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物态变化基础(1)2022-2023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学生喜爱,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有关诗句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荷盖高低绿影凉,露珠忽自泻秋光”﹣﹣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B.“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2.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水,玻璃试管内盛有表所列的一种液体, 在 1 个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烧杯的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试管内的液体发生沸腾,则试管内盛的液体是( )
1 标准大气压下
物质 沸点/°C
酒精 78
水 100
煤油 150
A.酒精 B.水 C.煤油 D.酒精或水
3.把一块冰投入到一杯水中,冰的质量逐渐增加,由此可以判断是( )
A.冰原来的温度低于0℃ B.冰原来的温度等于0℃
C.冰原来的温度高于0℃ 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4.如图表示出了电冰箱的构造和原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制冷剂在冷冻室内汽化吸热
B.制冷剂在冷冻室内液化放热
C.制冷剂在冷凝器中汽化吸热
D.制冷剂在冷凝器中凝固放热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刚写的毛笔字一会儿就干了,这是墨水的汽化现象
B.公共厕所里用鼓风机向地面吹风,可以加快地面上水的蒸发
C.天气很冷时,房间的窗户玻璃的外表面会出现冰花
D.向蔬菜上喷洒水雾既能为蔬菜补水又因为水蒸发吸热,有利于保存蔬菜
6.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7.“千里重庆,广大为庆”,“山水之城,美丽之地”,重庆地处丘陵地带,山清水秀,风光旖旎,下列景色形成过程中,有关物态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A.仙女山上的雪——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B.奉节的脐橙树上的霜——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C.汉丰湖畔的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D.松树桥中学桂花树上的露珠——露的形成是液化需要放热
8.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的是( )
A.太阳将积雪晒化 B.点燃的蜡烛不停地流着蜡烛油
C.钢块投入炼钢炉后变成钢水 D.白糖投入水中,过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9.下列做法中,属于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B.用保鲜袋装蔬菜
C.用电热吹风机吹洗过的头发 D.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10.2021年1月7日,黄海海面上出现了白茫茫的“海浩”现象如右图。“海浩”现象是指低温条件下,海水温度高于空气温度,海水蒸发为水蒸气后,遇到冷空气迅速凝结为小冰晶。其中,小冰晶的形成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 )
A.凝固 B.汽化 C.凝华 D.升华
11.2021年4月29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将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关于火箭发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火箭中用作燃料和助燃剂的氢和氧,都是以液体状态装在火箭里
B.火箭的下方有一个巨大的水池,发射时可以利用水的汽化吸热,保护发射装置
C.点火后,水池上方会出现大量的“白气”,这是水汽化形成的
D.火箭的涂层中含有易熔化或升华的物质,高温条件下可以从火箭上吸热
12.下列生活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速度的是( )
A.人们用塑料袋将鲜橙包裹起来 B.人们将暴晒在阳光下的鲜花搬到阴凉处
C.人们总是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的地方 D.老师倒出适量酒精后迅速把瓶盖拧紧
13.如甲图所示,试管和烧杯内盛有0℃的碎冰块,对烧杯缓慢加热,如乙图所示,把盛有水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水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在甲实验中,当烧杯中有一半冰块熔化时,试管中的冰可能有小部分熔化
B.在甲实验中,不论加热多长时间,试管中的冰也不可能达到熔点
C.在乙实验中,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水一定不能沸腾
D.在乙实验中,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水一定不能达到沸点
二、填空题
14.温度计的使用:
(1)按照温度计的使用步骤,下面的操作次序依次为 _____;
a.取出适当的温度计;b.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c.让温度计与被测液体接触一定的时间;d.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e.从被测液体中取出温度计;f.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2)如图甲温度计的示数是 _____℃,乙温度计的示数是 _____℃;图乙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_____。
15.今年夏天特别炎热,市政部门安排喷雾车(如图所示),喷雾车将水以雾状形式喷洒出去,由于雾状的水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______(选填“加快”或“减慢”)水的蒸发;从冰箱中取出的冻鱼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冻鱼身上出现一层白霜,又经过一段时间冻鱼身上的霜变成了水,此过程经历的物态变化是先______后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16.汽化的两种方式是______和______,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语:“禁止抽烟”、“请熄火”“请不要使用手机”等,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______。
17.如图,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一个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然后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观察到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______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若不推拉活塞,可以通过______温度的方法也可使液态乙醚消失。
18.载有宇航员王亚平、叶光富、翟志刚的神州13号载人飞船于2021年10月16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在飞船点火升空的过程中:
(1)王亚平相对______静止的,相对______是运动的;
(2)大量的“白气”从发射台的底部水池中涌出,白气是水先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后液化产生的水等,这是通过______方法产生液化现象。
19.《后天》是一部美国科幻灾难片,电影中灾难是由于温室效应导致两极冰盖______使海平面上升,海水涌入城市,同时使得水温、洋流和海水成分急速转变,温度急剧下降,涌入城市的海水骤然______,包括自由女神像、埃菲尔铁塔都被冻成冰柱(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20.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气”。
(1)这是因为______(选填“空气中”或“玻璃管喷出”)的水蒸气发生物态变化;
(2)如果这时在管口处放置一块玻璃片,会发现正对管口的玻璃片表面有______出现,玻璃片的温度将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三、实验题
21.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时,试管里装有适量的 ___________(选填“冰块”或“碎冰”),将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_____,而且温度上升较慢,便于记录;
(2)实验所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由数据可知,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 ___________min,冰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 ___________。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物质的温度/℃ ﹣2 ﹣1 0 0 0 0 0 2 4 6 8
22.学习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种晶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1)待温度升高到40℃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根据记录的数据得到如图乙的图像,则该晶体的熔点是48℃,熔化经历了______min;
(2)另一小组的同学发现,在晶体熔化过程中撤去酒精灯,晶体还会继续熔化,原因是______。
23.小明和小华探究“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蜡的温度/℃ 42 44 46 48 49 50 53 58 66 74 84
(1)为了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小明应选用图______(选填“甲”或“乙”)的装置进行实验,这样做不但使试管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_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图丙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试管中的冰熔化所用时间为______min。
(2)小华选用正确的装置完成了蜡的熔化实验,得到上表数据,该表格设计不完善之处是______;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丁图中画出蜡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______,根据图像可知,蜡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A
3.A
4.A
5.C
6.C
7.D
8.D
9.C
10.C
11.C
12.C
13.C
14.badcfe 36.7 -3 1℃
15.增大 加快 凝华 熔化
16.蒸发 沸腾 汽化/蒸发
17.汽化 压缩体积 升高
18.飞船 大地 汽化 降低温度
19.熔化 凝固
20.玻璃管喷出 小水珠 升高
21.碎冰 使物质受热均匀 4 不变
22.5 烧杯内水的温度高于试管内晶体的熔点
23.甲 慢 6 没有记录蜡的状态 没有固定的熔点,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