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 课 原始农耕生活 习题课件(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 课 原始农耕生活 习题课件(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12 21:44: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1. 图1猪纹陶钵是浙江省博物馆的馆藏珍品。猪纹陶钵是一件典型的盛食器,这类盛食器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对研究_________文化的陶器制作、原始绘画艺术和七千年前人饲养猪的情景等提供了实物史料。
河姆渡
2. 图2是1953年在西安_____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该盆生动地反映了当地居民的渔猎生活及其高超的彩陶烧制技术。
3. 图3是农业工具耒耜。原始社会晚期,“石器锄耕”,出现了松土农具。耒是耒耜的柄,耜是耒耜下端的起土部分。有了它才有真正意义上的“耕”和耕播农业。
半坡
( )1. 若要了解史前时期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的历史,最可信的证据是其遗址上发现的
D
A. 木器 B. 彩色陶器 C. 石器 D. 炭化稻谷
( )2. 河姆渡遗址不仅出土了食用后被抛弃的鱼骨,而且出土鹿、猪、牛等大量的动物遗骸和酸枣、橡子、菱角等植物果实。这表明
D
A. 渔猎、采集是当时主要生产方式
B. 出土遗物证明当时农耕品种多样
C. 农业生产是先民唯一的食物来源
D. 渔猎、农耕等共同构成食物来源
( )3. 考古工作者在半坡遗址除发掘出大量房屋、圈栏、窖穴外,还发现了大量磨制石器以及石制研磨器。人们把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
B
A. 旧石器时代 B. 新石器时代
C. 远古传说时代 D. 金石并用时代
( )4. 河姆渡人所处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草木茂盛,虫兽较多。因此,最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样式是
B
A. 洞穴 B. 干栏式房屋
C. 搭上草棚的水井 D. 半地穴式房屋
( )5. 文物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如图文物反映了当时
A. 农业初兴 B. 聚族而居
C. 采集狩猎 D. 贫富分化
A
材料一 半地穴式房屋多圆形,地穴有深有浅,以坑壁作墙基或墙壁;坑上搭架屋顶,顶上抹草泥土;有的四壁和屋室中间还立有木柱支撑屋顶,多分布在黄河流域。而由穴居发展而来的木骨泥墙建筑的单体典例为西安半坡村遗址,聚落遗址典例为陕西临潼姜寨仰韶文化遗址,而且在不同的建筑功能出现了分区布置。
——《住宅的发展与演变》
材料二 墨子说,上古的人民不知道作宫室之时,靠近山陵居住,住在洞穴里,地下潮湿,伤害人民,所以圣王开始营造宫室。营造宫室的法则是:地基的高度足以避湿润,四边足以御风寒,屋顶足以防备霜雪雨露,宫墙的高度足以分隔内外,使男女有别——仅此而已……
与巢居、穴居相比,居住不受地点限制,出入方便、安全;在北方,半地穴式房屋冬暖夏凉,提高了居住舒适性;可有效改善潮湿状态,有利于身体健康;建造材料容易找到,成本低;半地穴式房屋内部功能上分区布置,有利于部落议事、组织分工等。
结合上述两则材料思考,半地穴式房屋有什么优点?
【示例】原始农业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下列能反映这一进步的是 ( )
A. 北京人采集狩猎 B. 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C. 相传黄帝造船只 D. 半坡居民制作陶器
B
【答案】B
【解析】农作物的种植是原始农业出现的标志之一。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人开始种植水稻,是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生活的代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B项正确。北京人采集狩猎时,我国还没有原始农业。排除A项;相传黄帝造船反映原始制造业的发展,排除C项;半坡居民制作陶器反映了原始手工业的发展,排除D项。
知识点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基础训练
( )1. 根据考古发掘和研究,人类社会进入新石器时代后,先民们大多不再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其主要原因是
A. 狩猎技术进步 B. 人工取火普及
C. 原始农业兴起 D. 灌溉技术成熟
C
( )2. 大约8 000年前,中国境内出现了用来砍伐的石斧、石铲,用来修整土地的耒耜,用于收割的石刀、石镰等农业工具。这说明当时我国
A. 人们的生活走向定居 B. 原始农业得到发展
C. 精耕细作的农业出现 D. 农业生产最为发达
B
( )3.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芭芭拉·沙尔和纽约大学的迈克尔·普鲁加南联合开展了一项DNA研究,最终得出结论:栽培稻的确起源于中国。能找到水稻起源于中国的证据的遗址是
A. 北京人遗址 B. 河姆渡遗址
C. 半坡遗址 D. 龙山文化遗址
知识点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B
( )4. 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多处稻谷、稻草的堆积层,层厚20~50厘米,最厚处超过1米,若折算成稻谷,可达12吨以上。这可用于印证河姆渡居民
D
A. 开始推广牛耕技术 B. 初步产生物品交换
C. 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D. 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 )5. 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域河姆渡人文化特征的是
B
①猪纹陶钵 ②人面鱼纹彩陶盆
③干栏式房屋 ④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 )6. 《孟子·滕文公》说:“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由此可见,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建筑房屋,除自然条件影响外,人们考虑的重要因素还有
A
A. 人身安全 B. 居住舒适
C. 外观美观 D. 出入方便
【难题6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建筑房屋,除受自然条件影响外,人们考虑的重要因素还有人身安全,因为当时洪水泛滥、野兽众多,为保证安全,河姆渡人住干栏式房屋,上层住人,下层饲养家畜,A项正确。
( )7.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可以佐证半坡人掌握简单纺织、制衣技术的是
C
A. 石铲、石斧、石刀 B. 弓箭、长矛、石球
C. 骨针、骨锥、石制纺轮 D. 渔叉、渔钩、渔网
知识点三:半坡居民的生活
A. 干栏式房屋 B.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C. 出土的稻谷 D. 铜鼎
( )8. 半坡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聚落遗址。下列能反映半坡居民生活状况的是
B
( )9. 我们现在常说的“五谷丰登”中的“五谷”,一般指稻、黍、稷、麦、豆五种粮食作物,在商周时期都已种植。约6 000年前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A. 粟 B. 玉米 C. 甘薯 D. 马铃薯
A
( )10. 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遗址都在大河流域,其主要原因是
A. 适宜航行、交通便利
B. 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
C. 环境优美、风景秀丽
D. 河流湍急、地势险要,战略地位重要
B
A. 天然火的运用 B. 打制石器的使用
C. 群居生活出现 D. 原始农业的兴起
( )11. 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提道:“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
D
( )12. 河姆渡考古发现大量木桩、地板、柱、梁、枋等干栏式建筑构件,部分带有榫头和卯口,远比同时期黄河流域居民的半地穴式建筑复杂。这说明
B
A. 中国木建筑领先世界 B. 建筑深受地理环境影响
C. 河姆渡文明程度最高 D. 半地穴式建筑适合定居
【难题12解析】河姆渡遗址位于长江流域,“大量木桩、地板、柱、梁、枋等干栏式建筑构件”明显受到当地地理环境即多雨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和世界的比较,排除A项;C项说法绝对,排除;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 )13. |史料实证|在长江流域的一个人类遗址挖掘过程中,许多出土的陶釜底部还残留着烧煳了的米饭“锅巴”,同时还出土了大量的骨耜。由此判断,当时人们已经能够
A. 人工种植粟 B. 人工种植蔬菜
C. 人工种植水稻 D. 饲养牲畜
C
A. 新石器为原始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B. 原始农业推动人类定居生活的形成
C. 原始农业促进了牲畜的驯化和饲养
D. 新石器促进了人类早期文明的诞生
( )14.|历史解释|著名的考古学家柴尔德提出的“新石器时代革命”理论中的主要结论之一就是,原始农业和家畜饲养是人类历史上自学会控制火以来的一次“最伟大的经济革命”。该理论提出的主要依据是
B
( )15. |历史解释|当原始农业种植发明之后,人类即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通过种植农作物,不断地增殖农产品以获得生活来源,使生活来源有了可靠保证,从而解决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这表明原始农业的发展
B
A. 促进了原始手工业与家畜饲养的发展
B. 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物质基础
C. 仰赖大自然的恩赐并且受大自然制约
D. 促进人口增长并使人类开始定居生活
【难题15解析】题干意在强调原始农业的出现,“解决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说明原始农业的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物质基础,B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原始手工业与家畜饲养的发展、仰赖大自然及受大自然的制约、人口增长的内容,排除A、C、D三项。
16. 中华文明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这一时期形成了两大农业区,呈现了不同的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聚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奈何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郭沫若
材料二 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他们还会制作玉器和简单的乐器。
材料三 我国原始农耕时代
主要遗址图(如图所示)。
(1)材料一诗句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绘?诗中“奈何”体现郭沫若参观遗址后的什么遗憾?
原始居民:半坡居民。遗憾:没有发现文字。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河姆渡居民的世界性贡献。与北京人相比,河姆渡居民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
贡献:栽培水稻。
进步:从事农业生产,过上定居生活;生产工具更加精细,生活用具丰富多样。
(3)根据材料三,归纳我国原始农耕文化遗址的分布特点。试分析产生这种特点的原因。→侧重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分布特点:我国原始农耕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的中下游。
原因: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地势平坦、宽阔,水源充足,土地肥沃,便于进行农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