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课堂同步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课堂同步练(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82.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13 08:14: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课堂同步练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一、选择题
1.古典诗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在汉代“玉门关”“阳关”所指的地域是( )
A.长安 B.大秦 C.西域 D.匈奴
2.下图是丝绸之路示意图,图中的第一个方框和最后一个方框分别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它们是( )
A.长安、大月氏 B.洛阳、安息 C.成都、大秦 D.长安、欧洲
3.《汉书·张骞传》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张骞的“凿空”之举( )
A.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的威胁 B.建立了对西域有效的管辖
C.推动了北方民族的大交融 D.促进了汉与西域友好往来
4.下图为敦煌壁画张骞拜别汉武帝,张骞此行的直接目的是( )
A.联络大月氏人夹击匈奴 B.设置机构加强西域管理
C.促进汉朝与西域的往来 D.开辟经西域的丝绸之路
5.“不是张骞通西域,安能佳种自西来 ”,一支支驼队驮着茶叶、桃、杏去了西域,又驮着石榴、核桃、葡萄来到中原。材料反映了丝绸之路的开通( )
A.形成了国家大一统新局面 B.改变了汉朝单一经济结构
C.促进了区域间的物种交流 D.加强了对西域的有效管辖
6.“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材料反映的是西域都护的( )
A.重要原因 B.主要内容 C.基本特点 D.积极影响
7.汉武帝大力开辟海上交通,先后开辟了三条重要的海上航线,其中一条航线被现代学者称为“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 )
A.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 B.欧洲乌克兰地区
C.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 D.朝鲜半岛和日本
8.史书评价道:他以非凡的政治和军事才能,在西域的三十一年中,正确地执行了汉王朝“断匈奴右臂”的政策,自始至终立足于争取多数,分化、瓦解和驱逐匈奴势力,加强了汉与西域各属国的联系。这位历史人物是( )
A.张骞 B.班超 C.甘英 D.班勇
9.有学者指出:“丝绸之路……由长安到西域,到中亚、西亚,再绵延至欧洲。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印度的佛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由此反映出中西交往的特点是( )
A.制度创新,相互借鉴 B.人数众多,规模庞大
C.地域广大,遍及欧亚 D.经贸往来,文化交流
10.张骞通西域后,汉武帝先后将两名宗室女作为公主嫁给西域乌孙王,并在西域置使者校尉,驻乌垒城(今新疆轮台县),又在渠犁(今尉犁县西)驻兵屯田。汉武帝此举( )
A.开辟了全新的丝绸之路 B.宣告西域归属中央管辖
C.消除了与匈奴间的矛盾 D.深化了和平交往的成果
11.下列史实与推论搭配正确的是( )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汉武帝派使臣联合西域的大宛、乌孙、大月氏等国,成立了一个松散的合作联盟,旨在孤立和削弱匈奴势力。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由长安到西域,到中亚、西亚,再绵延至欧洲。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印度佛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
——穆涛《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
(1)材料一中汉武帝派出的使臣是谁 依据材料一,请从路线范围和交流内容两个方面概括丝绸之路的特点。
材料二: ……西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的官职名称及意义。
材料三: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有望帮助全球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我们将本着开放包容精神,同愿意参与的各相关方共同努力,把“一带一路”建成“减贫之路”、“增长之路”,为人类走向共同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3)据材料三,指出今天共建“一带一路”有何积极意义。
参考答案
1.C 2.D 3.D 4.A 5.C 6.D 7.C 8.B 9.D 10.D 11.D
12.答:(1)张骞。路线长、范围广;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物质交流与文化交流相结合,交流内容丰富(或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2)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3)把“一带一路”建成“减贫之路”、“增长之路”,为人类走向共同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 njy.C 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 njy.C om)