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

文档属性

名称 解放战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11-06 19:24: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不越雷池一步
安庆·望江·孙林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和平局面,可期实现……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蒋中正未寒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
毛泽东先生勋鉴:   来电诵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 ……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
   蒋中正哿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日
毛泽东先生勋鉴:   未养电诵悉……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国家前途实利赖之 ……特再驰电速驾!    蒋中正梗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三日
蒋介石在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共同商讨”国内和平问题,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是什么?
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将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可做。 ——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
  这是华君武先生作于1947年的一幅漫画.名为《磨好刀再杀》。画中的人物一手持写有“和平方案”的盾牌,一手正在磨刀霍霍。漫画寥寥数笔,揭穿了抗战后蒋介石玩弄“假和平,真内战”的伎俩,使大家对重庆谈判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一、两种命运之较量——政治斗争
1、重庆谈判
《双十协定》内容:
和平建国,
坚决避免内战,
召开政协会议,
保证人民权利等
一、两种命运之较量——政治斗争
2、政治协商会议(旧政协)
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七律 忆重庆谈判
  1945年10月
  有田有地皆吾主,
   无法无天是为民。
  重庆有官皆墨吏,
   延安无土不黄金。
  炸桥挖路为团结,
   夺地争城是斗争。
  遍地哀鸿遍地血,
   无非一念救苍生。
二、两种命运之较量——军事斗争
1、战略防御(1946.6-1947.6)
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五律·张冠道中
一九四七年三月中旬
朝雾弥琼宇,征马嘶北风。
露湿尘难染,霜笼鸦不惊。
戎衣犹铁甲,须眉等银冰。
踟蹰张冠道,恍若塞上行。
1、战略防御(1946.6-1947.6)
2、战略反攻(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五律:喜闻捷报
一九四七年中秋
秋风度河上,大野入苍穹。
佳令随人至,明月傍云生。
故里鸿音绝,妻儿信未通。
满宇频翘望,凯歌奏边城。
二、两种命运之较量——军事斗争
二、两种命运之较量——军事斗争
3、战略决战(1948.9-1949.1)
辽沈战役(关门打狗、首战告捷)
淮海战役(关键一役、定海神针)(和安徽地域联系起来)
平津战役(另辟蹊径、完美收官)
二、两种命运之较量——军事斗争
4、蒋介石求和声明(1949年元旦)
(北平谈判)
把共产党阻止在长江北岸……司徒雷登大使曾说:划江而治,搞一个国共两党“南北朝”……美国人的一厢情愿,构成了李宗仁全部言和活动的精神支柱。
——《解放战争全记录》
5、渡江战役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一九四九年四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6、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的意义
国内意义:结束了半殖半封社会的屈辱历史,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国际意义: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民族的解放斗争。
思想意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三、两种命运之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
1、历史为什么最终选择中国共产党?
2、历史为什么最终选择社会主义?
由各个阶级、阶层抗争的失败教训得出
帝国主义欲变中国为殖民地;旧式农民战争;资本主义;俄国十月革命提供道路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毛泽东
阅读材料:
国民党和谈代表刘斐对中共和谈态度存有疑虑,就找个话题试探毛泽东:“毛先生,您会打麻将吗 ”毛泽东不知他话中的含义,随口答道:“晓得些,只是晓得一些。”刘斐问:“您是爱打清一色呢,还是喜欢打平和 ”毛泽东明白了对方的用意,大笑起来,话中有话地说:“平和,只要平和也就行了。”毛泽东不仅在口头上多次表示出和谈的诚意,而且电令处于长江沿线的人民解放军缓期渡江,勿攻安庆,和谈期间不发生任何进攻性战斗。
思考:从当时的兵力和民心看,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必胜无疑,为什么还争取与国民党和谈
[提示]:为迅速结束战争,实现和平,减轻人民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