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课时练(第1课时)
聚落,古代指村落。《汉书·沟洫志》中记载道:“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图1为“聚”和“落”的甲骨文解释,图2为乡村和城市景观图。读图,完成1、2题。
1.城市与乡村的根本差别在于 ( )
A.生产与生活方式不同 B.交通线数量不同
C.人口数量不同 D.建筑物密度不同
2.关于聚落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是人类居住房屋的总称
B.多建在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地方
C.受自然环境影响不断加强
D.保护传统聚落的目的是发展旅游业
3.(兰州学业考)聚落的形成与地形、气候、资源、交通等条件关系密切。下列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条件是 ( )
①地表崎岖 ②气候暖湿
③交通闭塞 ④水源充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4.最容易形成团块聚落的地区是 ( )
A.河流沿岸 B.山谷地带
C.交通干线 D.平原地区
(福建学业考)右图为我国某地聚落景观,当地居民以茶树种植为主业。读图,完成5、6题。
5.该景观的聚落形式及判断理由是 ( )
①城市 ②乡村 ③从事农业生产 ④从事非农业生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该聚落最可能位于 ( )
A.宁夏平原 B.内蒙古高原
C.东南丘陵 D.塔里木盆地
(2022·甘肃定西期末)“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读《雨过山村》,完成7、8题。
7.《雨过山村》中描写的聚落 ( )
①是乡村聚落 ②是城市聚落
③以农业生产为主 ④以城市生产为主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8. 诗中“雨里鸡鸣一两家”的原因是 ( )
A.地形崎岖 B.水源丰富
C.气候适宜 D.土壤肥沃
(包头学业考)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完成9、10题。
9.影响图中公路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 )
A.聚落 B.地形 C.气候 D.水源
10.最易受到洪灾威胁的居民点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民居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杰作。下图为世界不同区域的传统民居,据此完成11、12题。
11.读上面四幅景观图,对不同区域的传统民居描述有误的是 ( )
A.①是位于东南亚的高脚屋
B.②是位于北极地区的冰屋
C.③是位于西亚地区的土坯屋
D.④是位于非洲的茅草屋
12.对上述四处民居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①所在地区终年高温潮湿,房屋的设计通风防潮
B.②所在地区气温低冰雪多,建造房屋就地取材
C.③所在地区森林丰富,房屋的材料多用木材筑造
D.④所在地区终年炎热,多台风,茅草屋便于拆卸
公元前214年,任嚣修筑任嚣城,这是广州筑城之始。公元前206年,赵佗进一步扩建任嚣城,俗称赵佗城或越城。根据材料,完成13、14题。
13.赵佗城布局的特点是 ( )
①面湖 ②临溪 ③背山 ④望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从图中可以看出赵佗城筑城的有利条件不包括 ( )
A.地形平坦 B.矿产丰富 C.交通便利 D.土壤肥沃
参考答案
1.A 2.B 【解析】本题组考查聚落有关知识。第1题,城市与乡村是人类的聚落,是人们进行生产、生活的场所,根据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可划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交通线、人口数量和建筑物密度不是根本差异。第2题,聚落是人类居住的场所,不仅仅体现在房屋上,还有活动场所、生产工具等;多建在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等条件优越的地方;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不断减弱;保护传统聚落的目的是保护传统文化。
3.C 【解析】本题考查聚落的形成条件。聚落形成的条件多是地形平坦,气候暖湿,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资源丰富等。
4.D 【解析】本题考查聚落的形态。在河流沿岸、山谷地带、交通干线附近,聚落多呈条带状,在平原地区多呈团块状。
5.C 6.C 【解析】本题组考查聚落的形式和分布地区。第5题,由图可知,展示了“瓦房”“青山”“农田”“拱桥”景观,是典型的乡村聚落,这里主要从事农业活动。第6题,由图可知,该聚落依山而建,地势起伏大,植被覆盖率高,可能分布在我国东南丘陵地区。
7.A 8. A 【解析】本题组考查聚落的分类及影响因素。第7题,“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描述的聚落是乡村聚落、以农业生产为主,聚落规模小且分散,①③正确。第8题,“雨里鸡鸣一两家”描写的是在雨天,晦明交替似的天色,会诱得“鸡鸣不已”;但只有一两家,说明该地区聚落很少、很分散,说明当地的地形崎岖,不适合聚落的发展。
9.A 10.B 【解析】本题组考查聚落的分布及影响因素。第9题,由图可以看出,图中公路的分布都沿聚落分布,考虑的是社会经济因素,与地形、气候和水源关系小。第10题,由图中等高线可以看出,乙处位于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山谷地带,最容易遭受洪涝灾害的威胁,其他三个聚落受洪涝影响小。
11.C 12.D 【解析】本题组考查聚落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第11题,③是木屋,不是位于西亚地区的土坯屋。第12题,④所在地区终年炎热,茅草屋便于就地取材。
13.B 14.B 【解析】第13题,读图可知,赵佗城布局北背越秀山,南望珠江,西临文溪,附近并没有湖泊分布。第14题,赵佗城地处河流下游,地形平坦,交通便利,土壤肥沃,图中没有体现矿产信息。
PAGE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