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兴国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2 19:59: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兴国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记者:《红楼梦》是一部经典小说,它被置放在一个非常高的地位,甚至与民族的文化自信联系在一起,您认为呢?
张庆善: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的名字,就是一个民族的自豪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对增强民族的凝聚力、自信力有着重要作用。曾雪芹与《红楼梦》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在世界文学史上,《红楼梦》与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共同矗立在世界文学的顶峰。《红楼梦》为人们描绘出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画卷,讲述了一个贵族家庭的衰落和贾宝玉及年轻女子们的悲剧,充分表达了作者曹雪芹对美被毁灭的悲愤。这种对民族心灵的深刻投射,正是《红楼梦》200多年来为何一直打动人心,让人产生心灵共鸣的根本原因,看到了这一点,你就走进了《红楼梦》的艺术世界。
记者:今天的年轻人,应从什么价值角度来读《红楼梦》?
张庆善:我认为欣赏、审美、感悟,是年轻人阅读《红楼梦》的主要追求。首先要把《红楼梦》当成一部文学作品阅读,而不要总是去猎奇、猜测是不是映射当时的政治,甚至将其当成了“清宫秘史”,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其次,对当代读者来讲,伟大文学经典给予你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有两点,即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阅读《红楼梦》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社会、对人生,对人情世故的认识,可以提高你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当然,也不要把《红楼梦》仅仅看作是一部爱情小说,尽管它描写了缠绵的爱情故事。
(摘编自《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谈<红楼梦>:一幅完备的社会历史画卷》)
材料二:
今日“文化自信”已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文化自信的底气尽管来自多方面,但不可否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其中一个重要来源。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红楼梦》在推动文化自信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因此,文化自信视域下的《红楼梦》的当代传播,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如何让《红楼梦》这部古代作品融入当代读者中,从而激活经典呢?
首先,使《红楼梦》“融进去”,为文化自信注入活力。所谓“融进去”,就是让《红楼梦》这部传统文化的集大成之作融进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里,融入当代社会中去,而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呼吁和顶层设计的层面。《红楼梦》是了解封建社会、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扇窗子,通过《红楼梦》的阅读和学习,可以让读者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看清历史的沧桑与人间的正道。要将《红楼梦》融入人们的生活,把阅读、学习、领悟《红楼梦》当作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精神追求。让读者进入传统文化的辉煌殿堂,激发读者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进而增强读者的文化自信。
其次,让《红楼梦》“活起来”,为文化自信厚植底蕴。所谓“活起来”,就是重拾红学经典,深入挖掘《红楼梦》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文化自信厚植底蕴。习近平强调,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要加强对《红楼梦》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普及,让这部经典“活起来”,通过对《红楼梦》的研究增加对其他传统文化的了解,建立起既有中国特色又适应新时代特点的文化体系,这定将有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此外,让《红楼梦》“走出去”,为文化自信增添底气。所谓“走出去”,就是让《红楼梦》在海外广泛传播,被越来越多的他国人民所喜爱、肯定和认同。一部优秀的文学经典不仅是一个民族的骄傲,也是一个伟大的文化使者,一个展示国家和民族的窗口。在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的过程中,伟大的文学经典尤其像《红楼梦》这样的经典不能缺席。在2017年全国《红楼梦》学术研讨会开幕词中,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谈道:“伟大的文学经典在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打开了《红楼梦》艺术的大门,你就会进一步了解中国、读懂中国。因此《红楼梦》及其红学不仅应该而且一定会成为沟通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红楼梦》的当代传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性,红学研究者应当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用战略性的发展眼光调整研究路径,更新研究方法,开辟红学发展的新道路、新视界和新境界。
(摘编自李响《文化自信视域下的<红楼梦>当代价值思考及传播策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讲述的贵族家庭的衰落和年轻人的悲剧是对民族心灵的深刻投射,也是它经久不衰的原因。
B.作为一部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的作品,《红楼梦》曲高和寡,目前只能处于理论呼吁和顶层设计的层面。
C.更广泛地普及并深入研究《红楼梦》,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和新时代特点的文化体系有助于坚定文化自信。
D.《红楼梦》是民族的骄傲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读懂《红楼梦》,就读懂了中国。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庆善认为年轻人要把《红楼梦》作为一部文学作品进行欣赏、审美和感悟,而不是一味去猎奇和猜测。
B.基于《红楼梦》在推动文化自信方面的重要价值,《红楼梦》的当代传播是当下值得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C.《红楼梦》不能缺席中外文化交流,让《红楼梦》“走出去”,就会得到更多海外读者的喜爱和认同。
D.《红楼梦》当代传播的多元性趋势给红学研究者提出了新的挑战,红学研究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更新。
3.下列对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述,在逻辑上逐层递进,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B.文章从三个层面分析《红楼梦》的传播策略,分别是使其“融进去”“活起来”和“走出去”。
C.文章第三段引用习近平的话目的是为了强调要进一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D.文章第四段运用引用论证,引用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的话强化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4.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红楼梦》的当代价值。(4分)
5.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红楼梦》?请结合材料内容和自己的实践谈谈你的看法。(4分)
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清风拂面
孙春平
这是个名副其实的小理发棚,简易得没法再简易。四根竹竿做桩,四片灰白布充墙。
小棚里有四个人,理发员是个高高瘦瘦的中年汉子,罩着白褂。他很健谈,手忙嘴不停,此时正跟理发的那位老者聊得欢。坐在靠边的凳上排队的便是我和另一位小伙子。棚子虽简陋,可理发员却想得周到,竹竿上挂了几本新杂志。我漫不经心地翻着一本《婚姻与家庭》。找旁边那位是个音乐爱好者,他东张张,西望望,嘴里却一刻不停地吹着口哨。
突然,口哨独奏戛然而止。我奇怪地从杂志上抬起眼睛,只见独奏者陡地站起身,竟在这比床铺大不了多少的棚子里踱起步来,踱到理发员身后,又蹲下身去扣鞋上的卡子。可那鞋卡并没有松,只见他装模作样地在鞋面上抚弄两下,右脚轻轻一抬,飞快地从脚底抽出一张钞票,然后站起身,把手插进裤袋……
那是一张50元的票子。棚子里好一阵没进别人,而我自己坐在这里没见地上有票子,况且站在棚子里不断活动的只有那理发员,显然,钱一定是他刚才掏东西时带出来的,而现在却进了别人的裤袋。
小伙子坐回座位,理发员回过头,淡淡地笑了笑,说:“就这么屁股大的地方,坐乏了,连直直腰、遛遛腿的地方都没有。”
“行啊,也不是在这里长住过日子。”小伙子胡乱应了一句,口哨又响起来。
我该怎么办?要不要马上把他“揪”出来,还是躲得远一点?
“喂,你们二位,谁先来呀?”老者已在对着挂在简易“墙”上的镜子“相面”了。理发员抖着围巾,转身问我们。
小伙子慌忙站起身,拔步却往外走:“哎,你理吧,我有点急事,得走。”他对我说。
走?便宜你!我一把拉住他:“喂,你有事就先理嘛,我不忙。”先稳住他,至于下一步,我还得好好想一想。
理发师傅笑着向我点点头,那有节奏的“嚓嚓”声很快伴着两个人的谈话又响起来:“要个啥发型啊?”
“你看着来吧。”
理发师傅转身抓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小伙子,工作啦,还是念书呢?”
“俺是临时工,正给热电厂撅屁股挖地沟呢。”
“甭愁,临时工也照样出息人。有句老话说‘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当年诸葛亮未出隆中时,其实也是个待业青年,一直待到二十七岁,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汉朝还有个韩信,当待业青年时,受辱胯下都不在乎,后来为汉高祖打天下立下了大功。人生就怕没个志气,对不?”
我惊羡理发师傅的博识和引经据典的能力,我无心再看书,便也加入了谈话:“师傅,您没少读书呢。”
“倒是爱翻翻,下乡那几年,几本闲书都让我翻零碎了。唉,没赶上好时候,等熬回了城,都快三十了。”
“回城没分配工作呀?”
“分了,在纺织厂,干保全。在厂里的时候,一车间男工女工的头发,差不多都归我‘保全’。这几年,厂里放长假,咱总得找个挣饭吃的营生吧,就把业余变成专业啦。可厂里那些工友们还常大老远地跑来找我,剪完头10元20元的一扔就走人。我知道工友们的心意,可那钱咱能接吗?凡是到这儿来剪头的,不是蹬三轮就是守摊儿的。大家还想着我,还记得我的这点手艺,咱就知足啦。”
说话问,棚门口跑进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怀里抱着饭盒,进门就喊:“爸,快吃饭吧。我妈说,面条一放就打团了。”
我翻腕看表,哟,快两点了,忙说:“师傅,您还是先吃饭吧。”
“不忙,不忙,这小伙子有急事呢。”
“我等等,中。”小伙子“表态”了。
“你们年轻人的时间金贵。”师傅手中的剪刀仍在“嚓嚓”地响,又对站在旁边的姑娘吩咐:“把饭盒先放凳子上,拿着扇子给这位大哥扇扇,你看他出了多少汗。”
真的,小伙子怎么出了那么多的汗,顺着脸颊和脖颈儿往下流。天是热,可也没热到这个程度啊。
姑娘噘噘嘴,执拗地端着饭盒:“我妈今天腿又痛得厉害,强撑着做了饭就又躺回床上去了。她说今儿午后要下雨,叫你早点收摊儿呢。”
“等你这位大哥剪完我就回去。”师傅又自言自语地说,“她妈在冷冻厂,那个厂也是活不起的样子了。本来开工资都难,偏又得了个风湿性关节炎,刮风下雨的,比天气预报都灵。”
起风了,杨树叶儿又轻轻地唱起来,可小棚子里仍是闷热。姑娘站在身旁,不情愿地正对着那位小伙子一下一下地扇。
此时,再看那小伙子,端坐椅上,双目紧闭,是在安然领受父女二人对他尽心尽意的服务,还是在内心对自己做着谴责?
小伙子理完发,站起身,红头涨脸地摸出2元钱,往师傅手里一塞,连声“谢谢”都没说,便匆匆跑出去了。我急了,跳起来要追出去,可胳膊却被师傅紧紧地拖住了。
“师傅,不能让他跑了!”
“他忙哩。”
“您不知道……”
“我知道,知道。”师傅笑呵呵地拍拍我肩头,硬拉我坐下。
“他——”我要喊出来了。
师傅对我笑着摇摇手,然后抬起一只脚,指给我看。原来在他脚下,正踩着小伙子刚才捡去的那张50元的票子。
“唉,人哪,谁没从年轻时过过,知道错了,就中啦!”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描写小理发棚简易得不能再简易,但理发师傅却在竹竿上挂了新杂志让顾客打发时间,可见他是个周到细致、为顾客着想的人。
B.理发师傅不愿意接受工友们理发时多给自己的钱,这不仅表现了理发师傅的自尊自爱,也表现了作者对这些小人物悲惨命运的同情。
C.“起风了,杨树叶儿又轻轻地唱起来,可小棚子里仍是闷热。”天气的变化没有给小理发棚带来凉爽,这暗示了理发棚里气氛沉闷。
D.小说围绕“捡钱”事件,以小理发棚为场景,通过对理发师傅、小伙子人物形象的塑造,含蓄地表现了理发师傅的善意和小伙子的转变。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装模作样地在鞋面上抚弄两下,右脚轻轻一抬,飞快地从脚底抽出一张钞票……”细节描写细致传神,生动地刻画了小伙子拾钱时的动作。
B.“就这么屁股大的地方,坐乏了,连直直腰、遛遛腿的地方都没有”,暗示理发师傅已察觉小伙子捡钱的动作,设置巧妙。
C.小说叙写理发师傅女儿送饭的情节,主要是为了突出妻子的善良,也表现了理发师傅夫妻互相关心、和睦相处,丰富了作品内容。
D.小说中的“我”既是故事的叙述者,又是参与者、见证者,“我”的情绪波动让读者身临其境,使故事更富真实性。
8.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伙子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9.小说题目“清风拂面”有哪些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旦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时当职吏以蒙年小轻之,曰:“彼竖子何能为?此欲以肉喂虎耳。”他日与蒙会,又蚩辱之。蒙大怒,引刀杀吏,出走,逃邑子郑长家。出因校尉袁雄自首,承间为言,策召见奇之,引置左右。
数岁,邓当死,张昭荐蒙代当,拜别部司马。从征黄祖,祖令都督陈就逆以水军出战。蒙勒前锋,亲枭就首,将士乘胜,进攻其城。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权曰:“事之克,由陈就先获也。”以蒙为横野中郎将,赐钱千万。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后羽讨樊,留兵将备公安、南郡。蒙入据城,尽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抚慰,约令军中不得干历人家,有所求取。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于是军中震栗,道不拾遗。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问所不足,疾病者给医药,饥寒者赐衣粮。羽府藏财宝,皆封闭以待权至。荆州遂定。
(节选自《三国志·吕蒙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
B.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
C.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
D.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拜”,授予官职。此外,表升官或加封之意的词语还有晋、进、擢、陟、拔、迁。
B.“左右”,文中意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余立侍左右”的“左右”意思相同。
C.“中郎将”,中国古代武官的名称,负责统领皇帝的侍卫,于秦汉始置。
D.“耆老”,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原指六七十岁的老人,现用来特指德高望重的老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吕蒙出身低微。小时候,他为了出人头地,偷偷跑到姐夫邓当的手底下去打仗,即使被姐夫邓当呵斥也不改变。
B.吕蒙轻率莽撞。年少时,邓当手下小吏轻视侮辱他,吕蒙非常愤怒,拔刀杀了小吏,然后逃跑到同乡郑长家里。
C.吕蒙作战勇猛。带头冲锋陷阵,杀死陈就,黄祖听说陈就被杀,弃城逃跑,被士兵捉住,吕蒙因此得到孙权赏识。
D.吕蒙严明宽厚。攻占南郡后下令军中不得干扰、冒犯百姓。他早晚亲自慰问、抚恤老人,生病的给医药,挨饿受冻的送衣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
(2)“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
14.成当、宋定、徐顾三将死后,吕蒙为什么不愿收纳他们的部众?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小题。
浣溪沙·洞庭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注]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红蓼,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15.下列对本词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旗梢不动晚波平”和范仲淹《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都是写俯视洞庭湖之景。
B.“红蓼—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诗人岸上遥望洞庭湖虽然视觉观察的角度未发生变化,却显示出另一番情趣。
C.“旗梢不动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时景象,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旗梢,即旗旓。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
D.“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以景语收结,尤耐人寻味,运用了夸张、想象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夜晚的冷气浸润了天上疏疏落落的星斗。
16.词的下片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作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歌曲《我们的新时代》中歌词“天下归心相拥第一百个春天”,“天下归心”用的是曹操《短歌行》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典故。
(2)《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露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3)乐器在古代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诗经·周南·关雎》中写到乐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有人喜欢牡丹,说她 ① 。我却喜欢梅花,喜欢她“凌寒独自开”的自信。客居海南,常听朋友说海南也有梅花,觉得有些诧异。朋友说,东山岭脚下的溪边村,是海南著名的三角梅风景旅游区,我便专程去看。
三角梅有鲜红色、橙黄色、紫红色、乳白色等不同颜色,三朵小花聚生于三片红苞中。徜徉在三角梅基地,我发现竟有紫、红、橙、白、黄五种颜色集成一株,艳丽异常,是专门嫁接出来的特色。小鸟叽叽喳喳在三角梅上欢快地跳来飞去,人就沉浸在一片 ② 之中。在花团锦簇的三角梅花海中,还有一座书香四溢的书屋,经常有一些书法家、画家聚集于此, ③ 尽展才情。离基地不远处有一座溪边客厅。这是一座颇具古风的凉亭式建筑,走进亭内,可见桌椅摆件都是古物。墙上、吧台旁,挂着斗笠、簸箕等传统农家工具,素旧拙朴,充溢着乡韵,勾起游人的乡愁。
一座花香四溢的美丽乡村,一处凉风习习的古亭式客厅,一派静谧朴拙的宜人氛围,让人清心、净心。三角梅的美,可谓秀美艳丽甚至婀娜动人,她只属于自己,也在我心中真真地美丽起来。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发现竟由紫、红、橙、白、黄五种颜色集成一株,艳丽异常,是专门嫁接出来的特色。
B.我发现竟有紫、红、橙、白、黄五种颜色于一株,艳丽异常,专门嫁接出来的三角梅。
C.我竟发现一株紫、红、橙、白、黄五种颜色集合而成,艳丽异常,是专门嫁接的。
D.我竟发现一株有紫、红、橙、白、黄五种颜色,艳丽异常,专门嫁接出来的有特色的三角梅。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节日期间,无论是家人团圆,还是老友欢聚,“吃”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节后很多人会增添新的烦恼,那就是“节日肥”“过年肥”,减肥也就提到日程上来。事实上,生活中你会发现,有许多整天嚷嚷着要减肥或者正在减肥的人,其实根本不胖,反而是一些真正应该减肥的人对此却毫不在意,那么,怎么判断是否需要减肥呢?从医学角度来说,身材是否肥胖, ① 。体质指数是用体重千克数除以身高米数之平方而得出的数字,国人的健康体质指数为18.5~23.9,如果低于18.5,就是偏瘦,不需要减肥,而高于23.9,就可以考虑减肥了。
提到减肥,不少人都为之“奋斗”过,节食、跳绳、跑步都是常用的减肥方法。临床中还发现,很多人用不吃晚饭来减肥,这种方式不但难以长期坚持, ② ,有人就因此得了严重的胃病。而且,如果以后恢复吃晚饭, ③ ,甚至比以前更胖。不仅如此,不吃晚餐,营养素供给不足,蛋白质供应下降,肌肉量也会随之减少,体重反弹后,在同样的体重下,体脂率反而会比减肥前更高。因此,减肥一定要讲究科学。
20.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你要觉得这段话对深化文章的主题没什么帮助,就删了吧。
B.听了老师的话,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吭声了。
C.他是个非常用功的同学,尤其是钻研精神叫你不得不佩服。
D.请你选三名学生参加今年五月的“青春和梦想”演讲比赛。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2.请从下列文学形象中任选一个,说明你更喜欢其中哪一位,并陈述理由。要求:不要出现常识性错误,字数在60字以上。(5分)
香雪(《哦,香雪》)、通讯员(《百合花》)、年轻媳妇(《百合花》)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站在青春的门口,你有怎样的思考,你有怎样的展望?勤奋,合作,实干,创造……你将用怎样的行动来描绘青春的画卷。
请以“我用__________绘青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④文中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地名、校名。
1. C 2.C 3. C 6. B 7. C 10. B 11. A 12. D 15. C 19. D 20. C
4.①了解并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历史底蕴;②具备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帮助我们加深对社会、对人生,对人情世故的认识,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③反映民族心灵和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自信力。(1点2分,答对任意2点满分。)
5.①端正阅读态度和方法,我们应该以欣赏、审美、感悟的眼光去阅读并领悟《红楼梦》的文学价值;
②我们应在生活中阅读、学习、领悟《红楼梦》,并将之当作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精神追求,激发对以《红楼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③我们应通过阅读《红楼梦》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向身边的同学、亲友普及介绍《红楼梦》,让《红楼梦》“活起来”;
④我们要充分发挥好《红楼梦》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传播作用,借助《红楼梦》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为文化自信增添底气。(1点2分,答对任意2点满分。)
8.①捡钱之前,吹着口哨,悠闲无聊;②捡钱时,装模作样,兴奋紧张;③捡钱后,对话心不在焉,内心慌乱;④了解理发师傅的家境后,决定还钱,内心悔悟。(1点1分,答对4点满分。)
9.①指自然界的风和小姑娘用扇子扇的风,给人带来凉爽。②指理发师傅的言行让小伙子醒悟,改正错误。③理发师傅对小伙子的包容、爱护,小伙子的知错能改,像清风一样使“我”舒畅。④故事蕴含的人性光辉,像清风一样使读者愉悦。(1点2分,答对任意3点满分。)
13.(1)鲁肃心里还轻视吕蒙,有人对鲁肃说:“吕将军功名日益显赫,可不能用旧眼光看待他啊,您应当去拜访他。”(“轻”:“轻视”;“故”:“过去或者旧的”;“顾”:“拜访,看望”。)(1点1分,句意分1分。)
(2)吕蒙问鲁肃说:“您接受重任,与关羽防区相邻,打算用什么策略,防备意料不到情况发生呢?”鲁肃很仓促回答说:“根据情况临时采取适当的措施。(“不虞”:“意料不到,没想到”;“造次”:“仓促、随便”;“施宜”:“采取适当的措施”。)(1点1分,句意分1分。)
14.①怜悯三将的子弟;②吕蒙待人仁爱宽厚;③对三将心存敬佩。(1点1分。)
16.(1)动静结合。“明”是跃出水面之鱼,在这样安静的环境中,静中见动。(2)比喻、色彩对比。将双尾白鱼比作“玉刀”,既写出鱼的特征,也和“红蓼”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强烈的色彩感。(3)想象。停船之时是傍晚,而“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直转入夜景,在想象中展现出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的优美境界。(1点3分,答对任意2点满分)
17分(1)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2)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3)琴瑟友之 钟鼓乐之(1空1分,错字不给分)
18. 国色天香(雍容华贵) 鸟语花香 挥毫泼墨
21.①可以通过体质指数判断;②而且会影响身体健康;③就会恢复以前的体重。(每点2分)
22. 示例:我更喜欢香雪。香雪像雪一样晶莹剔透,就像她的名字,纯净得让人不忍心伤害,却又让人忍不住心酸。很多与生俱来的差距总是那么的残酷又无法改变。独自走过三十里的山路,一篮鸡蛋换回的一个铅笔盒里寄托着一个青涩质朴姑娘的所有美好,纯洁和对物质文明的向往。那被火车带走的三十里路,于香雪,于我们是如此的令人沉醉,令人心动。哦,香雪,香雪们,加油!(观点1分,理由4分。)
审题: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
首先是审题。青春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成长阶段。“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文章的指向明确,立意应是积极乐观的。“站在青春的门口”,表明是对即将到来的青春的思考展望,用勤奋,合作,实干,创造等积极的态度去迎接青春,去度过青春。补题可以填写“奋斗、勤奋、拼搏、理想”等抽象的词语,也可以填写“合作、实干、创造、自律”等表现度过青春具体方式的词语。
其次是选材。可以通过一景、一物、一事、一人来触发对青春的展望。如在百无聊赖的暑假,每天浑浑噩噩的,没有目标,很是迷茫。在一次刷小视频时,看到一个讲座,讲述的是如何做好青春期的人生规划。先要定下一个长远目标,再制定好阶段性目标。每天一个KPI,不实现就不放过自己。豁然开朗,立刻按照讲座实施,坚持两个月后,进步很大,重拾信心,就此明白要以目标绘青春。可以用大量的典型事例论证关于青春的看法,如疫情中的“90”后、“00”后,北斗团队,奥运会上的苏炳添、女排,冬奥会上的苏翊鸣等。
最后是写法。本文应用第一人称来写。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最适合写散文。写作时可以运用情景交融、以小见大,托物言志等写作手法。注意写作时,不要泛泛而谈,感情要真挚,议论要有理有据。
立意:
1. 我用挑战绘青春。2.我用担当绘青春。3. 我用梦想绘青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