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妙处。
2.能力:学会运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陡峭”等生僻词语;仿照课文中写奇石的句子,用“……(好)像……”的句式,写一写课文中没有详细描写的其他的石头。
3.情感:品读课文,发挥想象,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之处,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结合图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山奇石的有趣以及神奇在哪里。
教学难点:
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想象文字描绘的画面,并用“好像”句式仿写课文。
三、教学准备:课件ppt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第一课时所学生字词,齐读,开火车读。
引导学生复述,上一节课初步感知课文,课文中出现了哪些石头?黄山石头的特点是什么?(奇)
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来深入探究,黄山奇石到底奇在哪里?
(二)初读感受“名字奇”
自行朗读课文,特别注意石头的名字。你们觉得这些名字起得怎么样?
进一步点出中心句“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总结:奇在哪儿?——名字奇。
(三)自主探究,体会“样子奇”
以第3段为蓝本引导学生了解学习课文的方法,其他几块奇石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1.“猴子观海”
展示图片和课文段落,齐读选段,指导朗读的语气,圈出动词,体会生动有趣。
看图想象:这只“猴子”从哪里来?它正在干什么?它在想什么呢?
出示“翻滚的云海”及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出示“陡峭”及图片,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推测理解词语。
2.把课堂还给学生,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仙桃石”“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段。
ppt展示自学要求:自读2-5自然段,你觉得哪块奇石最有趣?读一读相应段落,思考一下它“奇”在哪?(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代表发言要求:回答方式:“我最喜欢……(石头名称),我觉得它奇在……(用课文中的内容或自己的话来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2-5段的结构:发现2、4先介绍奇石的名字,再描述样子,而3、5先描述了奇石的样子再介绍的名字。同样是描写“奇”,表达顺序却不同。
(四)发挥想象,写奇
读最后一段,理解“奇形怪状”,指导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
2.出示图片,展示句式“______”就更有趣了!它好像_________________。
那巨石真像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有趣的“__________”。调动学生想象,先说一说,再写一写(课后作业)。
(五)再点中心,总结升华
1.再次点出黄山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怪石有趣极了,再读课文体会美景奇石,读出赞叹之情。
2.升华主题:
黄山是我国大好河山的一部分,我们祖国的河山如此美好,大家想不想去看一看呀?
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
仙桃石 飞、落
猴子观海 抱、蹲、望
仙人指路 站、伸、指
金鸡叫天都 伸 啼叫
景色秀丽神奇,怪石有趣。
奇:名字奇、样子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