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光现象培优练习(1)2022-2023学年鲁科版(五四学制)物理八年级上册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乙所示,是小安同学自制的潜望镜,利用它能在隐蔽处观察到外面的情况,用它正对如图甲所示的光源“F”,则所观察到的像是( )
A. B. C. D.
2.声、光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关闭门窗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超声波粉碎结石是利用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C.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108m/s
D.“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区分的
3.关于凸面镜和凹面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的后视镜是凹面镜
B.医生检查病人耳朵时佩戴的额镜是凸面镜
C.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D.光在凸面镜和凹面镜表面反射时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某同学看到河对岸钟楼上的钟在水中的倒影如图所示,则当时的实际时刻为( )
A.7点20分 B.9点10分 C.3点40分 D.4点20分
5.下列光现象中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海市蜃楼 B.水中倒影
C.月食的形成 D.雨后彩虹
6.“十一”期间,小明跟爸爸来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如图是仪仗队进入天安门广场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士兵正步走时的步幅约为75dm(步幅:一步的距离)
B.士兵枪上的刺刀熠熠发光,是因为刺刀是光源
C.天安门城楼相对于行进中的仪仗队是运动的
D.现场观众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红旗是因为红旗发生了镜面反射
7.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 )
A.人能看到像,是因为B发出的光进入了人眼
B.若蜡烛A所成的像偏低且倾斜,则图乙中的③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C.若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则蜡烛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D.若蜡烛A远离玻璃板,则所成的像将变小
8.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然后退到看不到硬币的位置保持不动,如图所示。向碗内慢慢加水,直到刚好再次看到整个硬币,此时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9.如图所示,平面镜M直立在水平地面上,长6cm的铅笔平放在地面上且与平面镜垂直,笔尖离平面镜10cm,现铅笔以2cm/s的速度垂直平面镜向它匀速靠近。则( )
A.铅笔的像为虚像,且尖端朝右
B.笔尖的像移动速度大于笔尾的像移动速度
C.经过3s,笔尾的像与笔尾相距20cm
D.将M逆时针转动45°,铅笔的像竖直且尖端朝上
10.物理学是培养同学们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一门自然科学。下列物理问题所用到的主要研究方法,描述正确的是( )
A.真空铃实验——控制变量法
B.研究光的传播路径引入“光线”——理想实验法
C.类比水波研究声波——模型法
D.利用小球被音叉弹开的程度研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转换法
11.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光是单色光
B.五星红旗是红色的,因为它能吸收红光,反射其它色光
C.我们能看到投影屏幕上的画面,因为屏幕是光源
D.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12.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如图所示,若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一个小孔,发现光线透过小孔在墙壁上形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过调节,像的大小可以等于物的大小
B.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
C.保持蜡烛和墙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大
D.蜡烛在墙上形成的像是正立的
13.下列光现象与其形成原因的对应中正确的是( )
A.立竿见影——光的折射 B.潭清疑水浅——光的反射
C.小孔成像——光的折射 D.镜中花水中月——光的反射
14.唐人张志和在《玄真子 涛之灵》中写道:“雨色映日而为虹”,从物理学的角度看,虹是太阳光经过雨滴的两次折射和一次反射形成的,我们通过如图的简化示意图来研究彩虹的形成。关于彩虹的形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彩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现象
B.太阳光发生色散时红光偏折最小,故a光线是红光
C.太阳光发生色散时紫光偏折最大,故a光线是紫光
D.不同颜色的光在雨滴背面发生反射时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二、填空题
15.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4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当液面下降时,光点S′将______(选填“向左”、“向右”或“不会”)移动。
16.晴朗的夏天,小磊在树荫下发现地上有很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太阳的______(选填“影子”或“像”),它们是由于光的______形成的。仔细观察光斑,发现这些圆形光斑大小不一,这些圆形光斑的大小主要与______(选填“树叶间小孔的大小”、“树叶间小孔到地面的距离”或“太阳到树叶间小孔的距离”)有关。
17.如图,小宇同学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通过探究观察发现,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 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可以用光的 ______来解释,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18.如图所示,是一种有趣的“看得见的声音”实验装置。将橡皮膜固定在圆筒的右端,并在橡皮膜上粘一个平面镜,激光笔发出的绿色激光照射到橡皮膜上的平面镜发生______后,在绿色的光屏上出现一个______色亮点。在圆筒的左端发出声音,就会发现由于橡皮膜的振动使光屏上的亮点变成了各种形状,说明声音具有______(选填“能量”或“信息”)。
19.一束光线照射到平面镜上,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20°,则反射角为______度,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度,光的传播方向被改变了______度;如果入射角减小1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减小______度。
20.演员在登台表演之前要对着镜子化妆,当演员靠近镜子时,她在镜中像的大小_______,同时镜中的像离她本人的距离_______(前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登台演出时,演员身上的衣服看起来有闪闪发光的效果,这是因为周围的灯光在她衣服上发生了______(选填“镜面”或“漫”)反射。
21.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及法线已经画出,若入射角为37°时,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间的夹角为90°,则此时折射角为______。
三、实验题
22.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硬纸板是由E、F两块粘接起来的,可以绕ON转动,ON垂直于镜面,让入射光线沿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30° 30°
2 40° 40°
3 60° 60°
(1)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纸板沿AO入射时,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
(2)①先使E、F两块纸板在同一平面内,这时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②把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这时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③由①②可得出结论:______;
(3)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的普遍规律,多次改变入射光线AO与ON的夹角进行实验,测量记录如表所示,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4)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BO射到O点,反射光将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这说明了______。
23.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小红同学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
(1)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 ______.
(2)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纸板沿AO入射时,则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
(3)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需要多次改变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位置,其目的是 ______.
(4)让光线逆着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方向射入,会发现反射光线从OA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______的.
(5)要探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你的操作是:______,观察纸板上能否看到反射光线.
24.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
(1)如图所示,由于像的亮度较暗,所以圆筒的______(选填“A”或“B” )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光屏。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点燃的蜡烛时,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像是______(选填 “正立”或“倒立”)实像,其成像的原理是______ ;
(2)若仅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仅将易拉罐底部三角形的小孔改成方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像的形状将______ (填 “改变”或“不变”);
(3)如图甲中“坐井观天”讲述的是青蛙在井底只能看到小部分天空的故事,能正确表示青蛙通过井口观察到外面范围的图像是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C
3.C
4.B
5.C
6.C
7.B
8.B
9.C
10.D
11.D
12.A
13.D
14.B
15.100° 向右
16.像 直线传播 树叶间小孔到地面的距离
17.实像 直线传播 无关
18.反射 绿 能量
19.70 140 40 20
20.不变 变小 镜面
21.53°
22.不能 能 不能 反射光线、法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上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23.显示光路 不能 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 可逆 将纸板向后弯折观察纸板上能否看到反射光线
24.A 倒立 光的直线传播 变大 不变 A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