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2 21:20:15

文档简介

辽中二高中高中语文2019年部编版
高一语文2022-2023学年度10月份月考考试试题答案
(评分细则)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ー)现代文阅读 I
1.B(3分)
【解析】 “基于这一现实,国家提出了就业优先政策”无中生有。
2. B (3分)
【解析】
A项,“……等因素,使扩大就业容量的任务难以完成”曲解文意,材料一第三段中说“大面积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已成当务之急,扩大就业容量任务艰巨”。
C 项,“人们的劳动与就业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弱化”曲解文意,材料二中只是说“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后……劳动作为维持生活的手段逐渐被作为一种生存方式取代”,通读材料二不难看出是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变化而不是弱化。
D 项,“就业脱离地域色彩”错误,原文说的是“淡化地域色彩的就业会逐渐成为这个社会的主轴”。
3. C (3分)
【解析】材料二阐述的是劳动与就业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变化,主要从“整个社会的就业结构日渐单一”“就业方式以自主择业为主““人力资本普遍闲置”三个方面做了具体阐释。其中 A 、 B 、 D 三项分别可以用来对这三个分论点进行补充,而 C 项只是对”人工智能时代”这一概念的阐释。
4. (4分)
【参考答案】①结构清晰,采用总分的论证结构,从“整个社会的就业结构日渐单一”“就业方式以自主择业为主”“人力资本普遍闲置”三个角度阐释了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与就业的影响。②主要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与农业时代、工业时代的劳动与就业的不同之处。(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题干要求分析论证上的特点,这就提示应从论证思路、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等方面综合考虑。材料二的文本结构清晰,第一段提出论点,二至四段从三个方面对论点进行分析。论证方法也比较明确,主要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5. (6分)
【参考答案】①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影啊,有利于倒逼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②人工智能引起就业结构和就业形式的转变,可以促使人们提高知识技能,更多关注就业意愿及自我实现。③人力资本普遍闲置的情况下,有利于更多劳动者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投人到更有创新性的工作中。(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题干实际上问的是结合材料分析人工智能发展对人类劳动与就业的积极意义,因此作答时,可先从两则材料中筛选出相关信息,然后对其进行辩证思考并适当拓展延伸,从中提炼出能够印证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意义的内容,最后组织语言,分点作答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 D(3分)
【解析】“因为他清楚这是一块非常值钱的古砚”错。如此珍视古砚,是青年重承诺的体现。
7. C(3分)
【解析】”拘泥固执”错,是“坚持执着”。
8. (4分)
【参考答案】
①古砚“孩儿面”是小说的线索,贯穿全文,使小说故事情节更集中、紧凑。
②借助叙述归还古砚“孩儿面”的故事,表现出青年古朴、美好的品格,突出人物形象。
③以《孩儿面》为题,引出一段感人至深的古砚情,有利于表达主题,突出人情之美。
④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每点一分。(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此题考查小说标题的作用,从标题与情节、标题与形象、标题与环境、标题与主旨、标题与读者的五大关系探究即可。
9. (6分)
【参考答案】
不是败笔。理由如下:
①从故事情节看,这段往事是对古砚来历的必要交代,这才有了青年归还古砚的故事,且使情节有了波澜。
②从艺术表现看,这是小说的插叙部分,不仅补充了人物和事件,使内容丰富充实,而且使小说结构更加曲折有致。
③从人物塑造看,这表现出上一辈人的勇敢、聪慧、朴实、奉献、友爱的精神品格。
④从思想内涵看,这段古砚情蕴含着作者对苦难环境中人与人之间朴实、友爱精神的赞叹之情,丰富了小说的内涵,突出了小说人情美的主题。
(以上答对3点即可)
【解析】此题探究小说构思艺术的妙处,可以从小说的三要素、主题以及艺术效果等角度进行分析。小说插叙“青年讲述的一段往事”,交代古砚台的来历,使得情节有了波澜,展现了上一辈人的形象,突出了人情美的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 B(3分)
【解析】马援是”晓之”的主语,“国士“是”走迎”的宾语。所以答案为B。
11.A(3分)
【解析】古代男子20岁行加冠礼。
12.C(3分)
【解析】”帝然之”,皇帝认为他说的对。
13.(8分)
(1) (4分)(马援)押送囚犯到司命府,囚犯犯有大罪,马援可怜他而放跑了他,于是自己也逃到北地。
送:押送;哀:可怜,怜惜;纵:放;亡:逃亡。(每点一分)
(2)(4分)马援上奏为(他们)设官吏,修缮城郭,开垦水田,鼓励(他们)耕种放牧,郡中人无不乐业。
缮:修缮,修治;开导:开垦;劝:鼓励;省略句。(每点一分)
14. (3分)
【答案】①公孙述重排场,贪慕虚荣;②公孙述目光短浅,不重人才(或胸襟狭小,不分轻重);③汉世祖宽宏大度,有高祖之风。(每点1分)
【古文参考译文】
马援字文渊,是扶风茂陵人。马援十二岁时父亲去世,年轻时有大志向。后来他做了郡督邮,押送囚犯到司命府,囚犯犯有大罪,马援可怜他而放跑了他,于是自己也逃到北地。适逢大赦,于是他留在北地放牧,有很多宾客归附于他。游历陇汉之间,他常对宾客说:“大丈夫立志,应当在穷困时更加坚定,年老时更加壮烈。”于是住在当地种地放牧,到了有牛马羊几千头,谷物几万斛的地步。不久他感叹道:“凡是经营获取财产的,贵在能施舍赈济别人,否则仅是守财奴罢了。”于是他将财产全部分给兄弟和朋友。世祖即位之后,公孙述在蜀地称帝。马援原先与公孙述同乡,相处很好,认为自已去到蜀地之后他们应当和平时一样握手谈欢,而公孙述大列警卫,来领马援进去,见面礼仪结束,让他出来去宾馆,又替马援做白棉纱布单衣,在宗庙中会集百官,设老朋友的位置。依礼招待官员很丰盛,要给马援封侯,授予大将军职位。马援的宾客都乐意留下,马援晓谕他们说:“天下胜负未定,公孙述不吐出正嚼着的食物跑着迎接贤人,和他们谋划成败,反而修饰仪表穿着,像木偶一样,此人怎么能长久留住天下贤人呢?”于是辞行回去。建武四年冬天,马援到洛阳,见到世祖说:“天下动荡,盗用皇帝称号的人不可胜数。今天见到陛下您,心胸开阔,气量宏大,与高祖一样,才知道帝王自然有真的。”皇帝很赞赏他。建武十一年,朝廷大臣认为金城破羌的西边,路途遥远,有很多贼寇,商议想放弃它。马援上书说,破羌以西城池大多完整牢固,容易据守;那里土地肥沃,便于灌溉。如果让羌人住在湟中,他们会为害不休,所以破羌以西不能放弃。世祖认为他说得对,于是下诏武威太守,命令他让客居武威的金城人回去。回金城的有三千多人。马援上奏为他们设官吏,修缮城郭,开垦水田,鼓励他们耕种放牧,郡中人无不乐业。二十四年,武威将军刘尚攻打武陵五溪蛮夷,全军覆没,马援于是请求前往。马援这年六十二岁,皇帝可怜他年纪大,没有答应他。马援扶着马鞍左右看看,来表示(自己)还可以任用。(皇帝)于是派遣马援率领中郎将马武等人,统领十二郡招募来的士兵及打开刑具的犯人四万多人征伐五溪。第二年春天,军队到达临乡,遇上贼兵攻打县城,马援前往迎击,打败贼兵,斩杀俘获二千多人。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 B(3分)
【解析】“在雨中穿过戈壁滩,在陇地的雷鸣中作战”分析错误。五、六句是说行军发出的声响如雨声飒飒,鼓声雄壮有如雷鸣。
16.(6分)
【答案】
(1)塑造了不畏艰险、勇敢作战的报国将士形象。(2分)
(2)①通过动作描写。“追奔”“夺城”等动作表现“丈夫”勇敢作战。②借环境烘托。“露宿青海月”“夜踏黄河冰”写战斗环境的艰苦,从而表现“丈夫”不畏艰险。(4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每空1分,共6分)
17.(1)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18.C (3分)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契合:①符合。②合得来;意气相投。适合:符合(实际情况或客观要求)。语境与“观看需求”搭配,应用“契合”。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悄无声息: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轻;也形容没有名声,默默无闻。根据语境,应用“潜移默化”。不可小觑:不可小看。可见一斑:比喻从一点可推知全貌。根据语境,应用“不可小觑”。匠心独运: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独创性地运用巧妙的心思。别开生面:另外开展新的局面或创造新的形式。此处形容微短剧剧情,应用“匠心独运”。
19.B(3分)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主宾搭配不当,成为“优秀的宣传载体”的是“微短剧”,而非其特点,因此可排除 A 、C两项。动宾搭配不当, D 项中“搭建”“宣传载体”搭配不当。故选 C 。
20.D(3分)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根据语境,这里紧承上文,谈国家反诈中心制作微短剧实现宣传目的,所以主语应为“国家反诈中心”,排除 A 、 B 两项。“视频号、微博等多渠道转发”是使用的手段,先说“多渠道转发”,然后再说“进行二次传播”更符合文意,排除 C 项。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21.仿写(6分)
示例:一只毫不起眼的鸟儿,竟能在枝头唱出远胜小提琴的夜曲;一条柔软无骨的蚯蚓,竟能在坚实的土地里如鱼在水中自由穿梭。
【解析】解答本题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观察画波浪线的句子。形式上:句子的上半句为“抑”,后半句为“扬”,前后对比。内容上:都用了数量词,使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整个句子是赞美自然中的“生命奇迹”。
评分标准:每句3分,句式结构一致1分,内容语境2分。
22.扩展(5分)
【解析】这种扩写题型属于句意丰富型,可采用添枝加叶法,在语句的基础上增加定语、状语、补语等,从数量、范围、程度、状态、性质等几方面对句子的主干进行形容、修饰、限制、补充,也可以增加时间、人物、地点等,使语意更加丰富,也可以把题目所提供的句子作为一种情景来进行描写,通过合力想象联想,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来来加强表达效果,但要注意所写的句子要符合题目要求。
评分标准:修辞1分,字数1分,内容3分。
示例:夏夜,一切都显得朦胧、静谧,远处池塘里白天袅娜娉婷的清荷,似乎都已睡去,空气却愈加清馥了。在豆棚瓜架,林下水边,在篱前的草丛里,流萤飞起来了:三三两两,忽前忽后,时高时低,那么轻悄、飘忽,好像一些看不见的小精灵提着绿幽幽的灯笼,飞来飞去,那美妙的形象和色彩,确实是迷人的。
四、写作(60分)
23.【写作提示】:
本次作文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主要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辩论稿,首先要准确把握辩论主题要点,这样有助于在写作时开拓思路。关键信息,一是“现代科技"包含哪些具体内容。可以写交通运输类的高铁、通信类的手机、社交类的微信、消费类的网购等。二是“人际情感”,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可以写交往的频次,交往的踏实感、信任感和愉悦感,等等。
辩论类作文的最大特点在于正反双方观点针锋相对,写作时不必在孰是孰非上做过多考虑,这样的题目无论正反,都能言之成理,要大胆选择自己熟悉的、思考较透彻的、掌握材科较多的一方来写。
【具体评分标准】
旗帜鲜明,观点明确,不“骑墙立论”“左右观望”,36-41分。
辩论陈词在观点上必须有破有立,批判对方观点时要抓住要害,陈述自己的观点要有理有据,42-48分。
3、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能在以下某一方面表现突出的作文,可酌情在48分以上评分。
①观点深刻,逻辑严谨,能体现思辨色彩。
②举例准确、丰富,具一定有时代特征。
③表达流畅、有文采,文句具有表现力。
④论证方法多样,论证结构清晰,书写美观。
【扣分项评定标准】:缺标题扣 2 分;不足字数,每少50 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残篇扣分标准】:
1、400 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每少50个字扣1 分)
2、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3、200字以下的文章,10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5、只写标题的,给1分或2分,不评 0分。
6、完全空白的,评0分。
【补充说明】:本次作文不做辩论稿的格式要求。
范文一:
科技有温度,人间也值得
各位评委老师、对方辨友、同学们,大家好!我方的观点是"现代科技发展使人际情感更紧密了”。
现代科技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感情也更加紧密。从古时的宝马良驹到今日的高铁飞机,现代科技打破了时空限制,增加了人们见面的机会,从过去的鸿雁传书、飞鸽传信到现在的电子邮件、视频聊天,现代科技方便人们传达心意;从旧时的"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到今日的广结天下友,现代科技方便人们结交更多的朋友……我方认为"现代科技发展使人际情感更紧密了”。理由有以下几点。
第一,现代科技发展满足人的社交需求。
社会性是人的一大特性。人的一生都有社交需求:娶儿期的咿呀 学语,与家人沟通;少年时入校学习,与老师、同学交流;步入社会,与性格各异的人交往互动,为人父母,唠叨不休;白发苍苍之际,仍不忘与故交把酒言欢……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使得时间碎片化,人们的社交需求得不到满足。现代科技的出现恰逢其时,迎合了人们的需求,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营造出"天涯若比邻”的状态。因此现代科技发展方便了人们交往,使人际情感更加紧密。
第二,现代科技发展丰富人的社交生活。
社交方式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日益丰富,网络科技更是"光速更新”。从功能上讲,社交 App 从单一的文字聊天功能发展到语音、视频、共享音乐、共享方位等各式功能;从展示方式上讲,由以前单纯的文字到如今九宫图、视频录像等尽皆出现,以表现多彩人生;从社交范围上讲,由"同城”"附近的人”到各国人民齐聚一堂,畅所欲言,网络科技在人们的社交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现代科技提高了人们相识的可能性,扩大了人们交往的圈层,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使人际交住更加紧密。
第三,现代科技发展增进人的社交感情。
也许对方辨友会说,现代科技产生了许多问题,不利于人际交往,但我想说,任何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不可避免会出问题,现代科技也不例外。但我们不能因因噎废食,放弃发展现代科技。我们的生活若离开了现代科技,必将是"灭顶之灾”。
现代科技发展真的是产生问题的根源吗?答案是"不”。伴随现代科技发展而出现的人际感情问题不是科技产生的,而是社会和时代所致,对于每人而言,现代科技只是一种手段,一种提供帮助的工具,并不是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从"低头族”的数见不鲜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淡漠,从相顾无言,只能低头看手机到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从网络信息诈骗、信息泄露问题到人与人之间产生代沟,各种各样的感情问题早已不单单是现代科技发展导致的了。其实所有人都明白,现代科技的使用取决于人类本身。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心的距离被拉大了,所以才产生了许多人际感情问题。
现代科技的发展满足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交需求,丰富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交生活,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交感情,现代科技发展使人际情感更加紧密。
科技虽冷,但科技中蕴含的情意是温暖的,我相信拥有高科技的社会不会是漠然的世界,这个世界是值得我们为之奋斗的。
综上所述,我方观点为"现代科技发展使人际情感更紧密了”。谢谢大家!
范文二:
热科技,冷却人心
大家好!我方认为“人际情感因科技发展日渐疏远了”。
现代科技越是高速发展,人际情感越是疏远。科技拉近了陌生人的距离,却疏远了身边人的感情,让你我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首先,科技发展淡化了人们的骨肉亲情。
现代社会,“低头族”比比皆是,机不离手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常态:一拿起手机就异常的兴奋,一放下手机就格外的空虚,一远离手机就特别的暴躁。网络一旦沾染就容易上瘾,而我们身边最宝贵的亲情,正在被科技吞噬,被我们遗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远离家乡到城市打工,导致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成为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仅仅留给他们一部手机、一台电脑或者一些财物,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他们最需要的是陪伴,当老人卧病在床时,当孩子挑灯夜读时,他们需要来自亲情的温暖陪伴,而不是隔着屏幕无法触摸的感觉。对他们来说,科技带来的是无尽的空虚和孤独,信息交流的方便快捷却让感情距离越来越远。
其次,科技发展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
正方辩友认为,微信、微博等现代社交方式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提高了效率。但是微信转账、红包等功能,也助长了人们的懒惰心理。如今逢年过节,我们往往会宅在家里,给亲朋好友转发一条祝福微信,附加一个微信红包,但实际上,这种方式不利于增进情感,长此以往,感情何以维系?都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也许只需要一桌家常菜,三五好友,围桌而坐,促膝而谈,便可拉近心的距离,消除久不见面带来的疏离之感。曾记否,家人齐聚一堂话家常时的闲适欢乐;曾记否,邻居阿姨路边相逢打招呼的爽朗笑声;曾记否,同学朋友假期相约玩游戏时的玩闹嬉戏……这些感觉是虚拟网络永远无法带来的。
最后,科技发展引发了人们的信任危机。
正方辨友认为,社交软件可以帮助人们快速交友,培养感情。但是网上交往具有虚拟性,你的网友你也不了解。网络上的人际交往常常存在欺骗和不负责任,我们又怎能说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了呢?
网络科技高速发展,消息传播速度也大大加快,一夜之间全网皆知。人们在网络上随意发表评论,可能会导致处在舆论中心的人一夜之间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这样的伤害,你们可曾估量过?
现代科技发展如火如荼,人际情感却容易在这一过程中变得冷漠疏离。所以适当地停下追逐科技的脚步,看看身边人,你开始的地方,他们依然在。
因此,我方认为“人际情感因科技发展日渐疏远了”。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二句写大丈夫驰骋疆场,正赶上边塞战机,“立可乘”表现其求战心切、斗
A,通过视频号、微博等多渠道转发,“反诈武侠微短剧”还充分利用观众的分享欲
志旺盛。
讲行二次传播。
B.五、六句从听觉方面来写,身披铁甲的勇士在雨中穿过戈壁滩,在陇地的雷鸣中
B.“反诈武侠微短剧”在视频号、微博等多渠道转发,充分利用观众的分享欲进行
作战。
二次传播。
C.七、八句描绘了胜利后的场景,敌人势穷力竭,连夜送来降书,缴下的盔甲堆积
C.国家反诈中心还充分利用观众的分享欲进行二次传播,通过视频号、微博等多渠
如山。
道转发。

D.“汗血马”“霜毛鹰”代指贡品,诗人借以表达四夷宾服、天下一统的理想。
D.'国家反诈中心还借助视频号、微博等多渠道转发,充分利用观众的分享欲进行二
16.诗歌三、四句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塑造的?(6分)
次传播。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21.仿照下面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后面的横线上续写两个句子,使之与画波浪线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两句,表现了
的句子构成排比句,要求语意连贯、顺畅。(6分)

当年刘裕幸军北伐的强大气势。
生命真是一个奇迹。一枝丛污泥黑长出的夏荷。竟开出像雪一样洁白纯净的花儿: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
”两句写鸡狗的叫声
一只细细黑黑的黄火虫,竞能在茫茫黑夜黑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一林微不足道的小草
O
以声衬村静,描绘出一个和谐、安宁的乡村环境。
竞能开出像海洋一样湛蓝的花:
(3)曹操《短歌行》中的“
”,表达了自己希望接纳更多的人
才,模仿了管子的“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22.把“流萤染夏淡荷香”扩展成内容丰富的一段话,体现夏夜的宁静与美好,要求:
第Ⅱ卷表达题(80分)
想象合理,语言生动,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80字。(5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四、写作(6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近日,某校团委组织了一场以“现代科技发展使人际情感紧密了还是疏远了”为主
短视频时代,如何培育网络生活内容、提升旗下内容传播效率,成为各大媒体号亟
题的辩论赛
待突破的问题。微短剧作为一行情节冲突密集、制作周期短、体量较轻的内容形式,既
正方观点:现代科技发展使人际情感紧密了,网络打破了时空限制,方便传达心意,
了观众碎片化的观看需求,色吸引了平台的关注。面它题材灵活、适合反转与互动等
也方便结交更多朋友。
特点,也搭建优秀的宣传载体开始在各大主流煤悠的日常宣传中运用肥
反方观,点:现代科技发展使人际情感疏远了,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们面对面
“宣传产品”式的隘短剧风格多元,主题正能量,能地实现宣传目的。如国家反
而你却在玩手机。
诈中心推出的“反诈式侠微短剧”系列,分别用式侠风和动画风揭露诈骗分子的种种
面对科技进步,你怎么认识现代科技发展与人际情感的关系?
“套路”,增强观众的防骗意识,平台指放量是280万。().除了宣传作用,微短刷
请从下面两个标题中任选其一,写一篇议论文支持正方或反方的观点
在提升融蝶品牌辨识度方面的潜力也
,如融蝶体微短剧《韩愈来了》,就是美食文旅
题目1:科技有温度,人间也值得
节目与“微短剧+”的融合。该系列微短剧以唐代名家韩愈为主角,以穿越古今的背景
题目2:热科技,冷却人心
设计、
的刷情将美食美景、风土人情绳蝇道来。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怡当的一项是(3分)()
字。
A.契合悄无声息可见一斑
别开生面
B.适合
潜移默化不可小觊
别开生面
C.契合
潜移默化不可小额
匠心独运
D.适合悄无声息可见一斑匠心独运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怡当的一项是(3分)()
A.而它题材灵活、适台反转与互动等特点,也成为优秀的宜传载体,开始在各大主
流媒体的日常宣传中运用。
B.而题材灵活、适台反转与互动等特点,也使其成为优秀的宜传载体,开始被各大
主流媒体运用在日常宣传中。
线题
C.而它题材灵活、适合反转与互动等特点,也成为优秀的宜传载体,开始被各大主
流媒体运用在日常宣传中。
D。而题材灵活、适合反转与互动等特点,也使其搭建优秀的直传载体,开始被各大
主流媒体运用在日常宜传中。
高一语文第7页(共8页)
高一语文第8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