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_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课题1_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3-11-06 22:00: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第1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自主学习】
1.托盘天平的使用:使用天平时,首先要检查__________,称量时,称量物放在_____,砝码放_____。砝码要用______夹取。
2.写出两个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同建构】
活动一: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定量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有没有变化呢?
猜想: 。
阅读:课本P92-95实验。
注意:白磷着火点低易自燃,且有剧毒,实验中要用镊子夹取,切不可用手直接取用。
实验探究: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实验现象
文字表达式
反应前总质量
反应后总质量
分析
结论:
反思评价:
1.方案一中,锥形瓶底部的细沙在何作用?为什么在玻璃管一端系一个小气球?如果不系,会有什么后果?
2.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参加 的各物质的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
3.冰融化后,得到水的质量与原来冰的质量相等,这个变化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
提出问题:质量守恒定律是否对任何化学变化都适用呢?
猜想: 。
实验探究:观察教师演示P92实验5-1和5-2,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 实验5-1 实验5-2
实验现象
文字表达式
反应前总质量
反应后总质量
分析
得出结论:进行 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在 体系中进行。
阅读&思考
1.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是因为 ,所以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2.在化学反应前后哪些量肯定没有变化,哪些量一定发生变化,哪些量可能发生变化?
归纳小结: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 的各物质的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
2.解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有“五个不改变,两个一定变,一个可能变”:
注意:①反应物的总质量是指参加反应的;②质量守恒定律的前提是化学反应。③所有化学反应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若有形式上不遵守质量守恒的情况,一定是有某些物质被遗漏或逸散到空气中。
3.应用:
⑴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求反应中某物质的质量。
例:12.4g磷完全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28.4g,消耗氧气________g
⑵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例:硝化甘油(C3H5N3O9)可用于治疗心绞痛,因为它在人体内被缓慢氧化生成A气体:4C3H5N3O9+5O2=12A+12CO2+10H2O,则A的化学式为( )
A.NO B.NO2 C.N2 D.N2O
所以12A中共有12个氮原子和12个氧原子,A的化学式为NO
⑶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组成。
例:已知铜锈在隔绝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加热,生成水、氧化铜和二氧化碳,由此可知,铜锈中含有_______________元素。
解析:本题的思维切入点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典型例题】
有人说他能使水变成油(含有大量的碳、氢元素),一本万利。现在,他要把这项发明专利低价卖给你,你会买吗?请你揭开骗子的可恶面纱。
【当堂演练】
1.在A+B→C+D反应中,反应物中A、B质量比为5:2,若反应生成的C和D总质量为28g,则反应消耗反应物A的质量为( )
A.14g B.8g C.20g D.16g
2.下列各组物质,在敞口容器里发生反应,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的是( )
A.碱式碳酸铜受热 B.在空气中加热铜粉 C.在空气中加热硫粉 D.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3.下列各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食盐逐渐溶解在水中 B.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
C.空气液化后再蒸发得到气态的氮气和液态氧气 D.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最终消失
4.某可燃物燃烧后生成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则该可燃物中一定含有 元素,可能含有 元素。
【课后提高】
1.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元素 B.图中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C.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D.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2.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则化学计量数之比:v(CH4):v(O2)等于( )
A.1:1 B.1:2 C.16:32 D.16:64
3.加热a g氯酸钾和b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c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
A.c-(a+b) B.a+b-c C.a-c D.a+b+c
4.在实验室易燃品橱柜里有一瓶失去标签的试剂,小红为探究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分析:取2.16g该物质,使其充分燃烧,测知只生成2.16 g水和5.28二氧化碳。请通过计算填空:
(1)该物质中含氢元素____ g,含碳元素___________ g,
(2)若含有氧元素,其质量为_______________ g。(若不含氧元素,此空不填)
5.某物质R在氧的作用下发生反应:2R +2H2O + 7O2 = 2FeSO4 + 2H2SO4,则R的化学式是( )
A.FeS B.Fe2S3 C.FeO D.FeS2
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由X、Y、Z、Q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量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4 10 1 25
反应后质量/g 未测 21 10 9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X中未测值为零 D.若Q为氧气,则该反应为氧化反应
7.镁带在耐高温的容器中(内含氧气)密封加热,下图能正确表示容器里所盛的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 ( )
A B C D
【思维拓展】
某地农民将稻草秸秆粉碎后放在密闭的沼生池内发酵制沼气,发酵后的残余物可做农家肥。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据此化学小组的同学围绕“稻草秸秆主要由哪些元素组成”的问题展开了以下探究活动。
[猜想与假设]根据沼气的成分猜想稻草秸秆中主要含有碳元素、氢元素。
[设计方案进行探究]
探究步骤 预计现象 相关结论
用坩埚坩夹持一小段烘干的稻草秸秆,点燃后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稻草秸秆剧烈燃烧,火焰熄灭后能够观察到瓶壁上有水珠 产物中有______
向集气瓶中滴入少量____________ 能够观察到______________ 产物中有CO2
[结论与解释]
⑴将稻草秸秆烘干的目的是:①干燥,使其容易燃烧;②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根据以上探究,同学们得出结论,秸秆中含有C、H、O三种元素。
[反思与评价]
你认为同学们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感悟】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 不变
宏观 元素的 不变
五个不改变 原子的 不变
微观 原子的 不变
原子的 不变
宏观:物质的 变
二个一定变
微观:分子的 变
一个可能变: 可能改变。
质量守恒定律
本质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