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物态变化2022-2023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培优(1)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开启车载空调时,前挡风玻璃上均容易出现水雾。关于水雾出现的位置和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天在内侧,是液化现象
B.夏天在外侧,是汽化现象
C.冬天在外侧,是汽化现象
D.冬天在内侧,是液化现象
2.缺电地方的人们发明了一种陶制罐中罐“冰箱”,内外罐之间填有沙子,如图所示,盛夏季节,能提高“冰箱”降温效果的做法是( )
A.保持两罐间的沙子干燥
B.经常给两罐间的沙子浇水
C.把“冰箱”放在密闭房间内
D.把“冰箱”放在湿热环境中
3.在探究石蜡和海波的熔化规律时,小娟根据实验目的,进行了认真规范的实验,获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加热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石蜡的温度/℃ 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56
海波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①石蜡是非晶体
②海波熔化时的温度是48℃
③海波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
④42℃时,海波的状态是固态
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如甲图所示,试管和烧杯内盛有0℃的碎冰块,对烧杯缓慢加热,如乙图所示,把盛有水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水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在甲实验中,当烧杯中有一半冰块熔化时,试管中的冰可能有小部分熔化
B.在甲实验中,不论加热多长时间,试管中的冰也不可能达到熔点
C.在乙实验中,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水一定不能沸腾
D.在乙实验中,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水一定不能达到沸点
5.“中国二十四节气”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与节气相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放热
B.“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该过程吸热
C.“一场秋雨一场寒”,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吸热
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该过程吸热
6.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让我们领略了诗词的优美,下列哪句诗词的描述中包含凝固现象( )
A.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B.云开雾散旭风暖,园中种下牡丹花
C.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D.北国风光,千里冰封
7.下列各现象中,能够说明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的越快的是( )
A.同样的酒精,倒在碟子里比装在瓶子里干得快
B.喷洒在阳光下的水比放在屋内瓶中的水干得快
C.同样的容器装有等量的水放在同处,其中60℃的水比30℃的水干得快
D.同样擦在两只手上的酒精,用嘴吹其中一只手,这只手上的酒精干得快
8.下列温度最接近25℃的是( )
A.莲湖区冬季最低气温 B.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C.健康学生的体温 D.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
9.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为了保护发射架,在发射台底部建一一个大水池,让火箭尾部的火焰喷到水池中(如图),这是利用了水( )
A.熔化吸热 B.凝固放热 C.汽化吸热 D.液化放热
10.把一块冰投入到一杯水中,冰的质量逐渐增加,由此可以判断是( )
A.冰原来的温度低于0℃ B.冰原来的温度等于0℃
C.冰原来的温度高于0℃ 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11.分别给甲、乙两种固态物质加热,最终全部变成液态,它们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题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甲物质的熔点为210℃
C.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热
12.下列措施中,为了减慢蒸发的是( )
A.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B.将新鲜蔬菜装入保鲜袋并放入冰箱里
C.开水在两个茶杯中互倒
D.用电吹风吹湿头发
13.如图是某物质熔化的图象,从图中可知,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它的熔点是80℃
B.熔化过程持续了5min
C.该物质是晶体,CD段该物质可以发生汽化现象
D.其中BC段是熔化过程,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温度保持不变,不需要吸热
二、填空题
14.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气”。
(1)这是因为______(选填“空气中”或“玻璃管喷出”)的水蒸气发生物态变化;
(2)如果这时在管口处放置一块玻璃片,会发现正对管口的玻璃片表面有______出现,玻璃片的温度将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15.在学习温度这一节内容时,老师拿出冷水、温水和热水三杯水,让小明将左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一会儿,再将两只手指拿出同时放入温水中,小明感觉出两只手指的冷热程度不同。将手指从热水中拿出后放入温水中,手指是______的(选填:“凉爽”或“暖和”),表明人的感觉是不可靠的。
16.为了适应环境,植物分布有一定规律。北方生长大量的针叶林,针叶林叶子细小,这是通过减少______的方法,减慢水分蒸发,以适应干燥的环境;南方生长大量的阔叶林,阔叶林叶子宽大,可加快水分蒸发,蒸发时会 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以适应高温的环境。罐装液态丙烷燃料是科考队员的必备物品。常温下丙烷为气态,生产厂家常用 ______的方法使其液化。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 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汽,字迹迅速消失。
17.烈日下狗尽可能地伸长舌头并快速喘气,这是为什么?答:这是因为狗身上没有汗腺,狗的汗腺长在舌头上,狗尽可能地伸长舌头,可以______,快速喘气可以加快汗水表面的______,这些都可以使汗水蒸发加快,而蒸发______热量(填“吸收”或“放出”),从而使狗感到凉快一些。
18.如图所示,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醚,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消失;接着向里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观察到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______的方法可以使气体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19.如图所示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它的示数是______℃。
20.小华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
(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其相反过程物态变化是______;
(2)在上述实验中,该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她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C;碘的沸点是184.4°C;水的沸点是100°C。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华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______。
三、实验题
21.“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将装有适量碎冰的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烧杯,记录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实验时,用“水浴法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2)安装实验器材时,小丽应按照______的顺序进行(选填“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
(3)根据实验记录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由图像可知:BC段物质处于熔化过程中,冰熔化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______,图像中“b”时刻试管中物体处于______(填物态);
(4)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继续加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乙图中CDE所示,DE段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为______℃;
(5)实验中液面上方的气压______(选填“高于”或“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试管中的水______(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22.在“探究水沸腾实验”中:
(1)装置如图甲所示,最后安装的实验器材是:______
(2)A组和B组同学用同样的实验装置,在相同的实验环境下进行实验,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继续加热,温度______,第4min时,水中的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A、B小组所用水的质量的大小关系为mA______mB(填>、=或<)。
(3)通过学习,小华终于明白妈妈用炉火炖汤时,在汤沸腾后总是______(选填“保持大火”或“调为小火”) 的道理了,因为水沸腾时______。
(4)爱思考的小明用原实验装置给烧杯中的冷水均匀加热,并收集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此发现:在水沸腾前,温度计示数上升速度先慢后快再慢。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可能的是______
A.整个过程酒精灯火焰忽大忽小,放热不均匀
B.可能开始加热时有纸盖减少了热量的损失
C.水开始汽化较慢,带走的热量少
D.开始要加热石棉网和烧杯,后来水温较高时散热变快
23.如图A所示,是小王同学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除了A图的器材之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
(2)图A装置中硬纸板的主要作用是_____;
(3)点燃酒精灯时,打开灯帽,可闻到淡淡的酒精味,说明液态酒精发生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4)小王用一定量的水做实验,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出图B中的a图线,由a图像可知: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_____;若换用初温相同但更多的水做实验,得到的图线是图B中的_____(选填“b”、“c”或“d”);
(5)小王同学为进一步探究液体沸腾规律,设计了如图C所示的实验装置烧杯与试管内分别装入适量的水,甲,乙温度计分别测量烧杯和试管中水的温度。当乙温度计示数达到100℃后,示数保持不变,但试管中的水始终没有沸腾,其原因是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B
3.D
4.C
5.A
6.D
7.C
8.D
9.C
10.A
11.C
12.B
13.D
14.玻璃管喷出 小水珠 升高
15.凉爽
16.液体的表面积 吸热 压缩体积 升华
17.增大液体的表面积 空气流动速度 吸收
18.压缩体积 液化
19.热胀冷缩 36.7
20.升华 凝华 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
21.使物质受热均匀 从下到上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固液共存态 98 低于 不会
22.C 97 不变 变小 > 调为小火 温度保持不变 D
23.钟表 减少热量散失 汽化 不变 c 试管中的水达到沸点后不能继续吸热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