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第二单元复习语文·新课标(YW)┃复习重点┃ 1.掌握写人的基本方法,如通过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方法揭示人物的内心;选取典型事例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等。
2.能够准确概括表现人物特点、品质的典型事例,掌握记叙文中议论和抒情的一般作用。
3.掌握线索的常见类型,能够准确把握文章的线索。
4.掌握通过具体的形象来寄托感情的写法。
5.掌握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写法,能够准确说出其作用。
6.综合性学习:学会利用图书馆。第1单元┃ 复习重点语文·新课标(YW)┃基础积累┃语文·新课标(YW)第2单元┃ 基础积累1.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阅读理解┃(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敲 雪
①睡到半夜,忽然觉得好冷。也许,外面下雪了,我想。我蜷着身子,强迫自己再睡。不知过了多久,迷迷糊糊中,我听到了屋前屋后的惊叫声。睁开眼,天亮了,透进屋的亮光,冷冷地泛着朦胧。
②好久没见过雪了!我顾不上睡觉,一骨碌爬起来,小跑着跨出门。屋檐下,我极目远眺,整个世界全是一片白,白得晃眼。慢慢收回目光,我就看见了父亲。
语文·新课标(YW)第2单元┃ 阅读理解 ③父亲站在屋对面的小路上。他眼下,是一丛一丛的雪枝。我知道,托着雪的,是密密麻麻的树枝。每到春天,那些树枝就开出一堆一堆的杏花、李花、桃花,五彩缤纷的,像一片花的海洋。花一天一天地谢了,青涩的果子藏在绿叶间,一天一天地长大了,泛红了。父亲的笑容也多起来,有时不知不觉就到了树下。开始,父亲轻轻掰下枝丫,寻找枝叶间还没完全长出来的果子,偶尔发现米粒大的一颗,也要小跑回家雀跃着向全家人报喜;后来,父亲就踮着脚尖,痴痴地看,痴痴地闻,即使枝丫垂到眼皮下,也舍不得动一指甲,生怕惊跑了它们。果子渐渐成熟了,父亲停了农活,从早到晚蹲在树下守着,守着我们的“书本”。我们兄弟多,家里又没有其他收入,读书语文·新课标(YW)第2单元┃ 阅读理解全靠它。到了上市季节,父亲就在树下铺几床棉絮,说这样落下的果子就不会摔烂,能卖个好价钱。卖果子的钱,父亲一分一厘也不花,全存着,刚好够我们读一年书。所以,只要我们目不转睛盯着父亲担子里那些红嘟嘟的杏呀、李呀、桃呀的时候,父亲总是拍着我们的头说:“馋了吧?这可吃不得,它是你们的书本啊,不想读书吗?”我们一起点头:“想读!”“还想吃吗?”“不想!”我们一起咽口水,狠狠摇头。从此,我们就把那些杏呀、李呀、桃呀叫书本了。
④可是,这不是果树开花、结果的季节呀,父亲看那些雪树做啥呢?我很是不解。
语文·新课标(YW)第2单元┃ 阅读理解 ⑤走到父亲面前,父亲看了看我,说:“星期天,多睡会吧!”
⑥我不回答父亲的话,不解地问:“你看这树干吗?春天还早。”
⑦“真的还早么?快了快了!可是——”父亲顿了顿,脸上露出了忧郁,“这雪太大了,你看,树枝压断了好多。”
⑧我细细一看,真的,一些断枝落在地上或是横在树上,全被雪掩住了,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
⑨“回去拿根竹竿来吧。”父亲沉吟了一阵说。
⑩我怔了怔,一下子明白了父亲的用意,于是,忙不迭地回家找来一根稻田里赶鸭子用的长竿。父亲站在树下,竹竿伸到枝头,慢慢地,轻轻地把积雪一点一点敲下来……几十棵果语文·新课标(YW)第2单元┃ 阅读理解树,父亲整整敲了一个上午。父亲回家,头上、脸上、身上,全是雪。给体温融化的雪水,湿透了父亲的衣服。我连忙烧起一堆旺旺的柴火,父亲骑在火上,还在瑟瑟发抖。
?这天晚上,父亲问我:“今晚还会下雪吗?”
?“下呀,老师说‘瑞雪兆丰年’,下得越大越好!”我说。
?“我娃儿有长进了,好,那就下吧!”父亲抚摸着我的头,频频颔首。
?晚上,果真又下起了大雪。父亲怎么也睡不着,他耳朵支棱着,听着外面的风吹草动。“睡呀,你怎么了?”母亲不耐烦了。“你懂啥?这叫听雪!”父亲的声音很大,传进篱语文·新课标(YW)第2单元┃ 阅读理解笆墙另一边的我们的耳里,我和弟弟就吃吃地笑,笑父亲不会用词,雪,是能听的么?
?半夜,父亲突然翻身跳下床,惊醒了我们。我们问他怎么了,父亲说:“我听到树枝又断了,一声连一声,我得敲雪去。”我们说:“这么远,听不到,你那是幻觉,睡吧睡吧。”可是父亲不理会我们,拖着竹竿,打着手电就出了门。我们穿了衣服撵出去,在屋檐下看见的已是一束在树下晃来晃去的亮光了。看了一会,冷得不行,我们只得跑进了被窝。
?天亮,父亲回家,把我们全都摇醒,高兴地说:“一根树枝也没断,你们又能上学了,又有书本了。”父亲的牙齿咯咯直响,磕得不听使唤。
?第二天,父亲就病了。
语文·新课标(YW)第2单元┃ 阅读理解 ?冬天完了,春天来了,夏天也来了,杏呀、李呀、桃呀,比哪一年都大,都红。父亲的病却一直不见好转。我挑了两个又大又甜的桃,捧到父亲床前,说:“爸,你尝尝,好甜呢!”
?父亲挣扎着撑起身子,劈手打掉我手里的桃,怒气冲冲地吼:“谁叫你们吃?这是你们的书本哪!不想读书了?”
?“想!”我哭着说,“我们没吃,只想让你吃一个,你的胃口不好!”
父亲叹了口气,拉过我,给我擦了一把眼泪,说:“拣起来吧,我吃一个!”
我看见父亲咬了一口桃,父亲的眼泪也一下子流了出来。语文·新课标(YW)第2单元┃ 阅读理解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 [答题指导]
写事的文章,概括内容时要注意把握六要素,特别是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为准确抓住主要内容,可采用“增肥法”,即用一句话概括,先写出这个句子的主干(人物+行为),再添加起因、结果等要素。
【答案】 父亲为了保护好能为我们兄弟上学提供书费的杏树、李树、桃树而整夜去敲树上的雪,最后病倒了。语文·新课标(YW)第2单元┃ 阅读理解3.第③段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案】 不能。第③段是插叙,交代父亲对这些杏树、李树、桃树的重视、喜爱、悉心照顾以及这些树对“我”和几个兄弟读书的重要性,表现了父亲对我们兄弟几人读书受教育的重视和对我们的爱,为下文父亲半夜听雪、敲雪和训斥“我”摘桃的情节发展作铺垫。
4.第?段中,父亲为什么问“我”“今晚还会下雪吗”?
【答案】 因为父亲怕晚上积雪会把树枝压折,影响收成,耽误我们兄弟几个交学费(上学)。语文·新课标(YW)第2单元┃ 阅读理解5.分析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父亲站在树下,竹竿伸到枝头,慢慢地,轻轻地把积雪一点一点敲下来……
? [答题指导]
词语赏析题要结合语境,做到词不离句。正确理解词义,要把握词语的感彩,知道这个词语的描写对象,分析写出了对象的什么特点以及思想感情。答题模式概括起来九个字:找对象、抓特征、悟感情。
【答案】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敲雪时动作的小心翼翼,表现了父亲对这些树的细心与重视,以及父亲对我们兄弟几个读书、上学的高度重视,体现了父亲对我们的爱。语文·新课标(YW)第2单元┃ 阅读理解6.选文第?段画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 [答题指导]
记叙文中的描写通常包括:一、人物描写,包括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以此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或思想感情;二、景物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描写,一般用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等。
【答案】 景物描写。写出了杏、李、桃的丰收景象,说明了父亲的辛苦没有白费,表达了“我们”对父亲的爱和敬仰。语文·新课标(YW)第2单元┃ 阅读理解7.请分析文中“父亲”的性格特点。
? [答题指导]
可以从人物的主要事件上概括,从人物的行为上概括,从细节描写上概括,从对人、对事的态度上概括。有时文中有现成的表现人物性格的词语。
【答案】 关爱子女,重视教育,坚韧,吃苦耐劳。(答出三点即可)
语文·新课标(YW)第2单元┃ 阅读理解8.为文章结尾处补充一段能揭示文章主旨的议论性或抒情性的文字。
? [答题指导]
注意要使用第一人称,在准确把握主旨的基础上,表达作者对父亲的深厚感情,或作出评价。
【解析】 答题要点:能揭示主旨;运用议论或抒情的表达方式;语言流畅优美。
[答案] 略。语文·新课标(YW)第2单元┃ 阅读理解(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布 鞋
厉彦林
①世上鞋的品种、样式、颜色应有尽有,令人眼花缭乱,但让我久久难以忘怀的,还是童年、青年时代的布鞋。
②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故乡大人、孩子穿的都是布鞋。衣服旧得实在没法穿了,就把补丁一层层拆开,把有用的地方剪成一块块的碎布料。家家都有针线笸箩,里边装满了剪裁缝补衣裳剩下的布片或布条,我们这里叫“铺衬”。那铺衬五颜六色,薄厚不一,颜色不一,新旧不一。铺衬积攒多了,就选个太阳毒的日子,把面板或木锅盖或木饭桌支在院子里,用铁语文·新课标(YW)第2单元┃ 阅读理解锅调出热气蒸腾的糨糊,把新一些的布料和旧一些的布料错开,将厚一些的和薄一些的摊均匀,将碎布条一块块、一层层粘起来,在太阳底下晒上几个小时,就成了硬邦邦的“阙子”。如果赶上阴雨天,就拿到热炕上或火炉上或热锅里烘烤,那阙子成色也不差。做鞋前,先找村里的巧媳妇,按脚大小,照着棉鞋或单鞋样式,先在纸上剪出鞋样子,然后把这纸鞋样缝在阕子上,刷刷几下就剪出鞋底、鞋帮,然后就可以做鞋了。
③那时乡下孩子很少有鞋穿,谁能穿上娘做的新布鞋,准会挺胸阔步,炫耀一番。我娘一生勤劳,做得一手好针线活。春天,为我做一双或圆口或方口的布鞋;冬天,为我缝一双黑粗布甚至黑条绒的厚棉鞋。看娘做鞋,是我童年记忆里最为鲜语文·新课标(YW)第2单元┃ 阅读理解亮的风景。纳鞋底是既细致又累人的活儿。娘总要用一块布包着鞋底纳,想方设法不把鞋两侧的白布弄脏。夜深人静时,娘坐着小方凳,弯腰弓背,一手攥住鞋底,一手用力拽针线,指掌间力气用得大、用得均匀,纳出的鞋底平整结实,耐穿。那动作,轻松自如,透出一种娴熟、优雅之美。那针线密密匝匝,稀疏得当,松紧适中,大小一致,煞是好看。纳鞋底的时间长了,手指会酸痛,眼睛会发花。有时娘手指麻木了,一不小心就会扎着手指。看到娘滴血的手指,我很心疼,便安慰娘道:“等我长大了,挣钱买鞋穿,你就不用吃这苦了。”娘微笑着说:“等你长大了,有媳妇做鞋了,我就省心了。”望着鞋上密密匝匝的小针脚和娘那疲倦的眼睛,我激动不已。多少语文·新课标(YW)第2单元┃ 阅读理解次我听着油灯芯热爆的噼里啪啦声,那熟悉的麻线抽动的嗤嗤声,渐渐进入温柔缥缈的梦乡。
④娘做的布鞋伴我度过了艰苦的学习生涯。娘经常笑着说:“孩子,咱可要听话、争气,咱不和人家比吃比穿,咱得跟人家比学习。识字多了,才有出息,才不愁没鞋穿。”后来,我准备进县城读书了。多少个夜晚,灯光摇曳,娘把纳鞋底的绳扯得很紧,牢牢地、细细地把所有关爱都纳进了鞋底。入校时我拿出自己的布鞋,将鞋面贴在脸上,那软软的绒毛仿佛儿时娘的抚摸,似乎又看到了娘那期待的目光。我们这些年龄不大就离家的孩子,记忆中娘的一喜一怒、一举一动都成了美好的回忆。
语文·新课标(YW)第2单元┃ 阅读理解语文·新课标(YW)第2单元┃ 阅读理解 ⑤如今城市人穿布鞋已逐渐成为时尚。穿惯皮鞋的都市人,开始与布鞋有了缘分。无论身在何处,有一双布鞋,一双包含亲人惦记和祝福的布鞋,就学会了感恩,尽管踩着纵横交错的路,有黑暗、有泥泞、有坎坷、有暴雨,可人生的路不会错、不会斜,心中总是洒满春风、阳光、幸福和欢乐。语文·新课标(YW)第2单元┃ 阅读理解9.文章以________为线索,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的回忆,表达了对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 [答题指导]
可以作线索的事物多种多样,大致分六类,简称为:物线、事线、人线、情线、时线、地线。线索在语言上往往是有标志的。有的题目本身就是线索;有的是采用某个词语从头到尾反复出现的办法来显示;有的是通过议论、抒情等方式来显示。
寻找线索的几种方法: 文章的标题;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作者的思想感情;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布鞋母亲为“我”做布鞋这一往事母亲的怀念、感激语文·新课标(YW)第2单元┃ 阅读理解10.认真品味文中第④段画线的句子,说说这句话表现了母亲怎样的特点。
? [答题指导]
这是一道人物赏析题。题干作了限制:人物特点。因此答案要宁多勿少,抓住描写内容中的关键词语,从人物的性格特点、思想感情、态度等方面进行概括。
【答案】 勤劳、细心、认真、关爱(疼爱、爱护)孩子。语文·新课标(YW)第2单元┃ 阅读理解11.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贴”的理解。
入校时我拿出自己的布鞋,将鞋面贴在脸上,那软软的绒毛仿佛儿时娘的抚摸,似乎又看到了娘那期待的目光。
[答题指导]?
要意识到这是人物的动作描写。要透过动作揣摩人物的内心。要由表及里,说说表现了对物如何,对人如何。
【答案】 这一动词生动形象(传神)地表现了“我”对母亲关爱的感激之情,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布鞋。或:深感母亲做鞋的艰辛,深感布鞋的珍贵。或:表现了对母亲的怀念之情。语文·新课标(YW)第2单元┃ 阅读理解12.如果删去最后一段,文章就会逊色不少,请谈谈本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答案】 文章最后一段点明主旨,抒发了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并在此基础上表达自己走好人生之路的决心,使文章主旨进一步升华。如果删去此段,则收不到上述效果。 ┃综合性学习┃13.学会利用图书馆。
? [答题指导]?
通过老师的讲解、查阅资料等了解图书馆的借阅规则和图书目录知识,学习检索目录的基本方法。
探究“学会利用图书馆”,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你要借《西游记》,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查哪一类?如果你要借《童年》,按照书名目录,应怎么查?
【答案】 (1)查《西游记》,文学类,字母为“I”;查《童年》,查12画“丶”(点)部,找到该书书名。第2单元┃ 综合性学习语文·新课标(YW)┃综合性学习┃(2)如果你要到图书馆借阅图书,其步骤是怎样的?请写出来。
【答案】 首先进入图书馆,到目录检索处寻找自己要看的书的类别,然后根据类别找到自己所要的图书,拿着图书并拿出借书证,到办事员处办理借阅手续。
(3)进学生阅览室阅读图书,应注意的事项是什么?
【答案】 ①阅览室是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安静,不要影响他人。
②了解阅览规则,凭证领取图书。
③爱护图书,按时还书。
第2单元┃ 综合性学习语文·新课标(Y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