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
1.上海嵩山路南口,如今是融合上海历史文化、中西合璧的都市旅游景点新天地。民国时期,这里是法租界,1915年,陈独秀就住在这里,这里也成了《青年杂志》的创刊地。《青年杂志》的创办标志着( )
A.五四运动兴起 B.新文化运动兴起 C.启蒙运动兴起 D.大革命运动兴起
2.首先掀起新文化运动的人应该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3.下图是近代著名的杂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陈独秀在北京创办的 B.高举民主和科学两大旗号
C.宣传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 D.后期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4.1915年,陈独秀等人掀起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和哪个地方为主要阵地( )
A.北京大学 B.清华大学 C.东北大学 D.南京大学
5.美国学者杜威曾这样评价过20世纪早期中国的一位校长:“把全世界各国大学校长比较一下,牛津、剑桥、巴黎、哈佛、哥伦比亚等大学的校长之中,他们有的是在某一学科确有成就,但是以一个校长的身份而能领导那个大学,并对那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了·…,恐怕还找不出第二个。”这位中国校长是( )
A.康有为 B.蔡元培 C.陈独秀 D.李大钊
6.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图示解读正确的是( )
A.图示反映的主题是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B.在①时间,洋务派提出了“求富”口号
C.③时间反映的事件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D.②和④爆发的运动都彻底批判儒家思想
7.“皇帝倒了,民国创建了,共和实现了,但民主、自由、博爱、独立等一切具有外部因素的新鲜主张,好像都与中国主体人群无缘。中国没有从国体变更这样大的历史调整中重建秩序,更没 有构建出中国人可以普遍接受的信仰,中国人的精神困惑更加严重了。”为解决“精神困惑”, 先进的中国人掀起了( )
A.五四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 D.戊戌变法
8.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谑。这一场景最可能出现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前夕 D.新文化运动时期
9.北京大学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为振兴中华起到过重大作用。下列说法与北京大学的历史相符的有( )
①前身是京师大学堂 ②是戊戌变法期间创办的新式学堂
③是洋务运动的成果之一 ④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标举的两大口号是( )
A.实业救国 B.维新变法 C.民主科学 D.民主共和
11.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
A.《文学革命论》 B.《警世钟》 C.《狂人日记》 D.《文学改良刍议》
12.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进行文学革命,那么作为新文学语言的是( )
A.文言文 B.白话文 C.古文 D.甲骨文
13.1920年秋开始,全国各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课本都改成了白话文,到1922年冬,废止了所有文言文课本。上述课本的变化主要因为( )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文学革命 D.戊戌变法
14.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下列排序与之相符的是( )
A.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戊戌变法﹣﹣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15.北大是由“三只兔子”(如下图)而成名的。这“三只兔子”的共同点是( )
①反对传统封建道德 ②追求民主政治 ③提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④支持无产阶级革命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16.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代表人物有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B.主要内容是提倡政治制度革新的运动
C.是我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D.以北京大学和《新青年》为主要阵地
17.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说:“吾国欲图世界的生存,必弃数千年相传之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也。” 这段话体现出陈独秀主张( )
A.尊孔复古 B.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C.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D.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18.借“狂人”之口,控诉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号召人们推翻那“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的“吃人”社会的是( )
A.梁启超 B.胡适 C.李大钊 D.鲁迅
19.新文化运动时期著名诗人、语言学家刘半农在北京大学任教时,第一个提出用“她”字专门指代第三人称女性,并得到了鲁迅等人的大力赞扬。从此,“她”字和“他”字开始并用。这主要表明新文化运动( )
A.主张男尊女卑 B.提倡男女平等
C.承认男女有别 D.宣传女权至上
20.有学者认为:“大力宣扬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也试图让中国人相信,只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那么政治、经济、军事、技术等的改革也将随之水到渠成。”由此可知,该学者强调( )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思想解放的重要性
C.必须进行政治改革 D.需要进行文学革命
21.在学习历史过程中要分清“史实”和“史论”,下列属于“史论”的是( )
A.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B.新文化运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C.洋务派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D.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
22.经历了辛亥革命的失败,先进的知识分子意识到:民主共和的真正敌人,藏匿于几千年来的思想传统,因此必须从思想文化上冲破封建禁锢。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 )
A.辛亥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延续
B.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的补课
D.辛亥革命为五四运动提供了思想指导
23.下列对于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国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B.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C.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24.新文化运动前期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
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二、材料分析题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陈独秀的活动
1915年 创办《青年杂志》
1917年 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1919年 起草《北京市民宣言》领导爱国学生运动
1920年 建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 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局书记
材料二 1918年,陈独秀、李大钊创办《析青年》的姊妹刊物《每周评论》。从这以后,新文化派知识分子由批判封建旧传统等一般宣传,开始转向宣传现实的政治斗争,把民主与科学思想同时事政治结合起来。五四运动前后,《新青年》刊登了李大钊《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每周评论》也刊载了摘译版《共产党宣言》以及陈独秀《二十世纪俄罗斯的革命》等文章。
(1)材料一中陈独秀的活动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些重大历史事件?请任选其中一个历史事件用一句话阐述其影响。
(2)据材料二,陈独秀等知识分子思想宣传的内容有了哪些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变化的原因。
(3)综上所述,近代先进知识分子身上体现了哪些优秀的品质?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
材料二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狂人日记》
材料三 运动狂飙、猛烈地冲击了千百年束缚中国人心智的道德、伦理观念及建构其上的政治意识……其对传统文化糟粕的批判和对西方思潮的大量引入,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青年,对于民国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材料一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大旗。它们分别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出自谁的作品 它准确反映了材料一运动中的哪项内容
(3)材料三作品的作者对这场运动持什么观点 你赞同他的观点吗 请说明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1.B
2.A
3.A
4.A
5.B
6.A
7.B
8.D
9.B
10.C
11.C
12.B
13.C
14.C
15.A
16.B
17.B
18.D
19.B
20.B
21.B
22.C
23.A
24.B
25.(1)新文化运动;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促进思想解放;
(2)从民主与科学转身宣传马克思主义;原因:五四运动的开展;十月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的传入;
(3)爱国主义、不断探索、与时俱进等;
26.(1)民主与科学。
(2)鲁迅。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3)观点: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言之有理即可)
赞同。理由: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言之有理即可)
不赞同。理由: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