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2.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3.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口号,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4.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问题导入:
以下口号(主张)分别是哪一派别提出来的?出现在哪一运动(革命)中? 这些运动的结果如何?从中你有何感想?
(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
戊戌变法(维新变法运动)。
(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
结果:都失败了。
感想:资本主义道路在近代中国行不通。
不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是不可能挽救中国危亡的。
民主共和——
“自强”“求富”——
君主立宪(变法图强)——
民国初建,百姓起初欢呼雀跃,许多人家的门口上都贴着“民国万岁,天下太平”的对联。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材料一:
1914年9月28日,他身穿古装,率领文武百官到孔庙,行三跪九叩之礼。12月23日冬至这天,他又穿起特制古祭服,率百官到天坛举行祭天大典,演出了尊孔复古的丑剧。
材料二:
《女子世界》是专为女子创办的杂志。近日该杂志大量登载节烈女子事例,主张男子多纳妻妾,要求女子独守贞操,反对婚恋自由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思潮
旧思潮
1、背景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兴起的标志
法语“青年”
1879.10.9
陈独秀
1891.12.17
胡适
李大钊
1889~1927
河北乐亭人
鲁迅
1881.9.25~1936.
浙江绍兴人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3、代表人物
民主
Democracy
科学
Science
4、口号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5、运动阵地
北大讲坛上的教授
原名《宽容》,现名《北大钟声》
沈嘉蔚,1988年,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新青年》是有名的新文化运动的杂志…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
——毛泽东
“上午,看《新青年》。往访林士及执信。下午,看《新青年》。”
——《蒋介石日记》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①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针对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猖獗一时的尊孔复古逆流,《新青年》发表了大量文章,猛烈抨击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一)内容:
1.思想革命
②提倡民主与科学: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他还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
材料一:民国初年,北京《中华新报》曾登了一则新闻,有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还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和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读到这篇新闻,你是什么心情:难过、同情还是不解?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探究
反映了民众深受封建思想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忠孝节义等的荼毒和戕(qiānɡ)害,封建礼教害死人。
材料二: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狂人日记》
为什么鲁迅在《狂人日记》中痛骂传统文化的根本罪状是“吃人”?
因为封建传统文化压迫和摧残人性。
①旧道德主要是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②因为旧道德是历代统治者用来束缚人们思想的枷锁。鲁迅的《狂人日记》中就描述了那“黑漆漆”的吃人世界。
讨论:什么是旧道德?为什么要反对旧道德和旧文化?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新青年》
陈独秀认为哪两种方法可以救治中国?
民主与科学
文学革命的表现
人物
胡适
陈独秀
鲁迅
文章
主张或影响
《文学改良刍议》
《文学革命论》
《狂人日记》
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
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2.文学革命
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把反封建的思想内容同白话文形式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新青年》登载许多文章,介绍世界著名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迹和关于生物起源、医学、生理学、物理等科学知识,开展了对灵学和有鬼论的批判,大力破除迷信,反对愚昧和盲从。
——王文泉、六天景主编《中国近代史》
有美国学者评论道:“聚集在《新青年》周围的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是很难估计的。1919年五四运动后,这些学生是政治上的生力军,并成为现代中国革命的领导者。
——黄爱军《五四进步性社团与中共组织的创建》
将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阁,废除汉字,采用“世界语”。
——钱玄同
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钱玄同主张:“唯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法才能避免‘中毒’,要‘剿灭’中国文化,‘废灭’汉文,采用西方语言。”
局限性: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小组讨论)
对祖国传统文化,我们要全面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果抛弃了优秀的文化传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新”在哪里?
新文化运动
关心国家、努力拼搏、不保守、不固步自封、与时俱进、追求前行... ...
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核心和精神支柱,只有打倒儒家传统道德才能唤醒民众,才能实现民主政治与民主共和.从新文化运动在当时和后世的进步影响上看,是正确的。但儒家学说所推崇的仁、义、礼、智、信也是我们做人的根本,是不能完全否定的。今天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与时俱进、改造创新!这样,才是全面、客观的结果,这才是学习历史的价值所在。
新文化运动中新青年们的哪些精神是21世纪的我们(青少年)应该学习和传承的?
1、新文化运动拉开序幕的标志是
A.《新青年》在上海创刊
B.《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
C.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
D.陈独秀发表《敬告青年》
2、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口号有
①“自强”②“民主”③“求富” ④“科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吹响新文化运动号角的人物是
A. 蔡元培 B.陈独秀 C.李大钊 D.鲁迅
D
D
B
检测提升
4. 金冲及认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有助于使文字的表达能力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并且明白易懂……这是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又一大功绩。”开创这一功绩的是( )
A. 胡适 B. 李大钊 C. 陈独秀 D. 蔡元培
5. 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南京古城墙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不包括( )
A.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B.中国最大规模农民战争的覆亡
C. 孙中山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D.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A
D
6、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认为洋务运动指导剪断了其枝叶,辛亥革命是砍断了树干,但树墩还在,还会萌发。为了不让“树墩”萌发,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掀起( )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7、1920年,国内的中小学都开始使用白话文语文教材。这与下列哪一事件的大力提倡有关(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B
D
1、1920年秋开始,全国各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都改成了白话文,到1922年冬季,所有的文言文课本一律废止。这与下列哪一事件的大力倡导有关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出:“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该文应发表于
A.维新变法时期 B.新文化运动时期
C.北伐战争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3、有学者认为,晚清的儒学第二次危机就其发生而言,仍然是产生于中国文化内部的危机。它“表现出一种激烈的反传统倾向。”这次危机是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D
B
C
二次达标
4.新文化运动时期,以陈独秀为首的先进知识分子针对当时中国社会存在的积弊,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当时中国社会的积弊是
A.专制与愚昧 B.封闭与自大 C.落后与野蛮 D.迷信与盲从
5.“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猛烈抨击封建礼教的文化启蒙运动。”这次“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A.《新青年》 B.《文学改良刍议》
C.《狂人日记》 D.《劳动界》
6.在中国古文中没有第三人称的女性代词。提倡白话文以后,刘半农勇于破旧立新,以一句话为例,创造了“她”字——她说:“他来了,诚然很好;不过我们总要等她。”“她”字的创造反映了
A.洋务运动创办新式学堂 B.戊戌变法改革科举制度
C.辛亥革命传播民主共和 D.新文化运动倡导文学革命
A
A
D
7、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说:“五曰,务去烂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
A、反对儒家学说 B、主张白话写作
C、宣扬民主科学 D、提倡自由平等
8、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正式吹响新文化运动号角的是( )
A 、蔡元培 B、 陈独秀
C、李大钊 D、鲁迅
B
B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新文化运动
原 因:①北洋军阀实行专制独裁统治;
②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③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开 始: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口 号:民主 科学
代 表: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主阵地:《新青年》 北京大学
内 容
前期:①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②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评 价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积极影响:①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②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③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局限性: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 对中国传统文化绝对否定
启 示: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辩证取舍择善而从。
背景
开始标志
代表人物
口号
主要阵地
内容
①
②
③
抨击旧道德旧文化
提倡民主科学
文学革命
影响
积极性
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
概况
动摇礼教,五四宣传
传统文化 片面性
板书设计
思维导图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教师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