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6分)
1.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作答。(16分)
2021年1月25日起,中文正式成为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官方语言。语言是人类观念和思想( )的工具,是文化的重要__①__(zài)体。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文的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充。
据权威机构统计,自1994年以来,加入英语的新词汇中,“中文借用词”数量( ),以5%—20%的比例超过任何其他语言来源。中文成为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官方语言,有利于我国在全球国际旅游事务中( )更加积极的作用,更好地分__②__(xiǎng)中国旅游业发展经验和机遇,为__甲__作出积极贡献。
(1)根据拼音,依次为①②处写出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4分)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2)依次填入文段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表现 鹤立鸡群 发挥
B.表达 独占鳌头 发挥
C.表现 独占鳌头 发扬
D.表达 鹤立鸡群 发扬
(3)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4分)
(4)下列三个句子填入文段中甲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①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①③②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
二、阅读(3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6题。(25分)
千吨机
郑 宪
①我去探望那台千吨机。它不在老闵行了。这样一台硕大机器,发出巨大轰响,城里不再有它的位置,吵人,影响静谧环境,所以,被转移到乡下,去金山,一个周围有宽阔绿野的处所。
②只是和一个旧物重逢,内心就被冲撞撼动——在一座高厂房里,在远处便听到它的隆隆滚雷声。它乌黑的庞大身躯,约四层楼高,六十多吨重,左右一对大齿轮,转起来有节奏地空隆哐啷,似在诉说自己的传奇:三十多年,烧灼成红彤彤的大轴承,在这机身上一只只锻压滚过,累积滚过四百多万只。三十多年,它的雄姿屹立不倒,锻压能力不减,屡建殊功。
③那天回工厂,有人说起这台千吨机。我惊呼:它还没进工厂历史博物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离厂时,已建造八年的千吨机“初具规模”:在锻工车间西部场地挺身而立,仅基坑就挖了近五米深。千吨机安装的日子,车间头顶的行车密集移动:连着几天几夜,造机的主角大师傅徐,耸着瘦弱的肩背,鼓着腮帮吹响嘴哨,像神气的指挥官,调度吊装巨大的底座、曲轴、滑块、横梁。其诞生,如一部大的文学作品,而书写作品的人,没有“作家”的名分——大师傅徐无任何技术职称,但旷世作品愣是出来了:千吨锻压机啊,前无古人。有人说,此前国内造锻压机的能力和水平,400吨到顶。
④而我,其时几乎对这台千吨机视而不见,对大师傅徐也排斥。为什么?因为他的一个徒弟是我密友,不能按时满师,满师后工资也比别人少两块,觉得是奇耻大辱。这事谁做的?师傅做的,嫌徒弟工作拖沓,不钻业务——在不说话不通报的情况下,师傅对自己徒弟“背后下狠手”。徒弟之后坚决离开师傅,不但离开人,还离开厂,从老闵行远走宝钢。那个年代,因为这两块钱,磨不开脸,无法让一个人在此有尊严地立足。他的憎恶,一度也成了我的憎恶。所以,车间主任丁想要我顶这个徒弟的岗位,我一丝不考虑地大声拒绝。
⑤丁之后又为徐找了个“有知识的助手”叶。叶和我一起,会发车间环境落后肮脏的牢骚,还一起吃饭打球,在破旧的车间澡堂里,一起洗去身上乌黑的油垢,互相用绞干的湿毛巾搓背。给徐当下手,他立马埋头,不再发牢骚说怪话,一蓬乱发地干活,好像有了使命感:造出千吨机,替换大空气锤,终结危险负重的原始锻打。他们成了绝配,互相满意。
⑥我跟叶讲什么都投机,但说到大师傅徐,叶一句话把我顶回来:“他有真本事。”什么活都自己做,修理机床,自造行车,改空气锤手柄,自造工作母机。扩孔机一开始仿苏式,青岛买回来一台,不合国情,他一摸脑袋,改了机器倾斜度,改被动轮,改得操作的人舒舒服服——想想啊,他只是小学三年级文化水平啊,天赋加刻苦钻研,让他很早生一头华发。
⑦我满师后,跟了另一位锻工大师傅秦。秦是汽磅榔头上好手,他几乎对什么都看不惯,语言粗俗,骂骂咧咧。因技术高超,总是睥睨一切。我看他在汽锤台上自由王国般锻打拿捏:两根灼红的热铁棒,掌控上下起落的锤击,如节奏多变的音乐,有舒缓,有快速的进行曲,有热烈奔放的打击乐。热铁棒左右前后翻转,变细变长变扁变圆,仅半个多小时,一把玲珑好使、乌黑闪亮的铁手钳诞生。秦说这是雕虫小技。再问我,为什么不跟徐而跟他?我说徐造大机器好多年了,车间为他腾出篮球场大的地,至今没竖起个影。我的回答招来秦一顿棒喝:“车间北门的工作母机上,没见到正在加工的曲轴大毛坯吗?几吨重的滑块在外厂协作加工,你不知道?丁主任相中你,你不识抬举,出师没几天,嘴上还没长毛,闲话不要乱讲八讲。”惊我一身汗。后来知道,秦和徐,不仅是一个村出来的“无锡帮”,秦还只服他的“师弟徐”,“他在做大学毕业生不敢做也做不来的事。”那年代讲大学生,胜于今天褒博士后。
⑧锻工车间是个惨烈战场。秦在我读大学前一年,倒在轰鸣灼热的750千克大空气锤边,一瞬间的事。工友锻打时一个动作失误,碎裂的热锻件从锤台飞出,他一声没哼就倒下。追悼会那天,师弟徐哭师兄秦,那捶胸顿足的痛悔令周围人不忍:千吨机造得慢,来不及替换空气热锻锤,几十年一直贴心贴肺的师兄,竟先走了——便是他的罪。那年,正在调试的千吨机,修了坏,坏了修,补短板,填漏洞,热锻出来的轴承废品一堆堆。自然有刻薄的人说,徐花了厂里多少钱,造出来一坨超级废铜烂铁。
⑨我离开时,千吨机依然在做最后批量生产前的冲刺,完美句号画不上。我进厂八年,第一次,大师傅徐紧握我的手,很用力地晃,“去读大学啊,好好好。你是翔鹰,我们是工厂一辈子的大老粗。”握我的手满是厚茧——他就要年过半百了。叶在一边微微讪笑。他不听我劝,在反复权衡后,决定不参加恢复高考后的考试(上海中学毕业的他文理基础都在我之上),说:“我要陪他做完千吨机。”“他”就是用狠劲握我手的人。那一刻,他是胜利者。他不止一次对其他人宣示:矮矬娴静的叶是他身上“连着筋的肉”,一言一行,心领神会;谁也抢不走,他们彼此不分离。
⑩我在走之前,还参加了车间最后一个会,车间主任丁代表厂领导,奖励了徐一张9英寸黑白电视机购买证,以此激励千吨机“去夺取最后的胜利”。一阵稀落掌声响起。
过去的日子,照见我曾经的浅薄;长长的历史,可以佐证和认定一件事的价值。我几十年后回工厂,才发现,那千吨机,历一代复一代岁月后,依然精神抖擞在服役,工厂的大号轴承由它包打天下:柴油机轴承,铁路轴承,风电轴承,特大型轴承。
“活化石”级别的千吨机,轰隆轰隆响亮了几十年。
机器在,但离去的已远去,留下一堆感怀和沧桑。
(有删改)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第⑨段中“那一刻,他是胜利者”可见“我”对叶坚持跟随大师傅徐的敬佩与一丝自惭。
B.第⑩段末句“一阵稀落掌声响起”写出“我”对大师傅徐的不以为意的情感态度。
C.第段中加点词语“精神抖擞”暗含作者对大师傅徐能坚守千吨机事业的品质的赞美。
D.文中多次提到千吨机的响声,强化了作者的“感怀和沧桑”之意。
3.结合文章内容,作者花⑤—⑦三段文字写叶、大师傅秦两人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4分)
4.结合语境,赏析第③段中的画线句。(4分)
5.联系全文,说说作者笔下的“大师傅徐”是一个怎样的人。(6分)
6.请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谈谈你对第段中画线句的理解。(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14分)
①中国古代社会,有知识、有文化、有名望、有社会地位的“士”这一阶层最为人推崇的品质有三点:一是风骨,二是风雅,三是风流。其中,风骨是指士人有刚健气质和耿介性格。风流指其有出众才华和不拘于世俗的放逸洒脱。而风雅则相对中道一些,它处于三种人格中间地带:它强化骨鲠、端正之气就是风骨,增加超迈、俊爽之气则为风流。
②孔子讲:“温柔敦厚,《诗》教也。”这是讲“温柔敦厚”是风雅所应具备的最重要品质。但孔子以“温柔敦厚”为风雅定调,并不意味着人性因此柔顺软弱,而恰恰是要由此彰显人超越世俗价值之上的雄强和果敢,面对世间种种不平和险境,以泰然心态面对,方为真勇者和大丈夫。如公元前202年,刘邦率大军围困鲁国曲阜,面对行将降临的屠城灾难,“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弦歌之音不绝”,这种对文明价值的无畏坚守,显然是一种大风雅和大勇敢。同时,儒家的温柔敦厚,也不是不讲原则,而是外圆内方,刚正不失善意,在坚持原则前提下待人接物不伤大雅。
③在中国文明以教化为本的传统中,奠基于诗教的风雅之教是一切人文教化的始基。孔子之所以将诗教排在“三教”首位,原因无非在于诗总是传达关于自然和人生的美好情愫,能够使人在受教育之初,就因感悟世界美好而兴发良善心志,进而使人性变得积极、健康、乐观。风雅之教,从而具有了在人性源头处发蒙人性、重建人性的性质。
④在中华文明史上,风雅不仅关乎士人个体的精神养成,而且更关乎家国天下的风尚再造。它是一个从个体修身逐步向国家等宏大问题蔓延的价值连续体。其中,在个体层面,风雅表现为士人文质一体、彬彬有礼的君子之风。在家族层面,它表现为对人文教养和知识文化学习的重视,古人所谓诗礼传家、耕读传家、“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之论,无一不是将良好家风的养成作为家族延续最重要的支撑力量。在国家层面,周公制礼作乐是中国数千年风雅传统的开端,此后的中国史,就是对这一传统不断追忆、回溯、复归并发扬的历史。孔子讲:“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这种对风雅传统的不断复归,有效保证了中国文明的历史连续性,同时也使中华民族在与其他民族竞合中,始终保持着文化优越性。
⑤这种具有鲜明审美特质的立人、立国之道,在世界文明史中显现出其独特性。我们今天提倡的“美丽中国”建设,不仅应指自然界山川秀美,当然也应将风雅纳入其中。
(选自刘成纪《走向风雅》,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文章开头将风雅与风骨、风流进行比较,让读者对“风雅”这一概念有了初步认识。
B.第②段引用孔子的话和举“鲁中诸儒”的例子,进一步阐释风雅“温柔敦厚”的品质。
C.第③④段着重分析了“风雅”在中国文明史上具有的重大价值以及风雅传统的意义。
D.文章最后高度肯定了“美丽中国”建设中自然界山川秀美在世界文明史中的独特性。
8.“温柔敦厚”的具体内涵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9.文章认为我们今天提倡的“美丽中国”建设,“也应将风雅纳入其中”,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5分)
三、写作(45分)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光明中学在距离中考100天之际举办百日誓师大会,希望九年级学子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学校准备了三句宣誓词:①给自己一个目标,让生命燃烧;②不在云端起舞,紧贴地面行走;③厚积分秒之功,始得一鸣惊人。
上面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如果你是该校九年级学生代表,请以其中两句誓词为主题,为百日誓师大会写一篇发言稿,可写人叙事,可发表观点见解。
要求: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体现情境下的交际意识;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不少于600字。
答案
一、1. (1)①载 ②享
(2)B
(3)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文的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
(4)D
二、(一)2. B 点拨:通过第 段“过去的日子,照见我曾经的浅薄;长长的历史,可以佐证和认定一件事的价值”可知,“我”曾经误解了徐,徐用心血制成的千吨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历一代复一代岁月后,依然精神抖擞在服役”。“不以为意”说法错误。
3. 通过写叶为大师傅徐卖力工作、毫无怨言和他对大师傅徐的高度评价,衬托出大师傅徐真才实干的锻造本领;通过写大师傅秦睥睨一切,却只服他的“师弟徐”,对“我”一顿棒喝,衬托出大师傅徐的技艺高超。
4.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千吨机比作一部大的文学作品,生动形象地写出千吨机诞生的历史意义与价值之大,体现了大师傅徐的锻造技术高超,同时也体现了他不在乎名利的品质。
5. ①技艺高超。他虽然瘦弱,调度工作时“像神气的指挥官”。②热爱与坚守自己的事业。他一直在千吨机的研发岗位上坚守了几十年,不曾放弃。③关心后辈。他对“我”准备参加高考的真挚关切,寄予期望。④重感情。他对师兄秦的意外有“捶胸顿足的痛悔”,悲痛万分。⑤刻苦钻研。他什么活都自己干,文化水平不高,但认真研究。⑥不在乎名利。他工作多年,却无任何技术职称。(任意答出3点即可)
6. 过去,“我”因密友自身的问题却去排斥甚至憎恶大师傅徐,浅薄而无知;几十年后,“我”才真正客观地认识他的为人,他的技艺高超,对千吨机事业的热爱,认识到他坚守这项事业的价值。这句话表达了“我”对大师傅徐的敬佩与惭愧。我曾经因为同学的一句谣言而误解好朋友对我的关心,从而错过了一段美好的友情,我为自己的轻信谣言,不去实际查验而感到愧疚。
(二)7. D 点拨:根据原文第⑤段“我们今天提倡的‘美丽中国’建设,不仅应指自然界山川秀美,当然也应将风雅纳入其中”得知,D项的分析是片面的,没有理解到“风雅”的重要性。
8. ①超越世俗价值之上的雄强和果敢,以泰然心态面对不平与险境;②外圆内方,刚正不失善意,在坚持原则前提下待人接物。
9. ①风雅之教是一切人文教化的始基;②风雅能发蒙人性、重建人性;③风雅关乎家国天下的风尚再造;④风雅能有效保证中国文明的历史连续性;⑤风雅使中华民族始终保持文化优越性。
三、10. 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