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3℃的是( )
A.健康成年人的温度 B.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C.济南夏季最热时的室外温度 D.正常人感觉温度而舒适的房间温度
2.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露水晶莹
C.秋天,薄雾飘渺 D.冬天,瑞雪纷飞
3.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的冰棍紧贴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上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相应的图象是( )
A. B. C. D.
4.洗热水时,卫生间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洗后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水在镜面上发生的两种物态变化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凝华后升华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升华后凝华
5.冬天的早晨,玻璃窗上经常会出现美丽的冰花,随着太阳升起,冰花会慢慢消失,此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融化后凝固 B.先汽化后液化 C.先凝华后升华 D.先升华后凝华
6.下列事件中,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上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
A.搓手取暖 B.玩滑梯,臀部发热
C.放大镜聚光烤焦纸片 D.压缩空气
7.我国正在研制大功率液氢发动机,这种发动机使用氢作燃料,主要是因为氢具有( )
A.较小的密度 B.较大的比热容 C.较高的热值 D.较低的沸点
8.四口之家分别单独使用不同种类的燃料时的平均月消耗量为:木柴约200kg,烟煤约为80kg,液化石油气约为30kg,煤气约为60kg,这四种燃料中热值最高的是( ).
A.液化石油气 B.煤气 C.烟煤 D.木柴
9.如图所示四种内燃机工作时的示意图,一个工作循环的正确顺序是( ).
A.甲,乙,丙,丁 B.丙,丁,乙,甲
C.甲,丁,乙,丙 D.甲,丙,乙,丁
10.三个悬挂的带电轻质小球ABC,互相作用后如图所示,已知C球带正电荷,则( )
(第10题图)
A.A球带负电荷,B球带正电荷 B.A球带负电荷,B球带负电荷
C.A球带正电荷,B球带负电荷 D.A球带正电荷,B球带正电荷
二.多选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1.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
A.北方冬季贮菜,人们在地窖放几桶水防止菜被冻坏——凝固放热
B.饮料里面放冰块——熔化吸热
C.夏天,给教室里洒水降温——汽化吸热
D.利用干冰运输食品——熔化吸热
12.下列关于热学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烧开水四通过热传递的方法增加水的内能
B.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加
C.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D.柴油机的效率不可能达到100%
13.下列过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
A.汽油机压缩冲程 B.水蒸气顶起水壶的过程
C.小孩沿滑梯下滑的过程 D.流星在大气层中穿行的过程
14.水的比热容较大,人们往往利用它的这一特性为生活生产服务,下列事例中与它的这一特性有关的是( )
A.在发烧病人的额头上擦水降温 B.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
C.夜晚向稻田里放水以防冻坏秧苗 D.让流动的热水流过散热器供暖
15.为了节约能源,需要提高热机的效率,下列措施中能提高热机效率的是( )
A.尽量减少废气带走的热量 B.尽量燃烧一些热值大的燃料
C.尽量增加热机的工作时间 D.尽量减小热机部件间的摩擦
三.非选择题.
16.(4分)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从图中我们可以判断
(选甲或乙)物质是晶体:夏天,从冰箱中取出一瓶饮料后,会有小水珠附着在饮
料瓶外表面,小水珠形成过程中要 (填吸热或放热)。
(第16题图) (第17题图)
17.(4分)如图,汽油机的某个工作过程,此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是: 能转化为
能.
18.(4分)科技馆有一个静电球,当人触摸静电球时,头发会一根根竖起,形成“怒发冲冠”的景象,这是由于头发丝带 (选同种或异种)电荷而相互 的结果.
19.(4分)中国南海海底有大量的可燃冰,已知可燃冰的热值比煤气的热值大很多,则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可燃冰和煤气,燃烧 (选可燃冰或煤气)放出的热量多,1kg的可燃冰,燃烧一半后,剩下可燃冰的热值 。(选变大,变小或不变)
20.(4分)物理学中常把一些物理学家的名字规定为物理量的单位,如 的单位是开尔文,热量的单位是 .
21.(9分)水壶有2.5kg,60°的水,用天然气炉具将其加热至沸腾,已知天然气的热值为8×107J/kg,=4.2×103J/(kg ℃)
(1)烧开这壶水,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2)若烧开这壶水消耗的天然气是0.02kg,则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3)天然气炉具的效率是多少?
22.(9分)小明同学在进行探究水沸腾时的特点。
图甲 图乙 图丙
(1)图甲是该实验的装置图,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先调节固定图甲中 的位置,再调整固定 的位置.(两处填A或B)
(2)本实验中,要缩短加热时间使水尽快沸腾,可采取多种方法,比如:减少水的 ,提高水的 ,加盖减少热量散失等.
(3)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的 (选内焰或外焰)加热;在图乙中, (选a或b)是水沸腾时的现象.
(4)实验时小明同学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10min停止加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由表中数据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特点,水沸腾时,不断 (选吸热或放热)温度 (选变大,变小或不变)。
(5)在探究数据可知,三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图丙,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
23.(12分)小刚班同学准备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在升高相同温度的情况下”,一定质量的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是否有关.
(1)在准备实验器材时,应选择 的两个酒精灯.
(2)在此实验中,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 来比较的.
(3)其中两个小组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在升高相同温度的情况下,一定质量的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 (选有关或无关)
(4)分析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 (选大于或小于)煤油吸收的热量,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 (选煤油或水)升高的温度更高.
(5)质量相同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时间应该相同,但1,2两组同学交流实验数据时发现,第1组的加热时间明显偏长,其原因可能是 .
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3℃的是( D )
A.健康成年人的温度 B.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C.济南夏季最热时的室外温度 D.正常人感觉温度而舒适的房间温度
2.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A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露水晶莹
C.秋天,薄雾飘渺 D.冬天,瑞雪纷飞
3.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的冰棍紧贴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上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相应的图象是( A )
A. B. C. D.
4.洗热水时,卫生间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洗后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水在镜面上发生的两种物态变化是( C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凝华后升华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升华后凝华
5.冬天的早晨,玻璃窗上经常会出现美丽的冰花,随着太阳升起,冰花会慢慢消失,此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C )
A.先融化后凝固 B.先汽化后液化 C.先凝华后升华 D.先升华后凝华
6.下列事件中,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上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C )
A.搓手取暖 B.玩滑梯,臀部发热
C.放大镜聚光烤焦纸片 D.压缩空气
7.我国正在研制大功率液氢发动机,这种发动机使用氢作燃料,主要是因为氢具有( C )
A.较小的密度 B.较大的比热容 C.较高的热值 D.较低的沸点
8.四口之家分别单独使用不同种类的燃料时的平均月消耗量为:木柴约200kg,烟煤约为80kg,液化石油气约为30kg,煤气约为60kg,这四种燃料中热值最高的是( A ).
A.液化石油气 B.煤气 C.烟煤 D.木柴
9.如图所示四种内燃机工作时的示意图,一个工作循环的正确顺序是( C ).
A.甲,乙,丙,丁 B.丙,丁,乙,甲
C.甲,丁,乙,丙 D.甲,丙,乙,丁
10.三个悬挂的带电轻质小球ABC,互相作用后如图所示,已知C球带正电荷,则( A )
(第10题图)
A.A球带负电荷,B球带正电荷 B.A球带负电荷,B球带负电荷
C.A球带正电荷,B球带负电荷 D.A球带正电荷,B球带正电荷
二.多选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1.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ABC )
A.北方冬季贮菜,人们在地窖放几桶水防止菜被冻坏——凝固放热
B.饮料里面放冰块——熔化吸热
C.夏天,给教室里洒水降温——汽化吸热
D.利用干冰运输食品——熔化吸热
12.下列关于热学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ABD )
A.烧开水四通过热传递的方法增加水的内能
B.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加
C.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D.柴油机的效率不可能达到100%
13.下列过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ACD )
A.汽油机压缩冲程 B.水蒸气顶起水壶的过程
C.小孩沿滑梯下滑的过程 D.流星在大气层中穿行的过程
14.水的比热容较大,人们往往利用它的这一特性为生活生产服务,下列事例中与它的这一特性有关的是( BCD )
A.在发烧病人的额头上擦水降温 B.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
C.夜晚向稻田里放水以防冻坏秧苗 D.让流动的热水流过散热器供暖
15.为了节约能源,需要提高热机的效率,下列措施中能提高热机效率的是( AD )
A.尽量减少废气带走的热量 B.尽量燃烧一些热值大的燃料
C.尽量增加热机的工作时间 D.尽量减小热机部件间的摩擦
三.非选择题.
16.(4分)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从图中我们可以判断
甲 (选甲或乙)物质是晶体:夏天,从冰箱中取出一瓶饮料后,会有小水珠附着在饮
料瓶外表面,小水珠形成过程中要 放热 (填吸热或放热)。
(第16题图) (第17题图)
17.(4分)如图,汽油机的某个工作过程,此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是: 内 能转化为 机械 能.
18.(4分)科技馆有一个静电球,当人触摸静电球时,头发会一根根竖起,形成“怒发冲冠”的景象,这是由于头发丝带 同种 (选同种或异种)电荷而相互 排斥 的结果.
19.(4分)中国南海海底有大量的可燃冰,已知可燃冰的热值比煤气的热值大很多,则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可燃冰和煤气,燃烧 可燃冰 (选可燃冰或煤气)放出的热量多,1kg的可燃冰,燃烧一半后,剩下可燃冰的热值 不变 。(选变大,变小或不变)
20.(4分)物理学中常把一些物理学家的名字规定为物理量的单位,如 温度 的单位是开尔文,热量的单位是 焦耳 .
21.(9分)水壶有2.5kg,60°的水,用天然气炉具将其加热至沸腾,已知天然气的热值为8×107J/kg,=4.2×103J/(kg ℃)
(1)烧开这壶水,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2)若烧开这壶水消耗的天然气是0.02kg,则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3)天然气炉具的效率是多少?
解:m=2.5kg,-=100℃-60℃=40℃,天然气的热值为8×107J/kg,=4.2×103J/(kg ℃)
=0.02kg
(1)由公式Q=Cm(-)=4.2×103J/(kg ℃×2.5kg×40℃=4.2×105J
(2)由公式Q=mq=0.02kg×8×107J/kg=1.6×106J
(3)效率为=×100%=26.25%
答:略
22.(9分)小明同学在进行探究水沸腾时的特点。
图甲 图乙 图丙
(1)图甲是该实验的装置图,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先调节固定图甲中 B 的位置,再调整固定 A 的位置.(两处填A或B)
(2)本实验中,要缩短加热时间使水尽快沸腾,可采取多种方法,比如:减少水的 质量 ,提高水的 初始温度 ,加盖减少热量散失等.
(3)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的 外焰 (选内焰或外焰)加热;在图乙中, b (选a或b)是水沸腾时的现象.
(4)实验时小明同学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10min停止加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由表中数据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特点,水沸腾时,不断 吸热 (选吸热或放热)温度 不变 (选变大,变小或不变)。
(5)在探究数据可知,三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图丙,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C .
23.(12分)小刚班同学准备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在升高相同温度的情况下”,一定质量的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是否有关.
(1)在准备实验器材时,应选择 火焰大小相同 的两个酒精灯.
(2)在此实验中,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 加热时间 来比较的.
(3)其中两个小组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在升高相同温度的情况下,一定质量的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 有关 (选有关或无关)
(4)分析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 大于 (选大于或小于)煤油吸收的热量,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 煤油 (选煤油或水)升高的温度更高.
(5)质量相同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时间应该相同,但1,2两组同学交流实验数据时发现,第1组的加热时间明显偏长,其原因可能是 酒精灯火焰的大小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