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如今全球最大的危险不是核战争,而是高度传染的病毒,不是导弹,而是微生物。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课标要求:
1.知道古代疫病的流行与影响
2.了解中医药的主要成就和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
第14课
目录:
壹 历史上有哪些重大疫病发生?
贰 历史上人们如何应对疫病?
叁 疫病对人类历史有何影响?
一、历史上有哪些重大疫病?
“疫者,民皆病也。”
——许慎《说文解字》
任务1:说说你所知道的历史上影响深远的重大疫病。
“ 瘟之至也,非江海鳞甲之类而不生。疫之至也,非虫兽毛羽而不存。”
——《上经.尚时》
1、疫病的定义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因为感染者最后会在脸上留下永久性的瘢痕,俗称麻子,故而得名天花。其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繁殖能力,感染患者通常在3到5天内就会死亡。病人去世以后,病毒依然能存活数月之久。
彼得二世
玛丽二世
路易十五
拉美西斯五世
顺治皇帝
2、重大疫病介绍
阿兹特克帝国是墨西哥中央高原上成长起来的一个强大的国家,其鼎盛时期,版图横跨整个美洲中部,人口约有1000万如此庞大的一个美洲帝国,却在1915年西班牙人抵达美洲大陆以后迅速消亡。与阿兹特克帝国面临同样命运的还有印加帝国。16世纪,在西班牙人初到美洲的几十年间,几千万印第安人因感染西班牙人从欧洲带来的传染病而死。
从1347至1353年,席卷整个欧洲的被称之为“黑死病”的鼠疫大瘟疫,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性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而在堪称人类史上最为惨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死去的总人数为其人口的5%。
黑死病
黑死病是一种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大规模啮齿动物流行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患者会出现高热、咳嗽、呼吸困难、出血,以及其他严重毒血症状,在面部、腋下、腹股沟长出大肿块,并且皮肤会出现黑斑,大多会在感染48小时内死去。
西班牙大流感
1918~1919年的西班牙大流感,曾经造成全世界约5亿人感染。导致2500万-1亿人死亡。而当时的世界总人口不过17亿人左右。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还多,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提早结束的原因之一,因为各国都已经没有额外的兵力作战。
它是人类历史上致命的传染病,其名字的由来并不是因为流感从西班牙爆发;而是因为当时西班牙有约8百万人感染,甚至连西班牙国王也感染了此病。
查士丁尼大瘟疫
它使正常的食物生产与供给体系受到破坏,重创了帝国经济和帝国军队,君士坦丁堡40%的城市的居民死亡。此后它还继续肆虐了半个世纪,直到1/4的罗马人口死亡。这次鼠疫使东罗马帝国元气大伤,走向崩溃。而且对拜占庭帝国、地中海、欧洲的历史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是指公元541到542年在地中海世界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鼠疫。
当代致命流行病毒
人类疾病 麻疹 艾滋病
肺结核 禽流感
流行性感冒 埃博拉病毒病
百日咳 MERS
疟疾 2019-nCoV
SARS …
任务2 :归纳历史上的疫病有何特点
“传染病、战争、饥荒”
被称为人类历史悲剧的“三剑客”。
这其中最悲剧的是传染病,由传染病导致的死亡人数比战争、饥荒死亡的人数要多。
有些疫病毁灭了一个村落,
有些毁灭了一个城邦,
有些甚至毁灭了一个文明。
二、历史上人们是如何应对疫病的?
任务3:古人是如何应对疫病的?对我们今天的抗疫有何启示?
1、抗疫措施
修建饮水道、下水道、清理污水、疏通井渠;设立救治机构、发放药物、隔离病患;掩埋尸体、预防扩散;通过种痘等方法预防疫病。
人痘接种法
宋代安乐坊
“元始二年,旱蝗,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
—— 《汉书·平帝纪》
“旧有豫章沟……民病途潦。公曰沟洫不通……疫疠所由生也。亟命疏浚,民得爽垲以居。”
—— 《朱文公文集》
从历史来看,在平衡博弈的过程中,疫病其实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医学的进步、卫生观念的形成。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医疗史学者余新忠
任务4:在与疫病博弈的过程中,人类取得了哪些成就?
年代 人物 医学著作 成就
战国 扁鹊
汉代 不详
东汉 不详
东汉 张仲景
东汉 华佗
东晋 葛洪
唐代 孙思邈
唐代 政府
明代 李时珍
“望、闻、问、切”
《黄帝内经》
中国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
2、中医学的成就
《神农本草经》
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伤寒杂病论》
奠定中医临床学基础
“麻沸散” “五禽戏”
《肘后备急方》
总结晋以来医疗发展方面先进成就
《唐本草》
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
《本草纲目》
“东方药学巨典”
《千金方》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
走向世界的中医药
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做演讲
中医药已传播到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有10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其中29个设立了传统医学的法律法规,18个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中药逐步进入国际医药体系,已在俄罗斯、古巴、越南、新加坡、阿联酋等国以药品形式注册。
在德国魁茨汀中医院体验推拿的人
第十六届世界中医药大会在匈牙利召开
3、西医在中国的传播
它是近代西方学者在否定并且摒弃了古希腊医学之后,以还原论观点来研究人体的生理现象与病理现象的过程中,所发展出来的一门以解剖生理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作为基础学科的全新的医学体系。
任务5:归纳西医是如何在中国传播的?它的传入有什么影响?
(1)西医的概念
(2)西医的传入
明末清初,传教士把医带入中国,但影响有限。
鸦片战争后,西式医院建立,西医加速在中国传播。
华西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
湖南湘雅医院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3)西医传入的影响
以下医院被新华社称为中国医学教育四家“百年老店”,他们起源于近代的教会医院,请结合现实分析西医传入的影响。
我们以往认为,人类就是历史的绝对主角,但其实我们往往忽略了,其他物种对历史的影响,有时候来得更大,甚至会左右我们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 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任务5:探究疫病对人类历史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三、疫病是如何影响人类历史的?
材料1:瘟疫给予了雅典同盟以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打击……可能至少有1/3到2/3的雅典人死亡,包括雅典著名的将军伯利克里......战争在拖延了27年后,到公元前404年以雅典战败告终。
——卡特赖特、比迪斯《疾病改变历史》
1、疫病影响世界格局
材料2:这场瘟疫......直接加速了东罗马帝国的崩溃,并从根本上动摇了教会的绝对权威,促使欧洲民族国家相继兴起。与此同时,新兴的资产阶级取得城市的主导权.
——杨靖《黑死病与意大利文艺复兴》
雅典瘟疫
思考:疫病给人类文明的发展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瘟疫——加速了古希腊罗马的衰落
黑死病——成为14世纪欧洲的噩梦
天花——是印第安人灭绝的元凶
西班牙大流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休止符
战争使疾病传播,同时,疾病是“行走的生化武器”,它影响着世界大格局的演变。
2、疫病影响国家治理
材料3:庞大的国家机器低效运转,社会政治秩序混乱动荡。
——张绪山《14 世纪欧洲的黑死病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材料4:政府规定:严禁暴尸街头,死者必须深埋,避免恶性循环;限制出入黑死病疫区;禁止和疫区进行贸易和人员往来。
——刘黎《中世纪英国政府对黑死病的反应及应对措施》
材料5:1388 年英国第一个关于卫生的法令规定:“如在城市河中、街道上倾倒动物粪便,罚款 20 磅”。
——李威《论中世纪英国医疗的特点》
思考:疫病对国家机器的运转有何影响?
材料6:除减免税收外政府还保障民众对土地的占有权,使幸存者有田可耕,保障生存的需要和底线的赋税。
——魏晨光《从黑死病反观14-17世纪 英国的社会生活和医疗状况》
强化职能、加强救助、国家立法
材料8:黑死病使欧洲学术界失去了许多学者……剑桥大学的40位教授中死了16位,牛津大学的学生人数从3万人降低到6千人。在欧洲大陆,30所大学中关闭了5所……教育变得更实用,更世俗化,向方言转化更快......英国从官方语言法语向英语转化。
——李荷《灾难中的转变:黑死病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3、疫病影响教育发展
思考:疫病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剑桥大学三一学院
剑桥大学圣体学院
剑桥大学克莱尔学院
世俗教育、民族主义
4、疫病影响卫生观念
思考:疫病给人们的卫生观念带来了什么转变?
材料10:欧洲各地纷纷出台城市公共卫生法,组建市政健康委员会。到了16世纪在欧洲大部分中心城市,关注公共健康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这些医学上的变化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卫生革命”。
——薛国中《黑死病前后的欧洲》
材料11:洗头洗手洗衣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的生活习惯,用衣服包裹全身被认为是生存的必须,肥皂的杀菌作用被注意,人们极力回避患者和其碰过的物品。
——杨靖《黑死病与意大利文艺复兴》
材料9:“街道是最受污染的地方,每家的垃圾从窗户扔到街上,街上还有动物腐烂的尸体,清理的马厩的污物也直接扔到街上”。
——李威《中世纪英国医疗研究》
卫生观念增强、注重个人卫生
疫病在给人类带来痛苦和死亡的同时,也在影响着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 教育的发展、卫生观念的改变, 但这只是局部的观察,疫病给人类带来的影响远比我们所讲述的要多……
古往今来的疫病在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的同时,也在告诉我们,人类并非创造历史的唯一演员,其他生物也作用于历史,人的历史只是大历史中的一部分,人也只是大自然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即使科学昌明如今日,病菌等微生物对人类的危害依然无法消除,人类依然有必要时刻自我警醒。
结语:
坚守前线的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
国士无双伍联德
疫情期间席地而睡的医护人员
自古以来,中国社会饱经疫病摧残,面对疫病的肆虐,无数平凡而又伟大的医者奋战在抗疫前线,与死神赛跑,救死扶伤。在全球抗疫的今天,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又该做些什么?
我们需要更开阔的视野,和一颗更深怀敬畏的心。
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