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12 16:49: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
本课的立意为“从乾隆时代的得与失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纵观中国古代史,很难出现长期连续的和平稳定时期,而康乾盛世长达一百多年,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素质一流的三位皇帝实现了政治接力。其中,乾隆皇帝所处的时代无疑是最重要的,一方面,他延续了父祖两代的勤政传统,继承了康熙和雍正在制度上的系列创新以及在开疆固土上的系列成就,使康乾盛世臻于鼎盛;另一方面,乾隆时代处于世界大转型时期,不断强化的君主专制开始显露出危机,内有社会动乱,外有西方列强的潜在威胁。与历代农民起义相比,人口压力是引发清王朝农民起义的一个重要导火索,这反映了传统农业社会的潜力已经挖掘到了极致而无法突破,而西方列强的通商要求恰是新兴工业文明扩张的必然需求,但清统治者的短视和盲目自大使它无法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即传统农业文明的瓶颈可以通过新兴工业文明来破解,反而走向一条截然相反的道路,不仅盛世开始崩塌,还为后世埋下了隐患。由上可知,康乾盛世在乾隆时代臻于全 ( http: / / www.21cnjy.com )盛,也在乾隆后期急转直下,因此,从乾隆时代的得失视角来看清朝统治的鼎盛与危机具有典型性和合理性。通过“盛世王权与盛世王土”“盛世之饥与盛世之机”“错失机会:盛衰之鉴”三个环环相扣的设计,学生能够以小见大,以纵横联系的眼光和全球视野看待清王朝的盛衰历程及其借鉴意义。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从单元来看,本课是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的第二课,上承“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下启“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盛极而衰期,同时,也为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作了铺垫。从课程标准来看,本课的教学定位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过了解清朝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通过了解清朝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从内容来看,本课包含三个子目,即康雍 ( http: / / www.21cnjy.com )乾时期的君主专制、疆域的奠定、统治危机的初显,其中,第一子目是二、三子目的制度和政治背景,需要注意的是,教材在叙述君主专制时,补充了皇帝勤政、乾纲独断和奏折制度等内容,以便大家以一种更辩证的眼光看待清朝的君主专制的得与失,恰与二、三子目对应。疆域的奠定是重点内容,这与统编教材的编写理念密切相关,也是培养家国情怀的良好资源。学生情况分析已知:经过初中的学习,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本课设计的基本史实已有大致的了解,如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人口的增长和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这为高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知识基础。未知:学生对皇帝勤政、奏折制度了解较少;由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初中阶段的学习中知识较为分散,不能辩证看待清朝的君主专制、难以用联系的眼光和全球视野理解世界变化对中国的影响。想知:高中学生思维活跃,探究能力强,容易对与现实相关联的事物产生兴趣,如康雍乾三位皇帝的作为、马嘎尔尼访华、白莲教等。能知:高中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和识图能力、能够自主/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归纳、能够调动已有知识结构为本课学习服务,达成本课的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皇帝勤政、奏折制度和思想文化专制的相关史料,辩证地看待君主专制强化的双重影响;(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史料实证)2.通过观察康熙皇舆图、明朝形势图、清朝疆 ( http: / / www.21cnjy.com )域图、竖版中国地图等地图,并结合阅读相关材料,知道清王朝开疆固土、治理边疆的具体措施及其与历代王朝的不同之处,理解清王朝国家版图奠定的重大意义。(素养目标: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家国情怀)3.通过中国传统农耕文明和西方新兴工业文明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比以及其影响下的中西方思想文化对比,认识清王朝面临的统治。(素养目标: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4.通过了解康乾盛世由盛而衰的历程,感悟盛衰之鉴,树立理想,做既有家国情怀又有全球视野的新时代公民。(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清朝国家版图的奠定教学难点清王朝如何由盛转衰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印章狂魔”乾隆皇帝收藏的印章,突出其中的“十全老人”印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 )乾隆自称“为千古第一全人,不特三代以下所未有,以视尧舜,不啻过之”,他为何对自己的评价这么高? 思考与乾隆皇帝相关的历史事件,体会“十全”的含义。 以生动有趣的事例拉近学生和历史的距离,激发学习兴趣,较快进入历史情境中。
一、盛世王权与盛世王土 1.展示康乾盛世图卷:这是帝国时代最恢宏的一个盛世。这个盛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历康、雍、乾三朝,持续100多年。在这一个多世纪里,中国的人口、财力和事功等各个方面都超迈汉唐规模,并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了极致…2.展示中国古代史——盛世卷时间轴: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问题思考1:“盛世”的出现有哪些规律和条件?【盛衰相接;祸乱之世作为前奏、衰世提供的经验教训、英明的帝王。】(一)乾纲独断稳政局3.三位皇帝的政治接力:勤政展示材料:“因冒寒而咳嗽者甚多。不独朕躬为然…至于节一身之劳,遂将国家政务,不事躬亲,尚执要之名,而开从脞之渐,则错缪已甚”。 ——《清高宗实录》乾隆五年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 ——《清高宗实录》乾隆十三年4.三位皇帝的政治接力:承制奏折制度展示皇帝朱批奏折“知道了”及其现代文创产品 ( http: / / www.21cnjy.com / )展示材料:“盖天下之患莫大于耳目锢 ( http: / / www.21cnjy.com )蔽,民情物理不能上闻…是以各省督抚大臣,于本章之外,有具折之例。又以督抚一人之耳目有限,各省之事岂无督抚所不及知,或督抚所不肯言者,于是又有准提、镇、藩、臬具折奏事之旨,即道员武弃等亦间有之。” ——《起居注册》,雍正八年七月七日问题思考2:奏折制度如何强化了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折奏官员范围的扩大;奏事范围的扩大;官员与皇帝的单线联系,皇帝掌握信息控制权;特点:迅速、机密、直接、广泛】军机处展示军机处位置图(距离养心殿仅50米) ( http: / / www.21cnjy.com / )“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完全秉承皇帝旨意,处于皇帝的严密监督下。(二)疆域奠定臻鼎盛5.展示“康熙皇舆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东南展示材料:清朝初期,康熙帝对台湾的策略主要为招抚 ( http: / / www.21cnjy.com )。随着三藩之乱的平定,清政府改变策略,以战逼和。康熙帝命施琅统兵进攻澎湖,一举攻占了澎湖列岛,歼灭了郑氏集团的军事力量。清政府乘机展开政治攻势,最终实现了台湾的和平统一。 ——据白寿弊《中古时代清时期》整理“朝鲜系从来所有之外国,郑经乃中国之人,台湾乃中国之领土”。问题思考3:问题思考:康熙帝与郑成功在对台斗争策略、对象、性质上有何不同?有何借鉴?【不同:①打击对象不同;②策略不同;③性质不同。意义:剿抚并用,尽量减少损失,对维护统一、增进民族团结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东北展示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的中俄边界图突出:中国与西方国家缔结的第一份国际条约;清朝第一次使用“中国”这一国号而不是“大清”这一朝号。【法理依据;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西北展示“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突出:康雍乾三代皇帝经略的成果;“新疆”名称的由来。西南突出:清朝历代皇帝的经略;乾隆《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法理依据)6.展示图片 ( http: / / www.21cnjy.com / )问题思考4:清朝治理边疆有何特点?【重教尊俗,因地制宜,多元管理;以法律形式明确管辖权。】展示材料:自古中国一统之世,幅员不能广 ( http: / / www.21cnjy.com )远,其中有不向化者,则斥之为夷狄…至于汉、唐、宋全盛之时,北狄、西戎世为边患,从未能臣服而有其地。是以有此疆彼界之分。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及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 ——《清世宗雍正传》 【华夷之辨——华夷一家】7.探究:清朝国家疆域的重要意义展示清朝疆域图、明朝形势图、竖版中国地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展示材料:明朝对东北辽东边墙以外, ( http: / / www.21cnjy.com ) 对青藏高原的统治是很薄弱的, 只是一种羁糜关系而已,真正的统治是谈不上的。没有清朝起来, 这个分裂局面不知又要延续到什么时候。明朝对新疆的关系更谈不上, 根本管不上, 连新疆发生什么变化都不晓得。 要是没有清朝从努尔哈赤、皇太极, 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这六代200多年的经营, 就不会出现18 世纪的大统一局面。所以我们说中国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谭其骧《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代疆域》【羁縻政策——直接统治】【清朝将蒙古、新疆、西藏、台湾等地区纳入版图,使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稳固,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概括康乾盛世的主要体现;回忆中国古代史上出现的“盛世”;思考古代盛世出现的共同之处;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如“不事躬亲”“乾纲独断”等,归纳大意。结合生活经验,代入历史,想象“如果自己是清朝的一位官员,在奏折制度下会如何自处”?进而知道奏折制度设立的原因及其影响;观察“军机处位置图”,思考这样设置的意图;阅读材料,思考军机处的性质和影响;观察地图,阅读材料,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讨论;下同;归纳总结清朝治理边疆的具体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和教材内容,归纳清朝边疆治理的特点;阅读材料,分析清朝实行的民族政策与历代相比有何不同?进而理解清朝边疆巩固的深层原因;观察清朝疆域图,对比明朝形势图和竖版中国地图,并结合材料思考为什么说清朝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从总体上认识康乾盛世景象;构建历史的纵向联系;自然过渡到皇帝勤政;培养从史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生动形象地认识皇帝的勤政之状;通过生活中的历史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以生活演绎历史,加深对奏折制度的认识。图画直观明了,材料言简意赅,容易理解,学生能够较快得出答案;康熙时代测绘的皇舆图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重要的史料。通过地图和史料等一手史料,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感悟清朝统治者维护祖国统一的决心;下同;知识点较为杂多,通过自主归纳加深印象,进行巩固;培养材料阅读能力和历史理解素养;通过地图对比,更直观明了;使用竖版中国地图体现地图绘制理念及疆域意识的变化;
二、盛世之饥与盛世之机 过渡导语:十八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 ( http: / / www.21cnjy.com )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到这一历史真相。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戴逸《十八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导言卷》(一)盛世之饥1.思想之饥展示材料:本朝纪纲整肃,无名臣,亦无奸臣……乾纲在上,不致朝廷有名臣、奸臣,亦社稷之福! ——《清高宗实录》乾隆四十六年乾隆皇帝的“名臣观”:名臣出现—君权低落皇上曰可,臣亦曰可;皇上曰否,臣亦曰否。上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忧勤之圣,而下无翼赞之贤,此其所以逊于唐、虞也。 ——齐周华《名山藏副本》附录《唐孙镐讨诸葛际盛檄》皇帝独断专行,臣下盲目顺从齐周华、唐孙镐:吕留良案——思想文化专制展示孟德斯鸠、华盛顿图片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西方:把统治者关进法律的笼子清统治者:把民众关进专制统治的笼子2.物质之饥展示材料:“在中国普通人中间,人们很难找到类似英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公民的啤酒大肚皮或英国农夫喜气洋洋的脸…他们每次接到我们的残羹剩饭,都要千恩万谢。对我们用过的茶叶,他们总是贪婪地争抢,然后煮水泡着喝”。 ——约翰.巴罗《我看乾隆盛世》陕西、四川、湖北的交界处,有一片著名的原始森 ( http: / / www.21cnjy.com )林,称南巴老林。此地山高林密,本非宜人类所居。但是,乾隆中叶起,大批流民涌入这片森林,伐树造屋,开荒种地。这些流民来源极广,不仅有四川、陕西、湖北三省,还有广东、湖南、安徽、江西等地方迁过来的百姓,对这些移民的估计,保守的是十余万,有人说有百余万。 ——《三省边防备览》问题思考5:这些现象出现在清朝鼎盛时期,反映了什么根本问题?【传统农业社会的潜力已经挖掘到极致;清王朝开始走向衰弱】(二)盛世之机阅读材料:“在此之前…地球的底层蕴含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庞大的资源和能量,人们一直在探求而少收获。18世纪,一下子得到了打开宝库的钥匙,新的生产力像蛰伏地下的泉水,突然地喷涌迸射出来。工农业产值几百倍、成千倍的增加,物质财富滚滚而来,源源不绝。” ——戴逸《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工业革命使英国迅速强大起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英国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需要大量的中国茶叶。而英国人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急于把自己生产的纺织品、钢铁产品及其他工业制成品卖到中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问题思考6:世界的发展为破解传统农业文明的困局提供了怎样的机会?【发展对外贸易;采用机器大工业生产方式;(新兴工业文明)】 阅读材料,思考为何作者会给出这样的评价?阅读分析材料,思考为何乾隆皇帝认为没有名臣也是社稷之福?调动所学知识和已有认知储备,回忆与孟德斯鸠和华盛顿相关的知识;感悟中西方在思想上的鲜明对比,意识到清政府思想上的保守僵化和落后;通过典例感悟外国人眼中的乾隆盛世,看到盛世光芒掩盖下的众生相;阅读材料,了解18世纪世界的变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由盛而衰的认知困惑,使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接下来 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史料阅读和历史解释能力;此则材料既反映了盛世下的人口压力,同时也是书中“白莲教起义”的背景;
三、错失机会:盛衰之鉴 失去的机会展示马嘎尔尼图片及使华相关知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 )“把我们最新的发明,如蒸汽机、绵纺机、梳理机、织布机介绍给中国人,准会让这个好奇而灵巧的民族高兴的。”裴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今尔国使臣于定例之外多有陈乞,大乖仰体天朝加惠远人、抚育四夷之道;——清高宗实录问题思考7:乾隆皇帝是怎样看待西方列强的?有何影响?【天朝上国意识;传统自然经济观念;闭关锁国的封闭心态——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2.盛衰之鉴 ( http: / / www.21cnjy.com / )虽然登峰造极,但…不幸的是,这个盛世出现在不应该出现的时候,因此其成就如同烛火遇到了太阳,一下子黯淡无光。面对几千年未有之世界大变局,如果专制统治不那 ( http: / / www.21cnjy.com )么密不透风,西方涌来的文明新潮就有可能自然地浸润这片古老的土地。可惜,中国恰逢了一个执政能力空前提高的“盛世”…——张宏杰《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问题思考7:作者是如何评价康乾盛世的?你赞同吗?谈谈你的看法。 介绍书目,供学生课后阅读,本书通俗易懂,具有启发性,适合中学生阅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教学反思
本课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其中,版图奠定和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临的挑战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教材内容的呈现顺序是:康乾盛世——皇帝勤政——奏折制度——军机处——思想文化专制——疆域奠定——人口压力与社会动乱——西方列强的潜在威胁,依据第一印象大致可以概括为“好——不好——好——不好”,因此,针对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按照由盛而衰的发展顺序,中间穿插世界对中国的影响,符合学生的认知逻辑顺序。同时,在教学时要合理安排各部分的时间,对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掌握的基本史实,可以适当淡化,但仍需突出重点内容,如“疆域的奠定”,对于清朝治理边疆的具体措施可以由学生概括,教师则将重点放在分析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