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台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
语文
一、基础积累(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悄然(qiǎo) 蒿草(hāo) 侮蔑(wǔ) 忸怩不安(niǔ niē)
B.火钵(bō) 坍圮(p?) 遒劲(jìng) 为虎作伥(chāng)
C.芳菲(fěi) 百舸(gě) 巷道(hàng) 载歌载舞(zài)
D.纸屑(xuè) 青荇(xìng) 青苔(tái) 张灯结彩(jié)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踌躇/筹备 寂寥/辽阔 彷徨/兵荒马乱
B.凄婉/祈望 颓圮/妃嫔 朔风/ 溯流而上
C.湖泊/停泊 浮藻/急躁 荡漾/怏怏不乐
D.斑斓 /阑珊 笙箫/咆哮 河畔/盘根错节
3.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暇的伟大人物。
B.在学问的海洋中,有无数的蓬莱仙岛,涉猎其中,其乐融融。孩子,扯起你的帆去遨游吧。??
C.我那刚刚灌浆、远远没有长成的谷穗,在细弱的稻杆上摇摇摆摆地挣扎,却无力挣脱生养他又牢牢地锁住它的大地。??
D.想到今天是你十八岁的生日,我有一份“孩子长大了”的辛慰;也有一份似水流年的迷惘。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读一读《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对照马克思崇高而又伟大的人生追求,自私自利、患得患失的人足以斯文扫地。
B.由此产生的必然结果就是妄自菲薄自己。还有比这更痛苦的感情吗?
C.在人生众多选择中,难免遇到失败。但我们要从失败中总结教训,不要怨天尤人。
D.打好基础是很重要的,但好大喜功的心理,却往往妨碍人们认识这一普遍的道理。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相信未来》每一节的最后都由“相信未来”四个字结尾,而且用冒号把它们凸现出来,如音乐中的主题句反复出现,强化了作品的主旋律。
B.十七八年龄的孩子充满了独立的意识和反叛的渴望,对父母的教育表现出强烈的反感和不以为然的幻想。
C.诗人把他对生命的理解与思考送诸于笔端,显示出一颗绝望中诞生信念的灵魂。
D.父辈、祖辈不仅爱读毛泽东的诗词,而且青年人也喜欢毛泽东诗词中磅礴的气势、广阔的胸怀。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要讲词的欣赏,不能不提到“境界”的艺术理论问题。 。
①他认为,像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矣。②他认为,词有境界为佳,否则为不佳。③究其实际,仍然是中华文学艺术美学观念中的“传神”的要求。④“境界”一词,虽非王国维所创,但专用它来讲词学的,自以他为代表。⑤这乍看像“炼字”之说,细析时,“闹”字写春花怒放时的景色。⑥后来他又以“意境”一词与之互用。
A.③④①⑤②⑥ B.④②⑥①⑤③ C.④③①⑤②⑥ D.②⑥①⑤④③
7.下列语句最符合春联要求的一项是???(?????)
A.四海皆春春不老,九州同乐乐无穷。???????
B.一年四季春常在,万紫千红永开花。
C.雪冷霜寒万里劲松曾傲岁,风和日暖千年古柳尚争春。
D.桃红复含春雨,柳绿更带朝烟。
8.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脱离生活闭门造车的宋徽宗画的“曲颈飞鸿”“扬尾斗牛”受到猎人和牧童的______,留下了千古笑谈。
②究竟是什么成为淮南王的心魔,一定要放下书卷琴瑟,投进一场力所不及、世人_____的叛乱呢?
③ 市区二手房基本上是小户型的单元房,______是面积在六七十平方米的两室一厅房,
????? 三五十平米的一室一厅房在交易中引领市场风骚。
A. 指责????? 不耻 ? 尤其∕甚至??? B. 指责????? 不齿????? 甚至∕尤其
C. 指摘????? 不齿????? 尤其∕甚至??? D. 指摘????? 不耻????? 甚至∕尤其
二、古诗文阅读与鉴赏(共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22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选自《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选自《师说》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彰:清楚
B.而绝江河 绝:横渡
C.非能水也 水:游泳
D.今之众人 众人:许多人
10.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蚓无爪牙之利
B.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其皆出于此乎
C.吾尝终日而思矣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而耻学于师
11.同“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劝学》选段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
B.《劝学》选段以学习的作用来论述“学不可以已”。认为人变得聪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善假于物”。先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来阐说,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C.《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师说》选段最后对士大夫之族的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欤”一句对不肯从师而学的愚蠢作风表现出近于无法容忍的批判态度。
13.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4分)
(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6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 ????小孤山??? ???
???????【宋】?谢坊得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此障挽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封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的军事要地。
??????谢枋得:宋末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4.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格1分,共1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是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怅寥廓,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三、现代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冬 荷
李木生
②苍凉。落寞。好像这里从来就没有过挤挤挨挨、涨潮似的荷叶,没有过大火一样燃了一湖的荷花,也没来过那只在尖角小荷上立了近千年的蜻蜓。
③湖,真的死去了吗?
④但是,有一丝荷的清香,悄然潜入心肺,连强大呛人的寒气也无法将其阻断。
⑤在这冰雪的湖上,我与冬荷相识。
⑥红红的朝阳,在远处怯怯地开着。薄薄的雾气正在散去,远远近近的残荷便从朦胧里渐渐清晰起来。直的,弯的,拱的,垂的,是荷柄的舞蹈;灰的,黄的,黑的,褐的,是荷叶、莲蓬的存在。
⑦风寒榨尽了水分算得了什么?失去了丰腴,那就裸露出庄严的筋脉迎接风雪。曾经硕大舒展的碧叶,有时会干缩成一排排瓦垄状,甚至在垄沿处散布起或大或小、有着黑色边缘的窟窿。这是被风霜雨雪反复肆虐后留下的创伤吧?乍看这带着黑色边缘的窟窿,好像这荷已经脆得很,一碰就会碎的。其实不,在这褶皱间的灰色质地里,往往还残留着浅浅的绿,抚摸它,抓它,你会立刻感到一种柔韧劲道的生命的力量。天要起风雪,水要结成冰,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躲避肯定是不行的。逆来顺受恐怕也不行,最好的办法也许就是迎上前去。
⑧有一枚荷叶曾是那样深深地吸引了我。寒风里,它反扣在一杆斜立于冰雪之中的荷柄旁,仿佛一位持枪披甲的英雄。它那依然硕大的叶片起伏着,犹如奔腾向前的波涛。而隆起的筋脉,在太阳下骨骼一样地凸显着,更让这波涛有了山峦连绵的质感。这如波涛山峦般起伏不息的,不就是勇士容纳山川、吞吐日月的胸膛吗?
⑨还有给我以强烈震撼的那枝冰中的莲蓬。莲柄早已没入冰雪中,莲头却执拗地伸出在冰面上,面朝着空旷的天空,十七个空了的莲房犹如十七个森然的弹洞。真是触目惊心。望着这十七个无言的黑洞,我依稀听到了呐喊与控诉。它一定有过孕子的艰难与幸福。那十七粒饱满圆润的莲子,肯定蕴含着新鲜而又芬芳的思想。不然,枯燥狰狞的严冬不会向它施以能够致以死命的寒冷。但是寒冷又能怎样?饱满的莲子早已植入湖底的泥中。
⑩太阳升起来了。冬日的湖上,荷的故事没有尽头。
⑾冬的湖上,最热的当是荷了。冰压不住它,雪也盖不住它。它总是融化了冰雪,让热的生命在这冰雪的湖面上醒目着。放眼望去,白茫茫的世界里,总有那曾经外直中空的荷柄,或挺着,或曲着,或拧着,或举着,从冰下牵紧了纹理毕现的荷叶和莲子散尽的莲蓬。融去了身上冰雪的荷,黑着或灰着,却崭新着。夏日的荷是从水中生的,“出淤泥而不染”;冬日的荷是从冰雪中生的,历垢世而弥新弥净。更有爱的宣言写在冰雪之上——干枯了也要拥抱着,共同迎受着寒风,等待冰消雪融的日子;既然灾难不可避免,那就相挨相慰着一起冻结于冰雪之上,携手承受苦难。谁能说与所爱者携手承受苦难,不是一种巨大的享受与幸福呢?
⑿热的荷,当是伟大的洁净与爱的楷模了。
⒀午时的太阳下,荷的凛然与愤怒却历历在目着。铜铸铁打般的荷柄——有的举着叶或蓬,那是荷的解放的旗帜;有的头已半冻在冰中,却还将身子拱作劲弓,要将一统的冰盖掀翻,那满布的细钉头样的刺疙瘩,似乎正隐隐漏出咯咯吱吱的响声。
⒁冬荷知道,冰下还有藕,正布满在湖底。每一节藕上,都栖着自己生生不息的梦。梦在,来年的夏天,还能不让荷在每一朵浪花上自由地飞翔吗?
⒂那是月华做成的荷瓣,水晶做成的荷叶,渔歌做成的蜻蜓呀!整个夏天的热烈,都在这里轰轰烈烈地演绎着。
⒃一种水样的感觉正在冬荷的筋脉里汩汩地流动。饱满、自在、清新、高洁,它甚至看见了花瓣分披的粉荷,嫩黄泛绿的花托周围,是黄黄的蕊毛,花托上微突着幼小的莲子,泪泡一样地娇嫩着。美好,就是这样的吧?还有夏荷的清香,夏荷的明朗,夏荷风中快乐的呻吟和夏荷染红了白云的欢笑,都在抚弄着冬荷梦的琴弦。
⒄风刮着。冰封着。雪覆着。夕阳正泛着荷蕊般的嫩黄。夕阳里,醒着的冬荷,梦正酣。
(选自《2011中国年度散文》,有删改)
17.文章多次写到太阳,请简要分析其作用。(5分)
答:
18.赏析文中第②段画线的句子。(5分)
好像这里从来就没有过挤挤挨挨、涨潮似的荷叶,没有过大火一样燃了一湖的荷花,也没来过那只在尖角小荷上立了近千年的蜻蜓。
答:
19.第⑦段作者已经着力描写了荷叶,第⑧段为什么还特别刻画“一枚荷叶”?这两段表现了荷叶怎样的特点?(6分)
答:
四、写作(7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70分)
在成长的道路上,有一些人,或亲人,或同学,或对手……有一些物,或书籍,或用具,或爱物……常与我们一路同行,相伴相随。不经意间,给予我们以鼓励,以智慧,以力量……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以“同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 (解析:A项,“怩”应读ní;C项,“菲”应读fēi,D.纸屑(xiè)
2.B(解析:A项,依次读chóu/ chóu, liáo/liáo,huáng/huāng;B项,依次读qī/qí,pǐ/fēi,shuò/sù;C项,依次读pō/bó,zǎo/zào,yàng/yàng;D项,依次读lán/lán,xiāo/xiào,pàn/pán。)
3.B
4.C?(斯文扫地:指文人脸面尽失,与语境不合。妄自菲薄后不跟宾语。应该为好高骛远,指比喻不切实际。好大喜功指不管条件是否许可,一心想做大事。)
5.A?(B项“充满”与“意识”不搭配、C项“送诸于”改为“送诸”、D项“不仅”位置提前)
6. B(④句诠释“境界”一词与王国维的渊源,和前句“境界话题衔接最为紧密,应排在最前。②句阐明王国维对“境界”之有无对于诗词重要性的评判,应紧承④之后。⑥是王国维对“境界”一词认识的深化,应在②之后。①是对前面的举例阐述,应在②⑥之后。⑤句的“这”字,是指代①句内容,应排在①之后。)
7.A (B不对仗,C是祝寿联,D写的是春意已浓景象,而非春节)
8.C (指摘,重在“摘”,即挑出缺点错误予以批评。指责,重在“责”,即指出错误予以责备。不耻,不以为耻辱。不齿,不愿意提起,表示极端看不起。尤其,副词,表示更进一步。甚至,连词,强调突出的事例,有更进一层的意思。)
9.选D项 众人:一般人。
10.选C项 表修饰
11.选B项
12.选A项 没有“注重积累”
13.(1)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并没有什么不同之处,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2)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原因大概都出在这里吧。
14.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1分)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敢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1分)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1分)。
15.①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1分)
②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1分)
③偶然存留的孤山与末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1分)
16.略
17.①线索作用,按时间顺序描写了朝阳里、太阳升起后、午时和夕阳里的冬荷的不同特点,使文章层次分明。(2分)②提供了明丽的背景,为荷注入了热力与生机,烘托了冬荷的精神。(3分)
18.①运用比喻、排比的手法,化用名句,极力渲染了过去荷叶生长的繁密、荷花开放的热烈、荷湖生命的灵动。(3分)②与当前的冷落形成对比,突出下文冬荷给人的震撼。(2分)
19.(1)第⑦段总写荷叶,第⑧段是具体刻画,点面结合,使荷叶的形象更加丰满突出。(3分)(2)荷叶虽干缩破败但柔韧劲道,不惧严寒,勇敢抗争。(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