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运动的世界2022-2023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2022-2023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0-12 20:00: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2022-2023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练习(1)
一、单选题
1.位于沿江大道旁的商业大厦建有室外观光电梯,乘客在随电梯上升时,能透过玻璃欣赏到美丽的湘江风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C.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上运动的
2.下列有关运动的描述中,参照物的选取符合描述的是(  )
A.“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是以月亮为参照物的
B.“钱塘观潮时,观众只觉得潮水扑面而来”,是以“潮水”为参照物的
C.升国旗时,观察到国旗冉冉升起,观察者是以“国旗”为参照物的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以“万重山”为参照物的
3.甲、乙两同学分别用自己的刻度尺按正确的方法测同一个物体的长度,甲同学测的结果为12.80cm,乙同学测的结果为12.8cm,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甲的更准确些 B.乙的更准确些
C.两刻度尺相同 D.两人的准确程度相同
4.由s﹣t图象可知,关于甲乙丙三个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A.v乙<v甲<v丙 B.v乙<v丙<v甲
C.v乙>v甲>v丙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5.下列所列的长度单位中,最大的是(  )
A.光年 B.千米 C.毫米 D.纳米
6.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v=可知,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B.一辆汽车每小时通过的路程都是50km,则该车以50km/h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C.汽车匀速转弯,属于匀速直线运动的一种形式
D.对于匀速直线运动,v与s和t无关,是一个定值
7.在一段平直的大道上,有甲、乙、丙三辆小汽车依次向梵净山方向行驶,已知甲车最快,乙和丙快慢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甲为参照物,乙车向梵净山方向行驶 B.以丙为参照物,乙车是运动的
C.三车向梵净山行驶,是以梵净山作为参照物 D.以丙作为参照物,甲、乙两车向梵净山行驶
8.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关于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公式v=可知,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B.由公式t=可知,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小
C.由公式s=vt可知,路程由速度与时间的乘积决定,在相等的时间内路程不一定相同
D.物体通过任何相等的路程,所用时间都相同
9.如图所示,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
A.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 B.0~7s 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
C.2s~5s 内,小车处于运动状态 D.5s~7s内,小车处于静止状态
10.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  )
A.8~20s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0~5s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
C.第10s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
D.甲车的速度一直在增加
二、填空题
11.带有滴墨水装置的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纸带上,小车每隔相等时间T滴一滴墨水。当小车向左做直线运动时,在纸带上留下了一系列墨水滴,墨水滴在纸带上的分布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此可判断出小车做________(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直线运动。
(2)若测出图中第1滴墨水至第7滴墨水的距离为s,则小车在此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为=________。
12.运动会的百米赛跑,两个终点计时员分别选择如下两种方式开始计时:A.看到发令枪冒烟时开始计时;B.听到枪声时开始计时。则两计时员中按___________方式计时较为准确(填“A”或“B”);若已知按B方式计时员记录某同学的百米赛跑成绩为12.3s,则按A方式记录该同学成绩约为___________s。(环境温度为15℃,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13.填写下列长度单位:
(1)物理课本的宽度是18.5______;
(2)一张纸的厚度是75______。
14.甲、乙两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前半程甲同学一直领先,最终乙同学领先冲过终点。由此可知,全程 ___(填“甲”或“乙”)同学平均速度快,依据的是 ___(填“相同路程比时间”或“相同时间比路程”);前半程甲同学速度快,依据的是 ___(填“相同路程比时间”或“相同时间比路程”)。
15.2016年8月16日我国成功发射世界上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墨子号在发射过程中相对于运载火箭是_______的,相对于地面是_______的。(均选填“运动”或“静止”)
16.小明在今年中考体育必测项目50m短跑中,以8s的好成绩跑完全程,小明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m/s,合______km/h;在测试过程中,若以小明作为参照物,站在终点的计时员是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
17.请完成下列单位换算:0.08 m=______cm;67 km=______m。
18.宋代诗人陈与义在《襄邑道中》 写到“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其中“云不动”选择的参照物是_______。“云与我俱东”选择的参照物是_______。(两空均选填“云”、“我”或“榆堤”)
三、实验题
19.图是小明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1)测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实验中挡板的作用主要是便于测量________;
(2)实验时应使斜面保持较________的坡度,若小明将小车释放后才开始计时,会造成所测的平均度偏________(两空均选“大”或“小”);
(3)秒表每个小格的示数为0.5s,如图所示,则小车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
20.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实验装置图
(1)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越________(选填“大”或“小”),我们测量时间就越容易、越准确。
(2)以下是我们的实验数据记录表格,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可以知道,小车从斜面下滑过程中,做的是__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路程/m 全程s1=0.6m 上半程s2=0.3m 下半程s3=___m
时间/s t1=5s t2=3s t3=____s
速度/(m/s)
21.如图所示是小明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小车在甲处由静止出发经过乙处抵达丙处。
(1)在实验过程中,搭建斜面的坡度很有讲究,下列关于斜面坡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a.为了便于测量时间,斜面的坡度越小越好
b.为了保证小车能够顺利下滑,斜面的坡度越大越好
c.在实验的过程中小车的坡度应该保持不变
(2)在测量小车下滑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丙位置计时才结束,那么测量出的速度值将 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3)小明测小车下滑过程中从乙到丙的平均速度,将小车放在乙处,从静止开始下滑,并测量了从乙到丙,小车下滑的距离s=______m,利用公式 ______计算出从乙到丙的平均速度。请你对小明操作的过程进行评估:______。
22.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
B.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C.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圆柱形铅笔杆上;
D.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数n。
(1)以上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_(填写字母);
(2)计算该细铜丝直径的表达式是:d=_______。
(3)该同学没有用学生常用的刻度尺来直接测量该细铜丝的直径,是因为_______。
23.如图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小车由A点所在位置静止释放,经过B、C两处时电子表显示的时刻(h:min;s)如图所示。
(1)实验中应该用___________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s,用___________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t,通过公式___________求出平均速度v。
(2)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
(3)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的平均速度为v2,那么,v1、v2的大小关系是v1___________v2(选填“>”、“<”或“=”)。
(4)为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斜度较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D
3.A
4.C
5.A
6.D
7.C
8.D
9.A
10.B
11.减速
12.A 13
13.cm/厘米 μm/微米
14.乙 相同路程比时间 相同时间比路程
15.静止 运动
16.6.25 22.5 运动
17.8 6.7×104
18.我 榆堤
19. 小车运动的时间 小 大 0.3
20.小 变速 0.3 2s
21.a 偏小 0.650/0.65
22.CADB L 一根细铜丝的直径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无法准确测量
23.刻度尺 秒表 v= 0.4m/s > 小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