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4《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3 11:5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圆明园的毁灭 课型 讲读课文 课时 第二课时
教材简析、 学情分析 从单元背景来看,本单元以“爱国情怀”为主题,语文要素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结合课文情感充沛的特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从课文背景来看,课文首尾呼应,题目是“毁灭”,但主要写它的辉煌,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第一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与文章的结尾提到的“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成了灰烬”,首尾呼应,作者的痛惜、愤怒之情跃然纸上。第二至四自然段详尽地介绍了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贵,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最后一个自然段用精练、准确的语言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文章前后内容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惨,爱恨交织。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从学生背景来看,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但是文章 涉及的历史久远,加上所介绍的内容已经消失,无法再现,所以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并展开想象,使学生对当年圆明园辉煌景观有大致的了解。教学时,要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情激情,以读激情,以景激情,以史实激情。
教学 目标 抓住关键词句及对比写法想象圆明园昔日辉煌,感受“不可估量的损失”之惨痛。 激发爱国热情及民族自豪感。
教学 重点 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感受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教学 难点 在辉煌与毁灭的强烈对比下,体会“不可估量的损失”的含义,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具 准备 课件,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雨果关于圆明园的名言,引发学生对圆明园的联想; 播放圆明园的复原视频。 请学生用一个词语或一个句子来形容圆明园。(学生汇报) 预设:金碧辉煌的;宏伟的。 学习课文,感受昔日辉煌 汇总学生对圆明园的评价。 难怪文章是这样说圆明园的:(齐读) 圆明园是—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让学生回忆视频中的标题——昔日圆明园,并思考昔日的含义。 (学生汇报) 预设:过去的;不再有的。 师:那昔日的圆明园中到底有什么才能享有这样的美誉呢?请同 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2—4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 预设:第三自然段。 (齐读) 预设:过去的;不再有的。 预设:第三自然段。 (齐读) 出示第三自然段段第一句。(男女生合作读) 师: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也有玲珑剔透的……;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师生合作读) 师:读完这一句,我们知道在圆明园里,殿堂是……,亭台楼阁是……,买卖街象征着……,山乡村野象征着……(师生合作读) 品味不同颜色的文字,找出所使用的写作手法。 预设:对比写法。 师总结:有宏伟的,又有精致,有闹有静。圆明园中的建筑风格各异,却又是各有特色。只要足够美好,尽在圆明园。 师:如果仅有这些,不足以称得上是世界奇迹,谁来告诉我,圆明园还有什么让它享有美誉?(指名朗读,并出示第3自然段第2句。) 预设:第三自然段第2-3句。 师:从这句你读出了圆明园美在哪里? 预设:圆明园的景物都是按照各地名胜和诗情画意建造的。 师:在圆明园里,只有各地的风景名胜还不够,还要把各地不同风格,不同朝代文人墨客的诗情画意也都搬进圆明园。(齐读) 师:除此之外,圆明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请学生把第二自然段里面的“有”字圈出来。(板书:殿堂,亭台楼阁,买卖街,山乡村野,各地名胜,诗画建筑,民族建筑,西洋景观) 师:我们知道圆明园的景物有各种风格,有(金碧辉煌的,有玲珑剔透的,有热闹的,还有宁静的,也有各地名胜古迹和诗情画意的建筑),真的是应有——尽有,美轮——美奂。(出示第3段最后一句话)。所以作者漫步园内......出示第三段最后一句(师生合作读) 除了美不胜收的建筑,圆明园还有什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并找出来。(出示第4自然段) (指名朗读) 师:这里有,上自先秦,下至唐、宋、元、明、清的珍贵文物,请同学们根据中国朝代时间轴,算一算,要创造,收集这些文物,历经了多少年? 近5000年,漫漫的历史长河里,圆明园收集了数不胜数的,代表着当时最高艺术造诣的历史文物。大家一起把这历史的厚重读出来。(齐读) 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不知道凝聚了多少能工巧匠的心血,不知道诉说了多少历史故事。请带着你们对这些能工巧匠的敬佩,再读这一段。(齐读) 三.感受“不可估量”的损失 播放“火烧圆明园”视频,让学生边看边思考“英法联军到底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问题,并在文中找出对应段落。(指名朗读)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有什么感受? 预设:愤怒;生气。 师:请捧起书本,再读第五自然段。(齐读) 出示圆明园的建筑和文物“没有了”的文本,师生合作朗读。(揭下板书:殿堂,亭台楼阁,买卖街,山乡村野,各地名胜,诗画建筑,民族建筑,西洋景观) 师:当美好的东西都没有了,还剩下的是什么?(板书:灰烬,耻辱) 出示第五段最后一句。(师生合作读) 师:更加可惜的是,无论当今的科技如何先进,都无法复原昔日的圆明园!我们带着现在的心情再读这句话。(齐读) 师:所以文章开头如何评价圆明园的毁灭?(指名朗读,并出示第一自然段) 历时150多年修建,无数能工巧匠的心血,横贯中西,囊括古今,哪怕复原了,也再也不是昔日的圆明园了!所以说,圆明园的毁灭是……(再读第一段)。 四.拓展提升,激发爱国热情 让学生思考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的深层原因。 师:清政府的无能,国力的衰弱,告诉我们一个残酷的现实——落后就要挨打。换做今日,还有谁敢在我们故宫放一把火吗?别说三天,三分钟都不可能!这是为什么? 预设:祖国已经强大起来了。 出示“两个辛丑年”的对比图片,让学生说感受。 预设:过去的中国国力衰弱,清政府腐败,而现在中国已经强大起来了。 师:过去了120年,中国已经不是昔日积贫积弱的中国,今天的谈判桌上,中国人有底气,也有实力去反击西方列强。中国已经强大起来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但是,越是接近民族复兴,就越是充满挑战,所以作为一位中国人,一名小学生,我们要怎么做呢? 师:同学们的话,让我觉得我们国家的未来充满希望。你们现在的志向,和梁启超先生的不谋而合,现在请同学们以最饱满的情感一起朗诵《少年中国说》。希望同学们可以记住梁启超先生的期望,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出示:《少年中国说》) 【设计意图:用雨果的话引入本课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探究欲望。】 【设计意图: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为后续讲述圆明园被毁灭作铺垫,形成强烈反差。】
作业 布置 读一读,想象这句话中如梦如幻的美景,再用上这种句式仿写,进一步还原圆明园的美丽吧!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想象圆明园的美景,训练写作技巧。】
板书 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殿堂,亭台楼阁,买卖街,山乡村野, 各地名胜,诗画建筑,民族建筑,西洋景观
灰烬,耻辱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教学 反思 1.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通过抓重点句子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我通过让学生用不同方式的阅读,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恨、对祖国的热爱,以及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美中不足的是在学生课堂朗读的过程中,我的指导有不到位的地方,对部分应该深化的内容,没有深化到位,也导致提前上完课程,以后一定要在朗读指导方面多下功夫,多做预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