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4 16:57:3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3张PPT)
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
空白演示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卖炭翁
白居易
晓作者
白居易,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继杜甫之后,又一位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有“诗魔/诗王”之称。与元稹(zhěn)齐名,并称“元白”,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他的诗,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代表作《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并序)》。
知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于元和四年(809)。题下自注:“苦宫市也”,说明了诗的主旨:一是指百姓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二是指宦官的恶行,败坏了宫市之名,毁了皇家的声誉。既为民生叫屈,又为皇上担忧。“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自唐德宗贞元(785—805)末年起,宫中日用所需,不再经官府承办,由太监直接向民间“采购”,谓之“宫市”,又称“白望”(言使人于市中左右望,白取其物)。太监常率爪牙在长安东市、西市和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百姓深受其害。韩愈《顺宗实录》一语道破:“名为宫市,其实夺之。”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
唐·白居易
整体感知
1、诗歌出现了哪些人物?
2、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3、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卖炭翁和黄衣使者白衫儿(宫使)
一个卖炭翁辛苦烧的一车炭最终被宫使用半匹红纱一丈绫掠夺一空
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宫市制度的揭露抨击

悟内涵:
纵观全文,用一个字概括卖炭翁的现状
辛苦
劳苦
困苦
愁苦
痛苦
……
读文识人
请自读诗歌,从描写角度赏析卖炭翁的形象。
外貌描写, “满面尘灰”指脸上的颜色,“两鬓苍苍”指耳边鬓发的颜色。生动地刻画了一位年迈悲苦的卖炭翁形象,表现了老人烧炭的艰辛。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这里运用心理描写,细致刻画了卖炭翁在寒冷的天气中穿着单薄的衣服却希望天气更寒冷的矛盾心理,真实地反映出老翁的悲惨境遇,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无限同情。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辗”字既写出了天气的寒冷,又写出了牛车的重量,从侧面烘托了卖炭翁的辛劳。
“驾”字是动作描写,在大雪的早上出门卖炭,写出了卖炭翁的艰辛。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作者不写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只用七个字,就把路远、车重、雪厚、人苦全部托出。“困”“饥”“歇”三个字形象、准确地写出了老翁运炭的艰辛。
动作描写
是谁让老翁的梦想破灭?
运用了外貌描写,“翩翩”形容轻快洒脱的样子。这里表现了宫使趾高气扬、得意忘形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满面尘灰十指黢黑凄惨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分析宫使的形象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这几个动词表现了作者对他们这种强盗行径的批判,对统治阶级罪恶的控诉和愤怒,以及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手把”“口称”
仗势欺人、专横跋扈
“回”“叱”“牵”
蛮不讲理、霸道凶残
动作描写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一车炭,千余斤”值“半匹红纱一丈绫”
唐朝时期,半匹红纱一丈绫合计380文钱,而千斤炭最少也得1500文,价值的悬殊一目了然。
从侧面烘托出宦官们的冷酷无情、蛮横无理、仗势欺人、趾高气扬。
卖炭翁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
新知导入
1.文中运用对比手法来反映卖炭翁的悲苦人生,体会一下对比在文中的作用。
赏析写法
对比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一车炭,千余斤
宫使驱将惜不得。
卖炭翁
宫使
外貌
动作
数量词
蓬头垢面、生活困苦
衣着光鲜、趾高气扬
仗势凌人、蛮不讲理
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忍气吞声,无可奈何
强取豪夺 专横跋扈
新知导入
“宫使掠炭”前后卖炭翁有不同的心情,体会对比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赏析写法
合作探究
“宫使掠炭”前:老翁伐薪烧炭,运炭卖炭, 心里是怀着浓浓的希望的。“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对于卖炭所得钱财如何分配,支撑家里的吃穿用度。因此,在木炭被掠之前,老人对于卖炭是充满希望的。
“宫使掠炭”之后,“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彻底地击碎了他的希望。这是远远低于一车炭的价格的掠夺啊!诗歌写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可是读者却不能停下想象的脚步——老翁回到家的路上他会想什么?他之后的生活又该怎样过?“宫使掠炭”前后,从希望到绝望,老人的悲惨遭遇也让我们久久不能忘怀。诗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极好地表现了卖炭翁的悲惨遭遇与宫使的仗势凌人,也把作者对于卖炭翁的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新知导入
诗中先以“两鬓苍苍”突出卖炭翁的年迈,以“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的艰辛,再以荒凉险恶的南山作陪衬,使得老翁的命运引起了人们的同情。再以老翁的“衣正单”和夜来的“一尺雪”以及路上的“冰辙”作陪衬,使人更感老翁的“可怜”,从而又反衬了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天寒炭贵,可以多换些衣和食。 接下去以“牛困人饥”和“翩翩两骑”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以“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一丈绫”反衬出“宫市”掠夺的残酷。而就全诗来说,前面表现希望之火的炽烈,正是为了反衬后面希望化为泡影的可悲可痛。
2.这首诗灵活地运用了衬托的表现手法:
赏析写法
描写人物的方法或角度主要有:
1、正面描写: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2、侧面描写:以次要人物、环境等烘托主要人物。
3、细节描写:抓住具体而细微的典型细节进行描写。
4 、对比、衬托。
造成卖炭翁的悲惨命运的罪魁祸首是谁?
残暴的统治阶级
统治者对下层劳动者的剥削!
宫使们对贫民百姓的掠夺。
“宫市”的“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皇宫所需的物品,本来由官吏采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抓了过去,常在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名为“宫市”,实际是一种公开的掠夺。韩愈《顺宗实录》一语道破:“名为宫市,其实夺之。”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他对宫市十分了解,对人民又怀有深切的同情,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
了解宫市制度
诗歌借卖炭翁的故事要表达什么?
揭露了封建制度下百姓受剥削的社会现实,
揭露了宫市的罪恶和统治阶级的残暴,
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讽喻诗
新乐府诗
把握主旨情感
新知讲解
讽喻诗:古代文学题材之一,作者对世态、人生等进行真知灼见的探索,或从正面作出评判,或从侧面发出讽刺而撰写的诗篇。针对“可笑、可鄙、甚至可恶”之事,加以提炼、夸张而形成讽刺(《诗经》现实主义)到唐代,讽喻诗已渐成熟,对贵妃、权臣、贵族、官吏的腐败罪恶,大胆揭露与谴责,甚至直指皇帝,思想内容到达新高度。




白居易诗作风格:
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何为事而作。
你从这首诗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
我读到一位体察民间疾苦,关爱百姓的诗人。
我读到一位对黑暗势力的憎恶与批判的诗人。
我读到一位愤恨统治阶级与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诗人。
宫市掠夺社会黑暗
卖炭翁
对比

使
烧炭
运炭
失炭
悲苦
宫使翩翩——趾高气昂
把、称、回、叱、牵——蛮横无理
(外貌、心理、动作描写)
生活困苦艰辛
(外貌、动作描写)
仗势凌人 蛮横冷酷
板书设计
本课小结
著名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说过:“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深深扎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他们是社会、时代、人类的代表。”
伟大的诗人,总是把自己的命运与民族、国家、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与之同呼吸,共命运。他们以天下为己念,执着追求着最高尚最完美的理想,正是这种思想,使我们看到人性的闪光,看到了民族的未来,看到了人类的希望!
小结
寻忧民之心
在中国历史上,从来不缺心忧天下、心系苍生的贤士。关心人民疾苦,痛斥黑暗现实的杜甫;展现残酷现实,同情卖炭翁的白居易……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楚辞》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心系苍生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元 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随堂练习
1.《卖炭翁》中对老翁的外貌进行了描写的诗句:
   ,       。
2.最能体现卖炭翁的悲惨遭遇和矛盾心情的诗句:         ,  。
 两鬓苍苍十指黑
满面尘灰烟火色
3. 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 和 。
身上衣裳
口中食
课堂作业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作业布置
从终南山到长安,路那么遥远,又那么难行,当卖炭翁“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时候,已经是牛困人饥;如今,又“回车叱牛牵向北”,把炭送进皇宫,当然牛更困,人更饥了。那么,当卖炭翁饿着肚子走回终南山时,又会想些什么呢?他以后的日子又该怎么过呢?
展开联想,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