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杨氏之子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杨氏之子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2 20:11: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在我们的古代有许多聪明的孩子,你知道有谁吗?
杨氏之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1.理解标题含义。
(1)杨氏之子的意思是什么?
杨家的儿子。
(2)你能不能用文言文的形式来介绍自己呢?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请同学们按节奏再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 禽。”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文言文,你能回忆一下我们都采用了哪些方法吗?
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想象、多读。
杨氏之子的机智体现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寻找答案!
互动课堂
每一个句子的意思是什么呢?边默读课文,边看注释。同桌可以互相交流。(课后第一题)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甚:非常。
通假字惠:同“慧”,智慧。
句意:在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作用
总起全文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他和孩子也很熟.
诣:拜访。
乃:就;于是。
句意:孔君平来拜访杨氏子的父亲,可是父亲不在,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
为设果,果有杨梅。
为:替、给。
设:摆放,摆设。
句意:孩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示:给……看
曰:说。
此:这。
句意: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孩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应声:随着声音,马上。
未闻:没有听说。
禽:您家的鸟。
句意:孩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夫子:古时对年长而且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本文指孔君平。
译文
在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访杨氏子的父亲,可是父亲不在,于是便叫孩子出来。孩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孩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再读课文,思考:
你认为杨氏之子的机智表现在哪儿?(课后第二题)
主要表现在他回答孔君平的话语上。
体会巧妙,感受机智
1.你听懂孔君平的言外之音了吗?为什么他单单指着杨梅说,不说其他水果呢?
2.这么巧妙的弦外之音杨氏子听出来了吗?你是从文中哪个地方看出来的?
3.再自由读读最后两句话。想想杨氏子的言下之意是什么呢。
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
他听出来了。我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个看出来地方的。
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
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婉转对答,表现了应有的礼貌,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使孔君平无语可答了。
委婉机智
读一读下面两个句子,你觉得哪个句子好?为什么?
否定
语言训练。
1.如果来访的客人姓黄,你觉得他会怎样回答?
2.如果来访的君平不姓孔,也不姓黄,而是其他的姓,你会用自己的姓说一句吗?
未闻黄瓜是夫子家菜
李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
石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
龙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
李子是夫子家果。”
石榴是夫子家果。”
龙眼是夫子家果。”
再读这段对话,体会本文风趣的语言。
“此是君家果。”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机智
听了杨氏之子的妙答,孔君平会有
什么反应?请展开想象说一说。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孩子,你真厉害!老夫甘拜下风。
古人用了短短5句话55个字就讲了一个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杨氏子的聪慧、礼貌。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言谈、逸事的志人小说集。 要想了解到更多像杨氏子这样聪慧的人的故事,推荐大家阅读《世说新语》。
21 杨氏之子
杨梅
孔雀

杨家果

孔家禽
聪惠
主题概括
课文通过讲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赞扬了孩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妙答来客
思维敏捷、机智
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把这个文言文编成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