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
基础巩固
了解作者及作品
《回忆我的母亲》的作者是 ,是一篇 (体裁),以 为顺序,以 为全文叙事线索,由爱母亲升华到爱 ,爱 ,决心献身革命事业。
初读课文,完成填空。
文章按 顺序,围绕母亲“ ”这一线索来记叙母亲一生的经历,歌颂了母亲 、 的高贵品质和 的性格。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私塾(shú) 勉强(qiǎng) 东挪西借(nuó) 庚子(gēng)
B.妯娌(zhóu) 衙门(yá) 支撑门户(chēng) 横蛮(héng)
C.佃户(tián) 溺死(nì) 差役(chāi) 慰勉(wèi)
D.调料(tiáo) 哭泣(qì) 不辍劳作(zhuì) 和蔼(ǎi)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祖藉 迁徙 瞩目 不辍劳作
B.荣辱 财产 碾转 勤劳俭朴
C.家境 衙门 逊色 为富不仁
D.私孰 妯娌 竭力 东挪西借
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我爱我母亲”一句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B.从文章所记叙的事件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勤劳、俭朴、能干、宽厚、仁慈、坚强、有远见的人。
C.本文以母亲的优秀品质为经线,以时间为纬线,将所记的典型事例巧妙地编织起来,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D.本文主要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扬了母亲的优秀品质,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要以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佃农 妯娌
勉强 迁徙
溺死 衙门
私塾 聊叙
不辍劳作 东挪西借
课文中,作者追忆了母亲的哪些往事?请简要概括,分条作答。
概括地说说作者的母亲有哪些高尚的品质。
阅读下面文字,说说其语言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
“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句中“竟”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回忆我的母亲(节选>
朱德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
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
……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1) 联系选文,谈谈“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2) 联系语境,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i 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ii 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
(3) 下列语句语言平实如话,字里行间饱含深情,仔细阅读,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i 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ii 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4) “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
(5) 这是一封现藏于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中朱德写给当时在四川泸州的好友戴与龄的信。请说说你从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与岭老弟:
我们抗战数月,颇有兴趣,日寇虽占领我们许多地方,但是我们又去恢复了许多名城,一直深入到敌人后方北平区域去。日夜不停地与日寇打仗,都天天得到大大小小胜利,差堪告诉你们。昨邓辉林、许明杨、刘万方等随四十一军来晋,已到我处,谈及家乡好友,从此话中知道好友行迹,甚以为快,更述及家中近况,颇为寥落,亦破产时代之常事,我亦不能再顾及他们。唯家中有两位母亲,生我养我的均在,均已八十,尚康健。但因年荒,今岁乏食,恐不能度过此年,又不能告贷。我十数年实无一钱,即将来亦是如此。我以好友关系向你募贰百元中币,速寄家中朱理书收。此款我亦不能还你,请你作捐助吧!望你收到复我。
此候
近安
朱德
11 月 29 日于晋洪洞战地
课外拓展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母亲的名字
我懵懵懂懂地长到 19 岁,竟还不知道母亲的名字。这种事情在我们那个偏远的小村,没有人会觉得奇怪。
后来我参加了高考,有好几张表格要填到母亲的名字,这使我颇感为难,幸而在户口簿上查到“高杨氏”三个字,便无可奈何地把这个称呼当成了母亲的名字。然而,从那以后,我时时记起母亲慈爱的目光和温馨的微笑,记起母亲两鬓的白发和眼角的皱痕,也便时时感受到一种良心和灵魂上的谴责。
其后我考入山东师大,父亲又病逝,家里只剩下母亲一人。到学校后给谁写信呢?我知道母亲虽然不认识字,可是当她收到我的来信时,会用手触摸,用心去“阅读”,而当她把信塞到枕下,便又会在每一个不眠的夜晚见到远方游子的面影。我思忖良久,终于找到一个机会问母亲有没有名字。
母亲听了一怔,然后笑笑说:“多年没有人叫过了,又提它做啥?”
“我到学校后写信给您。”
“庄上人都不知道我的名儿,”母亲喃喃地说,“我收不着你的信。”
我这才知道母亲原来有过一个名字叫“杨瑞蓉”,这个名字曾经伴随她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嫁到高庄后,母亲便失去了它,再也没有人叫过了。可是她挚爱着自己的名字,“杨瑞蓉”三个字一直深深地藏在心底,40 年来不曾忘记。
现在每当我要写家信时,便不禁对着稿纸发呆。寄给谁呢?母亲虽然有过一个美丽的名字却又已失去!她永远不可能体味远方独生子来信时的那份惊喜和欢悦,她能做的只不过是佝偻着被多年生活的重负压弯的身子,在空寂的院子里来回走动,或是倚靠着村口那堵泥墙,向远处灰黑色的树木长久地眺望……
每每想到这些情景,我的手就不知不觉把“杨瑞蓉”三个字写下来,我触摸着字面,却如抚摸着雄浑粗厚的黄河水。
(有改动)
(1) 本文按 记叙,能体现这种顺序的词语有 、 、 。
(2) 第二段中,作者说“时时感受到一种良心和灵魂上的谴责”,这是为什么?
(3) 第七段中加点的“失去”一词应该怎样理解?
(4) 体会第三段和第九段中“触摸”的不同含义,填写下面的横线上。
i 母亲触摸: 心中:
ii 作者触摸: 心中:
1. 朱德;回忆性叙述散文;时间;母亲勤劳的一生;民族;人民
2. 时间;勤劳的一生;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
3. A
4. C
5. C
6. diàn;zhóu;li;qiǎng;xǐ;nì;yá;shú;liáo;chuò;nuó
7. ①勤俭持家,聪明能干。②任劳任怨,宽厚仁慈。③退佃搬家,坚强不屈。④送子读书,给予慰勉。(5)勤苦一生,支持革命。
8. 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对为富不仁者有强烈的反抗意识。
9. 这几句话在质朴平实的叙述中,写出了母亲被迫溺死婴孩时极为痛苦和难过的心情,朴素的语言中描写出母亲无奈和痛苦的心理。
10. 不能。这个“竟”字蕴含着无尽的遗憾,语不惊人情动人。去掉后就没有这种效果。
11.
(1) 点明中心,我对母亲的敬重怀念,并引出下文。
(2) i “悄悄”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不忍看母亲如此辛苦,便尽量帮母亲多做些事的心理,体现了作者对母亲的孝顺。
ii “标本式”这个词,既赞美了祖父的勤劳质朴,也写出了中国农民勤劳质朴的共同特点。
(3) i “看也不看”“有滋味”,形成对比,突出了母亲的聪明能干的特点,还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
ii “一分钟”,写出母亲连如此短暂的休息时间都没有,她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操持家务、照顾子女。这一句表现出对母亲的无限思念和感激之情。
(4) 抒发了对母亲的悼念之情,表达报答母亲深思的决心。由爱母亲推广到爱劳动人民,由赞美母亲到赞颂劳动人民,感情升华了,主题深化了。
(5) 这封信体现了朱德无私无畏的坦荡胸怀和廉洁清正的高贵品质,也深蕴着朱德牵挂热爱母亲的情深。(意合即可)
12.
(1) 时间顺序;后来;其后;现在
(2) 自己生活在母爱里,却不知道母亲的名字。
(3) 指村子里没有人知道这个名字,没有人叫过母亲的名字。
(4) i 儿子的来信;思念游子
ii 母亲的名字;感激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