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课时练(第1课时)
1.2022年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主题为“早预警、早行动:气象水文气候信息,助力防灾减灾”。下列自然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 )
A.地震 B.泥石流
C.台风 D.滑坡
2.(深圳学业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指出,深圳需提升城市的灾害防御能力。下列自然灾害中,深圳需重点防御 ( )
A.火山喷发 B.沙尘暴
C.梅雨 D.台风
(2021·河北学业考)2021年3月14日夜间至16日上午,受蒙古国沙源及强冷空气南下共同影响,我国出现近十年来最强沙尘天气,面积超过380万平方千米。下图示意我国受到此次沙尘天气影响的地区及景观。据此完成3~6题。
3.我国受到沙尘天气影响的地区主要是 ( )
A.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B.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C.北方地区、西北地区 D.南方地区、青藏地区
4.上述地区遭受沙尘天气影响最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形平坦 B.河网密布
C.距沙源近 D.人烟稀少
5.近年来,我国大力治理荒漠化地区,沙尘暴天气已经大大减少,下列属于有效治沙措施的是 ( )
①种植红柳、梭梭 ②增加载畜量
③设置草方格沙障 ④开垦荒地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6.遇到沙尘暴时,你的做法是 ( )
①出门佩戴口罩 ②关闭门窗
③减少户外活动 ④佩戴防风眼镜
⑤户外做广播体操 ⑥高速骑电动车
A.①②③⑥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③④⑤⑥
读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完成7、8题。
7.图中所示的某气象灾害是 ( )
A.寒潮 B.沙尘暴
C.春旱 D.洪涝
8.该气象灾害最易发生的地区是 ( )
A.四川盆地 B.东北平原
C.长江三角洲 D.华北平原
9.如图为我国部分地区主要自然灾害发生频次统计资料图,读图可知 ( )
A.东南地区发生频次最高的是台风
B.东南地区较北部地区多发干旱
C.西北地区发生频次最高的是干旱
D.西北地区的四种灾害发生频次少于东南地区
(泰安学业考)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季风气候条件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旱涝灾害最为频繁和严重的国家之一,旱涝灾害的频繁发生及持续积累给我国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读我国洪涝灾害分布图和我国干旱灾害发生频次分布图,完成10、11题。
10.关于我国旱涝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旱涝灾害主要集中在东部季风区
②旱涝灾害深受夏季风进退的影响
③夏季风强的年份,往往造成“南涝北旱”
④夏季风弱的年份,往往造成“南旱北涝”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关于图中A、B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地形平坦、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是造成A地区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
B.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易造成B地区春季缺水
C.植树造林、修建水库是预防旱涝灾害的有效措施
D.为减少损失,可以将A、B两地区的人口大量迁往西部地区
参考答案
1.C 【解析】本题考查气象灾害。中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震属于地质灾害。
2.D 【解析】本题考查深圳地区重点自然灾害。深圳地区位于南部沿海地区,台风对深圳的影响次数多、危害大,是需要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
3.C 4.C 5.D 6.B
7.C 8.D 【解析】本题组考查春旱的成因和分布。在华北地区的春季,由于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降水少,人口、城市密集,生活、农业用水多,导致春旱现象的产生。
9.B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和读图能力。读图可知,东南地区发生频次最高的是干旱;东南地区较北部地区多发干旱;西北地区发生频次较高的是寒潮;东南地区的寒潮灾害发生频次少于西北地区。
10.A 11.D 【解析】本题组考查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以及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第10题,我国旱涝灾害主要集中在东部季风区,深受夏季风进退的影响。夏季风强的年份,往往造成“北涝南旱”。我国夏季风弱的年份,往往造成“北旱南涝”。第11题,A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地区,B地区是华北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是造成A地区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易造成B地区春季缺水。植树造林、修建水库是预防旱涝灾害的有效措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水平低,环境承载量小,不适合大量人口居住。
PAGE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