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7.荷叶·母亲
冰心
快速阅读课文,并划分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第①一③段)):
第二部分(第④一⑦段):
第三部分(第⑧⑨段):
写父亲的朋友送我们两缸莲花,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
点明主旨,表达作者对母亲由衷的感激与爱恋
描绘雨中荷叶护红莲的动人情景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思考:本文的主要描写对象是谁?文章讲了什么内容?各内容之间有何关系?
送莲——忆莲——看莲——悟莲
( )莲——( )莲——( )莲——( )莲
提示:补充一个动词,概括主要内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文的重点是写红莲。文章四次写看到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 红莲的形态如何呢 作者的心境又是怎样的 (在文中标出相关的信息,完成表格。)
读物象:红莲、荷叶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环境
红莲
心境
4.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5.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6.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7.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8.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环境
红莲
心境
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
开满、亭亭
烦闷
雷声作了、
雨愈下愈大
左右攲斜
不适意
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下(雨肆意地下着)
在大荷叶的覆盖下
不宁的心绪消散了
雨势并不减退、勇敢慈怜的荷叶上聚了些水珠
不摇动
深深地受了感动
作者的情绪随着眼前红莲的境遇变化也经历着变化:
不宁心绪散尽
感动
不适意
烦闷
白莲凋谢图
红莲盛开图
雨打红莲图
荷叶护莲图
读物象:红莲、荷叶
赏析第9段,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悟母爱
母亲
荷叶
“我”
红莲
只有母亲才是保护自己渡过人生道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爱恋和赞美之情。
“心中的雨点”
人生道路上风风雨雨坎坷磨难。
《荷叶·母亲》中的母亲形象:
《荷叶·母亲》中的母亲没有正面出场,只写到一句“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作者写母亲,使用的是象征手法,用雨中的荷叶覆盖红莲,象征母亲对儿女的悉心庇护。文中对雨中红莲与荷叶情态的细腻描写是这首散文诗的精彩之处,既表现了母爱的动人,也表现出女儿对母亲的深厚依恋。《荷叶·母亲》中的母亲是一个无私无畏的母亲形象。
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写作手法
本文写母亲,完全使用象征手法,对雨中红莲与荷叶情态的细腻描写是本文的精彩之处,既表现了母爱的动人,也表现出女儿对母亲的深厚依恋。“母亲”正是这样一个母爱的化身。
第一段: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两缸莲花是宁静生活里跃出的一朵浪花,新奇、引人注目,为下文写对往事的回忆做铺垫。
铺垫
第二段: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伏笔
由眼前的莲花引入对往事的回忆。
第3段为什么要插叙与故乡园院里的“莲花”有关的往事?
表明“我”家对莲花有深厚的感情,借祖父的话暗示“我”与红莲之间的关系,为后文写“我”惦记雨中的莲花,以花喻人,进而揭示主题埋下伏笔。
知识点:插叙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作用:
1.在叙事时运用插叙,可使所写的内容更加充实,情节更加
充分,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使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更深刻;
2.可以起到补充主要情节或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
3.可使文章的结构避免呆板、拘谨,使行文起伏多变。
本文和《金色花》都是表达母爱的,请从以下方面比较两首散文诗的异同。
对比阅读
《荷叶·母亲》
《金色花》
比较维度 相同点 不同点 《金色花》 《荷叶·母亲》
思想内容
感情基调
艺术手法
构思角度
语言风格
人物形象
表达母爱
表现孩童对母亲的热爱与亲昵
表现少女对母亲的依恋与感激
喜悦、温馨、明朗,带有儿童调皮的口吻
开篇深沉、压抑,结尾则变为明朗、高昂
象征手法、
托物言情
缘情造景
触景生情
想象
现实与联想
清新雅致
活泼、口语化
典雅、书面化
都表现了母亲的形象
母亲的形象非常具体、鲜活,而且有着鲜明的印度文化特色
母亲未正面出场,只是用荷叶,覆盖红莲象征母亲对儿女的庇护
——
——
本文与《金色花》有哪些异同点?
1.想象: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创造出没有经历过的,甚至是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事物形象。想象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天上的地下的,古代的,未来的,只要符合逻辑都可以想象。想象是由人在脑海中储存的表象进行深加工,通过创新的思维设计出一种新型的事物,这个事物是虚构的。
2.联想:人们在观察的基础上,由当前的事物回忆或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思维活动。联想是眼前的事物和想到的事物之间有必然的内在联系或相关性。联想是有一个事物想到了另一个事物,而这另一个事物是真实存在的。
冰心,原名为谢婉莹,籍贯福建 。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被称为“世纪老人”。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
冰心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非常爱小孩,把小孩看做“最神圣的人”,同时也成为了小读者的知心朋友,深受人民的敬仰。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代表作:《春水》、《繁星》、《超人》、《小桔灯》、《姑姑》。
作者简介
冰心
(1900-1999)
冰心的诗歌受泰戈尔的影响:
闻一多称冰心是“中国最善学泰戈尔”的女作家。
徐志摩认为冰心是“最有名的神形毕肖的泰戈尔的私淑弟子”。
冰心自己则说:“我写《繁星》和《春水》的时候,并不是在写诗,只是受了泰戈尔的《飞鸟集》的影响,把自己平时写在笔记本上的三言两语——这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
散文诗
定义:兼有散文与诗的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
特点:
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像;
从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
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文体常识
拓展延伸
在古典诗歌中,“莲”这一意象频繁出现,有着独特的象征意义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其较为常见的象征意义是佳人、美好爱情、高洁人格等蕴含了深刻的文化意蕴。
象征意义
象征佳人形象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王昌龄《采莲曲二首》(其二)
象征美好爱情
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 ——王勃《采莲曲》
制芰(jì)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屈原《离骚》
象征高洁人格
例句
拓展延伸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
4.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5.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
6.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李商隐《赠荷花》
7.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欧阳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