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第一节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移动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第一节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移动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0-13 07:59:5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第一节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移动
【学习目标】
1.能识记大气的水平运动;
2.能识记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规律;
3.能识记大气活动中心和季风环流;
【学习重点】
1.大气的水平运动;
2.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规律。
【学习难点】
大气活动中心和季风环流。
【易错易混点】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的原因及其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移动之间的关系;季风环流。
【知识归纳】
【知识点一】大气的水平运动
1.作用力
(1)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此力是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2)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3)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大小与距离地面高度成反比,高空可忽略不计。
2.高空风向:高空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影响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3.近地面风向:除了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外,还要受摩擦力的影响,在三个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4. 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以北半球为例)
风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受力不同,风的表现也不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类型 受力状况 风向 风压规律 图示
理想 状态 的风 只受水平 气压梯度 力影响 风向由高 压指向低 压且与等 压线垂直
高空 的风 水平气压 梯度力与 地转偏向力 共同影响 风向最终 与等压线 平行 在北半球 背风而立, 右边为高 压,左边为 低压;南半 球反之
近地 面的 风 水平气压 梯度力、地 转偏向力 和摩擦力 共同影响 风向最终 与等压线 有一个 夹角 在北半球背 风而立,左 前方为低 压,右后方 为高压;南 半球反之
【典例1】【考点:大气的水平运动】 材料 北半球海平面等压线的分布状况图(单位:百帕)。
1.图中C、D两地的风向如何?两地中何地风速较大?判断依据是什么?
答案:C地吹东北(偏北)风,D地吹西南(偏南)风。C地风速较大,理由是C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2.图中虚线E两侧的风向有何不同?
答案:西侧(左侧)吹西北(偏北)风,东侧(右侧)吹西南(偏南)风。
【学法指导】读图方法小结
1.气压场类型的判断
(1)低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气压值由中心向外增大。
(2)高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气压值由中心向外减小。
(3)低压槽:由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简称槽。低压槽中各条等压线上弯曲最大处的连线叫槽线。
(4)高压脊:由高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简称脊。高压脊中各条等压线上弯曲最大处的连线叫脊线。
(5)鞍形气压场:简称鞍,是两个高压或两个低压交错分布的中间区域。
2.风力的判断
(1)同一幅图,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小,风力越小。
(2)不同幅图,两条相邻等压线的气压差值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气压差值越小,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小,风力越小。
3.风向的确定
第一步:画出与等压线垂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
第三步:按照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的偏转规律画出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成30°~45°偏角的风向。(如下图)
4.利用风向可判断以下几方面问题
(1)等压线值的变化规律:顺着风向,等压线值越来越小。
(2)判断南、北半球:向右偏 北半球;向左偏 南半球。
(3)判断近地面和高空(高空忽略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与等压线成一夹角——近地面;与等压线平行——高空。
【知识点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规律
大气环流
(1)大气运动的原理: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差异分布,造成地区间温度的不同,并导致同一水平方向上各地间的气压差异,引起大气的水平运动。
(2)大气环流概念: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3)形成地球上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主要因素有两个: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
(4)意义: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某一地区输送到其他地区,调节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水热分布,对各地的天气和气候具有重要影响。
2.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析
第一步:“冷热不均使其动”。在地表性质均一、地球不自转的情况下,在极地与赤道之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如下图:
第二步:“地球自转使其偏”。在地表性质均一、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形成“三圈环流”,如下图:
各气压带的高、低性质主要取决于各气压带气流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方向,即上升或下沉,凡盛行下沉气流的区域,必定为高气压带,而盛行上升气流的区域,则必定为低气压带。
第三步:“地球公转使其移”。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在地表性质均一、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情况下,形成气压带、风带随季节有规律地移动。如下图所示:
3.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分布及特点
(1)三圈环流:①为低纬环流,②为中纬环流,③为高纬环流。
(2)气压带的分布与特点
气压带 分布 成因 特性 气流 属性(影响气候)
G极地高气压带(2个) 90°附近 热力因素 冷高压 下沉 冷干
E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 60°附近 动力因素 冷低压 上升 温湿
C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 30°附近 动力因素 热高压 下沉 干热
A赤道低气压带(1个) 0°附近 热力因素 热低压 上升 湿热
(3)风带的分布与特点
风带 分布 风向 属性 (影响气候)
北半球 南半球
F极地东风带(2个) 60°~90° 东北风 东南风 冷干
D中纬西风带(2个) 30°~60° 西南风 西北风 温湿
B低纬信风带(2个) 0°~30° 东北风 东南风 干燥
4.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①原因:太阳直射点有规律的南北移动。
②规律: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则恰好相反。
【典例2】1.【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的名称、分布及特点】材料:北半球的三圈环流和风带示意图。
(1)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较高纬形成的风和极地高压带流出的气流性质有何差异?这两股气流在60°纬
度附近汇聚后导致什么结果?
(2)在南北纬30°附近,风不会轻易来这儿做客,在古代人们把这个恼人的无风带戏称为“马纬度”;
而南北纬40°~60°常年风速很大,给过往船只带来很大威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答案】1.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较高纬的气流,形成西风,为暖气团;极地高气压带流向低纬的气流形成极地东风,由较高纬流向较低纬,为冷气团。暖轻的西风气流爬升到冷重的极地东风气流之上,一起上升形成副极地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2.南北纬30°附近为下沉气流,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纬40°~60°为中纬西风带。
2.【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读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    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    。
(2)一般说,A地比B地降水     ,原因是       。
(3)C气流来自  气压带, 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的原因是  。
(4)气流相对上升的纬度是   和   ,那里一般是  气压带,天气特点是  ;气流相对下沉的纬度是   和   ,那里一般是   气压带,天气特点是  。(5)A处是________气压带,它是________因素形成的。由图可看出,有一个气压带在南北半球之间来回移动,它是(  )
A.副热带高气压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 D.赤道低气压带
答案:(1)冬  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南移;(2)丰富 A处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运动中空气冷却,有利于水汽的凝结、降水的产生;而B地气流由高纬流向低纬,气温升高,不利于水汽的凝结和降水。
(3)副热带高气压带 C气流较暖轻,遇到来自高纬度的冷而重的D气流,被迫抬升
(4)南北纬60 赤道地区  低  多阴雨天气 南北纬30 极地 高 多晴朗天气
(5)副极地低; 动力; D
【学法指导】气压带和风带的判读
1.读纬线,辨气压带和风带
(1)0°纬线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
(2)30°纬线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3)60°纬线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4)90°纬线附近为极地高气压带。
(5)0°~3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信风带。
(6)30°~6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西风带。
(7)60°~9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极地东风带。
2.读风向,辨南北半球
(1)风向右偏为北半球,如甲、丙两图。
(2)风向左偏为南半球,如乙、丁两图。
3.读气压带位置,辨节气
(1)若各气压带分别被0°、30°、60°纬线平分,则为春、秋分。
(2)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北(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北,副热带高气压带全部位于30°纬线以北,副极地低气压带全部位于60°纬线以北),则为北半球夏至。
(3)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南(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南,副热带高气压带全部位于30°纬线以南,副极地低气压带全部位于60°纬线以南),则为北半球冬至。
4.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1)全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2)移动晚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约1个月。
(3)年移动幅度约为10°。
(4)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和黄赤交角的存在(即地轴的倾角不变)。
(5)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点随季节的变化而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同时引起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春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两侧南北纬5°之间。从春分到夏至,太阳直射点自赤道逐渐北移至北回归线,
【知识点三】大气活动中心和季风环流
1.大气活动中心
(1)成因: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快于海洋,引起海陆气压中心的变化。
①冬季大陆降温较快,气温比海洋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中心;海洋气温相对较高,气流上
升,形成低压中心。如下图(以北半球为例):
②夏季大陆增温较快,气温比海洋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中心;海洋气温相对较低,气流下
沉,形成高压中心。如下图(以北半球为例):
(2)分布:不同季节,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北半球形成不同的高压或低压中心。
亚洲 北太平洋 北大西洋
冬季 亚洲高压(又称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夏季 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2.季风环流(以典型地区为例:亚洲)
(1)概念: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
(2)成因
(3)分区
①东亚季风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②南亚季风区
(4)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异同
①冬、夏季风的形成
②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特点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 季节移动
季节风向 夏季 东南风 夏季 西南风
冬季 西北风 冬季 东北风
源地 冬季风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夏季 风源于太平洋 冬季风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夏 季风源于印度洋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典例3】【考点:大气活动中心和季风环流】读“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问题。
1.如果该图所示的气压状况出现在亚洲大陆东部和西太平洋地区,A在亚欧大陆上,B在太平洋上,则气压中心A是__________,气压中心B是__________。
2.如果该纬度带表面物理性质均一,没有海洋和陆地的区别,从气压带、风带角度看,应为__________气压带分布地区。
3.图中C地风向为__________风,风的性质特点是__________。此时南亚盛行__________风,地中海沿岸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
4.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受季风影响明显,请说明季风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好处
答案:(1)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2) 副极地低气压带;
(3) 西北风 寒冷干燥 东北风 温和湿润;(4) 气候、生产、生活、旅游等方面都可以。
【学法指导】高、低气压中心的判断方法
(1)根据等压线的闭合情况判断
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较外围低,为低压中心;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较外围高,为高压中心。
(2)根据季节判断
夏季,陆地上有热低压中心,海洋上相对有冷高压中心。冬季,陆地上有冷高压中心,海洋上相对有热低压中心。
(3)根据风向判断
风总是由高压区吹向低压区,这是判断高、低气压中心的依据。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时,陆地上为高压,海洋上为低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时,海洋上为高压,陆地上为低压。
【训练检测】
1.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10°N盛行下沉气流 B.10°N~20°N盛行东南风
C.20°N~30°N盛行西北风 D.30°N~40°N盛行西南风
(2)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
A.甲表示3月份、北半球春季 B.乙表示7月份、北半球夏季
C.甲表示9月份、北半球秋季 D.乙表示1月份、北半球冬季
【答案】考点:气压带、风带分布及季节移动
(1) D 解析:观察甲图分析,0°-10°N之间应受风带影响,A错;10°-20°N之间为东北信风带,盛行东北风,B错;20°-30°N之间此季节受副热带高压影响,C错;30°-40°N之间受盛行西风影响,风向为西南风,D正确。
(2) B 解析:甲图中气压带南移,说明此时为北半球冬季,是1月;乙图气压带北移,说明此时为北半球夏季,是7月,因此选B项。
2.读三圈环流图,回答下题。
(1)空气上升或流向较高纬度,水汽易遇冷凝结产生降水。图中降水较多的气压带和风带有(  )
A.abe  B.bcd C.ade D.cde
(2)正确反映c气压带两侧大气运动的是(  )
A    B C D
【答案】本题考查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1)C 解析:根据图示低压盛行上升气流,多雨,西风带风向由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故降水量较多,故图示的a、e为低压控制,d处为盛行西风带。
(2)D 解析:根据图示c气压带分布的纬度位置30°附近,故判断为副热带高压带。其两侧为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D图正确。
3.下图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1)图中乙风带的名称是 (  )
A.极地东风带 B.盛行西风带 C.东北信风带 D.东南信风带
(2)地中海沿岸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是由于 (  )
A.甲气压带与乙风带交替控制 B.乙风带与丙气压带交替控制
C.丙气压带与丁风带交替控制 D.全年受乙风带影响
【答案】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
(1)B 解析:图示乙风带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故判断为盛行西风带。
(2)B 解析:地中海沿岸位于30°--40°的大陆西岸,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受丙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故高温少雨,冬季受乙盛行西风带控制,故温和多雨。
4.下图左为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局部示意图,此时乙气压带分布北界的纬度度数为30°。图右为甲区域A地某条河流状况示意图。
(1)左图中所示半球是 (填 “南”或“北”)半球,根据右图说说判断理由。
(2)甲气压带的名称是 ,乙气压带的名称是 。
(3)在甲、乙气压带之间的风带的名称是 ,并绘制该风带风向。
(4)此时,北半球为 季(填“冬”或“夏”),太阳直射点在 (填“南”或 “北”)半球,判断依据是 。
【答案】(1)南;河流自西向东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侵蚀左岸,为南半球。
(2)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3)东南信风带;如图。
冬; 南半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
5.下左图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下右图为世界海陆分布局部图。读图,回答问题。
(1)简述A气压带名称及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
(2)在图中画出B所在风带的风向。
(3)说出甲、乙两图气压带位置的差异及成因。
【答案】(1)名称:赤道低气压带。特征:全年高温多雨。
(2)东北风,图略。
(3)差异:甲图气压带北移,乙图气压带南移。成因: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解析】(1)根据图中纬度判断,A气压带是赤道低气压带,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多雨。
(2)根据纬度范围判断,B所在风带是位于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
(3)读图可知,甲图中气压带北移,乙图中气压带南移,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6.读“亚洲季风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是北半球的_______季,亚欧大陆上形成_______(大气活动中心名称),它割断了 ______(气压带名称),使其只能保留在海洋上。
(2)此时,B处盛行___________ 季风(风向),主要成因是 。
(3)半年后,A处盛行___________季风(风向),主要成因是 。
(4)此时北印度洋地区的洋流流向是 ______ (顺/逆)时针。
参考答案:
(1)夏 亚洲低压或者印度低压 副热带高气压带 (2)西南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3)西北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4)顺
【解析】本题考查亚洲季风气候的成因。夏季亚欧大陆上受热快形成亚洲低压,它割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使其只能保留在海洋上,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形成夏季风。冬季亚洲大陆冷得快形成高压中心,即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保留在海洋上,即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了由陆地吹向海洋的风,东亚盛行西北季风。夏季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风带也随之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西南季风影响南亚地区。
【详解】(1)图示盛行从海洋吹向陆地的风,应是北半球的夏季;亚欧大陆上受热快形成亚洲低压,它割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使其只能保留在海洋上,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形成夏季风。
(2)此时,B处盛行西南季风(风向);夏季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风带也随之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西南季风。
(3)半年后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亚洲大陆冷得快形成高压中心,即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保留在海洋上,即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了由陆地吹向海洋的风,A处盛行西北季风。
(4)此时是北半球的夏季,北印度洋地区的盛行西南季风,受其影响洋流流向是顺时针。
【预习检测】
气压带、风带的名称、分布和特点;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高一地理 第 1 页 (共8页) 高一地理 第 2页 (共8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第一节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移动
【学习目标】
1.能识记大气的水平运动;
2.能识记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规律;
3.能识记大气活动中心和季风环流;
【学习重点】
1.大气的水平运动;
2.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规律。
【学习难点】
大气活动中心和季风环流。
【易错易混点】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的原因及其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移动之间的关系;季风环流。
【知识归纳】
【知识点一】大气的水平运动
1.作用力
(1)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此力是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2)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3)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大小与距离地面高度成反比,高空可忽略不计。
2.高空风向:高空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影响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3.近地面风向:除了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外,还要受摩擦力的影响,在三个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4. 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以北半球为例)
风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受力不同,风的表现也不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类型 受力状况 风向 风压规律 图示
理想 状态 的风 只受水平 气压梯度 力影响 风向由高 压指向低 压且与等 压线垂直
高空 的风 水平气压 梯度力与 地转偏向力 共同影响 风向最终 与等压线 平行 在北半球 背风而立, 右边为高 压,左边为 低压;南半 球反之
近地 面的 风 水平气压 梯度力、地 转偏向力 和摩擦力 共同影响 风向最终 与等压线 有一个 夹角 在北半球背 风而立,左 前方为低 压,右后方 为高压;南 半球反之
【典例1】【考点:大气的水平运动】 材料 北半球海平面等压线的分布状况图(单位:百帕)。
1.图中C、D两地的风向如何?两地中何地风速较大?判断依据是什么?
2.图中虚线E两侧的风向有何不同?
【学法指导】读图方法小结
1.气压场类型的判断
(1)低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气压值由中心向外增大。
(2)高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气压值由中心向外减小。
(3)低压槽:由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简称槽。低压槽中各条等压线上弯曲最大处的连线叫槽线。
(4)高压脊:由高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简称脊。高压脊中各条等压线上弯曲最大处的连线叫脊线。
(5)鞍形气压场:简称鞍,是两个高压或两个低压交错分布的中间区域。
2.风力的判断
(1)同一幅图,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小,风力越小。
(2)不同幅图,两条相邻等压线的气压差值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气压差值越小,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小,风力越小。
3.风向的确定
第一步:画出与等压线垂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
第三步:按照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的偏转规律画出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成30°~45°偏角的风向。(如下图)
4.利用风向可判断以下几方面问题
(1)等压线值的变化规律:顺着风向,等压线值越来越小。
(2)判断南、北半球:向右偏 北半球;向左偏 南半球。
(3)判断近地面和高空(高空忽略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与等压线成一夹角——近地面;与等压线平行——高空。
【知识点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规律
大气环流
(1)大气运动的原理: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差异分布,造成地区间温度的不同,并导致同一水平方向上各地间的气压差异,引起大气的水平运动。
(2)大气环流概念: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3)形成地球上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主要因素有两个: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
(4)意义: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某一地区输送到其他地区,调节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水热分布,对各地的天气和气候具有重要影响。
2.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析
第一步:“冷热不均使其动”。在地表性质均一、地球不自转的情况下,在极地与赤道之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如下图:
第二步:“地球自转使其偏”。在地表性质均一、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形成“三圈环流”,如下图:
各气压带的高、低性质主要取决于各气压带气流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方向,即上升或下沉,凡盛行下沉气流的区域,必定为高气压带,而盛行上升气流的区域,则必定为低气压带。
第三步:“地球公转使其移”。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在地表性质均一、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情况下,形成气压带、风带随季节有规律地移动。如下图所示:
3.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分布及特点
(1)三圈环流:①为低纬环流,②为中纬环流,③为高纬环流。
(2)气压带的分布与特点
气压带 分布 成因 特性 气流 属性(影响气候)
G极地高气压带(2个) 90°附近 热力因素 冷高压 下沉 冷干
E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 60°附近 动力因素 冷低压 上升 温湿
C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 30°附近 动力因素 热高压 下沉 干热
A赤道低气压带(1个) 0°附近 热力因素 热低压 上升 湿热
(3)风带的分布与特点
风带 分布 风向 属性 (影响气候)
北半球 南半球
F极地东风带(2个) 60°~90° 东北风 东南风 冷干
D中纬西风带(2个) 30°~60° 西南风 西北风 温湿
B低纬信风带(2个) 0°~30° 东北风 东南风 干燥
4.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①原因:太阳直射点有规律的南北移动。
②规律: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则恰好相反。
【典例2】1.【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的名称、分布及特点】材料:北半球的三圈环流和风带示意图。
(1)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较高纬形成的风和极地高压带流出的气流性质有何差异?这两股气流在60°纬
度附近汇聚后导致什么结果?
(2)在南北纬30°附近,风不会轻易来这儿做客,在古代人们把这个恼人的无风带戏称为“马纬度”;
而南北纬40°~60°常年风速很大,给过往船只带来很大威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2.【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读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    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    。
(2)一般说,A地比B地降水     ,原因是       。
(3)C气流来自  气压带, 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的原因是  。
(4)气流相对上升的纬度是   和   ,那里一般是  气压带,天气特点是  ;气流相对下沉的纬度是   和   ,那里一般是   气压带,天气特点是  。(5)A处是________气压带,它是________因素形成的。由图可看出,有一个气压带在南北半球之间来回移动,它是(  )
A.副热带高气压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 D.赤道低气压带
【学法指导】气压带和风带的判读
1.读纬线,辨气压带和风带
(1)0°纬线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
(2)30°纬线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3)60°纬线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4)90°纬线附近为极地高气压带。
(5)0°~3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信风带。
(6)30°~6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西风带。
(7)60°~9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极地东风带。
2.读风向,辨南北半球
(1)风向右偏为北半球,如甲、丙两图。
(2)风向左偏为南半球,如乙、丁两图。
3.读气压带位置,辨节气
(1)若各气压带分别被0°、30°、60°纬线平分,则为春、秋分。
(2)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北(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北,副热带高气压带全部位于30°纬线以北,副极地低气压带全部位于60°纬线以北),则为北半球夏至。
(3)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南(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南,副热带高气压带全部位于30°纬线以南,副极地低气压带全部位于60°纬线以南),则为北半球冬至。
4.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1)全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2)移动晚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约1个月。
(3)年移动幅度约为10°。
(4)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和黄赤交角的存在(即地轴的倾角不变)。
(5)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点随季节的变化而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同时引起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春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两侧南北纬5°之间。从春分到夏至,太阳直射点自赤道逐渐北移至北回归线,
【知识点三】大气活动中心和季风环流
1.大气活动中心
(1)成因: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快于海洋,引起海陆气压中心的变化。
①冬季大陆降温较快,气温比海洋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中心;海洋气温相对较高,气流上
升,形成低压中心。如下图(以北半球为例):
②夏季大陆增温较快,气温比海洋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中心;海洋气温相对较低,气流下
沉,形成高压中心。如下图(以北半球为例):
(2)分布:不同季节,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北半球形成不同的高压或低压中心。
亚洲 北太平洋 北大西洋
冬季 亚洲高压(又称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夏季 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2.季风环流(以典型地区为例:亚洲)
(1)概念: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
(2)成因
(3)分区
①东亚季风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②南亚季风区
(4)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异同
①冬、夏季风的形成
②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特点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 季节移动
季节风向 夏季 东南风 夏季 西南风
冬季 西北风 冬季 东北风
源地 冬季风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夏季 风源于太平洋 冬季风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夏 季风源于印度洋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典例3】【考点:大气活动中心和季风环流】读“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问题。
1.如果该图所示的气压状况出现在亚洲大陆东部和西太平洋地区,A在亚欧大陆上,B在太平洋上,则气压中心A是__________,气压中心B是__________。
2.如果该纬度带表面物理性质均一,没有海洋和陆地的区别,从气压带、风带角度看,应为__________气压带分布地区。
3.图中C地风向为__________风,风的性质特点是__________。此时南亚盛行__________风,地中海沿岸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
4.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受季风影响明显,请说明季风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好处
【学法指导】高、低气压中心的判断方法
(1)根据等压线的闭合情况判断
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较外围低,为低压中心;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较外围高,为高压中心。
(2)根据季节判断
夏季,陆地上有热低压中心,海洋上相对有冷高压中心。冬季,陆地上有冷高压中心,海洋上相对有热低压中心。
(3)根据风向判断
风总是由高压区吹向低压区,这是判断高、低气压中心的依据。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时,陆地上为高压,海洋上为低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时,海洋上为高压,陆地上为低压。
【训练检测】
1.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10°N盛行下沉气流 B.10°N~20°N盛行东南风
C.20°N~30°N盛行西北风 D.30°N~40°N盛行西南风
(2)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
A.甲表示3月份、北半球春季 B.乙表示7月份、北半球夏季
C.甲表示9月份、北半球秋季 D.乙表示1月份、北半球冬季
2.读三圈环流图,回答下题。
(1)空气上升或流向较高纬度,水汽易遇冷凝结产生降水。图中降水较多的气压带和风带有(  )
A.abe  B.bcd C.ade D.cde
(2)正确反映c气压带两侧大气运动的是(  )
A    B C D
3.下图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1)图中乙风带的名称是 (  )
A.极地东风带 B.盛行西风带 C.东北信风带 D.东南信风带
(2)地中海沿岸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是由于 (  )
A.甲气压带与乙风带交替控制 B.乙风带与丙气压带交替控制
C.丙气压带与丁风带交替控制 D.全年受乙风带影响
4.下图左为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局部示意图,此时乙气压带分布北界的纬度度数为30°。图右为甲区域A地某条河流状况示意图。
(1)左图中所示半球是 (填 “南”或“北”)半球,根据右图说说判断理由。
(2)甲气压带的名称是 ,乙气压带的名称是 。
(3)在甲、乙气压带之间的风带的名称是 ,并绘制该风带风向。
(4)此时,北半球为 季(填“冬”或“夏”),太阳直射点在 (填“南”或 “北”)半球,判断依据是 。
5.下左图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下右图为世界海陆分布局部图。读图,回答问题。
(1)简述A气压带名称及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
(2)在图中画出B所在风带的风向。
(3)说出甲、乙两图气压带位置的差异及成因。
6.读“亚洲季风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是北半球的_______季,亚欧大陆上形成_______(大气活动中心名称),它割断了 ______(气压带名称),使其只能保留在海洋上。
(2)此时,B处盛行___________ 季风(风向),主要成因是 。
(3)半年后,A处盛行___________季风(风向),主要成因是 。
(4)此时北印度洋地区的洋流流向是 ______ (顺/逆)时针。
【预习检测】
气压带、风带的名称、分布和特点;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高一地理 第 1 页 (共8页) 高一地理 第 2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