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第15课 北伐战争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1.识记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前提:中共三大和国民党一大主要内容;北伐的目的、主要对象和结果等基本历史史实。
2.结合《北伐胜利进军形势图》简述北伐的过程,提升读图识图能力;通过史料分析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初步掌握史料分析法。
3.通过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认识到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艰难与曲折及国共两党合则两利。
新课导入
国民革命歌
1.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的因素:
(1)国民党方面:辛亥革命后,为了反对北洋军阀的统治,孙中山领导的多次革命运动多以失败告终,孙中山为了继续革命,需要新的方法,新的思路。
(2)共产党方面: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失败后,血的教训使中共认识到,在民主革命过程中工人阶级力量不够强大,须寻找同盟力量。
(3)孙中山是有崇高威望和久经考验的领袖,国民党在当时是代表进步力量的政党,社会影响大
(4)根本原因:反帝反封建,推翻北洋军阀是国共两党共同的目标。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2.中共三大——政策
中共三大 时间
主要内容
1923年6月
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3.国民党一大——正式建立
中国国民党一大 时间
地点
主要内容
意义
1924年1月
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广州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国民党“一大”旧址位于文明路215号的钟楼礼堂。原为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礼堂
孙中山与代表步出国民党“一大”会场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新三民主义
强调反帝
一般平民享有
增加节制资本
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的发展
4.创建黄埔军校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黄埔军校) 时间
地点
领导
历史功绩
1924年5月
广州黄埔
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为政治部主任
培养出大批的军事和政治人才
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黄埔军校从1924年5月至1927年7月,招收了六期学生共2万多人。为国共两党培养了一批著名将领和军事人才。
毕业于黄埔军校的名将
黄埔一期:左权、陈赓、徐向前(中共)
杜聿明、胡宗南(国民党)
黄埔四期:林彪(中共)
黄埔六期:罗瑞卿(中共)戴笠(国民党)
国民党:
“五虎上将”:刘峙、顾祝同、蒋鼎文、陈诚、卫立煌
“八大金刚”:何应钦、刘峙、顾祝同、张治中、钱大钧、陈诚、蒋鼎文、陈继承
“十三太保”:刘健群、贺衷寒、邓文仪、康泽、桂永清、酆悌、郑介民、曾护清、
梁干乔、肖赞育、滕杰、戴笠、胡宗南
共产党开国将帅中33人:
元帅:5人
大将:3人
上将:8人
中将:9人
少将:8人
北伐时间
北伐对象
北伐目的
主要战场
重要战役
先锋部队
主要战绩
北伐战争进军示意图
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
湖南、湖北
叶挺第四军独立团
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1926年7月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广州
武昌
上海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汀tīng泗桥、贺胜桥、武昌
二.北伐胜利进军
我不牺牲,国将沉沦。
我不流血,民无安宁。
国既沉沦,家孰与存。
蒋介石在北伐誓师大会上的誓词:
实力对比悬殊
浙江
福建
河南
上海
北京
江
西
江苏
直隶
广东
广西
湖
南
安
徽
山东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湖北
广东
广西
吴佩孚
兵力20万
孙传芳
兵力20万
兵力35万
张作霖
国民政府
兵力约10万
张作霖
吴佩孚
孙传芳
北伐军兵分三路:一路指向湖南、湖北;一路指向江西;一路指向福建、浙江。两湖地区是北伐战争开始时的主要战场。
叶挺(1896-1946年)广东惠阳人。就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22年他任孙中山卫队团的营长。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任正在组建的第12师第34团即后来的独立团任团长。在北伐战场上,他率领的独立团发挥了尖刀作用,所向披靡,攻无不克,第四军也因此获得“铁军”称号。
叶挺像(1896~1946年)
北伐战争进军示意图
广州
浙江
福建
郑县
北京
南昌
桂林
南京
直隶
广州
桂林
长沙
安
徽
山东
黑
吉
辽
武昌
安
徽
湖南
江
西
福
建
湖北
浙江
安
徽
河
南
江
苏
消灭孙传芳部
上海
战场:
江西战场
闽浙战场
主要战绩
北伐军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两大军阀,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1927年1月武汉民众欢庆北伐胜利和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农民协会组织和会员数前所未有
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得到很大发展
湖南、湖北农民协会会员剧增
农民武装队伍
城市工人武装
北伐战争的性质:
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
在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统治下,北伐军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1、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为北伐提供了坚强的领导。
2、作战方针正确(先攻吴再打孙)是北伐胜利进军的重要保证。
3、官兵英勇奋战,共产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4、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积极支持和紧密配合,以及苏联的援助等,是北伐胜利的基础。
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革命进步人士,叛变革命
2.汪精卫召开“分共会议”
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提出“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血腥口号,汪精卫完全抛弃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公开反共,成为反革命的中心人物。国共合作完全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了。
在街头被捕的革命群众
蒋介石等人发动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宣告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完全破裂。
结果:
国民党反动派在砍杀共产党员(1927)
国民党屠杀革命志士
想一想:
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
北伐的目的是打到北洋军阀,统一中国。但是蒋介石的上台,只不过是旧军阀被打垮,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继续北伐。1928年6月,北伐军进至北京、天津一带。
1928年底,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南京国民政府在名义统一了全国。
张学良
再次北伐和东北易帜
检测提升
1.国民党和共产党实现第一次合作的标志是( )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黄埔军校的建立 D.北伐战争
2.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为北伐战争培养了大批军事骨干的学校是( )
A.京师大学堂 B.抗日军政大学
C.云南讲武堂 D.黄埔军校
B
D
3.北伐战争中的主要战场是在( )
A.湖南、湖北 B.江西、江苏
C.福建、浙江 D.广东、广西
4.国民革命军北伐的主要对象是( )
①张作霖②袁世凯③孙传芳④吴佩孚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A
C
5.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破裂的标志是( )
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C.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D.国民党“一大”的召开说
6.国民革命失败的依据是( )
A.这次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
C.国民革命没有建立起统一的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D.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
A
A
二次达标
(1)国民党和共产党实现第一次合作的标志是( )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黄埔军校的建立
D.北伐战争
(2)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为北伐战争培养了大批军事骨干的学校是( )
A.京师大学堂 B.抗日军政大学
C.云南讲武堂 D.黄埔军校
B
D
(3)北伐战争中的主要战场是在( )
A.湖南、湖北 B.江西、江苏
C.福建、浙江 D.广东、广西
(4)国民革命军北伐的主要对象是( )
①张作霖 ②袁世凯 ③孙传芳 ④吴佩孚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A
C
5.孙中山在遗嘱中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里革命尚未成功是指( )
A.没有建立起中华民国
B.没有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C.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C
6.自1924年开始,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内,中国大地上展开了席卷全国的国民革命运动。国民革命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
A.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B.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
C.使中国革命开始转危为安
D.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A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1924
1927
国民党一大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1926
北伐
国共合作
1923
中共三大
黄埔军校建立
1928
东北
易帜
国民革命运动
经验教训
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
合作破裂
国共对峙
井冈山道路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军事:
准备
失败
中共三大
政治:
国民党一大
黄埔军校
目的:
工农革命运动
标志: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南京国民政府统一中国
国共合作
高潮
(1926)
对象:
英雄战队:
主要战场/战役:
板书设计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教师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