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第三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第三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2 19:5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赣县区第三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为什么地球出现危机后,中国人不是逃离地球,而是要带着地球一起跑?”面对外国人问出的问题,《流浪地球》导演郭帆回答:“……中国人特别有家国情怀,即便发生了灾难、战争,很多人也不愿离开家乡,死也要死在那儿。”
这与费孝通《乡土中国》的主题不谋而合。在过去以农为主的中国社会,人们极少迁移,因为所谓农耕,就是要靠土地吃饭。
在现代说法中,“土气”是一个贬义词,但在费孝通看来,“土气”实际上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土气”,也就是接地气,它象征着人们与大地的亲密接触,充分熟悉,“土气”其实是辛劳、知足的代名词。也因此,大批的中国人逐渐变得守旧而崇古:老祖宗留下的都是财富,那么凡事照搬经验去做就行。因此在现在看来的“食古不化”,殊不知,是因为在以土为生的年代,“经验无需不断累积,只需老是保存”。久而久之,整个社会变得稳定而缺乏流动,很多人一辈子就只在一个小范围内活动。周边人抬头不见低头见,遇事总是能热心帮一把,人们之间逐渐形成了一种稳固而与外部隔绝的乡邻关系,慢慢地也就有了“万事不求人”的生活状态。
带着地球流浪,是一种回馈,也是一种责任,感谢你当年的养育,如果可以,我也不会扔下你独自逃亡。不靠土吃饭、早已经用工业化普及农业的西方人,大概很难懂中国人的传统恋根情结。
(摘编自《外国人看不懂〈流浪地球〉的背后,藏着深层的文化认同差异》)
材料二:
中国人讲的“家”是很有弹性的,小到一家三口大到无限远。比如平常我们都喜欢说“我们是自家人”。什么叫“自家人”呢?你再扩大点,比如“国家”,在英文里面“国家”是“State”,并没有一个“家”的意思在里面。其实,几乎各个地方的语言要表述“国家”的时候,他们的概念之中都不包括“家”,只有我们中国,或者受我们中华文化影响的地区,比如日本,的确也会有“国家”这个说法。所以“家”你听起来好像很简单,仔细想想你会发现它挺麻烦的。它牵涉的范围非常之广,因为它是一个不断有伸缩弹性的东西。
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人讲这个“家”恰恰能够说明中国社会的基本性质。他说“西方的社会像一捆柴”。我们把这一捆柴里面的每根柴,理解为不同的个体、个人。把他们绑起来就成为一个社会或者团体,叫做“团体格局”。传统中国的社会结构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的影响力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费孝通就用这个形象界定了我们中国社会的基本特质,他给它一个名字,叫“差序格局”。
费孝通说,因为整个社会是个差序格局,“家”的概念是可以伸缩的,跟我友好的那个关系网也是可以不断伸缩来回的。他还说,中国人对世态炎凉特别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
正因为“公”“私”的界限没那么分明,中国传统社会里面特别喜欢讲人情、讲关系,又要讲面子,因此那些规矩就包括了很多不言自明的东西,包括了很多我们叫“礼”的东西,这是一种礼治。我们不太需要讲契约,我们就讲信用,好比你跟别人做生意、做买卖,你丧失了信用之后,就没人再找你做了。
假如这个社会,什么都是讲规矩、讲礼治、讲面子、讲关系、讲人情,那么法律在哪里呢?所以费孝通说,为什么中国封建社会的贪污问题很严重,是因为我们其实不太有法律观念,也不太有公共观念。
我们过去讲儒家道德,都是从小的教化,而这个教化都是有社会土壤的。但是假如今天城市不是乡土社会,农村也不再是过去的乡土社会的时候,这个儒家伦理就纯粹只是一套抽空现实环境的教条,那又该怎么办呢?
(摘编自梁文道《〈乡土中国〉:家,到底是什么呢》)
材料三:
家国情怀是一种人类的“共通”意识,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有它的特殊性。
家与国的统一性,中国社会以家为本位。由家到家族再到胞族,由胞族到胞族联盟,在此基础上,扩大到非血缘关系的社会联盟,由此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准国家性质的社会。
国与族的统一性,国是政权概念,族是种群概念。中国这块大地上,存在过许多民族。这许多民族,不管是共时态存在还是历时态存在,均可以寻到某种内在的关系。
国与国民、国土(国域)的统一性,中国的国土其核心地区是相当稳定的。在中华民族的意识中,国家、国土、国民、国君、国权、国学、国枢是一体的。
家国情怀究其本是一种哲学意识,是人对其本——家与国的意识。与别的哲学意识不同的是家国意识的突出特点是情理合一。在生活中,家国情怀与其说更多地体现为一种理念,还不如说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情感,一种既厚重又绵长的家国浓情。正因为如此,家国情怀也被视为一种美学情怀。
(摘编自陈望衡《中国美学的“家国情怀”》)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在不断地发展中积淀的共同情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一种精神与情结。
B.家国情怀是中国人的一种共同的情感,在《流浪地球》与《乡土中国》中其表现形式是完全一样的。
C.材料二详细地解读了中国人对于“家”的理解,并可以对材料一中的家国情怀进行必要的补充。
D.材料三认为家国情怀是人类共同的意识,是情与理的合一,全面地体现为厚重绵长的家国浓情。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农为主的中国社会相对固定,人们主要靠土地吃饭,而这种不流动使中国社会呈现出了土气。
B.中国传统社会中“公”“私”界限不太分明,是一种礼治,人们之间讲信用,是不需要任何契约的。
C.费孝通运用比喻形象通俗地界定了中国社会的基本特质,差序格局下的“家”的概念是可以伸缩的。
D.带着地球去流浪,是中国人传统恋根情绪的体现,早已用工业化普及农业的西方人是很难去完全读懂的。
3.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路要让一步,味须减三分——《菜根谭》
B.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增广贤文》
C.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旷怡亭口占》
D.靠种地谋生的人才知道泥土的可贵——《乡土中国》
4.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任选两种,分点简要说明。(4分)
5.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请结合材料三谈一谈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如何树立家国情怀。 (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黑 锅
李培俊
小麦家的红公鸡丢了,一大早小麦打开鸡窝,那只红公鸡率先钻出鸡窝,拍打着翅膀飞上墙头,撒过欢,落在榆树下的阴凉里,叨食着一颗颗肥大的榆钱。可到了傍晚,鸡该进窝了,那只红公鸡却没影了,不见了。小麦和朝晖两口子分头走出家门,在房前、屋后、路沟里寻找,两口子在家门口重新会合时,摇着头叹了口气。
这只公鸡是两口子的宝贝,火红火红的不带一点杂色,脖颈那儿有一圈金黄的毛羽,像戴了个金色的项圈。红公鸡的叫声也很特别,纯净、清脆、嘹亮,那声咯咯咯,先高后低,中间拐个弯,然后长声扬起,尾声拖得特别长,有点女高音的味道。
红公鸡没了,丢了,夫妻俩的生活便少了许多乐趣。晚上躺在床上,两口子唉声叹气一番,惋惜一番。小麦说,你说,咱家的公鸡咋就丢了呢?朝晖说,可能让黄鼠狼拉走了吧。小麦说,不像,要是野物吃了,总得留下点鸡毛啥的。朝晖说,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被人捉去吃了。小麦挺身坐起,说,瞧我这脑子,咋没想到这回事呢。接下来,两口子把村里人过了一遍筛子。最后,两口子把焦点集中到王五身上。王五是村里有名的穷汉,因为穷,老婆跟一个收中药材的外乡人跑了,一去十年没有踪影。王五心凉了,地也不好好侍弄,收下的粮食仅够填饱肚子。
吃鸡子要煮要炖,煮了炖了就会有香味飘出来,正好抓个现行。两口子半夜起身,偷偷踅摸到王五家附近。王五已经睡了,屋里黑洞洞的不见一星灯光,隔着破窗户,能听见王五粗重的鼻鼾,长一声短一声的。
不过,两口子还是断定,红公鸡是被王五偷了,怕露馅,今天没煮没炖。
第二天一早,小麦路过王五门口,清清嗓子,骂起阵来。小麦说,我家红公鸡被人逮去吃了,谁吃了让他口舌长疔疮,让他拉肚子。小麦性子绵,不惯骂人,骂声显得有气无力,只是比往常说话声音大了点而已,而且脸还红着。不大一会,王五家门口便围了不少人,小麦这种叫阵就大有深意了,有所指了,不然,咋没到别的地方骂?大家的目光紧紧盯住王五房门。王五出来了,王五问小麦,出了啥事?咋都跑到我家来了?小麦说,我家红公鸡让人吃了。王五说,你家公鸡让人吃了,跑到我这儿骂啥?小麦说,不吃盐不发渴,我骂偷鸡子的贼,你吃啥热呢?王五说,你这是怀疑我了?小麦说,谁吃谁知道!小麦又把刚才骂人的话重复了一遍便草草收场。
下午三点多,二嫂匆匆跑到小麦家,说,应了!应了!小麦就问啥应了?二嫂说,去村卫生所拿药,正碰上王五也去看病,你猜咋了?他真拉肚子呢,人软得像根面条。
小麦却高兴不起来,二嫂一走,小麦对朝晖说,都是你,叫我骂人家咒人家,咒得王五真拉肚子了,看这事弄得!朝晖脸上木木的,没说话。小麦说,不就一只鸡子吗?值几个,丢了咱再养,总比人家害病强吧。朝晖说,病都骂出来了,你说咋办?小麦说,拉肚子这病我有经验,光吃药不行,甜汤里打鸡蛋,最补肚子。小麦进了厨房,搅了一大碗甜汤,磕进去两个鸡蛋,端给朝晖,说,事儿是你让惹的,你得送去。朝晖很不情愿,小麦就把脸挂起来,说,你不去我也不逼你,今天晚上你睡沙发啊。朝晖忙说,我去,我去。
王五也是有个性的人,小麦骂了他,让他很没面子,窝了一肚子火,王五越想越气,中午也没做饭,吃了一碗昨天的剩饭,把肚子吃坏了。可他没有想到,朝晖竟送来一碗鸡蛋甜汤。
王五下决心找回小麦家的红公鸡,以证明自己的清白。两天后,王五还真在小山一个洼地里找到了那只红公鸡,公鸡被野藤缠住脚了。王五一阵狂喜,亮起巴掌,对着红公鸡虚挥一掌,说,我打死你个小东西,让老子挨骂背黑锅。
王五把红公鸡送到朝晖家,小麦接了,说朝晖,还不让五哥去屋里坐?小麦还说,今天五哥别走了,我给炒几个菜,你哥俩喝二两。菜端上桌,瓷盆里盛着的却是那只红公鸡。王五说,小麦,你……你……小麦说,你啥呢,不就一只鸡子嘛,比人的情义还要紧?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节)
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公鸡”是小说的线索,故事情节可以分为“丢鸡”“找鸡”“得鸡”“杀鸡”四个阶段,线索清晰,叙述井然有序。
B.王五是小说重点描述的人物之一,因为小麦家的公鸡丢失,他无端地背了偷鸡的黑锅,小说以“黑锅”为标题,表现了对他的同情和对小麦夫妇的批评。
C.小麦夫妇猜测他们家的公鸡是王五偷走的,是因为王五既穷,又不好好地侍弄土地,收的粮食只够填饱肚子。
D.写王五在一个洼地里找到了那只红公鸡,是为了说明王五做事认真,这既是情节的合理发展,又为下文写“杀鸡”做铺垫。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篇幅短小,但人物形象十分鲜明,这主要得益于作者采用了对比、反衬的艺术手法,还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社会环境描写等。
B.文章用大量的笔墨描写红公鸡漂亮的外貌、嘹亮的啼鸣,是为后文丢鸡、小麦为找鸡在王老五门口骂人这一情节做铺垫。
C.采取全知视角,采用第三人称,以旁观者身份来讲述了“红公鸡”的故事,不受时空限制,叙述自由灵活,显得客观冷静。
D.文章结尾“杀鸡待客”这一情节,既出人意料,也在情理之中,彰显了人性的美。
8.结合小说情节,简要分析小麦的性格特点。(4分)
9.有人说小说以《红公鸡》为题更好,你认为哪个为题更好,请说明理由。(6分)
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质于齐。怀王薨,太子辞于齐王而归。齐王隘之:“予我东地五百里,乃归子。子不予我,不得归。”太子曰:“臣有傅,请追而问傅。”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太子归,即位为王。齐使车五十乘,来取东地于楚。楚王告慎子曰:“齐使来求东地,为之奈何?”慎子曰:“王明日朝群臣,皆令其献计。”上柱国子良入见。子良曰:“王不可不与也。王身出玉声,许强万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后不可以约结诸侯。请与而复攻之。与之,信;攻之,武。臣故曰与之。”子良出,昭常入见。昭常曰:“不可与也。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东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不可。臣故曰勿与。常请守之。”昭常出,景鲤入见。景鲤曰:“不可与也。虽然,楚不能独守。臣请西索救于秦。”景鲤出,慎子入。王以三大夫计告慎子曰:“寡人谁用于三子之计?”慎子对曰:“王皆用之!慎子曰:“臣请效其说,而王且见其诚然也。王发上柱国子良车五十乘,而北献地五百里于齐。发子良之明日,遣昭常为大司马,令往守东地。遣昭常之明日,遣景鲤车五十乘,西索救于秦。”王曰:“善。”子良至齐,齐使人以甲受东地。昭常应齐使曰:“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齐王谓子良曰:“大夫来献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曰:“臣身受弊邑之王,是常矫也。王攻之。”齐王大兴兵,攻东地,伐昭常。未涉疆,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曰:“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士卒不用,东地复全。
(节选自《战国策 楚策》,有改动)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
B.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
C.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
D.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质,古代派往敌国或他国做人质,质子制度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外交策略之一。
B.薨,是古人对死的一种讳称,《礼记 曲礼》中记载:“天子死曰薨,诸侯死曰崩。”
C.上柱国,保卫国都之官,自春秋起为军事武装的高级统帅,后引申为一种荣誉称号。
D.万乘即一万辆兵车。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乘。“千乘”,“万乘”是军事实力的象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楚襄王欲返回楚国,齐王阻挠并且趁机索取楚国东部五百里土地。楚襄王向慎子问计,慎子建议楚襄王割地回国,这也是无奈之下做出的暂时让步。
B.齐国派兵车五十乘,来楚国索取五百里东地。子良认为楚襄王作为国君,说话一言九鼎,割让承诺的土地是诚信,再攻打齐国体现楚国的不示弱。
C.昭常不同意楚襄王割地与秦,他认为土地广大辽阔的国家才可以称得上万乘之国;景鲤认为楚国力量过于单薄,需要借助秦国军事力量威胁齐国。
D.子良向齐国表明楚国信守承诺的态度,而昭常假托王命守卫东地,加上秦军压境并指责齐国行为不当,齐王心生畏惧,最终无功而返,楚国保全东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不可与也。虽然,楚不能独守。臣请西索救于秦。
(2)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
14.慎子建议楚襄王采用三子建议,请问子良、昭常和景鲤三人职责分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太白岭
王安石
太白寵樅①东南驰,众岭环合青纷披。
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
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
生民何由得处所,与兹鱼鸟相谐熙。
【注】①寵樅(lóng sōng)山势高峻的样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化静为动,形象地写出了太白岭山势的高耸绵延和山色的青翠纷披。
B.颔联借厚薄变幻的烟云和疏密相间的树石,表达了诗人跌宕起伏的心情。
C.诗人认为太白岭这样景色宜人的地方,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处所。
D.本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关注百姓的情怀。
16. 本诗颈联的景物描写别具特色,请赏析其精妙之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沁园春·长沙》中景物描写富有层次,其中最具动态美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短歌行》中,化用《管子》里的语句,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的句子是 “ , ” 。
(3)在《归园田居(其一)》中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今天的中国 ① 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回想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战乱频仍,民生凋故,丧权辱国,人民处于 ② 之中。在中华民族最危急的时刻,是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 ③ ,带领人民浴血奋战,开启了一段历史新纪元。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不长时间里,使中国比较建立起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并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毛泽东曾经说过:“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那铿锵的话语,是一座耀眼的灯塔,指引着后人接续奋斗、奋勇前行。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可以通过杂交让农作物产量更高、更抗病虫害、口味更好。20世纪50年代,当时世界三大主粮中玉米和小麦都已经实现了产业化杂交优势品种的育种,但水稻杂交的项目都失败了,人们一度认为 ① 。
袁隆平在中国上千个水稻品种中寻找可以作为保持系的稻种,进行了3000多次试验,花了将近8年时间,然而试验全部失败了。但 ② ,他下定决心,开始转变思路,寻找野生的雄性不孕株水稻作为不孕系,进行杂交试验。通过几年的寻找,袁隆平团队成员在海南发现了一株野生的雄性不孕株水稻,将其作为不孕系,并命名为“野败”。随后袁隆平与全国几十个科研单位合作,( ),在1973年才找到了IR24这个品种的水稻,将其作为恢复系。而直到1975年,他们才获得了南优2号、灿优2号等具有明显杂交优势的几个水稻新品种。袁隆平 ③ ,终于取得了水稻杂交的成功,正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此后,我国水稻的亩产量和质量不断地提高,我国也成了当之无愧的世界杂交水稻强国。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用“野败”来进行杂交的有上千个品种的水稻
B.被用来与上千个品种的水稻进行杂交的是“野败”
C.用“野败”与上千个品种的水稻进行杂交
D.“野败”是被用来与上千个品种的水稻进行杂交的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辛夷坞说:“在时间和现实的夹缝里,青春和美丽一样,脆弱如风干的纸。”
席慕蓉说:“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我们含着泪,一读再读。”
雨果说:“谁虚度年华,青春就要褪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
习主席寄语青年学生:“青春不是靠天马行空的幻想,青春是要靠脚踏实地的奋斗;青春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青春是靠在事上打磨的成长,青春是心中永远不凋零的花朵。”
作为正值青春、风华正茂的高一新生,你是如何理解、体验“青春”的 请至少结合两人的名言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
1. C 2. B3. B
4. ①比喻论证,作者运用“柴”与“水的波纹”的比喻形象地论述了中西方社会格局的不同。
②对比论证,作者通过对中西方的对比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③举例论证,作者列举了中国与西方对“家”的概念的不同理解来论证观点。
④假设论证,作者运用假设,让自己的论证更严密。
5. ①认识到家与国是相统一的。(1分)注重家庭建设,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维护家庭和谐,以仁爱友爱之心对待家庭成员,家和万事兴。(1分)
②认识到国与族的统一性(1分)。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维护民族文化,要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③认识到国与国土的统一性。(1分)树立家国情怀就要维护国土完整,推动祖国的统一。(1分)
6.B7. A
8. ①心思单纯:经过简单推测,就轻易怀疑王五是偷鸡贼。
②性情温和:她“性子绵,不惯骂人”,她骂王五时羞得脸红。
③心地善良:当她得知王五因挨骂得病之后,心中愧疚,还亲手做了鸡蛋甜汤,让朝晖送给王五。
9. 参考答案一:《黑锅》更好。
①“黑锅”暗示了事情真相,引出小麦谩骂王老五,王老五寻找红公鸡等情节发展;
②“黑锅”揭开,写出小麦内心善良的性格,也写出王老五为自己平反的执着质朴性格;
③“黑锅”,运用比喻修辞,更能形象地表达了王老五受冤屈,为最后公鸡失而复得、杀鸡待客的人情大于物力的人情纯美主旨升华蓄力。
参考答案二:《红公鸡》更好。
①“红公鸡”是小说的线索,故事情节可以分为“丢鸡”“找鸡”“得鸡”“杀鸡”四个阶段,线索清晰,叙述井然有序;
②围绕“红公鸡”,小麦、王老五复杂多元的性格得以在情节中展示;
③小说以“杀鸡”待客结尾,“一只鸡子不比人的情义还要紧”的主旨,借“红公鸡”得以落实实现。
10.C 11.B
12.D
13.(1)不能给(东地)呀。即使这样,楚国不能独自守住东地,我请求西行向秦国求取救援。
(2)(你们)阻止楚国太子不让他归国,这是不仁;(现在)又想夺取楚国五百里东地,这是不义。
14.子良向北到齐国进献五百里土地;昭常率兵驻守东地;景鲤西行向秦国求取救援。(每点1分)
参考译文:
楚襄王为太子的时候,在齐国做人质。楚怀王去世,太子向齐王辞行,请求回国即位。齐王阻止说:“给我楚国东部土地五百里,我就放你回去。你不给我,你就不能回去。”太子说:“我有一位老师,我回去问问他。”太子师傅慎子说:“献给他土地,这是为了安身啊。因为吝啬土地而不为死去的父亲送葬,这是不义的行为。所以我说献给他土地对你更有利。”太子到齐国宫中,告诉齐王说:“敬献土地五百里。”齐王这才放楚太子回国。楚太子归国后,即位为楚王。齐国派出兵车五十乘,来楚国索取东地。楚王告诉慎子说:“齐国使者来索取东地,怎么办?”慎子说:“大王明天召见群臣,让他们提出自己的意见。”上柱国子良进宫拜见楚王。子良说:“大王不能不给他。大王说话一言九鼎,许诺了万乘大国齐国而又不给,这是言而无信,以后也没法跟诸侯订立盟约。我认为先割让东地,然后再攻打下来。割让土地,这是讲诚信;攻打齐国,这是不示弱。所以我说把东地给齐国。”子良出来,昭常进宫拜见楚王。昭常说:“不能给(东地)啊!所谓万乘之国,是因为土地广阔才被称为万乘之国。现在失去了五百里东部土地,是丢失了东部一半的土地。这样楚国就只有万乘之名,却没有千乘兵车的实力,这样不行。所以我说不能给它。我请求去守卫那里。”昭常出来,景鲤进宫去见楚王。景鲤说:“不能给(东地)啊。即使这样,楚国不能独自守住东地,我请求西行向秦国求取救援。”景鲤出来,慎子进宫拜见楚王。楚王把三个大臣出的主意都告诉了慎子,说:“我用他们三人谁的计策呢?”慎子回答说:“大王都用。”慎子说:“请您听我解释,而大王将会看到确实应该这样做。大王派上柱国子良率领兵车五十乘,向北到齐国进献五百里土地。在派出子良的第二天,派昭常为大司马,命令他去守卫东地。在派出昭常的第二天,派景鲤率领五十乘兵车,向西到秦国求救。”楚王说:“这方法很好。”子良到齐国去,齐国派使者率领军队去接收东地。昭常回应齐国使者说:“我的职责是守卫东地,将会与东地共存亡。齐王对子良说:“您来献地,昭常却守卫东地,这是怎么回事呢?”子良说:“我是亲自从我们大王那里接受命令,来向您进献东地。昭常守卫东地,这一定是昭常伪造我们大王的命令,请您攻打他。”齐王大举兴兵攻打东地,讨伐昭常。还没有到达东地的疆域,秦国已经派了五十万大军到了齐国西部边境,说:“你们阻止楚国太子不让他归国,这是不仁;现在又想夺取楚国五百里东地,这是不义。”齐王对秦国的举动十分害怕。于是就请子良向南返回楚国讲和,向西派使者到秦国和解,以此来解除齐国的祸患。楚国不费一兵一卒,却保全了东地。
15.B
16. ①动静结合:“鸟语乐”是动景,“溪水不动”是静景,动静结合,写出太白岭宜人的美景,表达诗人愉悦的心情。
②视听结合:“鸟语乐”诉诸听觉,“溪水不动"鱼行迟"诉诸视觉,描绘太白岭动人的美景,表达诗人的喜爱之情。
③衬托:用“鸟语乐”德欢闹反衬太白岭的宁静,用溪水不动"鱼行迟”衬托太白岭的清幽,从而表达诗人的喜悦之情。(一点2分)
④拟人:鸟语乐"和“鱼行迟”,把人的心情与行为赋予鸟和鱼,具体可感,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17.(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3)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18.①前所未有 ②水深火热 ③挺身而出
19.示例: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不长时间里,中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并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 (修改1处1分,2处3分,3处4分)
20.①比喻句由本体“铿锵的话语”、喻体“灯塔”和比喻词“是”构成。把毛泽东铿锵的话语比作灯塔,写出了毛泽东铿锵的话语指引着后人前行。②比喻手法的运用使表达更生动形象,让人们认识到毛泽东当年判断的正确性和预见性。( 一点2分)
21.C
22.①水稻杂交不大可能成功
②袁隆平并未气馁
③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
23.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