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共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3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共4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0-12 19:13: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第三节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01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02
第三节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一、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影响
1、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概念
聚落是人类从事生产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聚落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
(2)类型
城镇
乡村
(3)地表形态对聚落的影响
聚落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地形因素的作用尤为突出。不同的地形条件,对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中国的地形
平原地区
聚居人口 分布 聚落规模
较多
相对集中,呈团聚型、棋盘式格局
一般较大
山区
聚居人口 分布 聚落规模
较少
相对分散,多呈带状分布
一般较小
地形 形态 原因 举例
条带状
高原
山地
平原
条带状
团聚
条带状
地势高,气温低,聚落分布在温度较好的河谷
受山区地形的影响
河流少地形开阔,聚落以某功能区为中心向外发展
获得更好的用水条件
水运交通便利
华北平原城市
长江中下游平原
兰州
湟水谷地
雅鲁藏布江谷地
【活动】
读图2-32, 完成相关任务。
(1)哪一个是山区聚落,哪一个是平原地区的聚落?简要说明它们的主要差异。
(2)试从地形的角度,分析两种聚落形成的主要原因。
问题:(1)哪一个是山区聚落,哪一个是平原地区的聚落?简要说明它们的主要差异。
答案:
左图为山区聚落,右图为平原地区的聚落。
山区的聚落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多位于河谷低地;
平原地区的聚落规模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
问题:(2)试从地形的角度,分析两种聚落形成的主要原因。
答案:
山区地形崎岖,耕地面积小而分散,对人类生产、生活不利,因此人口稀少,聚落规模小而分散,且多位于河谷低地;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耕地广阔,自然条件优越,对人类生产、生活有利,因此人口密集,聚落规模大,且多呈团聚型、棋盘式格局。
【活动】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1)丽江古城为什么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2) 丽江古城的形成和发展利用了哪些有利的地形条件?
问题:(1)丽江古城为什么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答案:
丽江古城北面和西面有山地阻挡西北寒冷气流,且其纬度相对较低,因此冬无严寒;
夏季因其坐落于云贵高原,地势相对较高,夏无酷暑。
问题:(2) 丽江古城的形成和发展利用了哪些有利的地形条件?
答案:
地处丽江坝子,地形平坦,利于聚落建设。
地势较高,北、西两面依山,可阻挡冬季风;东、南两面开阔,利于夏季风从东南方向进入;
小盆地地形也有利于源于玉龙雪山的水源在此汇聚,方便居民用水。
2、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
地形
气候
水文
社会经济因素
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
决定性因素
(1)地形对交通线路密度的影响
中国的地形
山地、丘陵地区密度较小
地形等自然条件不利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人口密度较小,经济比较落后,对运输的需求量不大;修建线路成本大。
平原地区密度较大
地形等自然条件优越,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运输的客、货量较大;发展交通的自然障碍少。
(2)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和走向的影响
山区线路一般选择在地势相对缓和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且线路多呈“之”字形弯曲,以降低单位距离内的地面坡度,保障运输安全。
平原地区线路受限制小,但一般要避开沼泽,少占耕地,少过河,尽量经过村镇、小城市且离大中城市的路程要尽量短,以节约建设成本和少占用土地。
避开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区,保证运输安全,减少灾害影响。
依据:综合考虑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
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
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
交通线路布局的基本原则
阿尔卑斯山区公路
青藏高原山麓公路
黄河河谷公路
(3)科学技术因素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掌握了越来越多的工程技术,能够在崇山峻岭中和大江大河上修建现代化的交通设施。
【活动】
四川省地形复杂,大致上分为两部分:西部是川西高原,东部是四川盆地。盆地中部又有平原、丘陵和低山等。不同的地形区,交通线路布局方式不同,交通线路形态也各有差异。
读图2-58,简要说明四川省不同地形区交通线路的布局特点和形态特征。
问题:简要说明四川省不同地形区交通线路的布局特点和形态特征。
答案:
川西高原:地势起伏大,线路布局主要考虑避开高大山脉,减缓道路坡度,多沿山谷延伸,且沿线地区人口、城镇少,经济活动少,建设成本高,技术难度大,所以线路少且多是过境的,呈线状分布;
问题:简要说明四川省不同地形区交通线路的布局特点和形态特征。
答案:
东部四川盆地:地形平坦,交通线路分布受地形影响较小,布局主要考虑连接城镇,方便人们出行,而盆地内人口、城镇密集,经济发达,建设难度小,所以线路多,呈网状分布。
二、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影响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明显的。为了谋求生存和发展,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改造周围环境的活动。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也逐步增大。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1-2题。
1. 导致图中铁路线弯曲的主导因素是()
A. 避开河谷 B. 避开山脊
C. 联系居民点 D. 避开断层
2. 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点是( )
①沿河分布
②沿交通线分布
③沿断层线分布
④聚落的规模与地形有关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结合某区域地形图,完成3~4题。
3.仅从自然条件考虑,图中四聚落中受泥石流威胁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四聚落中(  )
A.甲聚落位于河流交汇处,取水最方便,形成最早
B.乙聚落地势最高,洪涝灾害少,但发展缓慢
C.丙聚落在河流凹岸,水深易建码头,发展最快
D.丁聚落地形平坦,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