因仿其式并方制造,即未能尽传其精奥,已足凭为长城矣。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一统下的大明——治边与易代
1、治理边疆
【读图学史】读明朝形势图,结合教材分别指出A、B、C区域的主要民族。并说明明政府是如何经略这些地区的?
(
B
) (
C
) (
A
)
2、明清易代
【自主探究四】根据时间轴提示,归纳明清易代的大事记。
1616 1636 1644 1664
四、课堂小结
按照本课的主要内容,自主设计整体的思维导图
五、课后练习
1.明太祖在遗诏中说:“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据史书的记载,从洪武十八年(1385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八天之内,他平均每天要批阅奏札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为减轻负担,顾问国事,明太祖设立( )
A.政事堂 B.中朝 C.殿阁大学士 D.内阁
2.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益衰弱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3.黄宗羲在某书中曾说:“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曰:不然。人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这些阁员( )
A.实际行使宰相职责 B.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的需求
C.具有一定的决策权 D.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4.朱元璋曾说:“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赋,得其民不足以供役。若其自不揣量,来扰我边,则彼为不祥;彼既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伐,亦不祥也。”这反映了明初政府 ( )
A.在邻国面前抱有大国姿态 B.主张平等对待世界各国
C.希望建立平等外交 D.已有强烈的忧患意识
5.《御倭杂著》载:严禁商道,不通商人,失其生理,于是转而为寇。寇与商同是人也,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华夷同体,有无相通,实理势之所必然。”这主要反映了( )
A.重农抑商政策的危害 B.小农经济的脆弱
C.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D.海禁政策的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