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学习目标
1. 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改革;
2. 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立木为信
阶段特征
夏朝 商朝 西周
春秋 战国
约前
2070 年 1600 年 1046 年 771年 770年 476年 475年 221年
东周
早期国家的产生
社会变革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BC1046年
BC476年
西周
东周
春秋
战国
战国:
“战国初期,群雄并起,共有二十多国,依然以周天子为共主。把战国作为一个时代的名称,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辑《战国策》一书以后,才开始使用。
BC771年
BC221年
BC770年
BC475年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战国中后期公元前286年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几十个诸侯国
十几个诸侯国
一、战国七雄——时局之变
诸侯国数量减少,趋向大统一
各诸侯国内部出现“公室”与“私家”的争斗。“公室”指诸侯国国君,代表旧贵族势力;“私家”指诸侯国内卿大夫,代表新兴势力。
晋国新旧势力斗争激烈。韩氏、赵氏、魏氏等新兴阶级的代表联合打垮晋国旧贵族势力,控制晋国政权。
周天子正式册封在晋国新兴势力中胜出的韩、赵、魏三家为诸侯,这就是著名的“三家分晋”。
春秋晚期
战国初期
公元前403年
周安王正式册命控制齐国政权的田氏为齐侯,变姜氏齐国为田氏齐国。这就是所谓“田氏代齐”。
公元前386年
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各种制度已经完全崩溃
战国中后期公元前286年
“尊王攘夷”
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扩展疆域
战国三次经典战役
双方统帅:白起、廉颇 赵括参战兵力:秦军约60万
赵军约45万交战时间:三年
双方统帅:孙膑、庞涓
参战兵力:齐军约8万
魏军约8万
交战时间:一年
交战区域:邯郸、桂陵
双方统帅:孙膑、庞涓参战兵力:齐军约10万
魏军约10万
参战兵力多
持续时间长
交战区域广
一、战国七雄
1、七国形成
(1)三家分晋
(2)田氏代齐
2、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3、时局变化
(1)强大的诸侯国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
(2)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4、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5、结果:秦国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公田
荒地
荒地
荒地
荒地
私田
私田
私田
私田
将新垦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
封建地主
奴隶主
奴隶
农民
封建剥削方式出现
新兴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掀起变法运动。
我是一个奴隶主,由于铁器牛耕的推广,原来500人耕种的土地现在只需要300人就够了,剩下的200人我该让他们做什么呢?我可不想让他们白吃饭不干活。
由于铁器牛耕的使用,我开垦的荒地越来越多,私田面积越来越大,我现在是越来越富有了,但奴隶们劳动强度也更大了,他们怠工、逃跑、破坏工具。这可大大影响了我的收成,我该怎么办呢?
我虽然已成为了大地主,但是我的所有土地都是非法的。我是吃不好睡不好,时刻担心土地变没了。我急切盼望着私田的合法化!
铁器牛耕的使用
给予奴隶人身自由、出租土地
二、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
赵武灵王变革
李悝变法
吴起变法
邹忌改革
申不害变法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的原因
重点探讨
相关史料
经济原因(根本原因)
政治原因
军事原因
①铁制工具和牛耕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
②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要求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
③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秦孝公
下诏求贤
二、商鞅变法
1.时 间:
2.支持者:
3.目 的:
二、商鞅变法
前356年
秦孝公
富国强兵
4.商鞅变法内容及影响(回归教材小组讨论完善表格)
政治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世卿世禄)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自由买卖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影响:使秦国的国力增强,
军队的战斗力提高,
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影响最为深远。
损害旧贵族利益,利于新兴地主掌权
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体现变法性质
提高农民积极性;国富
强兵,触动贵族利益
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的崛起,但商鞅个人的命运却以悲剧结束,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问题探究
一场变革的成败,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
商君虽死,变法犹存!
成功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1、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本原因);
2、商鞅变法得到秦孝公的坚决支持;
3、商鞅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并制订了一系列具体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1、改革是强国之路;
2、改革要具有创新精神;
3、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商鞅变法有何启示
问题探究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地点:
时间:
人物:
构成:
功能:
请结合教材观看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四川成都附近岷江
公元前256年
李冰(秦国蜀郡郡守)
防洪、灌溉、水运
鱼嘴、飞沙堰、宝瓶口
阅读材料,概括都江堰的影响?
材料一: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 也。
——《华阳国志·蜀志》
材料二:都江堰建成之初,灌溉面积五六十万亩。后来逐渐伸展到13个县,支流和渠道有500多条,灌溉面积300多万亩。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不断维护和修整,都江堰的灌溉面积不断扩大,超过1000万亩。 ——部编版《中国历史》
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
小结
战国七雄
商鞅变法
都江堰
秦国完成统一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社会
大动荡
政治
大变革
经济
大发展
课堂练习
(2021年中考真题 常德)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不仅兼并小国,而且大国之间也出现兼并现象。这突出反映了( )
A.变法使各国实力增强
B.统一趋势增强
C.各国君主争霸野心强烈
D.分封制彻底崩溃
B
课堂练习
(2022年中考真题 江西)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然而新法并没有被废止。这说明商鞅变法( )
A.得到了旧贵族势力的支持
B.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C.维护了旧的政治经济秩序
D.遏制了地主阶级势力
(2022年中考真题 怀化)“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这段话可以看出商鞅推行变法赏罚分明。商鞅在军事上的奖励措施是( )
A.免除徭役 B.授予爵位、赏赐土地
C.赏赐金钱 D.赐予奴隶
B
B
课堂练习
(2022年中考真题 东营)如图为我国古代造福千秋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历经2200多年,至今仍发挥着巨大作用,该水利枢纽是( )
A.都江堰 B.灵渠
C.通济渠 D.永济渠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