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构造地貌的形成课件(共5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2 构造地貌的形成课件(共5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0-13 07:54: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
人教版 高二上
课前导入
20世纪60年代,我国科学家在青藏高原海拔5900米处发现一块阔叶树的树叶化石。经鉴定,这是高山栎树叶化石,年龄为200多万年。然而这类阔叶树现在在同纬度生长的海拔上限是3000米。这一重要发现表明,青藏高原在近200多万年中发生了大幅度抬升。
思考:是什么力量驱使青藏高原大幅度抬升的
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根据示意图,能够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理解褶皱山、断块山的成因和特征。
了解板块构造学说,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貌的形成。
结合实例,能够分析说明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目录
一、地质构造与地貌
二、板块运动与地貌
三、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自主学习
1.什么是地质构造?
2.常见的地质构造有哪些?
3.什么叫褶皱?
4.什么叫断层?
地质构造:
一、地质构造与地貌
在山区,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裸露地表的岩层,它们有的倾斜弯曲,有的断裂错开。这些岩层的变形和变位,称为地质构造。褶皱和断层是常见的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导致的岩层变形变位,它是地壳运动的“足迹”,主要有褶皱(向斜、背斜)、断层。
构造地貌:由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表形态特征,它的主要类型有山地、谷地、平原、盆地、陡崖等。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学习活动一
观察图片,完成问题:
1.描述两个图中岩层的特点。
2. 岩层变形是如何发生的?
A
B
一、地质构造与地貌
(一)褶皱
1.概念:
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即褶皱的一个弯曲。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叫做褶皱。
一、地质构造与地貌
正常褶皱(形成初期的褶皱)
①从形态看:
②从地貌看:
2.基本形态:
(一)褶皱
褶皱是由背斜和向斜组成的。
背斜成山
向斜成谷
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形成山岭。
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形成谷地。
一、地质构造与地貌





③从岩层新老关系看:
思考:向斜和背斜的岩层新老关系是怎样的?
(一)褶皱

背斜:中间老,两翼新
向斜:中间新,两翼老
一、地质构造与地貌
探究
1.判断甲、乙两地何处是背斜?何处是向斜?
甲地是背斜;乙地是向斜。
甲地是背斜构造,顶部因受到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
乙地是向斜构造,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2.解释甲地成为谷地,乙地成为山岭的原因。


(一)褶皱
一、地质构造与地貌
3、地形倒置
在外力长期作用下:
向斜成山;背斜成谷
地形倒置
向斜山
背斜谷
背斜山
向斜谷
判断背斜向斜
地下水
石油
天然气
4.背斜向斜的实践应用


石 油

4.背斜向斜的实践应用
背斜
①开采石油天然气:最上为天然气、中为石油、下为水。
②隧道:天然拱形,结构稳定,利于排水
③采石场:裂隙发育,岩石破碎,采石容易。
向斜
①地下水:底部低凹,易汇集地下水,承受静水压力。
②探矿: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煤、铁等保留较好。
(二)断层
1、概念:
褶皱
断裂
断层
思考:1.如何判断岩层是否出现断层呢?
2.图中褶皱、断裂、断层发生的先后?
一、地质构造与地貌
看岩层之间是否出现不连续面
当岩层受到的压力、张力等超出所能承受的程度,岩层就会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称为断层。
①如果断层位移以水平方向为主,会使岩层在水平方向上被错断。
2.分类:断层的位移方向有水平和垂直两种,并由此形成不同方向上的地貌错断现象。(错断原有地貌,形成新的地貌。)
②如果断层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上升的岩块经风化侵蚀常形成断块山或高地(地垒)如华山、泰山、庐山。
相对下降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地堑)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地垒
地堑
(二)断层
华山
庐山
泰山
3.断块山
①概念: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为断块山地,简称断块山。
②规模:断块山的规模大小不等,大的断块山可以延伸数千米,如我国的华山,小的只有几十米。
位于美国西部的圣安德列斯断层是地球表面最长和最活跃的断层之一,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长度超过1200千米,深度约16千米。断层两侧的地壳相对发生水平位移。
断层在山区,常表现为悬崖、陡壁、峡谷等。
在山地,断层沿线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常发育成沟谷、河流、泉水。
(二)断层
一、地质构造与地貌
4、断层实践意义
①利用断层找地下水:岩层断裂时,地下水露出地表,形成泉
②水库、桥梁、道路等大型工程,应避开断层带修建:断层带地质不稳定。
③要及时对断层附近的工程采取加固措施
④断层发育的地区地壳不稳定,多岩浆活动、地震。
活动
结合自然景观分析褶皱和断层的形成过程
岩层的变形、变位往往是地壳运动的反映。图2.19所示变形的岩层出露在美国圣安德列斯断层所经区域的公路旁。
1.在图中找出褶皱,并判断背斜和向斜。
2.在图中找出断层,判断断层两侧岩层的相对运动方向。
3.分析褶皱和断层的形成过程。
向斜
背斜
褶皱形成过程:岩层受压力发生变形,产生波状弯曲。
断层形成过程:岩层受压力、张力断裂,发生明显位移。
右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和地层分布示意图,图中①~⑦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新到老。读图,完成1~2题。
1.甲处地貌类型为 (   )
A.背斜谷 B.背斜山
C.断块山 D.向斜谷
2.导致甲、乙两处海拔差异的直接原因是 (  )
A.地层褶皱 B.岩层断裂
C.外力侵蚀 D.地壳运动
A
C
随堂练习
二、板块运动与地貌
陆地上大规模的山系、高原,海底延绵的山脉和狭长的海沟是如何形成的呢 科学家用板块构造学说作出了较为合理的解释。
喜马拉雅山脉
1.板块构造学说基本原理:
二、板块运动与地貌
①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刚性的,破碎成为多个不规则的块体,即板块。
②这些板块上覆于熔融的软流层之上,一直处于缓慢的、不断的运动之中。
③板块内部相对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多火山、地震。
知识拓展
两大火山地震带:
A
B
A: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B: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板块间的相互运动主要有相向、相离等形式,并因此产生不同的地貌形态。
二、板块运动与地貌
主要运动形式:
如果板块发生相离运动,两个板块间张裂形成新的边界,叫生长边界
如果板块发生相向运动,两个板块相互碰撞导致原来的边界消亡,叫消亡边界
2、板块运动的主要形式
六大板块:
六大板块与边界
二、板块运动与地貌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南极洲板块
易错点:
太平洋东南部地区位于太平洋,但属于南极洲板块。
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位于亚欧大陆,但属于印度洋板块。
思考: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位于哪个大陆?属于哪个板块?
当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碰撞时,相互挤压并抬升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青藏高原的抬升就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碰撞所造成的。
①相向运动、板块碰撞区(消亡边界)
2.板块运动与地貌
板块相向运动使得在边界处发生碰撞或俯冲,由此形成巨大山系、海沟、岛弧等不同的地貌形态。
当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碰撞时,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方,俯冲边界处形成海沟,大陆板块边缘形成海岸山脉或岛弧。
①相向运动、板块碰撞区(消亡边界)
2.板块运动与地貌
②相离运动、张裂区(生长边界)
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离运动:
2.板块运动与地貌
板块相离运动形成裂谷、海洋。
非洲大陆上形成东非大裂谷,裂谷积水成湖,形成断裂构造湖,如维多利亚湖,坦葛尼喀湖,马拉维湖
红海海域位于生长边界,板块张裂,面积增加
美洲板块与非洲、亚欧板块相离运动:
②相离运动、张裂区(生长边界)
2.板块运动与地貌
地壳张裂发育为海洋,形成海洋山脊、海岭,大西洋中脊、海岭。
堆积物没出海面形成岛屿,冰岛领土陆地由大西洋中脊裂谷溢出的岩浆堆积而成,属于火山岛
板块运动 相离运动 相向运动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
对地貌影响 形成裂谷或海洋、海岭 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 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举例 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 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美洲西岸山脉
边界类型 图示
板块运动的主要形式
板块运动
张裂区
生长边界
(相离运动)
碰撞挤压区
消亡边界
(相向运动)
陆上:裂谷、断层
海上:海洋、海岭
大陆与大陆板块:褶皱山系
大陆与大洋板块
陆上:海岸山脉
交界处:岛弧
海上:海沟
案例
红海是非洲东北部和阿拉伯半岛之间的狭长海域。早在2000万年前, 阿拉伯半岛整体还与非洲大陆连在一起,红海自然也不存在。之后,阿拉伯半岛从非洲板块中分裂出来,它们之间形成裂谷带。大陆继续开裂,裂谷变长变深,成为带有通向大洋出口的海峡。红海还在不断扩张,有人预测几千万年后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
下图为世界部分板块分布示意图,图中实线表示板块边界,箭头表示板块运动方向。读图完成1~2题。
1.甲、乙板块分别是六大板块中的 (   )
A.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
C.亚欧板块、美洲板块
D.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2.图中丙处附近的海底地形多是 (   )
A.裂谷 B.海岭
C.海沟 D.海岸山脉
A
课堂练习
B
小试牛刀
下图为地球岩石圈板块示意图(局部)。
1. 图中①所在板块为
A.太平洋板块 B. 亚欧板块
C. 大西洋板块 D. 美洲板块
D
2.依据板块构造学说,图中②处可能形成
海沟 B. 海洋
C. 平原 D. 高原
B
三、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构造地貌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影响很大,其中,山地对交通的影响尤为显著。
塔吉克斯坦
喷赤河谷
帕米尔高速公路
与平原相比,山地相对高度和坡度大,不利于人类通行。一方面,在山区修建交通运输线路,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另一方面,山地地质构造复杂,坡地稳定性差,洪水形成快,水流急,都对交通运输设施和人员安全构成威胁。
1.山地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
山区交通运输布局需要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
人们通常优先建造成本较低、难度较小的公路,其次才是铁路。
三、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2.山地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山区交通运输布局还应该合理选择交通运输线路
①为了降低修建难度,人们通常会在地形相对和缓的山麓、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选线, 线路往往需要迂回前进。
②需要翻越山岭时,为减低道路的坡度,一般采用盘山曲折的线路设计。因此,同样的直线距离,山区的线路弯曲程度和总长度一般要大于相应的平原地区
三、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3.山区交通运输布局与生态环境保护
山区交通线的建设和选择,还需要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有效防范自然灾害,尽量减少对山地景观的破坏和对耕地、林地的占用。
三、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4.山区交通运输布局与科学技术
山区桥梁和隧道
优势:缩短里程 ,提高通行速度,减少通行时间而且避免自然灾害威胁;
劣势:桥隧比例的增加,会大幅度增加建设费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在山区交通线路建设中,越来越多地采用了桥梁、隧道相结合的方式
三、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山地交通选线原则:
(1)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麓、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2)①线路需要迂回前进,呈“之”字状(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
②翻山越岭需要“盘山曲折”
(3)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尽量减少对山地景观的破坏和对耕地、林地的占用,避开农田水利设施。
(4)避开陡坡和断层,避开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
(5)联系居民点,方便居民出行。低等级公路要尽量多地联系居民点;
高等级公路要直达运输,应尽量缩短线路的长度,桥梁、隧道相结合。
三、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活动
了解影响山区公路选线的因素
1.公路选线时考虑了哪些自然因素 又是如何处理与这些自然因素的关系的
公路选线时考虑了地形、河流等自然因素,公路线布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谷,且为了降低道路坡度,采用曲折的线路设计;跨越河流时采取架桥的方式,且选择河道相对平直的河段,减少洪涝灾害。
图2.25是某山区公路走向示意图。根据此图分析如下问题
图2.25 某山区公路走向示意
避免占用耕地
河流
沼泽
山谷
跨过河流时修建桥梁
山谷中的道路应避开陡坡
在陡坡上成“之”字型
陡坡
应避开沼泽地
耕地
2.山区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哪个地形单元中,与公路线的选择是否有关 这种现象说明了公路线的选择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活动
了解影响山区公路选线的因素
图2.25是某山区公路走向示意图。根据此图分析如下问题
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公路在选线时要尽可能多地联系居民点,方便人们出行,这说明人口与聚落等人文因素也是公路选线时要考虑的。公路选线要尽量多地联系居民点,方便人们出行
读图及下列材料完成小题。台湾岛多火山、地震。岛上的河流虽短,但水流湍急,水能蕴藏量大。台湾的东部是高大的台湾山脉,最高峰玉山的海拔高达3997米。
1.台湾岛多火山、地震,其最主要的成因是( )
A. 内力作用 B. 外力作用
C. 内外力作用 D. 无法判断
2.台湾岛修建的铁路是环状的环岛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据图思考,这样选择线路主要是考虑了哪种因素对铁路建设的影响
A. 河流因素 B. 地形因素 C. 气候因素 D. 矿产因素
B
A
随堂练习
1.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其原因是(  )
A.减小坡度 B.保护植被
C.缩短路程 D.减少成本
2.读某岛屿简图,该岛屿的城市和公路分布具有(  )
A.沿河谷分布的特点
B.网格状分布的特点
C.环岛屿分布的特点
D.与纬线平行的特点
A
C
随堂练习
张家界天门山盘山公路似玉带环绕,弯弯相连,有“通天大道”之称,盘山公路全长10.77千米,海拔从200米急剧提升到1 300米。下图为天门山盘山公路景观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3.天门山地区交通运输布局首选公路,是因为(  )
A.公路运输速度快 B.公路建造难度较小
C.公路运输量大 D.公路运输价格低
4.天门山盘山公路线路的选择,主要是考虑了(  )
A.气候因素 B.居民点分布
C.地形因素 D.工业分布
B
C
随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