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弄懂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的含义,并会检验一对数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通过练习和讨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意义.
难点:弄懂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含义.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我们在初一时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及其解法,谁能写出一个—元一次方程,并指出它的解是多少?
2.为什么它(是指学生回答问题(1)时例举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3.方程中“元”是指什么?“次”是指什么?
二、引导学生讨论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等概念
问题:(投影)
一个农民有若干只鸡和兔子,它们共有50个头和140只脚,问鸡和兔子各多少只?
教师提出: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它曾在好几个世纪里引起过人们的兴趣,我想这个问题也一定会使在坐的每一名同学感兴趣.那么,现在我们怎样唇獯鹫飧鑫侍饽兀 先让学生思考一下,然后自己做出解答,教师巡视.最后,在学生动手动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给出各种解法)
解法一:在分析时,可提出如下问题:
1.50只动物都是鸡,对吗?
(不对,因为50只鸡有100只脚,脚数少了)
2.50只动物都是兔子对吗?
(不对,因为50只兔子共有200只脚,脚数多了)
3.一半是鸡,一半是兔子对吗?
(不对,因为 25只鸡,25只兔共有 150只脚,多 10只脚)
怎么办?(在学生思考后,教师指出:我们可采取逐步调整,验算的方法来加以解决)
4.若增加一只鸡,减少一只兔,那么动物总只数,脚数分别怎样变化?
(当增加一只鸡,减少一只兔时,动物的总只数不变,脚数比原来少两只)
5.现在你是否知道有几只鸡、几只兔?
(若学生回答还是感到困难,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一半是鸡,一半是兔时多10只脚,做出5次如问题4所述的方法进行调整,即增加5只鸡,减少5只兔,则多出的10只脚就没有了,故答案是30只鸡、20只兔)
此时,教师指出:这个问题是解决了,但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字,50和140比较小,比较简单,若它们相当大且又很复杂,那么像上述方法这样一次次的试算就很麻烦了.然后提出问题:是否可有其它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若学生在思考后,还很茫然,则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可否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由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自行完成)
解法二:设有x只鸡,则有(50-x)只兔.根据题意,得2x+4(50-x)=140.
(解方程略)
追问:对于上面的问题用一元一次方程可解,是否还有其它方法可解?(若学生想不到,教师可引导学生注意,要求的橇礁鑫粗???芊裆枇礁鑫粗??蟹匠糖蠼饽兀咳醚??约荷栉粗???蟹匠蹋?缓笄胍幻???逖萁馑?械姆匠
解法三:设有x只鸡,y只兔,依题意得
x+y=50,
2x+4y=140.
针对学生列出的这两个方程,提出如下问题:
1.结合前面的复习提问,这两个方程应该叫几元几次方程呢?
2.为什么叫二元一次方程呢?
3.什么样的方程叫二元一次方程呢?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含有两个未知数,且未知项次数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x+y=50和2x+4y=140是一对数x,y必须同时满足的两个方程,我从解法一,我们还知道,x=30,y=20,使方程组中每一个方程成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的值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将上述问题的三种解法进行优劣对比,你有哪些想法呢?(若学生回答得不全面,不确切,教师可补充归纳如下:当我们运用代数知识将问题翻译成代数语言列方程时,就可以借助代数运算来求解,从上面的问题可以看到,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比列一元一次方程容易)
三、课堂练习
1.造一个二元一次方程,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掌握程度)
2.填表,使上、下每对x,y的值满足方程3x+y=5.(投影)
3.已知下列三对数值:
哪一对是下列方程组的解?4.已知满足二元一次方程组的x值是x=-1,求方程组的解.
四、师生共同小结
首先,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2.什么叫二元一次方程?
3.什么叫二元一次方程组? 4.什么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然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用投影仪将预先制作好的投影胶片打出,以此培养学生归纳小结的能力.
五、作业
(1)是方程y=2x-3的解有( );
(2)是方程3x+2y=1的解有( );
(1)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
(2)分别求出方程①和②的四个解,其中x=0,1,2,3;
(3)方程组的解是什么?
3.利用一元一次方程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的设计是从提出鸡兔同笼的求解问题入手,以试算的方法衬托出方程解法的优越性,以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法衬托出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的优越性.以使学生感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引入顺理成章.
教学过程中用了“试算的方法”,即在解决某一问题时,经过一连串的试验,使后者不断地终止前者试验中产生的误差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它体现了数学中“逐次逼近”的思想.这种“试一试”,“碰一碰”的思想方法常常能诱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大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