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说课展示板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件(4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教师说课展示板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件(42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13 15:14: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第十八课
1
戊戌维新运动
公车上书
背景
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回国内,激起朝野上下的反对声浪。
1
戊戌维新运动
公车上书
概况:在京官员及在京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纷纷联名上书。康有为、梁启超组织了联合各省军人的“公车上书”。
意义: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1
戊戌维新运动
百日维新
(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字广厦,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
出身于士宦家庭,乃广东望族,世代为儒,以理学传家。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主要著作有《康子篇》、《新学伪经考》
1
戊戌维新运动
百日维新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
—《少年中国说》梁启超
1
戊戌维新运动
百日维新
开始:1898年6月11日
光绪帝在维新派推动下,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改革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光绪帝召见康有为
1
戊戌维新运动
百日维新
领 域 主要内容 作 用
政治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文化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有利于传播资产阶级思想
思想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反映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需求
军事 训练新式军队。 有利于军事强大
1
戊戌维新运动
变法失败
(1)标志: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将光绪皇帝囚禁,再次临朝训政。
(2)结果:康有为、梁启超被迫逃亡海外,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杀。变法期间的改革措施,除京师大学堂得以幸免外,均被废止。
1
戊戌维新运动
变法失败
谭嗣同
林旭
刘光第
杨锐
杨深秀
康广仁
戊戌六君子
慈禧太后(1835—1908)
1
戊戌维新运动
狱中题壁
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1
戊戌维新运动
作用
(1)戊戌维新运动对于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
(2)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1
戊戌维新运动
失败原因
(1)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封建守旧势力仍很强大。
(2)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
(3)维新派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
2
义和团运动
背景
(1)《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2)西方势力深入中国城市、乡村后引发了一系列冲突,特别是德国强占胶州湾,进一步刺激了山东民众。
2
义和团运动
背景
2
义和团运动
兴起
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反洋教斗争蔓延到山东、直隶很多州县农村。
义和团的前身,它是长期流行在山东、直隶(今河北)一带的民间秘密组织。最初义和拳同当时清朝大部分秘密团体一样,反对满族统治。它类似于红花会、天地会、白莲教等组织。
2
义和团运动
兴起
义和团形势图
反清复明
扶清灭洋
2
义和团运动
兴起
“扶清灭洋”
(1)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兵,却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
(2)灭洋:能动员广大民众参加反帝斗争,但却带有盲目、笼统的排外性质。
(3)扶清灭洋:具有爱国性质,突出反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
义和团运动
列强态度
八国联军:1900年5月28日,英、美、法、德、俄、日、奥匈、意八国决定联合出兵镇压义和团。
2
义和团运动
列强态度
义和团奋勇抵抗,侵略军在廊坊被义和团包围,经过激烈战斗,侵略军死伤多人,西摩尔不得不改变计划,从水路进京。沿途又遭义和团的袭击,伤亡惨重。直至后来得援兵救助才狼狈逃回天津。事后,西摩尔心有余悸的说:“如果义和团也拥有西式枪炮,那么我所率联军必全体覆没不可。”
廊坊阻击战
2
义和团运动
清廷态度
慈禧太后采用“招抚”义和团的办法,企图对义和团加以控制利用。
2
义和团运动
结果
在中外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慈禧颁布的“绞杀义和团”的诏令
2
义和团运动
评价
(1)义和团运动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也存在盲目排外行为。
(2)由于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义和团运动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
(3)义和团所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使外国列强认识到任何国家“皆无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天下生灵四分之一”“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3
八国联军侵华
进程
大沽口
攻陷天津
侵占北京
慈溪逃走
下令剿杀义和团,请八国联军“助剿”
3
八国联军侵华
进程
外国军队不断四处寻衅,射杀团民、清军。大沽炮台失陷的消息传到北京,再加上接到了关于列强要慈禧归政给光绪帝的谎报,气急败坏的慈禧太后遂对外宣战。
大沽口炮台的守军与侵略军激战
清军炮阵地
大沽炮台摧毁,守军阵亡千余人。
3
八国联军侵华
进程
天津义和团在清军帮助下,与侵略军在老龙头火车站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并炮轰紫竹林租界。
八国联军6000人向驻守八里台的聂士成军队反扑,聂士成陷入联军重重包围之中,仍沉着指挥,突围至八里台附近。此时聂士成双腿均已负伤,仍横刀跃马挺立桥头督战。进攻的德国将军苦战多时,仍未能得逞,于是集中炮弹和子弹射向聂士成和他的战马。转眼一匹战马倒下了,聂士成换乘另一匹,又倒下了,聂士成一连换乘了四匹战马,两腿先后被打断,身上数处受重伤。这时又一枚炮弹在他身边响起,弹片穿过头部,壮烈殉国。
3
八国联军侵华
进程
8月14日,第一枚炮弹飞向北京,联军开始了总攻。
1900年8月15日,慈禧太后挟光绪仓皇出逃。
3
八国联军侵华
东南互保
义和团运动期间,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3
八国联军侵华
条约签订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与11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3
八国联军侵华
条约签订
(1)惩办“首祸诸臣”,涉及中央和地方大臣百余人。
(2)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约9.82亿两。
(3)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
(4)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各国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12个重要地区驻扎军队。
(5)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等。
内容
3
八国联军侵华
条约签订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影响
3
八国联军侵华
条约签订
课后作业
1.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宣布“临朝听政”,将光绪帝囚禁于中南海的瀛台。导致慈禧太后这样做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戊戌变法挑战了慈禧太后的权威
B.戊戌变法触动了慈禧太后统治的基础
C.戊戌变法提拔了一些维新人士
D.戊戌变法使资产阶级获取了政权
课后作业
解析:选B。戊戌变法触及封建制度,动摇了封建统治基础,损害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所以他们发动了戊戌政变。
课后作业
2.在老百姓眼里,“康党”根本不值得半点同情,他们都是一群瞎折腾的“白脸奸臣”,正如维新派也将一般老百姓说成“愚民”“群盲”不可救药一样。这主要说明(  )
A.维新变法的失败是因为百姓的反对
B.民主宪政思想缺乏普遍的社会认同
C.维新变法时期的中国民众愚昧落后
D.维新变法违背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潮流
课后作业
解析:选B。题干材料中“在老百姓眼里,‘康党’根本不值得半点同情,他们都是一群瞎折腾的‘白脸奸臣’”直接说明老百姓并不认同维新派的民主宪政思想,故选B项。
课后作业
3.《庚子诗鉴》载,1900年间,拳民搜索教堂,“见蜡人不能辨,以为人腊。遇粤之荔枝干,又以为人眼,相与痛詈西人,暴其惨酷”。据此推断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A.义和团痛恨西方列强侵略
B.义和团能正确区分外来侵略和近代文明
C.清政府成为列强“以华制华”的工具
D.农民阶级展开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
课后作业
解析:选A。材料体现的是义和团认为西方国家残忍,因而痛恨并加以反抗,故A项正确;从材料可知,义和团不能正确区分外来侵略和近代文明,故B项错误;清政府成为列强“以华制华”的工具是1901年《辛丑条约》的影响,故C项错误;义和团没有反封建,故D项错误。
课后作业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下列选项中最能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
A.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B.严禁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C.拆毁京津沿线炮台
D.准许列强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兵
课后作业
解析:选B。注意关键信息“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B项最能说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傀儡。
课后作业
5.“事实上我们的威信大增,我们敢肯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该言论最有可能发表于(  )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北京条约》签订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辛丑签约》签订后
课后作业
解析:选D。“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等信息强调了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这是《辛丑签约》签订的影响,所以选D项。
本课终/感谢聆听
读史可明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