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课件(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课件(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12 23:03: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光武帝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学习目标
1.了解西汉到东汉的过渡,掌握“光武中兴”的内容及黄巾起义对东汉王朝的影响。
2.了解东汉王朝从建立到“一蹶不振”的历史史实。
3.学生尝试用对比的方法,学习东汉的历史。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外 戚
指帝王的母族、妻族,主要是皇后娘家的父亲、兄弟 。
指帝王的母族、妻族,主要是皇后娘家的父亲、兄弟 。
王 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
王莽是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王氏家族利用外戚的身份,长期握有朝廷内外的军政大权。王莽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汉末年,帝国日衰,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王莽趁机夺取了西汉政权。
公元9年,王莽宣布自己承受天命,迫不得已“即真天子位”,建国号为“新”,王莽的新朝取代了汉朝。
王莽篡汉
光武中兴
西汉

公元前202年
公元9年
公元23年
刘秀(公元前6年—公元57年)汉景帝后裔。
公元25年
东汉
为什么将刘秀建的汉称为“东汉”呢?此前还有类似命名的例子吗?
长安◎
西周:镐京(长安)
东周(春秋战国):洛阳
◎洛阳
刘秀
(前6年—公元57年)
东汉开国皇帝
刘秀:拥有西汉宗室血统,28岁起兵,早年时期做过农民,后因参加起义成功,建立东汉,史称光武帝。30岁称帝,在位33年。称帝后经过十多年的征伐,基本统一中国,恢复汉朝。其为人谨慎、朴实而有气度,躬亲政务,堪称一代明君。
29岁那年,他如愿以偿,娶了比他小10岁的阴氏丽华。
仕宦当做执金吾
娶妻当得阴丽华
“柔道”治理天下
(建武十七年)幸章陵。……时宗室诸母因酣悦,相与语曰:“文叔少时谨信,与人不款曲,唯直柔耳。今乃能如是!”帝闻之,大笑曰:“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
——《后汉书·光武帝纪》
光武中兴
刘秀登上皇帝宝座后,面临的是一副残破到极点的烂摊子。与刘秀同时代的冯衍有一段话描写当时的状况说:“祸拏(ná)未解,兵连不息,刑法弥深,赋敛愈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秽”,以致“匹夫僮妇,咸怀怨怒”。
—— 《后汉书·桓冯列传》
你看到了哪些信息?说明当时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
社会经济凋敝、社会矛盾尖锐
奴婢
奴婢
庶人
材料一:(光武帝)诏曰:天地之性,人为贵。其杀奴婢者,不得减罪。……诏陇、蜀民被略为奴婢自讼者,及狱官未报者,一切免为庶人。
——《后汉书.光武帝纪》
材料二:令郡国收田租三十税一,如旧制 。
材料三:对罪犯除死罪外,一般释放回家;在逃犯,政府公告免罪,放心回家。
材料四:裁并400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对官员严格要求,以贪污罪处死贪赃1000多万钱的大司徒,杀死河南尹及郡太守10余人。
释放奴婢
减轻农民的负担
减轻刑罚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材料五:将南匈奴、乌桓等少数民族整体迁入内地;将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首领迁入内地。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光武帝措施的影响
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光武帝措施的影响
《后汉书·刑法志》载,在光武和明帝时期,人民免去了“兵革之祸”,而有“乐生之念”。 光武以后的若干年内,“五谷登衍”,“蚕麦善收”,“吏称其官,民安其业”,出现了“天下安平”的景象。
中 兴
刘氏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唯一的“一姓之再兴”的家族。为表日后刘家江山在刘邦、刘秀之后能够一次又一次的兴起,所以东汉统治者把刘秀建立东汉的过程叫做“中兴”,即这不是刘氏江山的最后一次兴起。
东汉中后期,豪强地主势力的庞大,
以及阶级的对立和社会的动荡。
东汉豪强地主强大下的东汉豪强坞堡图
侧面反映出怎样的社会形式?
城堡庭院深邃
楼台重叠错落
外有高墙边有角楼
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
图片赏析
汉冲帝刘炳
1岁继位3岁过世
汉质帝刘缵
8岁继位9岁过世
汉和帝刘肇
9岁继位
汉殇帝刘隆
百天继位8个月夭折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的权力膨胀。
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想亲自行使君权,就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
学习与探究
阅读史料分析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影响?
任用亲信,诛杀异己,政治腐朽,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学习与探究
“外戚干政”和“宦官专权”根源在哪??
外戚和宦官都是利用君权作乱,并非自身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因此究其根本原因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影响
东京皇统屡绝,权归女主,外立者四帝,临朝者六后。莫不定策帷帘,委事父兄,贪孩童以久其政,抑明贤以专其威。任重道悠,利深祸速。……而赴蹈不息,焦烂为期,终于陵夷大运,沦亡神宝。 ——《后汉书·皇后纪》 中兴之初,宦官悉用阉人,不复杂调他士…自明帝之后,迄乎延平,委用渐大,而其员稍增。…手握王爵,口含天宪,非复掖廷永巷之职、闺牗房闼之任也。…迹因公正,恩固主心,故中外服从,上下屏气。或称伊、霍之勋无谢于往载,或谓良、平之画复兴于当今。虽时有公忠,而竟见排斥。举动回山海,呼吸变霜露。阿旨曲求则光宠三族,直情忤意则参夷五宗。汉之纲纪大乱矣。
——《后汉书·宦者列传》
黄巾起义
材料二:
“(元嘉元年)京师旱。任城、梁国饥,民相食。(永兴二年)蝗灾为害,五谷不登,人无宿储。”
——《后汉书》卷七《孝桓帝纪》
材料一:
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思考:东汉末年为什么会爆发农民起义呢?
东汉后期政治腐败;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时间:
人物:
184年
张角
结局:
被镇压而失败
影响:
打击了东汉腐朽统治,加速东汉的灭亡。
苍天已死,
黄天当立。
岁在甲子,
天下大吉。
特点:
有组织、有准备
张角创教,策划起义
起义爆发,头裹黄巾
东汉调军,镇压起义
群龙无首,起义失败
黄巾起义主力虽然失败,但其余部坚持斗争20多年。这次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自此中国进入逐鹿中原,群雄争霸的时代。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机会往往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州牧割据
知识拓展:州牧割据
黄巾起义爆发后,地方州郡乱作一团。东汉王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改刺史为州牧,派重臣出任州牧,统领地方上的军政事务,地位在郡守之上。此后,州牧的势力逐渐膨胀,甚至不听从朝廷的命令,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州牧割据的局面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瓦解。
2.东汉建立
5.黄巾起义
1.新朝建立与西汉灭亡
东汉的兴衰
3.光武中兴
(1)措施
(2)影响
4.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局面形成
(2)影响
(1)背景
(2)领导人
(3)时间
(4)特点
(5)结果
(6)影响
184年
课堂小结
1.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位期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2.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①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②吸取历史教训
③严惩贪官污吏 ④减轻刑法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3. 下列农民起义发生在东汉末年的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 项羽刘邦起义
C. 国人暴动 D. 黄巾起义
4.黄巾起义以哪一宗教组织、发动群众( )
A.太平道 B. 基督教 C. 伊斯兰教 D. 佛教
B
D
A
B
课堂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