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地球和地球仪课时练(第3课时,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1地球和地球仪课时练(第3课时,解析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49.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0-13 09:36: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地球和地球仪》课时练(第3课时)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2年3月5日13时02分在我国西藏昌都市洛隆县发生3.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中心位于(30.79°N,96.27°E)的位置。据材料完成1、2题。
1.地震中心在上图经纬网中的位置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2.该地震中心位于 ( )
A.南半球、高纬度地区
B.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C.东半球、低纬度地区
D.西半球、低纬度地区
3.2022年3月5日14时0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银河航天02批卫星(6颗)及其搭载的1颗商业遥感卫星发射升空。读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位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文昌卫星发射基地的经纬度位置约为 。
(2)西昌位于 (低、中、高)纬度, (东、西)半球, (南、北)半球。
(3)西昌位于太原的 方向。
下图是某一同学绘制的经纬网简图。据此,完成4、5题。
4.观察角度相同的两图是 ( )
A.甲和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丙和丁
5.对图中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 )
①甲图有3根经线
②乙图有最长纬线圈
③丙图标有北极点
④丁图有赤道全貌
A.①和②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③和④
读图,圆圈a、b、c分别代表三条重要的纬线,图中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回答6、7题。
6.如果在图的中心点位置标注一个表示方向的字母,合理的是 ( )
A.N   B.S   C.E   D.W
7.图中有关ef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ef本质上就是一条直线
B.ef的长度约为1万千米
C.ef的长度约为a线的一半
D.ef是东西半球划分界线
8.两架飞机,东西相距一万千米,同时从赤道起飞,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高度一直向北飞行,其结果是 ( )
A.两架飞机各绕地球一周回到原地
B.两架飞机距离保持不变
C.两架飞机在北极上空相遇
D.两架飞机距离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
9.(2021·张家界学业考)读经纬网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D的经纬度位置是(45°S,165°E)
B.C在D的西北方,B位于南半球
C.A位于高纬度地区,E位于北温带
D.C的经纬度位置是(60°N,150°W)
10.(铜仁学业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1中A、B两点的地理坐标分别是A 、B ,从南北半球看两点均位于 半球,从东西半球看A点位于 半球,B点位于 半球。
(2)图2中A、B、C三点的地理坐标分别是A 、B 、C 。A点位于 半球、 半球,B点位于 半球、 半球。
(3)图3中A、B两点的地理坐标分别是:A 、B ,从南北半球看两点均位于 半球,A点位于B点的 方向。
参考答案
1.A 2.B 【解析】本题组考查经纬网的知识。第1题,读图可知,该经纬网中没有出现0°纬线和0°经线,应根据经度的变化规律:度数向东增大为东经,向西增大为西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来判断。第2题,根据题意可知,地震中心位于(30.79°N,96.27°E)的位置,30°~60°为中纬度地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30.79°N位于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96.27°E位于东半球。
3.(1)(20°N,110°E)
(2)低 东 北
(3)西南
【解析】本题考查经纬网图的判读。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网可判断文昌的经纬度约为(20°N,110°E)。第(2)题,西昌的纬度低于30°N,属于低纬度,北半球;位于20°W以东、160°E以西,属于东半球。第(3)题,根据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判断西昌位于太原的西南方向。
4.B 5.A 【解析】本题组考查经线与纬线的特征。第4题,经线连接南北两极,长度相等,纬线与赤道平行,长度不相等。由图可知,甲图中心是赤道;乙图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丙图中心在赤道以南;丁图中心是赤道。第5题,由图可知,甲图有三根经线,分别是90°W,0°,90°E;乙图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其中大圆圈为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丙图中北极点被遮挡,看不到北极点;丁图为平视图,只看到一半的赤道。
6.A 7.C 【解析】本题组考查经纬网图的判读。第6题,读图知,地球的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可知此图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一个俯视图,故中心点位置应标“N”。第7题,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点的线,指示南北方向,ef是由过北极点的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通过题干可知,a线为赤道,ef线的长度约为a线的一半,a线周长约为4万千米,故ef线长约2万千米;图中没有标示经纬度度数,无法判定ef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8.C 【解析】本题考查经线和纬线的特点。所有的经线在南北极相交,且经线长度相等,纬线长度不相等,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点,两架飞机一直向北飞行,也就是沿经线向北极方向,两飞机的距离越来越近,最后在北极上空相遇。
9.A【解析】本题考查经纬网判读。由图中极点S可知,图示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旋转地图将“S”置于下方、“180°”置于上方,再依据经纬网的判读方法进行判读:图中D的经纬度是(45°S,165°E);图中C的经纬度是(60°S,150°W); C在D的东南方,B位于南半球。依据纬度和五带的划分可判定,A点纬度是75°S,位于60°~90°的高纬度地区,E点纬度是45°S,位于23.5°S~66.5°S的南温带。
10. (1)(10°S,150°E) (20°S,170°E) 南 东 西
(2)(10°N,170°E) (30°S,170°W) (30°N,180°) 北 西 南 西
(3)(70°N,45°W) (70°N,135°W) 北 正东
【解析】本题考查经纬网图的判读。第(1)题,据图1中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可得,A的地理坐标是(10°S,150°E);B点的地理坐标是(20°S,170°E);从南北半球看两点均位于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A点位于东半球,B点位于西半球。第(2)题,据图2中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可得,A点的地理坐标(10°N,170°E);B点的地理坐标是(30°S,170°W);C点的地理坐标是(30°N,180°);A点位于北半球、西半球,B点位于南半球、西半球。第(3)题,图3中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所以该图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图中相邻两条经线的度数差是45°,A点的地理坐标是(70°N,45°W),B点的地理坐标是(70°N,135°W),从南北半球看两点均位于北半球,A点位于B点的正东方向。
PAGE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