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3年高中课堂教学竞赛说课课件 宋明理学-安庆桐城市天城中学张旭上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2013年高中课堂教学竞赛说课课件 宋明理学-安庆桐城市天城中学张旭上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11-07 08:54: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说课标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授课说教学目标《宋明理学》说课稿
桐城市天城中学 张旭上一、说课标
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
二、说学情1、通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但不能熟练使用史学理论。
2、宋明理学哲学色彩丰富,政治课上学生暂时还未学到哲学,学生对此难以理解。
3、本课的文言文材料枯燥,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较高
总之,学生对本课的心理期待较低,但正是这样,这节课才可能带来不一样的教学效果。三:说教材
宋明理学是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三课内容。本单元阐述了儒学的发展脉络。前面两课介绍了儒学从战国时期的大宗发展成为汉朝时期国家的统治思想。在此之后,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宋明理学正是适应这种冲击的产物。在此之后,儒学越来越走向极端。接着教材将介绍到明清之际,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理学受到批判。所以本课在本单元中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性。四、说教法、学法、教学工具
(一)、说教法
1、问题探究法:不断的设问,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创新意识。
2、概念教学法:通过对概念的分析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3、情境假设法:使学生进入“史境”,启发学生的思维,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说学法
1、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收集相关资料来进行自主学习。
2、合作探究法:通过学生的分组,来讨论解决问题
(三)、说教学工具
粉笔、多媒体、教科书、地图册等
五、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一)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了解宋明理学的产生背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
(2)通过了解宋明理学各阶段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使学生能清晰把握理学发展过程,理解理学是儒学发展的新阶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通过评价宋明理学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和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注重同学间的合作探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学对中华民族的价值观,思维方式有极大的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宋明理学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形成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意识和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理学的现实意义
理由: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以史为鉴,学习理学的原因之一是为了给现实以借鉴。
2、教学难点:比较宋明理学的异同点和对宋明理学的评价
理由:宋明理学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宋明理学涵盖了中国古代儒释道的很多东西,学生要理解其内涵,必须有丰富的阅读量
突破:通过讨论法、情境假设法,降低难度,活跃气氛
六、说教学过程
说导入:以徽州的贞节牌坊导入。这个导入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对安徽历史充满好奇说讲授:对教材结构做如下调整:宋明理学程朱理学背景内容陆王心学陆九渊的心学王阳明的心学理学的评价
及现实意义依据:1、新课改理念下,课本只是教学资源一部分,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改进
2、体系更加清晰 1、程朱理学的背景。
回忆前面两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意识到“一定社会的文化是对这个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引导学生回忆必修一、必修二相关知识,结合多媒体上展示的宋朝其他政治经济科技情况。使学生得出:宋朝的局部统一和经济、科技的进步为理学的出现提供了社会基础。(情境:如果你是宋朝的皇帝,你对五代十国以来伦理道德丧失的现状满意吗?为什么?)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找出理学出现的其他原因。结合多媒体展示的材料,学生意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自身缺乏思辨性,他的正统地位受到了佛教、道教的挑战。在碰撞中相互融合。唐朝韩愈提出复兴儒学的口号。这是理学兴起的学术背景。(有所失,有所得。)2、程朱理学的内容:
问题教学:让学生阅读课本,找出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各有哪些主张?通过 提问,让学生进一步的熟悉课本和程朱理学的基本知识点。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掌握:理是万事万物的本源;理是什么?怎么获得理呢?
多媒体展示程朱理学的材料,让学生明白论从史出。材料一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
——《朱子语类》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朱文公文集》材料三 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知者吾之所固有,然不致则不能得之;而致知必有道,故曰致知在格物。
——《二程遗书语录》材料四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其性,以尽其伦。
——《朱子语类》过渡:宋朝除了程朱之外,还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其中最著名的是谁?他的观点又是什么?请大家阅读课本找到问题的答案。3、陆九渊的心学:
要求学生从课本中找出陆九渊的思想。并用讲述法给学生讲清楚什么是“心学”。利用课本上的资料回放 (“鹅湖之会”),及多媒体上的资料引导学生思考程朱理学和陆九渊观点的异同。
材料:地势觅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同处。
此处难度较大,尽可能的运用史料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过渡:和陆九渊齐名的心学大师是谁?他的观点有哪些?他观点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4、王阳明的心学
要求学生从课本中找出王阳明的观点,并加以解释(自我学习)5、理学的评价
探究题:怎样去评价理学
多媒体展示材料:
材料一:“上而无极太极,下而至于一草、一木、一昆虫之微,亦各有理。一书不读,则阙了一书道理;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须着逐一件与它理会过。”(《朱子语类》卷15)
材料二:以下朱熹关于“天理”与“人欲”的论述:
“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
“存天理去人欲,不仅是臣民的事,首先是皇帝要明察天理与人欲之辨,以裁处事务。”
“释氏欲驱除物累,至不分善恶,皆欲扫除。”
材料三:“天理”,高度强调人们对“天理”的自觉意识。为指明自觉认识天理的途径,朱熹精心改造了汉儒编簒的《大学》,突出了“正心、诚意”的“修身”公式:“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从“格物”到“致治”,实质上将外在规范转化为内在的主动欲求,亦即伦理学上的“自律”,有了这以自律,方有诚意正心修身乃至齐家、治国、明德于天下的功业。
——《中国文化概论》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评价的基本方法,是学生独立思考,学会理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引导学生掌握评价的方法)6、理学的现实意义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深情地引用理学大师张载的一段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没有标准答案,让学生自主去想,畅所欲言,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说板书:
一、程朱理学的背景和内容
二、陆王心学的背景和内容
三、宋明理学评价及现实意义
说结课:宋明理学重视人的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 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凸显人性的庄严。这对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迈向小康社会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说作业
1、“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主要指:
A、儒家道德伦理 B、自然规律
C、人的良知 D、上天的意志
2、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下列那一叙述:
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
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
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
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
3、朱熹是宋代杰出的儒学宗师,下列有关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他最早把儒家思想发展为理学
B.他认为“理”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
C.其思想特点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了法家、道家思想
D.他发展了孟子的性善论,提出“人欲”与“天理”辩证统一
4、阅读与思考
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朱熹
你认为朱熹这句话有道理吗?为什么?
敬请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