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莫须有
抗金英雄
秦桧
满江红
十二道金牌
风波亭
岳母刺字
金兀术
绍兴和议
还我河山
岳家军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事为之防 曲为之制”的两宋祖宗之法
祖宗家法之立——宋初之集权
祖宗家法之弊——边防与财政
祖宗家法之变——王安石变法
祖宗家法之余——南宋的偏安
一
二
三
四
祖宗之法——立
革五代弊端,创两宋新貌
“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
——《旧五代史》
五代部分政权建立方式统计表
(太祖)问赵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
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
祖宗之法为何立
赵匡胤雪夜访赵普
1
2
3
宋初太祖时,取士较严,进士人数最多也没超过31人,宋太宗即位后,开始突破100大关,有时一科竞达300多人… …宋代平均每年取士的人数约为唐代的5倍,约为元代的30倍,约为明代的4倍,约为清朝的3.4倍。
——《宋代扩大科举取士与冗官问题》
宋代科举取士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特点?这种特点对宋初的社会有什么的影响?
祖宗之法如何立——崇文抑武
状元及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及矣。
——田况《儒林公议》
祖宗之法如何立——崇文抑武
重用文官
完善科举
向学风气
阶级流动
文化普及
庶族代替士族
扩大录取
崇文抑武
文官政治
度 支
二 府
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
如此一来,宰相的权力比先前大为缩小,没有了军权、财权,形成政事堂主管政治、枢密院主管军事,三司主管财政的局面,三权分离,各不相知,一切都要通过皇帝。与此同时,又提高御史台、谏院等监察机关的权利和地位,可以纠察、弹劾各级官员,迫使宰相不得不屈从于作为皇帝耳目的台谏官。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思考:与汉、唐的中央制度相比,宋朝的中央权力分配制度有何特点?
皇 帝
财 政
行 政
军 事
监 察
盐 铁
户 部
台 谏
中书门下
(政事堂)
同平章事
(宰相)
参知政事
(执政)
枢密院
三 衙
殿前司
侍卫马军司
侍卫步军司
三 司
祖宗之法如何立——分化事权
御前会议
分化
宰相权力
分化财权
三司使
分化事权
参知政事
平同章事
分化军权
枢密使
新增监督
御史中丞
分化事权
巩固皇权
祖宗之法如何立——分化事权
1
2
军队
财赋
刑狱
仓储
集中军权
①解除禁军将领兵权,削减节度使的实权;
②设枢密院,使禁军的调兵权和统兵权分离,都直接对皇帝负责;
③实行更戍法;
④各地精壮之士选入禁军,一半拱卫京师,一半驻守地方,达到强干弱枝、内外相制的目的。
四监司
祖宗之法如何立——守内虚外
思考 与汉、唐相比,宋朝的地方权力分配制度有何特点?这种规划的目的是什么?对宋初的政治又有什么影响?
中央派文官出任各州长官,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制钱谷(财政)
收精兵(军政)
削实权(行政)
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守内镇外定期换驻地
设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赋税大部分上交朝廷
祖宗之法如何立——守内虚外
强干弱枝
守内虚外
材料一:主要是因为宋代完善了文官制度,中国政府相当稳定。赵匡胤 960 年的篡位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次,在以前,皇帝不断被他的大将、皇后和其他有权的大臣夺去皇位,960年以后,这种情况不再出现。
——[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问题 材料说明祖宗家法的积极作用有哪些?
预防内部动乱,巩固国家统一,强化中央集权
祖宗之法如何评——积极作用
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随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弱,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宋]黎靖德:《朱子语类》卷一二八
问题 材料说明祖宗之法有何局限性?
制度过于僵化,助长因循守旧政治风气
权力分割过细,影响行政效率,。
祖宗之法如何评——消极影响
祖宗之法——弊
治国不变通,久积毁国本
边防压力——外部
北宋面临着怎么样的边防危机?
军事 辽和西夏战争
财政 岁币辽澶渊之盟
岁赐夏宋夏和议
《北宋、辽、西夏形势图(111年)》
边防压力——内部
是否能够形成较强的战斗力?为什么?
不能;
募兵的真正目的不是招募强壮的战斗力,而是为了稳定社会治安,消除动乱因素。
北宋的募兵制度
募兵开始于唐玄宗时期。北宋统治者将募兵发展为一种有意识的的“养兵”政策,希望通过广泛募兵稳定社会治安、消除社会消除动乱因素。募兵过滥致使军队数量不断增加,累增至120余万,军费随之恶性膨胀,成为财政支出的大宗。北宋中期有人说: “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
冗兵现象
滥用文官
募兵过滥
冗员
冗兵
冗费
积贫积弱——不得不变
财政危机
年代 收入 (单位:贯) 支出
(单位:贯)
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15085万余 12677万余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 12625万余 “所出无余”
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 11613万余 13186万余
祖宗之法——变
变法为国本,施行终失败
富国
青苗法
募役法
农田水利法
均输法
方田均税法
市易法
强兵
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
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
保甲法、保马法等
教育
科举改革
整顿太学
1069年熙宁二年,宋神宗任王安石“参知政事”,主持变法。设置“制置三司条例司”作为变法机构。
王安石变法——如何变
材料一 熙宁、元丰之间,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岁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
——《宋史》
材料二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王安石变法——如何评
政府财政收入增加 改善国家积贫局面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改善国力积弱局面
用人不当急功近利危害百姓利益社会基础丧失。
大地主大官僚保守派激烈反对
强兵方面,成果甚微
王安石变法——如何评
王
安
石
天变不足畏,
人言不足恤,
祖宗之法不足守。
京口北固亭怀古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变法——如何评
祖宗之法——余
靖康惊天变,南宋终偏安
靖康二年(1127)四月初一,金军押解被俘虏的徽、钦二帝及宗室、嫔妃、大臣、工匠等3000余人撤离汴京,返回北方,同时掠走金帛财宝、法驾仪仗、天文仪器、图书乐器等,史称“靖康之变”。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南宋的偏安●靖康之难
公元1127年,赵构南渡称帝,改元建炎,即历史上的宋高宗,后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
抗金卫国战争中,宋军战力大增,形成了几支有战斗力的军队,其中岳飞、刘光世、张浚、韩世忠抗金功绩最为突出,合称“中兴四将。”
中兴四将图
南宋的偏安●北伐中原
死于祖宗家法
死于弱宋强番
死于朋党之争
死于赵构偏安
南宋的偏安●岳飞之死
《满江红·怒发冲冠》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金、南宋、西夏对峙图(1142年)
绍兴和议:
①宋向金称臣,金册宋康王赵构为皇帝。
②划定疆界,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为界,以南属宋,以北属金。
③宋每年向金纳贡银、绢各25万两、匹,称为岁贡。
元朝灭宋
南宋的偏安●绍兴议和
南宋临安城
《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南宋)林升
南宋的偏安●临安城
尽管南宋在地理上偏安一隅,朝中主和派与主战派亦争论不休,但总的来说比北宋时期更为繁荣。它占据了中国经济的中心地带,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南宋大大缩减了兵费开支,同时扩大了官僚队伍……
南宋150年间同样经历了由盛到衰的循环。南宋政权始终积弱难振,但凭其坚实的财政基础与强大的官僚机器,并未因内部的压力而立呈败相。和北宋一样,南宋多年后亡于强大的异族入侵者(蒙古人)之手。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谢谢观看感谢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