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棉花是中国本地作物吗?
明清时期,棉纺织业已成为老百姓维持生计、供给家用的主要生业,其范围也遍布城乡。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学者称之为明清时期的“棉花革命”。
第
明清时期的“棉花革命”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识明清
第壹章
识明清“棉花革命”
的社会之变
一、明清经济之变——农业
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
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高产粮食作物的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为明清农业发展奠定基础。
一、明清经济之变——农业
材料一:从方志的记载可以看出,到了清代,松江府的华亭、上海、娄县、南汇、奉贤、青浦、金山等县以及太仓州的嘉定、宝山,苏州府的常熟一带,都广种棉花,甚至嘉兴府的平湖、海宁等县沿海地带也多种木棉。
——张海英《明清江南地区棉花市场分析》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总结明清时期农业上发生的新变化。
一、明清经济之变——农业
材料二:各地众业兼营的的情形,除了粮食作物外,大体上在沿江沙地和地形高昂的常熟、昭文、嘉定、坤山和镇洋的大部分地区,以种植棉花、纺纱织布为主。 在沿太湖地区和毗邻浙江嘉兴和湖州府的吴江震泽的不少地方,以种桑养蚕、缥丝织绸为主。在属于吴县的太湖中的洞庭东西山,以蚕桑水果花木种植为主。在太湖、定山湖、阳澄湖 和其他水网地区以渔业为主。在苏州城郊,以花木蔬果为主。
——范金民《清前期苏州农业经济的特色》
农业上的新变化:广泛种植经济作物,农业的多种经营,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一、明清经济之变——农业
很多地方农场品主要面向市场而非自己销售,同时粮食商品化的趋势也日益明显。商业性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全国各地区的商业联系,也引起了农业各部门及其手工业相关部门之间的连锁反应和相互依赖。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一、明清经济之变——手工业
明清时期的纺织业
“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361万历二十九年七月丁未
结合图文思考机户与织工之间是什么关系?
织工
机户
雇佣关系
一、明清经济之变——手工业
人们纺纱、织布已不是停留在自给自足的小农范围,而是将棉纺织品投入市场销售,以获得完纳租税和日用之资,使商品流通得以加强,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陈蕴鸾、曹幸穗《明代苏松地区棉纺织业发展考论》
一、明清经济之变——商业
“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间。”
“苏布名称四方”……棉布由各地、各布庄运至苏州整染加工,经由苏州字号收购以后,趸批运销各地。
外地商人为利于贸易和交流,在苏州四处建立了会馆,多达40多处。
——黄锡之《从<盛世滋生图>看乾隆时期苏州对江南社会经济的影响》
一、明清经济之变——商业
长途、大额贸易的发展,
商帮和会馆的出现
小结
1.高产粮食作物的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产量
2.广泛种植经济作物
3.农业的多种经营
4.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1.出现新的经营方式——开设工厂
2.出现雇佣关系
1.长途、大额贸易的发展
2.商帮和会馆的出现
1820年以前东印度公司每年以中国输出的棉布都在20万匹以上,其中贩运到英国本土的紫花布在2万匹左右,当时英国士绅的时髦服装是中国杭州所制的衬衫,苏州所产紫花布缝制的裤子。 ——黄锡之《从<盛世滋生图>看乾隆时期苏州对江南社会经济的影响》
一、明清经济之变——商业
海外市场的兴盛,外贸活动进一步扩展
《王阳明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二、明清思想之变
阳明心学:致良知、格物致知、心即理
王阳明
二、明清思想之变
“异端学说”: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李贽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藏书》
吃饭穿衣,即是人伦物理。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 ,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焚书》
1.政治上抨击君主专制,提倡人民为主。
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限制君权。
3.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1.主张经世致用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反对君主专制,主张扩大学校的权力,主张众治。
1.主张“公天下”,反对“以天下私一人”
2.提出君主“可禅、可继、可革”挑战传统的君主神圣论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二、明清思想之变
明末清初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识明清
第贰章
探明清“棉花革命”
失败的原因
早在美国的惠特尼发明轧棉机之前 400 年,自乌泥泾开始,黄道婆的手工棉纺织技艺传至松江,辐射到整个江南,随后再向中原湖广等地扩展,掀起了一场中国的“棉花革命”。但盖因缺乏推动原始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中国最终未能产生工业革命。 ——杜君立《明清时期的棉花革命》
是什么制约了中国的棉花革命?
中英“棉花革命”对比
中国明清时期的“棉花革命”
明朝:木棉揽车、多维脚踏纺车
清朝:三锭脚踏纺车、大纺车
英国“棉花革命”
1733年约翰·凯伊发明了“飞梭”
1738年惠特研制出了滚轮式纺纱机
1765年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
1769年埃克莱斯水力纺纱机
1779年克朗普顿“骡机”
1803年霍洛克斯制造出来第一架铁制织布机
手工
手工
机器
“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上,市鏖次之,典当铺又次之。”
——清·钱泳《履园丛话》
朕(雍正)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摘自《大清会典事例》
君主专制对经济之变的禁锢
自然经济仍占据统治地位
李赞敢倡乱道,惑世诬民,便令厂卫五城严拿治罪。其书籍已刊未刊者,令所在官司尽搜。
——《明神宗实录》
盖子不可违父,臣不可违君,乃纲常之大义 国家以经义取士,将使士子沉潜四子五经之书,阐明义理,发其精蕴。
——乾隆《钦定四书文序》
君主专制对思想之变的禁锢
封建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近代手工业起步甚至要早于欧洲,同样也是由棉纺织业开局,但在机械化程度和动力方面却远远落后于西方……同时,重工业的缺失,也是中国未能产生工业革命的主要原因之一。1831年,中国棉纺织品贸易由出超转变为入超,手工终于败给了机器。10年之后,现代以鸦片和战争的方式敲开了中国的大门。
——杜君立《明清时期的棉花革命
总结:阅读材料并结合本课所学内容,谈谈你的感受与启发。
启示:身处盛世的我们要以史为鉴,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不断进取。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