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21页)

文档属性

名称 课件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21页)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12 17:4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王安石“拗相公”
辛弃疾“杀贼、杀贼”
欧阳修“醉翁”
文天祥“丹心汗青”
张载“横渠”
苏轼 “东坡先生”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欧阳修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
范仲淹“先忧后乐”
想一想,宋代的士大夫群体有着怎样共同的精神特质?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王希孟青绿山水●千里江山图
目 录




程朱理学
新儒学体系的建构
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
民族文字
新文学体裁的兴盛
科技领域的新成就
多元文化的新交融
雅俗共赏——新文学艺术的兴盛
宋词→话本→元曲
文人画→风俗画
元杂悲剧●《窦娥冤》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猪肉颂》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慢着火,少着水,柴头灶烟焰不起。
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
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项目 特点 代表
词 婉约派 配乐歌唱 句式灵活 柳永 李清照
豪放派 苏轼 辛弃疾
曲 散曲 灵活通俗配乐诗歌 张养浩
杂剧 散曲连唱 情节完整 关汉卿 王实甫
宋元话本 说书底本早期白话小说
宋元绘画 文人画山水为主 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 追求个性,不拘法度; 诗书画印一体 风俗画 宋徽宗《芙蓉锦鸡图》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
成熟应运——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造纸术 印刷术 罗盘针 火器
沈括《梦溪笔谈》
郭守敬
三大发明
▲宋刻本《东坡集》
章元弼顷娶中表陈氏,甚端丽。元弼貌寝陋,嗜学。初,《眉山集》有雕本,元弼得之也,观忘寐。陈氏有言,遂求去,元弼出之。
——李廌《师友谈记》
谁将家集过幽都,逢见胡人问大苏。
华夏交融——少数民族文字创新
契丹文
西夏文
女真文
蒙古文
三大发明
商品经济繁荣;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市民阶层兴起;
天下分裂 山河破碎 民众苦难;宋朝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壮大元朝民族分化政策,汉族文人地位低下
理学兴起注重内心反省;注重道德责任;注重哲理
儒家思想的远去与回归
魏晋南北朝
焚书坑儒
儒学独尊
隋唐五代
两汉
秦朝
战国
春秋
孔子
创立
孟子
荀子
发展
儒学重建——程朱理学的创新
理学的含义
理学的背景
理学的内容
理学的影响
毕建勋●北宋五子
南宋:朱熹(集大成)
理学含义
理学是宋朝继承孔孟正宗、以“理” 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也称“程朱理学。
理学是宋朝新儒学
理学继承孔孟之道
理学吸收佛道思想
理学二程朱熹为代表
孔子创立
应运而生
孟荀发展
蔚然大宗
春秋
魏晋
独尊儒术
确立正统
焚书坑儒
灭顶之灾
汉代
秦朝
战国
宋代
佛道冲击
出现危机
隋唐
三教并存
三教合一
明清之际
儒学复兴
程朱理学
顾、黄、王批判继承
南宋至明
理学发展陆王心学
▋理学含义
▋理学创立背景
迫切性 可能性
政治 藩镇割据五代十国 宋朝多元政权并立 重建国家权威秩序 北宋局部统一 中央集权加强
重文轻武 完善科举 文人政治
经济 商品经济发展 市民阶层形成 社会利益诉求多元化 宋朝农业发展 小农经济繁荣
思想 三教并流 儒学危机 粗糙的天命思想 阐释经书字句脱离社会实际 三教归一
主观 儒家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韩愈→北宋五子→朱熹 南宋理宗确定为官方哲学;元朝定为科举考试教材 宇宙观 “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
社会观 “理” 是儒家道德伦理“三纲五常”
人生观 积极参与现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恪守道德规范, 强烈的独立人格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事开太平
道德观 “存天理、灭人欲” 克服过度的欲望
方法论 格物致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理学基本内容



伦理道德
人性
物性


学思之窗 1313年,元朝宣布将儒家经书作为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答题标准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为主。当时宰相向皇帝上奏说:
学秀才的,经学、词赋是两等。经学的是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勾当,词赋的是吟诗、课赋、作文字的勾当。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词赋,人都习学的浮华了……俺如今……专立德行明经科。明经内“四书”“五经”,以程子、朱晦庵注解为主,是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学。这般取人呵,国家后头得人材去也! ——《通制条格》卷5《学令·科举》
元朝是怎样确定科挙考试内容和答题标准的?理由何在?
考试内容有两种:一是考诗赋,二是考儒家经书。
答题标准:程朱理学
理由:程朱理学重视发挥儒家思想在巩固社会伦理道德秩序和树立社会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因而被确定为考试答题标准。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书影
▋理学影响
积极方面
程朱理学塑造儒学的哲理化,
儒学摆脱天人感应神学倾向
程朱理学塑造民族优秀品格,
重视社会责任凸显人性庄严
消极方面
程朱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统治
程朱理学束缚人的思想,不利于人思想解放
▋理学影响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廖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安徽歙县
贞节牌坊
你同意他们东方的”文艺复兴”,中国古代文化的高峰的观点吗?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
日本学者摅薮内清在《中国 科学 文明》中说:“北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儒学方面兴起了后来被称作宋学或朱子学的新儒学;文化方面,在古文复兴的同时,口语文学也兴盛起来;印刷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而且发行的书籍不仅仅是儒教经典,还有历史书、诗文集等。在这里值得特别一提的是科学书籍的出版发行。……总之,在这个文化发达的历史潮流中,有许多惊人的成就。甚至有人认为,北宋时代可以和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以至近代相比。”
谢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