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单元目标检测(含详解) 湘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单元目标检测(含详解) 湘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仁爱科普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11-06 17:06: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单元检测
参考完成时间:45分钟 实际完成时间:______分钟 总分:100分 得分: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  )。
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②远航的船舶逐渐“隐没”在地平线以下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 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⑤流星现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2.小光和小明同时从南极出发,分别沿东经40°和西经40°向北行进,那么(  )。
A.他们可能在北极相遇 B.他们在赤道上相距最近
C.它们之间的距离始终一致 D.他们可能在南极相遇
读“北半球某地经纬网示意图”,完成第3~5题。
3.图中①地的经纬度是(  )。
A.20°N、20°E B.20°S、20°E
C.20°N、20°W D.20°S、20°W
4.图中③地位于④地的(  )。
A.西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
5.图中经过①②地的经线是(  )。
A.本初子午线 B.东西半球分界线
C.东西经度分界线 D.国际日期变更线
6.下面的四幅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7.有人说地球实际上是个“水球”,以下依据正确的是(  )。
A.粗略地说,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B.人类有史以来都居住在陆地上
C.粗略地说,地球上三分海洋,七分陆地
D.地球上海陆面积比是5.1∶4.9
8.下列关于海陆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两极周围均是陆地 ②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③东、西半球海陆分布比较均匀 ④除了北冰洋以外,其他大洋均跨南、北半球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读“四个大洲轮廓图”,完成第9~10题。
9.珠穆朗玛峰在图中哪个大洲?(  )
A.① B.② C.③ D.④
10.既是①②两大洲的分界线也是两个大洋的分界线的是(  )。
A.马六甲海峡 B.乌拉尔河
C.台湾海峡 D.白令海峡
11.读“北半球图”,下列序号与大洲对应正确的是(  )。
A.①——非洲 B.②——欧洲
C.③——南美洲 D.④——亚洲
12.下列大洲的主体部分,既位于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的是(  )。
A.北美洲 B.南美洲
C.非洲 D.欧洲
13.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点有下列中的(  )。
A.地面崎岖不平 B.地面平坦
C.相对高度相差不大 D.海拔相差不大
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第14~15题。
14.从图上可以看出山顶A的海拔是(  )。
A.400米 B.500米以上
C.400~500米 D.400米以下
15.量得图上两个山顶之间的直线距离是1.5厘米,其实际距离是(  )。
A.3千米 B.30千米
C.300千米 D.4千米
16.下列探索中体现了“观察发现?大胆假设寻找证据”这一过程的是(  )。
17.印度半岛位于(  )。
A.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亚欧板块 D.非洲板块
18.北美洲的落基山脉的成因可以这样解释(  )。
A.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的结果
B.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的结果
C.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作用而成
D.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而成
19.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
A.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处
B.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板块内部,地壳稳定
C.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大陆的边缘,地壳稳定
D.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大河的沿岸,地壳活跃
20.每年5月12日为我国的“防灾减灾日”。这有利于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撤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的损失。在楼房里遇到地震时,应如何避震?(  )
A.跳楼 B.躲在窗下
C.乘电梯下楼 D.用枕头护住头部,就近躲在床或桌下
二、综合题(共40分)
21.(8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B两点的地理坐标。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2)根据C、D两点的经纬度,在图中标出它们的位置。
C.北纬40°,西经90°
D.南纬60°,东经30°
(3)A点在C点的________方向,B在A的________方向。
22.(12分)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A~D四个半球中,为东半球的是________,为西半球的是________,为南半球的是________,为北半球的是________。
(2)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________,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东、西半球中,陆地面积大的是________;南、北半球中,海洋面积大的是________。
(4)地球表面陆地与海洋的比例是________。
(5)北极地区与南极地区海陆分布有所不同,南极地区以________为主,北极地区以________为主。
(6)A~D四个半球中,最能反映出南极洲大陆轮廓图像的是________。
23.(10分)读“东、西半球图”,完成下列问题。
(1)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________洋,其周围大洲中面积最小的是________洲。
(2)本初子午线穿过的大洲是________洲和________洲。本初子午线与赤道的交点位于________(东或西)半球。
(3)世界最大平原亚马孙平原和最长山脉安第斯山脉所在的大洲的字母代号是____,该洲与B洲的界线是________。
(4)德国科学家魏格纳,他从________洋的两岸轮廓相似而得到启示,创立了大陆漂移假说。
(5)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当地震发生时,应采取哪些自救措施?
24.(5分)下图为赤马山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某班学生计划分为两个小组分别从A、B两地沿线路①②进行考察,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点位于B点的________方向。
(2)图中C、D两地分别是两个小组的考察点,C、D两地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
(3)在图中①②两条考察路线中,考察小组沿着山脊前进的是________路线,坡度较陡的是________路线。
(4)若甲、乙两处形成一条河流,则这条河最可能出现在________处。
25.(5分)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印度尼西亚沉睡400年的锡纳朋火山持续喷发。因锡纳朋火山爆发有近三万人紧急疏散,并造成2死2伤。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板块名称。
A________,E________。
(2)印度尼西亚有“火山博物馆”之称,最近有多座火山喷发,该地位于________板块、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的交界地带。
参考答案
1.A 解析: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地球形状的最直观、最有力的证据;远航船舶消失在地平线以下说明地球是一个有弧形球面的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也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而火山、地震、流星现象与地球的形状无关。
2.A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题,考查了经纬线的特点。从南极同时出发,两人之间的距离先变大,到赤道上相距最远,然后再逐渐变小,到北极相遇;如果想在南极相遇的话,必须改变前进方向。
3.C 4.D 5.B 解析:第3题,因为是北半球某地,所以①地在20°N纬线上,西经度向西逐渐增大,因此①地所在经线是20°W。第4题,按以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按里北外南,左西右东判断。第5题,经过①②地的经线是20°W,20°W和160°E是东西半球分界线。
6.B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地球的自转方向。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看,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从南极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顺时针。
7.A 解析:地球表面大致有七分海洋,只有三分陆地。
8.C 解析:南极地区是南极洲,为陆地,北极周围是北冰洋,为海洋。世界陆地分布不均匀,东半球陆地多于西半球陆地,北半球陆地多于南半球陆地。
9.A 10.D 解析:第9题,由大洲轮廓可知:①是亚洲;②是北美洲;③是欧洲;④是大洋洲。珠穆朗玛峰位于亚洲。第10题,白令海峡既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也是太平洋和北冰洋的分界线。
11.A 解析:图中①代表非洲、②代表亚洲、③代表欧洲、④代表北美洲。
12.B 解析:世界各大洲中,北美洲和南美洲位于西半球,赤道穿过南美洲北部,南美洲大部分位于南半球。
13.A 解析:山地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比较陡峭,丘陵地区地势起伏较小,相对高度较小,两者共同之处是地面崎岖不平,山地海拔更高,更陡峻。
14.C 15.A 解析:第1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的等高距为100米,且山顶A位于400米等高线之内,所以山顶A的海拔为400~500米。第15题,根据图中比例尺所示,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千米,图上距离1.5厘米,其实际距离为3千米。
16.B 解析:魏格纳从大西洋两岸凹凸吻合猜测这里很早以前曾经连在一起,创立了大陆漂移假说,并实地考察,寻找证据加以印证。
17.B 解析:印度半岛虽属于亚洲,但却位于印度洋板块。
18.A 解析:板块的交界处因为挤压碰撞,往往形成高大的山系,而落基山脉正好位于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19.A 解析: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20.D 解析:在楼房中应该迅速撤离,如果不能及时撤离,就躲到坚固的家具下面或者墙角,千万不能坐电梯或者跳楼。
21.答案:(1)40°N 70°W 20°S 50°E
(2)如下图:
(3)正东 东南
解析:该题要求能够利用经纬网正确定位。关键是要掌握经纬网中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越向西度数越大是西经,越向东度数越大是东经。A所在的纬线度数越向西度数越大,可见是70°W,同时该点在赤道以北,是40°N。关于方向的判断此题既可以根据经纬度判断,也可以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
22.答案:(1)A C D B
(2)赤道 20°W和160°E的经线圈
(3)东半球 南半球
(4)3∶7
(5)陆地 海洋
(6)D
解析:从不同的角度把握世界的海陆分布状况,建立地球是个球体的空间观念。地球上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的经线圈;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明确地球表面陆地与海洋的比例是3∶7。无论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东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西半球的陆地面积,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南半球的陆地面积。
23.答案:(1)北冰 欧
(2)欧 非 东
(3)D 巴拿马运河
(4)大西
(5)跑到空旷的平地上;挡住头部,藏到桌子底下等。
解析:本题联系生活结合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界线以及板块知识,进行综合考查。第(1)题,考查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北冰洋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抱,其中欧洲面积最小。第(2)题,考查半球的划分,未用本初子午线作为东西半球界线,就是因为它穿过欧、非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第(3)题,考查世界地形之最的名称、位置及洲界线。第(4)题,魏格纳从大西洋两岸的凹凸吻合得到启发,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第(5)题,考查板块知识及一些自救常识。
24.答案:(1)西南
(2)200
(3)① ②
(4)乙
解析:本题图中无经纬网,也无指向标,因此,用一般的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A点位于B点的西南方向;从C、D两点所在等高线的海拔,可知C、D两地的相对高度是200米;根据等高线的弯曲方向,①路线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②路线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谷;②处等高线相对密集,坡度较陡。
25.答案:(1)非洲板块 美洲板块
(2)印度洋 亚欧 太平洋
解析:全球主要分为六大板块,根据示意图可知:A为非洲板块,E为美洲板块。印度尼西亚地处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