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题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题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4 16:34: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与巩固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晨曦(xī) 规模(mú) 骈进(pián)
B.旁骛(wù) 赞誉(yù) 缀满(zhuì)
C.劫掠(lüè) 调和(diào) 箱箧(xiá)
D.解剖(pāo) 拣择(zé) 曲折(qǔ)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秘决 宽宥 附庸风雅 理至易明
B.遵循 惊赅 相得益彰 形消骨立
C.游弋 旁鹜 断章取意 不可名状
D.汲取 晨曦 抽丝剥茧 荡然无存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学习过程中能否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B.通过学习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使我对学习有了新的认识。
C.对照梁启超提出的“敬业与乐业”的生活原则,我们应该提高自己的学习态度。
D.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出自于泰戈尔的《新月集》,展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B.《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作者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的长诗,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
C.雨果是法国作家,他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D.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思想家、学者。著作大多收入《饮冰室合集》,我们学过他的《敬业与乐业》。
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阅读的好处不言而喻,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到阅读的乐趣,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应该读什么书。②我们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去读书学习,却无法领略阅读。③我一直认为,阅读是一种习惯、一种卓尔不群的好习惯,既是习惯,便可养成;既是好习惯,便当坚持。
A.画线句的主语是“阅读”,谓语是“不言而喻”。
B.“体会”“乐趣”词性相同;“读书学习”“一种习惯”的短语结构相同。
C.第②句有语病,成分残缺,应将后半句改为“却无法领略阅读的乐趣”。
D.“既是习惯,便可养成;既是好习惯,便当坚持。”这是递进关系的复句。
下面依序填入横线的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人民创造历史,英雄来自人民。面对枪林弹雨,敢于出生入死 舍生取义,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不怕艰难困苦、爱岗敬业,坚守报国志向,助推国家发展进步;不计个人得失、甘于奉献,始终淡泊名利、坚守初心 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先进模范层出不穷。
A.顿号 分号 省略号 B.逗号 分号 句号
C.逗号 逗号 省略号 D.顿号 逗号 句号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 100 周年,这是历经风雨的百年,也是开天辟地的百年,这是民族独立的百年,也是点燃民族复兴希望的百年。在建党 100 周年来临之际,学校准备举办以“天下家国”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1) “爱国人物”故事会
请你从下面给出的爱国人物中任选一个,按照例句仿写一句话。
闻一多 邓稼先
例句:“土地的歌者”艾青,在他深爱着的土地上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仿句:
(2) “为国奋斗”演讲会
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为以下两个演讲撰写串场词。
演讲顺序 演讲题目 演讲者
1 《我的中国梦》 小非
2 《奋斗的青春》 小强
学完本单元后,小文对“观点要明确”依然有困惑。请你梳理本单元各篇课文的观点.
课文 观点
《敬业与乐业》 ①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②
《论教养》 ③
《精神的三间小屋》 ④
总结:
阅读《论教养》,回答问题。
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但是必须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不过,我倒是愿意就某些想法跟读者交换意见。
比方说,我确信,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竟怎么样。
一个男人,假如他在街道能为陌生的妇女让路,让她先行,乘坐公共汽车时,能让妇女首先上车,甚至亲手为她把车门打开,可是他在家里,却懒得帮助疲惫不堪的妻子刷洗餐具——那么,我们可以断定这个男人还存在着教养上的缺陷。
假如一个男人跟朋友和熟人见面时彬彬有礼,可是在家里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霆——那就可以肯定他不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亲人的性格、心理缺乏了解,对他们的习惯和愿望总是漠不关心,那就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
无须背诵数以百计的格言信条,只须记住一条: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换句话说,你会自然而然地记住保持优雅举止的具体做法,你将乐于实施并且善于把这些法则付诸实践。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3) 文章在提出“教养”这一论题时,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 下列对于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将深奥的道理具体化,用生活中的言谈举止来解说“教养”。
B.本文透过众多的“有教养”以及“无教养”的现象,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
C.本文作者通过对众多事例的比较,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的基本见解:教养的本质是尊重。
D.本文作者主要是通过讲道理和引用名言来证明中心论点的。
(5) 结合文中的提示,对照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都做到了哪些,今后将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相关练习。
理想的阶梯
陈群
①青年最爱谈理想,青年最苦恼的是理想和现实常常有矛盾。
②有的青年虽有理想,但刻苦勤奋不足;有的也很想为理想努力,但不能抓紧一点一滴的时间;有的自以为条件差,岗位平凡,无用武之地,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结果,常常在碌碌无为的苦闷中慨叹蹉跎。
③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离开奋斗,理想就只能是幻想而已。有理想的青年,都应从眼前的现实起步,以非常艰苦的奋斗,作为通往理想境界的阶梯。
④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马克思为实现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奋斗一生。他积极投身于火热的工人运动,研读无数种著作,学会了欧洲好几个国家的语言。他不断在图书馆钻研,数十年如一日,座位下的地面竟然磨掉一层。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废寝忘食,四年里做了几百次试验。最后一次试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燃延的导火线。一声巨响,在旁的人们惊叫:“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却从浓烟中跳出来,面孔乌黑,身上还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成功了!”那些杰出的人物正是被一种崇高的目标所鼓舞,才产生了惊人的毅力与忘我的精神。是理想的浪涛激励着他们去刻苦奋斗。
⑤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富兰克林有句名言:“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许多科学家、文艺家都是同时间赛跑的能手。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这无数次试验的时间从哪里来?就是从常常连续工作两天三天的极度紧张中挤出来的。鲁迅以“时间就是生命”的格言律己,从事无产阶级文学艺术事业30年,视时间如生命,笔耕不辍。巴尔扎克用如痴如狂的拼劲,每天奋笔疾书十六七个小时,即使累得手臂疼痛,双眼流泪,也不肯浪费一刻时间。他一生留下为人民深深喜爱的巨著《人间喜剧》,共九十四部小说。这些血汗的结晶不正是时间与生命的光辉记录吗?
⑥时间的流逝是无情的,可怕的。人生七十古来稀,三分之一要睡去,再除去幼年玩耍的时间,学习与工作大约只有三十几年,一万多天。虚度一日就等于耗费生命的万分之一。朱自清在散文《匆匆》中说:“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可是,有人甚至从未想过遮挽一下时光呢。对时间的态度,可以检验一个人的世界观。没有理想的人,不懂人生的意义,自然不爱惜时间。真正有理想的人,必定珍惜一分一秒,因为每一瞬间的奋斗都关系着目标的实现。
⑦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奋斗的必要,正是由于困难的存在。有的青年埋怨条件差。这也许是事实。但今天的处境,总不致像高尔基那样在老板的皮鞭下学写作吧。艰苦的环境更能激发有理想的人奋发向上。高尔基从小饱尝人间的辛酸,旧社会血泪的鞭笞铸成了他伟大的心灵。他坚持在敌人的明枪暗箭下写作,在饥饿与死亡的威胁中战斗,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不在任何艰难困苦中屈服、畏缩,永远像海燕一样在雷鸣电闪中展翅翱翔。相比之下,我们的困难又算什么呢?有的青年埋怨自己的岗位平凡。这也可能是事实。但革命事业需要三百六十行,绝大多数人都要在平凡岗位上工作。无志之人,将使生命比岗位更平凡;有志之人,将在平凡岗位上成功。华罗庚年轻时在一个中学干杂活,夜间在如豆的昏黄油灯下演算,打下牢固的根基,后来才成为著名的数学家。开普勒长期操劳杂役,业余苦钻,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道尔顿是中学教员,爱因斯坦是小职员,那些发明纺织机、蒸汽机、飞机、火车的,他们的职业、岗位不也都很平凡吗?可见问题不在于岗位,而在于有没有真正的崇高理想和为这理想而奋斗不息的顽强精神。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决不应让困难攫住自己的心灵,而要在奋斗中舒展自己的双臂。当为崇高理想而奋斗一生的双臂收拢时,抱住的必将是令人欣慰的硕果。
⑧奋斗,是改变现实的杠杆。只有以不懈的韧劲,一级级攀登,才能一步步接近那光辉灿烂的理想高峰。
(选自《中国青年》第 5 期,有删改)
(1) 第②段画线句中三个分句能否调换位置?
(2) 找出文中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
(3) 第④段在论据使用上有何特点?
(4) 第⑦段中加点词“绝大多数”一词能否删去?
(5) 对高尔基、华罗庚等人于困苦中毅然奋斗的事迹,你有哪些感触和收获?
1. B
2. D
3. D
4. C
5. C
6. A
7.
(1) 示例:“大勇的革命者”闻一多,在特务的枪口下为民族命运呐喊。
“‘两弹’元勋”邓稼先,在荒凉的戈壁滩上为核武器研究坚守。
(2) 示例:感谢肖非为大家带来的《我的中国梦》,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中国梦,这个梦想需要我们以青春的名义去奋斗,奋斗的青春是美好的,奋斗的青春是幸福的,下面请听 1702 班李强的演讲《奋斗的青春》。
8. ①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②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③自我修养,与其说是注重行为举止,不如说是重视行为举止的内涵,是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
④宜选月冷风清、竹木萧萧之处,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总结:①用一个明确的判断句来表述,通常运用“……是……”“宜……”等句式,或含有“确信”“证实”等表示肯定的词语;②论说范围明确;③语言较简洁。
9.
(1) 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2) 开篇开门见山,引入论题——由生活中无教养的例子和有教养的例子对比——得出“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的观点——由“教养”转向“风度”进一步论证有教养的重要表现即是有风度——最后得出结论: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3) 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运用生动的事例,正反对比论证,更好地突出“有教养”的重要性。
(4) D
(5) 一个有教养的人应该做到尊重他人,比如说吃饭的时候,切记避免吧嗒嘴,把汤匙放在碟子上的时候不要弄出声响,喝汤时也不要有声音;嘴里嚼东西的时候不要说话,免得坐在旁边的人担心;不要把勺子放在桌子上,免得给邻座的人造成不便。穿着要整洁,表明你对别人的尊重。敬重客人,敬重主人,敬重路上的行人,不要让大家对你侧目而视。
10.
(1) 不能。结合后文内容可知,三个分句分别对应了文章的三个分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属于珍惜时间的人、属于迎难而上的人。因此不能调换。
(2) 有理想的青年,都应从眼前的现实起步,以非常艰苦的奋斗,作为通往理想境界的阶梯。
(3) 第④段选用马克思、诺贝尔两位知名人物刻苦勤奋的事实论据,十分典型,两个事例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丰富了文章内容。
(4) 不能。“绝大多数”限制了范围,并不排除少数人的特殊情况,如果去掉就变成了所有人,不符合客观事实,该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
(5) 示例:艰苦的环境更能激发有理想的人奋发向上。只要我们艰苦奋斗,即使是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联系文章内容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