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4 16:12: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知人论世
2.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中所描述的社会现实;
3.体会诗人忧国忧民、同情下层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官至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为“杜工部”。他是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深刻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现状,后世将他的诗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写作背景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当时安史之乱还未平定,关中地区闹饥荒,民不聊生。这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又辗转经同谷(今甘肃成县)到了四川。第二年,经亲友的帮助,杜甫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即成都杜甫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但是上元二年(761)的秋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杜甫一家只好在风雨中过了一个难挨的不眠之夜。诗人由自身遭遇联想到战乱以来的多难,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文题解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被;“茅屋为秋风所破”,即茅屋被秋风破;“歌”,古诗的一种体裁。题目交代了诗的创作缘由和体裁。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朗读诗歌
秋高:秋深。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品读诗歌
怒号(háo):大声吼叫。
三重(chóng)茅:几层茅草。三,泛指多。
挂罥(juàn):挂着,挂住。罥,挂。
塘坳(ào):低洼积水的地方(即池塘)。塘,一作”堂“。坳,水边低地。
忍能对面为盗贼:竟狠心这样当面做“贼”。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忍能,狠心。对面,当面。为,做。
入竹去:进入竹林。
呼不得:喝止不住。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俄顷(qǐng):不久,一会儿,顷刻之间。
秋天漠漠向昏黑(古音念hè):指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
布衾(qīn):布质的被子。衾,被子。
恶卧:睡相不好。
裂:使动用法,使……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屋漏:根据《辞源》释义,指房子西北角,古人在此开天窗,阳光便从此处照射进来。“床头屋漏”,泛指整个屋子。
雨脚如麻:形容雨点不间断,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
丧(sāng)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沾湿:潮湿不干。
何由彻:如何才能挨到天亮。彻,彻晓。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安得:如何能得到。
大庇:全部遮盖、掩护起来。庇,遮盖,掩护。
寒士:“士”原指士人,即文化人,此处是泛指贫寒的士人们。
呜呼:书面感叹词,表示叹息,相当于“唉”。
突兀:高耸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广厦。
庐:茅屋。
亦:一作“意”。足:值得。
八月秋深狂风大声吼叫,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狠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明目张胆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去了。我费尽口舌也喝止不住,回到家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不久后风停了天空上的云像墨一样黑,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布质的被子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子蹬破了。如遇下雨整个屋子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雨点像下垂的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后我的睡眠时间就很少了,长夜漫漫屋子潮湿不干如何才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大屋,普遍地庇覆天底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喜笑颜开,房屋遇到风雨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诗歌译文
赏析诗歌,品味语言
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这两句诗是如何写秋风的威力的
句中的“怒”字将秋风拟人化,写出秋风的猛烈无情。"卷”“三重”表现出风的猛烈,写出了诗人受害之重。
2.赏析“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飞”“渡”“洒”“桂育”“飘转”“沉”等动词,细致形象地写出了风吹茅草的情状,也体现出诗人焦灼痛苦的心情。
3.诗人在文中到底“叹息”些什么
诗人不仅“叹息”天公毁屋无情,“叹息”儿童幼稚,不明诗人苦衷,还“叹息”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4.“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这两句诗表明了诗人的家庭境况如何
生活困窘。句中用“铁”字形容被子,说明了被子很破、很凉、很硬,可见诗人生活之贫困。
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由自己联想到他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让他不禁发出了这样的呼喊。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等痛苦的生活体验中迸发出的激情和希望。
6.“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境界
写出了诗人饱尝人间疾苦、体察世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和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崇高精神。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是抒发情感的最强音。
写作特色
(1)用词生动准确。
如首句中“风怒号”三字,用词生动准确,活画出秋风咆哮之状。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秋风之大而无情。“茅飞渡江洒江郊”的“飞”字紧承“卷”字,“卷”起的茅草没有落在屋旁,却随风“飞”走,可见秋风之猛。还有“渡”“洒”“挂胃”“飘转”“沉”,这一个接一个的动词,不仅组成一幅幅鲜明的图画,而且紧紧地牵动诗人的视线,拨动诗人的心弦。
(2)逐层蓄势,转笔陡然。
本诗的艺术构思极有特色。诗人先以铺陈叙述的笔法逐层推进,极写个人的不幸遭遇,待蓄足势后陡然转笔,以抒情、议论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愿望。
诗歌主旨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茅屋被秋风吹破的过程,表达了自己生活的不幸,并推己及人地想到了饱经战乱、至今仍流离失所的士人,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