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梦游天姥吟留别 (学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1 梦游天姥吟留别 (学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2 22:15: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8.1 梦游天姥吟留别 学案
学习目标
1.读准字音,疏通字词,继续积累重点实词。
2.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3.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体味诗人情感与人格。
4.大声诵读,吟咏诗韵,体味诗歌的浪漫之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难点:
把握作品的语言风格。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
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通过知人论世,理解本篇文章。
二、导学基础知识
(一)历史背景: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由于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
离开长安后,李白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做,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
(二)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素有“诗仙”之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他的家世和出生地至今还是个谜。一说李白就诞生在安西都护府所辖的碎叶城,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青莲乡。
李白性情豪放,喜爱纵横家的作风,爱好任侠之事, 轻视财货。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742),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 被“赐金放还”,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琳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卒。
李白的诗歌以豪迈的气魄歌唱自己的进步思想,抨击权贵,蔑视礼教。但也时时流露出怀才不遇、人生如梦的消极情绪。
从艺术上说,他的诗歌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运用大胆的夸张和深入浅出的语言,形成豪迈爽朗的风格,是屈原之后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
著有《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行路难》《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天门山》《赠汪伦》《望庐山瀑布》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三、总体感知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层(1):写如梦的缘由。
第二层(2):详写梦游幻境的见闻和感受。
第三层(3):抒发梦醒后的感慨。
四、学习课文
(一)诵读并分析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并思考: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明确:
“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2.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
明确:
还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台,从而衬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
小结第一段:写入梦之由。天姥山时隐时现,胜似仙境,高耸入云,横贯天际,气势简直超出了五岳而盖压赤城山,诗人充满了向往之情。
(二)诵读并分析第二段
1.如此神秘美妙、雄峻巍峨的天姥山如何不让作者魂牵梦绕呢,于是便有了“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的奇妙梦境。
思考:或以时间为序,或以地点为序,指出本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写出每幅图景的句子。
明确:
(1)写“月下清丽之景”的句子: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2)写“日升明快之景”的句子: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3)写“山中奇幻之景”的句子: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4)写“天空盛大之景”的句子: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5)写“梦醒”的句子: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2.品味重点字词:飞、送、殷、栗、惊等。
明确:
“飞”“送”两字先后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梦游路上那种急切、兴奋、轻快、神往的心情。“殷”“栗”“惊”分别活用为动词、使动、使动。
(三)诵读并分析第三段
1.段中反映了李白怎样的思想性格(讲解一些李白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性格作提示)?
明确:
“别君”二字照应题目“留别”。段中主要流露出的是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反抗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如梦的虚无感伤的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消极避世的思想。然而我们并不能因此而过多地苛责李白。在污浊的封建官场,该有多少人被同化得没了自我,没了人格,诗人不可能改变当时的社会环境,能够如李白这般傲岸不屈、洁身自好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
2.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
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也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自我检测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粟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2.作者描写了梦中哪几个场景 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每一个场景的特点。
3.作者在梦游奇境的过程中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与解析
1.答案:(1)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
2.答案:(1)月夜飞渡:清幽旷远;(2)半壁日升:壮美雄奇;(3)山中夜景:光怪陆离;(4)仙人登场:绚丽辉煌。
解析:“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 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展现的是月夜飞渡的场 景,诗人在梦中一夜飞渡镜湖,上有明月映照。 还遥想谢灵运所住之地,想象自己穿上木鞋,攀上直达云霄的山路,场景显得清幽辽远。还想象在半山腰见到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空中听到天鸡传来的叫声,山路盘旋,辨不清方向。这样的景致雄奇而壮美。而后写的是山中的夜景,有听到熊在怒吼,龙在长鸣,泉水震响,雷声轰鸣,景象奇特,光怪陆离。最后写仙人登场之景,神仙以彩虹作衣裳,以风为马,老虎可以弹琴,鸾鸟拉车,仙人如麻。
3.答案:由飞渡镜湖的愉悦神往,到登山览胜的沉醉震撼,到迷失深林的惊悸恐惧,到进入洞天仙境惊叹艳羡。 诗人徜徉其间,心神完全解放,无忧无虑,“心颜”大开。
解析:诗人根据越人说的话就梦到了绍兴,所以说明他对美景充满向往,镜湖飞渡之时,诗人心情愉悦;再到登山之后看到壮阔雄奇之景的震撼之情,而后“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迷失在深林中,怀着惊惧之情;再看到仙境、仙人,欣赏到仙乐,诗人完全沉醉其间。最后梦醒,还惊异于刚才的梦境,长长地叹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