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1课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第一单元 五篇经典篇章,了解中华文化理念,体味文化内涵。
1.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儒家以礼乐治国的政治主张。
2.学习本文以人物的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的写法。
3.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句式。
教学目标
作品简介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率直鲁莽的子路,温雅贤良的颜回,聪颖善辩子贡,潇洒脱俗的曾皙等。
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录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春秋末期,礼崩乐坏,诸侯争相称霸,人民流离失所。面对这种急剧变革的社会现实,孔子试图用自己以“礼”“仁”为核心的政治主张,救民众于水火之中。于是他周游列国,希望找到机会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却四处碰壁。于是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致力于教育工作,影响深远。本文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
相关背景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都是孔子的学生,“侍坐”是指在尊长旁侍奉陪坐,体现了师生间关系亲密,四个学生陪着老师闲坐谈话,为下文的对话渲染了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
题目解说
全文结构
全文分析
分析课文
本文记述了孔子和他的四位弟子的一次闲谈,四个弟子各自阐述自己的志向,孔子加以点评。文章语言简短、凝练,具体生动的表现了各人的志向和性格,显示了儒家礼乐治国的思想。
全文小结
知识点总结
连词,如果
连词,或者
连词,至于
去,往
像
介词,因为
动词,用,任用
动词,行,做
介词,把
连词,则
介词,用
赞成
语气词
和,同
等待
给予
第二人称代词,你(们)
形容词词尾
这样
表限止语气,罢了
计算面积的单位,方圆
道,指是非准则
地域,边境
相比
正,才
加到……上
施及
更
强加
从孔子对四位弟子的评价中,可以看出些什么?
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在本文中,可看出他们师生关系十分融洽、非常平等。孔子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对每个人的情况了如指掌。即使在日常交谈中,也引导学生立志,关心国家政事,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孔子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当四个学生述志后,他高屋建瓴地将他们的发言上升到“礼治”,将他们要做的事上升到与治国有关的高度,很有指导意义。
思考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