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练习(1)2022-2023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练习(1)2022-2023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0-12 19:12: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练习(1)2022-2023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是“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约占烧杯中水的体积的五分之一
B.燃烧匙中的药品可以换成木炭
C.燃烧停止后立即打开弹簧夹
D.氮气不与红磷反应且难溶于水,是设计该实验的依据之一
2.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与m克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下列图示中不能表示相关量与时间关系的是:
A.B. C. D.
3.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①和②,向①中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后收集到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
A. B.
C. D.
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硫磺在空气中燃烧,有蓝紫色火焰,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5.小武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分别在 a、b 两只试管里装有等质量的氯酸钾,再向 b 试管里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同时加热,下列能正确表示两试管中产生氧气的质量(纵坐标)与加热时间(横坐标)关系的图像是
A. B. C. D.
6.区别下列物质所用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与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B.木炭粉和二氧化锰粉末——加入双氧水
C.氮气与氦气——燃着的木条
D.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澄清的石灰水
7.如图所示,等体积的甲乙两集气瓶内充满空气(集气瓶内壁涂抹少量等量的石灰水),烧杯内盛有足量的澄清的石灰水,燃烧匙内分别盛有过量的红磷和木炭粉,点燃使其充分反应(不考虑炭粉燃烧产生CO的现象),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最终出现的现象的是
A.甲瓶没有石灰水流入,乙瓶中有石灰水流入
B.甲、乙两瓶均无石灰水流入
C.甲、乙两瓶均有石灰水流入,甲比乙快,且最终进入两瓶的石灰水甲比乙多
D.甲、乙两瓶均有石灰水流入,甲比乙快,且最终进入两瓶的石灰水体积相等
8.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放热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粉末
9.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早期有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并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结论
B.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C.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在工业及其他方面用途不大
D.稀有气体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10.某市 2020 年 5 月 20 日空气质量报告:老城区空气污染指数为 64,空气质量级别为Ⅱ级,空气质量状况为良,空气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
正确的是
①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
②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③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④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⑤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⑥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
A.全部 B.②⑥ C.②③④⑤⑥ D.只有②
11.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序号 化学反应事实 影响反应的因素
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反应物浓度
B 常温下碳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
C 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较难分解,而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催化剂
D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反应物的种类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2.写出下列物质:红磷、铁、硫、碳燃烧的符号表达式,并用序号填空
A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______;B 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是______;C 能生成黑色固体的是______; D 有浓厚白烟生成的是______。
13.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1)空气中__________的体积分数大约为0.94%,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做成霓虹灯;
(2)因为氮气____________不活泼,所以可充入食品包装袋内用于防腐;
(3)菜农定期会向蔬菜大棚中补充二氧化碳,这样有利于植物进行____________作用。
14.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结论___________。
(3)烧杯内的水进入集气瓶内太少,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写一点)
(4)磷燃烧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
(5)过一会红磷熄灭,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
15.空气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资源。
(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内存在着________。
(2)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瓶壁和石灰水底部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有________。
(3)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有_________。
(4)空气可以用于制氮肥,说明空气中有______。
(5)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________。
(6)如图为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红磷燃烧时的现象是________,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
②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上升约至1刻度处。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____。
③实验后发现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小于 1/5,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是______(填一种即可)。
(7)请说出一条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________。
16.以下是实验室常用到的仪器,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如图,仪器A的用途是___________。
(2)如图B,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事先在容器底部放水或细沙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如图C,贮存某气体的仪器正放在桌面上,由此可推测出该气体具有___________的性质。
(4)如图D,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时,要收集的气体应从___________(填“a”或“b”)口通入。
17.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1)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这种说法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______可以充入食品包装袋内用于防腐。
18.用①氮气 ②氧气 ③稀有气体 ④二氧化碳 ⑤二氧化硫 ⑥水 六种物质的编号填空
(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_______;
(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_______;
(3)可制成多种用途电光源的气体是_______;
(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_;
(5)是空气污染物的气体_______;
19.人类每时每该都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也就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
(1)某校兴趣小组想亲身感受科学家的探究历程,他们选择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粗略测定》为探究内容。
①首先,他们分组进行讨论:小光小组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他们应该选择______。(填字母序号)
A.蜡烛    B.硫粉   C.红磷
②小明小组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首先应保证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如果装置气密性不好,则测出的O2的含量将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③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不妥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实验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实验前夹紧止水夹
C.实验后立刻打开止水夹 D.保证实验药品的充足
④通电使红磷燃烧,燃烧的现象是______,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红磷燃烧了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了,原因可能是______,冷却后,松开止水夹,你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用这种通电的方法引燃红磷,优点是______。(写一条即可)
(2)我国在2012年2月29日,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下列物质中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中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还包括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CO一氧化碳 B.CO2二氧化碳 C.SO2二氧化硫 D.NO2二氧化氮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D
3.B
4.D
5.C
6.C
7.D
8.D
9.C
10.D
11.D
12. ③ ④ ② ①
13.
(1)稀有气体
(2)化学性质
(3)光合
14.
(1) 红磷燃烧生成大量白烟 烧杯内的水通过导管进入集气瓶,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2)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3)红磷的量不足(或装置漏气)
(4)
(5)集气瓶内的氧气被消耗完了
15.
(1)氧气(2)二氧化碳(3)水蒸气(4)氮气(5)二氧化碳(6) 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五分之一 红磷量不足或装置漏气或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7)植树造林或少开私家车(合理即可)
16.
(1)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2)防止熔融物掉落炸裂瓶底
(3)密度大于空气
(4)a
17.(1)不正确
(2)氮气
18.
(1)④⑤
(2)②
(3)③
(4)①
(5)⑤
19.
(1) C 偏小 C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浓浓的白烟
氧气被消耗尽 烧杯内的水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体积的1/5 无污染、实验结果更准确
(2)ACD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