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地球的运动 课时练(2课时,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2地球的运动 课时练(2课时,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0-13 08:38:17

文档简介

《地球的运动》课时练(第1课时)
1.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静止轨道卫星与地球自转同步,其运行周期约为 ( )
A.1年 B.1月
C.1天 D.1小时
2.贝贝在游乐场看到摩天轮转动的方向如图所示,这和我们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时的哪个观察角度相似 ( )
A.从侧面观察 B.从北极上空观察
C.从南极上空观察 D.哪个角度都一样
3.用手电筒的光线模拟太阳光照,按图中所示方向转动地球仪,可以演示 ( )
①地球的自转方向
②地球的公转方向
③季节变化现象
④昼夜更替现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某酒店大堂内的两个时钟分别示意北京时间和伦敦时间,如图所示同一时刻伦敦和北京两地时间不同,产生时差的原因是 ( )
A.地球自转,两地所处的纬度不同
B.地球自转,两地所处的经度不同
C.地球公转,两地所处的纬度不同
D.地球公转,两地所处的经度不同
5.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现象蕴含着地理知识。下列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 )
A.天津市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
B.学校冬季和夏季使用不同的作息时间
C.学校正午旗杆的影长夏季比冬季短
D.每天生活在黑龙江的人们比生活在新疆的人们先迎来日出
观察下面地球立体结构模型图(局部),回答6、7题。
6.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
A.甲→乙 B.乙→丁
C.丁→丙 D.丙→甲
7.甲、乙、丙、丁四个地点均在 ( )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北半球 D.南半球
参考答案
1.C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自转周期。地球自转周期为1天(24小时)。
2.C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北极观察为逆时针,在南极观察为顺时针。图中自转方向为顺时针,观察角度为从南极上空观察。
3.D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图中是典型的地球自转模拟实验,可以模拟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现象。
4.B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产生了时间的差异,伦敦和北京两地所处的经度不同。
5.D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和不同经度地区的时间差异,东边看到日出的时间早,西边看到日出的时间晚。
6.A 7.C 【解析】本题组考查地球自转方向及半球划分。第9题,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甲→乙自西向东;乙→丁自北向南;丁→丙自东向西;丙→甲自南向北。第10题,东西半球的界线是20°W和160°E。从图中看出甲、丙在西半球,乙、丁在东半球;南北半球的界线是赤道,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从图中看出四点全位于北半球。
PAGE
- 12 -《地球的运动》课时练(第2课时)
1.我国大部分学校学生作息表中的起床时间在夏季会提前,冬季会推迟,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自转导致一年中昼夜长短发生变化
B.地球公转导致一年中昼夜长短发生变化
C.我国气温在一年中的变化
D.我国降水在一年中的变化
2.地理知识来源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山东泰安市某中学的小亮同学搜集拍摄的下列四幅照片中,冬季拍摄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上海学业考)北温带和北寒带分界线是 ( )
A.北回归线
B.南回归线
C.北极圈
D.南极圈
4.细心的李明同学发现随州市路灯开闭的时间会随着季节发生变化,下图是随州市二分二至日路灯照明时间图,图中b日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完成5、6题。
5.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是由于 ( )
A.地球自转 B.地球形状
C.太阳运动 D.地球公转
6.下列节气时段中,北京全为昼长夜短的是 ( )
A.立春→谷雨 B.立夏→大暑
C.立秋→霜降 D.立冬→大寒
2021年11月5日10时19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广目地球卫星发射升空。下图为我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分布示意图和地球二分二至日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关于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文昌纬度最低且有阳光直射现象
B.西昌位于中纬度、北半球和东半球
C.酒泉的经纬度位置是(40°N,100°W)
D.春分、秋分日,太原最晚迎来日出
8.关于卫星发射当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太阳直射北半球
B.南半球处于夏季
C.太原昼短夜长
D.酒泉昼变长夜变短
某同学用乒乓球、木板、铁丝等物品制作简易模型演示地球的运动。下图是其制作前绘制的演示简图。读图,完成9~11题。
9.图中 ( )
A.中心深色乒乓球表示地球
B.四个浅色乒乓球表示太阳
C.大的椭圆形表示地球自转轨道
D.固定在木板上的铁丝表示地轴
10.演示简图中有些错误,正确的调整是( )
A.将甲处乒乓球上的经线改为平行线
B.把乙处乒乓球上“南极圈”改为“北极圈”
C.把所有乒乓球倾斜方向调整为与丙处一致
D.将丁处乒乓球所标自转方向改为反方向
11.演示地球运动的正确操作是 ( )
A.在轨道上移动而不转动乒乓球,演示的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B.按甲→乙→丙→丁的顺序沿着轨道移动乒乓球,演示地球的公转
C.按甲→丁→丙→乙的顺序沿着轨道移动乒乓球,演示地球的自转
D.拨动丁处的乒乓球,使其沿着箭头方向转动,演示地球的公转
4月初,北京某校学生开展地理课外实践活动,他们在操场上测量正午时标志杆的影长(图1),并坚持测量了两个星期。图2是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图1拍摄时,地球在公转轨道(图2)中的大致位置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3.测量活动开展期间,同学们发现 ( )
A.标志杆正午影子每天变短
B.校园里银杏树叶变成金黄
C.每天日出渐晚,日落渐早
D.教室内正午日照面积扩大
14.(滨州学业考)某中学初一学生学习了地球运动的知识后,地理老师安排了测量日影变化规律的实践活动。请结合实践过程和你的学习经历,完成下列问题。
活动材料:2米长的竹竿1根、量尺1个、绘图工具1套。
活动1 晴朗的日子,分别在日出后、9点、12点、15点、日落前测量并记录竹竿影子的方向和长度。结合活动1,完成(1)、(2)题。
(1)一天中竹竿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 ,此现象与地球的 (运动)有关。
(2)冬季,同学们经常在室外玩踩影子游戏。如果仅考虑影子长短因素,最容易被对方踩到影子的时间应该是 ( )
A.8:00 B.10:00
C.12:00 D.14:00
活动2 在夏至日和冬至日前后,测量并记录正午影子的方向和长度,绘制A、B两图。结合活动2,完成(3)、(4)题。
(3)A、B两图是某组同学的测绘结果。他们忘记了标注观测时间。根据你的经验,A图测绘的时间应该是 前后。
(4)图1为我市某校教学楼正午日影范围,图2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当教学楼正午日影范围最小时,地球位于图2中的 处。一年中,教学楼正午日影范围大小的变化是由 引起的。
活动3 冬至日这一天,滨州的小明邀请家住杭州的表弟一起测量相同的两栋楼的正午影子长度,绘制C、D两图。结合活动3,完成(5)、(6)题。
(5)导致C、D两图影子长短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6)由此推理,为了更好地采光,与杭州相比,滨州的楼间距应该更 (大或小)一些。
参考答案
1.B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公转带来的影响。一年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导致一年中北半球昼夜长短发生变化,夏季北半球(我国位于北半球)昼长夜短,冬季北半球昼短夜长,由于夏季白天时间长,冬季白天时间短,所以我国大部分学校学生作息表中的起床时间在夏季会提前,冬季会推迟;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不是自转产生的现象,题目中的现象与气温和降水变化无关。
2.C【解析】本题考查地理与生活的关系。泰安市冬季气候寒冷,太阳高度小,因此早晨上学需要穿戴厚厚的衣物,中午太阳射入室内的光线多。
3.C【解析】本题考查五带的划分。五带中,北回归线是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南回归线是热带和南温带的分界线,北极圈是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南极圈是南温带和南寒带的分界线。
4.B【解析】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读图可知,b日的照明时间一天加起来是最短的,说明位于北半球的随州市的黑夜时间是最短的,白昼时间是最长的,是北半球的夏至日。
5.D 6.B 【解析】本题组考查地球运动。第5题,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地球公转产生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是由于地球公转。第6题,北京位于北半球,立春→谷雨,昼逐渐变长,春分之前昼短夜长;立夏→大暑,昼长夜短;立秋→霜降,昼逐渐变短,秋分之后,昼短夜长;立冬→大寒,昼短夜长。
7.A 8.C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的运动。第7题,由图可知,文昌纬度约为20°N,西昌纬度在23.5°N~30°N,太原纬度在30°N~40°N,酒泉纬度为40°N,相比较而言,文昌纬度最低且有阳光直射现象。西昌纬度在23.5°N~30°N,属于低纬度地区。酒泉的经纬度位置是(40°N,100°E)。太原在四城市中位置最靠东,最早迎来日出。第8题,卫星发射当天是11月5日,正好运行在B(9月23日前后)和C(12月22日前后)之间,太阳直射南半球。11月5日是北半球的秋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这时南半球正好是春季。太原和酒泉均位于北半球,所以11月5日,都是昼短夜长,白昼变短,夜变长。
9.D 10.B 11.B 【解析】本题组考查地球的运动演示实验。第16题,地球绕太阳公转,图中心深色乒乓球表示太阳;周围四个浅色乒乓球表示地球,大的椭圆形表示地球公转轨道。第17题,经线应该连接南、北两极,把丙处乒乓球倾斜方向调整为与其他三处一致,自转方向若标在赤道上,则箭头指向右,若标在北极,则为逆时针。第18题,地球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地球自转是绕着地轴旋转,与公转轨道无关;拨动丁处的乒乓球,使其绕着地轴自西向东转动,演示地球的自转。
12.B 13.A 【解析】本题组考查地球公转图的判读以及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第12题,4月份,地球在公转轨道(图2)中的大致位置是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之间,即图中的②段。第13题,测量活动开展期间为4月初到4月中旬,此时太阳直射点往北移动,标志杆正午影子每天变短;此时为春季,银杏叶秋季变黄;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继续往北移动,北半球每天日出时间渐早,日落时间渐晚;教室内正午日照面积缩小。
14.(1)由长变短再变长(或长-短-长), 自转
(2)A
(3)冬至日(或12月22日)
(4)甲 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答出1条即可)
(5)纬度差异(或纬度不同或纬度高低)
(6)大
【解析】本题考查与地球运动有关的地理现象。第(1)题,由于地球的自转,造成一天中太阳高度由小变大再变小,所以一天中竹竿影子的长度由长变短再变长。第(2)题,早晨太阳高度小,身影长,到中午前后太阳高度大,身影短,所以8:00左右最容易踩到。第(3)题,A图竹竿影子长,说明太阳高度小,阳光斜射厉害,应为冬至日;B图竹竿影子短,说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应为夏至日。第(4)题,滨州市位于北半球,教学楼正午日影范围最小时,说明太阳高度最大,应为夏至日,此时地球位于图2中的甲处。一年中,教学楼正午日影范围大小的变化是由地球的公转引起的。第(5)题,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物体日影短;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小,物体日影长。由于滨州所处的纬度比杭州高,所以同样高度的两栋楼,正午时滨州的影子长,杭州的影子短。第(6)题,由于滨州比杭州的太阳高度小,物体的影子长,为了更好地采光,楼间距应该比杭州大。
PAGE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