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第9课
授课人:XXX
工作单位:XXXXX
单元概述
北宋与西夏、辽并立
南宋与西夏、金并立
元朝的大一统
认识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
认识北宋的军事和财政危机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及其影响
了解南宋偏安的概况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宋太祖赵匡胤是后周时期,任殿前都点检,领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掌握兵权。
公元960年,忽然接到边境送来的紧急战报,说北汉国主和辽朝联合,出兵攻打后周边境,于是派赵匡胤带兵抵抗。大军到了离开京城二十里的陈桥驿,赵匡胤命令将士就地扎营休息。晚上赵匡胤手下把黄袍披在其身上,发动了兵变,这就是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后周恭帝让了位。赵匡胤即位做了皇帝,国号叫宋,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经过五十多年混战的五代时期,宣告结束。
十二字方针
稍夺其权
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
01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
背景
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统治者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
目的
强化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措施
行政:削实权
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财政:制钱谷
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军事:收精兵
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和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
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
背景
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统治者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
目的
强化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
分散机构权力
措施
中央:二府三司制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地方:分路而冶、州设通判
加强了对方的控制
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
背景
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统治者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
目的
强化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
抑制武将势力膨胀
措施
方针:崇文抑武
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
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
强化了中央集权
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
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
积极
制度过于僵化
权力分割过细
影响了行政效率
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
消极
了解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后,你会如何评价?
思考·解读
思考·解读
上述史料是宋初针对节度使的规定,这些规定是如何限制节度使的?
史料 乾德元年(963 年),春正月,初以文臣知州事……夏四月,诏设通判于诸州,凡军民之政皆统治之,事得专达,与长吏均礼。大州或置二员。又令节度使所领支郡皆直隶京师,得自奏事,不属诸藩,于是节度使之权始轻。
——以上均摘编自《宋史纪事本末·收兵权》
解除节度使的行政权:设立知州接管地方行政权,命令节度使所属的州郡脱离节镇的管辖,直属中央
限制和监督知州的权力:设通判,名义上是知州的副手,权力上却与知州同等,有权直接向皇帝汇报
思考·解读
思考·解读
史料一 乾德三年(965年),三月,初置诸路转运使……赵普令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悉送汴都,无得占留。
史料二 乾德三年(965年),八月,选诸道兵入补禁卫。复立更成法,分遣禁旅成守边城,使往来道路,以习勤苦,均劳役。自是将不得专用兵,而士卒不至于骄情,皆赵普之谋也。
——摘编自《宋史纪事本末·收兵权》
史料一 、二的措施解决了什么问题?有何作用?
史料一设置转运使的目的是将各州的赋税除留下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由转运使全部运送中央。这就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史料二选诸道精兵调入禁军,削弱了节度使的兵权;分遣禁军到各地轮流更戍,使得统兵将领不熟悉军队,便失去了拥兵自立的条件。
思考·解读
思考·解读
归纳总结宋代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特点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以集中军权入手,把地方的军权、行政权、财权和司法权都收归中央,铲除藩镇割据的基础。这一举措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效地镇压了地方和农民阶级的反抗,但边防空虚,成为北宋在边疆战争中屡败的重要原因。
崇文抑武,文人治国
派文臣管理地方,剥夺武将的行政权;地方设通判,与知州相互监督。这是吸取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武人乱政的教训,它有效地巩固了统一,但是造成军队的战斗力低下。
分化事权,皇权高度集中
实行官、职、差分离,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现象。这样做有利于巩固政权,但导致行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
02
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
宋辽关系
辽的兴起
北宋建立之前,契丹族建立的辽朝在北方草原崛起,占领了燕云十六州,对中原形成严重威胁
宋辽战争
北宋统一后,两次发起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均告惨败。
宋辽协议
内容:维持已有边界,辽宋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辽一笔钱物,称为“岁币”
影响:北宋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基本安定
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
宋夏关系
宋夏战争
北宋又与西北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发生战争,也是屡战屡败。
宋辽和议
西夏向北宋称臣,但实际上保持帝号;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
思考·解读
思考·解读
以澶渊之盟为例,北宋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
消极作用:澶渊之盟是在宋辽双方势均力敌,都无力战胜对方,宋朝做了较大让步的情况下签订的和约。这个和约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加剧了北宋的财政困难。
积极作用:维持了宋辽边境长期的和平,促进了两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保证了北宋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也促进了民族交融。
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
财政危机
原因
冗兵:军队不断扩编,导致军费直线上升,占到国家财政开支的大半
冗官:北宋政府机构设置重叠,官僚子弟入仕过滥,致使官僚队伍不断膨胀
结果
养兵和养官成为朝廷的沉重负担,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单位:万
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
财政危机
原因:冗官、冗兵导致冗费
结果:财政危机出现
冗官
冗兵
冗费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弊端
思考·解读
思考·解读
下面两幅图反映了什么现象?此种现象给北宋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现象:“冗官”“冗兵”
影响:“冗费”激增,导致政府财政困难
03
王安石变法
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
背景
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社会危机日益严重(必要性)
“庆历”新政奠定了基础
宋神宗的支持(可能性)
目的
富国强兵,维护统治
“庆历”新政
时间:1043年—1045年
宗旨:整顿吏治
失败原因
触犯官僚集团既得利益,引发抵制
原则
加强国家对这些领域的管理和控制
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
改革措施
富国
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
强兵
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
青苗法
青黄不接之时,政府贷款、贷粮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
市易法
在东京设市易务
保甲法
将兵法
每十家组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
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兵,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
评价
积极
一定程度改善了积贫局面:政府财政收入大大增加;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
积弱局面有所改观:提高了军队战争力,北宋国力有所增强。
强兵
一些变法措施加重了人民负担,激化社会矛盾
引发朝野新旧党争,统治集团分裂
思考·解读
思考·解读
阅读材料并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根源)
04
南宋的偏安
知识梳理
建立
时间:1127年
建立者:赵构
都城:临安
绍兴和议
背景
南宋初年宋军素质明显提高
宋高宗和宰相秦桧主动向金朝求和
过程: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
内容
划界: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
称臣:南宋对金称臣
岁贡:每年向金朝缴纳一笔财物,称为“岁贡”
课堂总结
课堂训练
《水浒传》第七十七回写道:枢密院童贯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梁山泊镇压宋江起义军,中了十面埋伏,只身逃回汴京。宋代枢密院的职能是掌管( )
A.军政 B.民政 C.行政 D.财政
解析 宋代军政归枢密院掌管,行政归宰相和参知政事掌管,民政归参知政事掌管,财政归三司掌管,B、C、D三项错误,故选A项。
答案 A
课堂训练
造成下图所示“悲剧”的措施是( )
A.设通判与知州彼此制约
B.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
C.使枢密院与“三衙”分权
D.枢密院三司分割宰相权力
解析根据材料“我们只统兵,不能调兵,真悲剧”并结合所学可知,宋朝为了防范武将专权,规定枢密院可以调兵但不能统兵,“三衙”可以统兵但不能调兵,以此来实现枢密院与“三衙”的分权,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枢密院与“三衙”的关系,而非通判与知州、枢密院三司和宰相的关系,排除A、D两项;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答案 C
课堂训练
据考证,杭州小笼包源自古代开封灌汤包,而西湖醋鱼与历史更悠久的开封糖醋鱼的做法几近相同。这一现象的发生很可能在下列哪一事件之后( )
A.赤壁之战 B.澶渊之盟 C.宋夏和议 D.靖康之变
解析 杭州小笼包源自古代开封灌汤包”是因为北宋灭亡后,南宋偏安杭州,北宋都城的生活习惯也传入了杭州,所以与北宋灭亡有关,故选D项。
答案 D
课堂训练
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能够体现宋代“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是( )
A.知州 B.御史大夫 C.刺史 D.通判
解析 根据材料“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设置通判辅助知州处理政事,并有监察之权,故选D项;宋代知州是地方路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不具有监察权,排除A项;御史大夫是秦汉时期监察机构的最高长官,宋代御史大夫仅为虚职,没有实权,排除B项;刺史是汉武帝时期设置的地方监察官员,宋代刺史只有虚衔,没有实权,任者并不赴任,排除C项。
答案 D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