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时代·群体·个人
【唯物史观】 通过了解南京国民政府在政治统治上的基本统一,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知道上层建筑会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发展。通过了解共产党在井冈山上的实践活动,为毛泽东提出井冈山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打下坚实基础。通过不同历史阶段毛泽东诗词,理解历史人物的思想和文化作品与时代息息相关,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提升历史唯物主义素养。
【时空观念】 通过时间轴展示历史事件,通过历史地图展示长征路线和过程,提升识图、读图能力,增强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 通过史料分析和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能够得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特点,由此理解共产党被迫探索新道路、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原因、意义,以及通过理解红军长征的作为革命新道路探索过程中的考验会发生的原因和伟大意义,借此提高史料实证意识,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能力。
【历史解释】 以史料和教材为依据,对本课内容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学生能够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和历史逻辑,在通过围绕问题与同学合作探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并逐渐形成自己对历史问题的看法,形成属于自己的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通过观看视频、体会材料、观察图片、地图等,学生体会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和过程中无数的共产党人的牺牲奉献的大无畏精神,体会伟大的长征精神,感悟长征精神在当代的时代价值,认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今日美好生活的不易,提升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培养家国情怀。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课程标准
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
第一篇
时代 一个时代的抉择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1926.7
广州国民政府北伐
1927.1
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1927.4
蒋介石在南京另立政府
三足鼎立
东北
张作霖
1927.9
宁汉合流,迁都南京,基本统一
1928
继续北伐
1928.5
“济南惨案”
1928.6
皇姑屯事件
1928.12
东北易帜
形式上基本统一全国
武汉汪精
卫
南京蒋介石
壹 时代浪潮中的抉择
根据以下材料总结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特点。
1930年底各军阀势力分布示意图
他们缺乏效命国家的意识,只要与南京(国民政府)之间没有利害冲突,他们就可以长期与南京合作;但一旦发生利益冲突,这些军阀就将见机行事,甚至还会与南京国民政府展开较量。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政治上:形式上统一;
壹 时代浪潮中的抉择
材料一
中国国民党实施总理三民主义,依照建国大纲之训政时期,训练国民使用政权,至宪政开始完成全民政治。确定国民政府实行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种治权。
——1928年《训政纲领》
1929年3月召开的国民党三大中规定国民党对中华民国之政权治权独负全责。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名为训政
实为专制
壹 时代浪潮中的抉择
政治上:形式上统一;专制统治,一党独大。
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何种统治方式?
材料二
材料三
(1931年)武汉三镇在水中浸泡达一个多月,被淹16.3万户,灾民78万余人,2500余人死于洪水,每日死于饥饿瘟疫者上千人。……湖北省每年有堤防修筑费上千万元,但除在1928年对孙家拐一带有过维修,并无其他大的举动。 ——魏宏远等编《中国现代史》
“……前岁(1931年)水灾发生,此项秘密(各县县长,财政局长,各征收局长,亏蚀或挪借捐款者,多或逾万)遂完全揭露……”
——摘编自《申报》1933年8月28日
官员腐败、漠视民生
壹 时代浪潮中的抉择
政治上:形式上统一;专制统治,一党独大;官员腐败。
材料四
1928-1937,中国工业产值年增长率达到8%以上,1936年工业产值达到近代以来的最高水平。
——《经济成长历程》第50-51页
……除了原有纺织业、面粉等行业外,民族工业中的新兴部门如化学、橡胶、搪瓷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
四大银行成为聚敛财富的重要工具。在全国产业资本中,官僚资本所占的份额高达24.8%。
——摘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Ⅱ
“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办的西北毛纺织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
民族工业发展
官僚资本敛财
壹 时代浪潮中的抉择
经济上:经济有所发展,官僚资本敛财
南京国民政府经济上的措施:
建立国家金融体制,实行币制改革;
建立统一的财政制度,推进税制改革;
制定相关政策,大力鼓励工商业发展。
“今当中国统一告成之时,应进一步遵正当之手续,实行重订新约,以完成平等及相互尊重主权之宗旨。”
——1928年6月国民政府“修约”宣言
“至废除不平等条约问题,窃以为关税自、租借地,取消领事裁判权等等主最为我国起死回生之剂。若收回租借,则次第交涉。”
——1928年外交部长王正廷就职演说
外交上:通过改订新约运动,基本收回关税自主权,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自主地位,但未能从根本上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壹 时代浪潮中的抉择
材料五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采取了诸多措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提高,也为抗日战争做了一些准备。
但本质上它代表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仍是国民党专制统治。
政治:形式上统一;专制腐败
经济:夹缝中发展;
外交:艰难中生存;
壹 时代浪潮中的抉择
“作为一个政治力量来说,国民党已经不复存在了。……国民党以反共为名来掩饰它对革命的背叛。”
1925年3月,孙中山病逝后,国民党内部分化,左右派冲突加剧;
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发生,共产党员在国民革命军中遭到排斥;
1926年5月,国民党通过“整理党务案”,把共产党人排挤出中央领导机关;
1927年3月,国民革命军占领上海、南京。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标志着两党合作全面破裂。
正当国民大革命如火如荼地进行,
统一战线内部却面临着严重分歧。
壹 时代浪潮中的抉择
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至1928年上半年,被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人,中共党员2.6万人。全党人数由1927年5月五大时的57 900名共产党员锐减到1万人。
——《中国共产党的90年》
(二)国共合作失败
国民大革命失败后,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只有两条路:或是迟疑犹豫,坐以待毙;或是拿起武器,奋起反抗……
第二篇
群体 一群人的探索
探索正确的革命道路
探索正确的革命方式
探索正确的革命重心
群体(共产党)
一群人的探索
1927.8.7
1927.8.1
1927.9
1927.4
四·一二政变
1927.7
七·一五分共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一)探索正确的革命方式:武装斗争
打响武装反抗第一枪,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纠正右倾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发动起义。
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第一面军旗。“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
贰 一群人的探索
“从前我们骂孙中山专做军事运动,我们则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蒋介石、唐生智都是拿枪杆子起家的,我们独不管。现在虽已注意,但仍无坚决的概念。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的发言
秋收起义原计划要去打长沙,……可是长沙打不下来,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 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跟,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
——毛泽东对起义军的讲话
贰 一群人的探索
(二)探索正确的革命重心:农村
大革命失败之后,共产党人失去了城市。在退出城市的过程中,共产党人又得到了农村。这种得与失,在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自觉选择的结果。
(二)探索正确的革命重心:农村
执著于城市,在那个时候是非常自然的。因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只有一个榜样。那就是已经成功的俄国革命,而俄国革命正是 从城市开始的,并且在城市首先成功。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926年毛泽东指出 “买办阶级集中的区域,全国不过香港广州上海汉口天津大连等沿海沿江数处,不若地主阶级之领域在整个的中国各省各县各乡……军阀政府每年几万万元的消耗,百分之九十都是直接间接从地主阶级驯制下之农民身上括得来……若无农民从乡村中奋起打倒宗法封建的地主阶级之特权,则军阀与帝国主义势力总不会根本倒塌。”
——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
城市中心论
农村包围城市
(井冈山道路)
贰 一群人的探索
1927.8.7
1927.8.1
1927.9
1927.4
四·一二政变
1927.7
七·一五分共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1927.10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1930夏
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十万武装
1931.11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1929
蒋桂战争/
蒋冯战争/
第二次蒋桂战争
1930.5
中原大战
1930.10
第一次围剿
1929.12
古田会议
贰 一群人的探索
(三)探索正确的革命道路
材料一
(井冈)山上的茨坪、大小五井等都有水田和村庄,周围各县的农业经济可供部队筹措给养……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湘赣边界是交通阻塞的农业区域,居民几乎都是农民。这里的土地,大多在地主手里。向地主租种土地的农民,每年要把收获量的一半以上缴给地主,还要受其他种种压迫和剥削。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贰 一群人的探索
(三)探索正确的革命道路 原因
(军阀)正在不断进行彼此间你死我活的争夺战,使他们无力顾及当时还被他们轻视的工农武装割据。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贰 一群人的探索
(三)探索正确的革命道路 原因
材料四
提示:对比两幅地图,观察根据地的空间分布、命名特点。
1929-1932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图
北伐路线示意图
贰 一群人的探索
(三)探索正确的革命道路 原因
工农武装割据的原因
经济基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群众基础:农民受压迫最深,革命愿望强烈;国民大革命的影响
政治环境:军阀混战,客观上为革命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地理位置:几省交界,国民党统治相对薄弱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关键);正式武装的存在(必要条件)
贰 一群人的探索
(三)探索正确的革命道路 原因
贰 一群人的探索
(三)探索正确的革命道路 内涵
中心内容
主要形式
战略阵地
土地革命
武装斗争
根据地建设
工农武装割据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三)探索正确的革命道路 意义
“分了田和地,穷人笑哈哈。跟着毛委员,工农坐天下。”
——井冈山歌谣
贰 一群人的探索
土地革命分给农民土地,给予民众生活的物质基础
井冈山斗争时期开设12所红色小学,共有学生800余人。工农兵苏维埃政府规定年满6岁以上儿童均可入学,并不缴学费。
——江西省文化厅文化史料征集文化委员会:《湘赣苏区革命文化史料汇编》
工农大众推翻剥削阶级的旧政权后,建立起自己当家作主的工农民主政权。《遂川工农兵政府临时政纲》规定:“工人、农民、士兵和其他贫民,都有参与政治的权利”。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中国共产党培养人民的民主意识,切实维护民众的民主权利
提高民众文化水平
(三)探索正确的革命道路 意义
贰 一群人的探索
1928年:军队两千多人
1930年: 军队十多万人;
全国建立了十几个革命根据地。
(三)探索正确的革命道路 考验
贰 一群人的探索
1930年6月1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通过了由李立三起草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决定发动武汉、南京、上海等地暴动,提出“会师武汉”、“饮马长江”,并认为中国革命一爆发就会“掀起全世界的大革命”。
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内部在革命道路选择上存在什么问题?
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红旗》(1930年5月)
(三)探索正确的革命道路 考验(实践考验)
贰 一群人的探索
时间 中国共产党实际领导人 组织行动 结果
1930.6-1930.9 李立三 城市中心论(武汉、南京) 武汉南京等城市党组织几乎全部瓦解
1931.1-1935.1 王明 博古 李德 撤销毛泽东的红军总政委职务;夺取中心城市;打阵地战拼消耗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开始长征
毛泽东谈到了“左”倾机会主义路线造成的危害:“政治上既犯错误,军事上势必犯错误。没有好久,洋教条来了。他们是主张打大城市的,还有什么御敌于国门……结果就把根据地送掉。”
——刘统《长征:历尽艰辛的求生之路》
根本原因:博古、李德等人执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在革命道路问题上:坚持以城市为中心,主张红军配合中心城市;
在军事问题上: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
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三)探索正确的革命道路 考验(实践考验)
贰 一群人的探索
国民党蒋介石以及他的帝国主义军事顾问等,经过历次“围剿”失败之后,知道用“长驱直入”的战略战术同我们在苏区内作战,是极端不利的。因此五次“围剿”中,采取了持久战与堡垒主义的战略战术,企图逐渐消耗我们的有生力量与物质资财,紧缩我们的苏区,最后寻求我主力决战,以达到消天我们的目的。
——张闻天《张闻天选集》
国民党: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政治上:推行保甲制度,实行连坐措施;
经济上:严密封锁苏区,断绝外界联系;
军事上:奉行堡垒主义,持久消耗红军。
共产党:犯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29
冲破四道封锁线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1934.11-12湘江之战
1935.1遵义会议
艰苦卓绝的远征
1936.10甘肃会宁会师
(三)探索正确的革命道路 考验(实践考验)
贰 一群人的探索
(三)探索正确的革命道路 考验(实践考验)
贰 一群人的探索
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
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组成有毛泽东参加的三人军事小组
中共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在关乎中国命运的理论中有一部分总是牵扯进苏联的国家利益,并不总是积极从中国国情出发。……长征后与共产国际失联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真正起步,当时中共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思考。
——戴海东《长征中失联共产国际对中共的影响》
“非凡之处在于,它不仅第一次呈现了关于毛泽东及其同志们生平、出身,而且描绘了这场鲜为人知的运动的前景,后来事实证明这是极具预言性的。”
—费正清在《西行漫记》中的序
作者:埃德加·斯诺
(三)探索正确的革命道路 考验(实践考验)
贰 一群人的探索
应该承认毛泽东同志是中国革命实际斗争中产生出来的领袖,请告诉王明,不要竞争了吧!
——1938年,季米特洛夫对王稼祥如是说
(三)探索正确的革命道路 考验(实践考验)
贰 一群人的探索
“遵义会议以后,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迂回曲折,穿插于敌人之间,以为我向东却又向西,以为我渡江北上却又远途回击,处处主动,生龙活虎,左右敌人。”
——刘伯承《回顾长征》
长征的伟大意义
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
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
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种子,
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
铸就了长征精神,
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理论结合实际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
井冈山道路
长征精神的内涵
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
(三)探索深层的革命精神
贰 一群人的探索
第三篇
个人 一个人“信仰”的淬炼
菩萨蛮 黄鹤楼
毛泽东 1927年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西江月·秋收起义
毛泽东
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 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 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 霹雳一声暴动。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湘鄂赣“秋收起义”
西江月·井冈山
毛泽东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1929年12月28-29日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古田召开
如梦令·元旦
毛泽东
宁化、清流、归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 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 风展红旗如画。
忆秦娥 娄山关
遵义会议1935.1.16-18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时代 一个时代的抉择
群体 一群人的探索
个人 一个人“信仰”的淬炼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